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台风对香蕉生产的影响程度与风力大小、雨量大小、香蕉所处生长阶段和香蕉抗逆性有关.当香蕉处于苗期时遇台风,蕉苗矮小,抗风性较好,但抗洪涝灾害的能力较差,容易因台风带来的丰沛雨水而导致烂根和死苗(具体复产措施见上期文章<洪涝灾后香蕉复产的关键技术>):当香蕉处于抽蕾期或挂果初期时,台风对其生产的影响最大,容易造成植株倒伏或蕉蕾(蕉串)折断,造成"颗粒无收".即使不倒伏和折断,大风也会把香蕉叶片撕烂,造成大量的伤口,容易诱导病害的大发生.所以,及时喷药防治香蕉病虫害成为风后管理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受今年第14号台风“黑格比”正面袭击影响,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省份出现强风、普降暴雨,天然橡胶、香蕉、荔枝、龙眼等热带作物被拦腰折断或成片倒伏,热带农业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3.
对廉江市10个较大面积的甘蔗生产乡镇的10个甘蔗品种遭受台风后的主要受害指标,如折茎率及倒伏程度进行调查,并提出了风害后的补救措施及生产对策。  相似文献   

4.
香蕉是大型草本植物,叶片大、假茎脆弱、根系浅,容易遭受风害。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区,风害是广西香蕉的主要灾害之一,每年造成蕉园减产甚至绝收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针对蕉园风害特点,采用搭架防风模式及常规防风模式对香蕉园效益进行研究,以期为广西香蕉抵御风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香蕉象鼻虫是危害香蕉的主要害虫,冬春季在地下球茎中危害,随着植株的生长,沿着茎干逐渐向上危害,直至抽蕾开花结蕉,危害至蕉轴,使植株倒伏,蕉轴折断,使蕉果不能充分膨大成熟,造成减产欠收,其防治方法有根部施药和茎部用药两种,具体操作如下:一、根部施药。在冬春季节,当香蕉象  相似文献   

6.
温从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13-12115
通过调查平阳县毛竹林受灾情况,对毛竹响应台风干扰一般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极大风速和过程雨量是影响干扰强度的关键因子,与风害率存在正相关,台风移动路径不同干扰强度不同;干扰形成主要方式是倒伏(含掘根和翻蔸),占总风害竹木97.2%。过程雨量高是造成倒伏比例极高的关键因子;地形条件对林木受灾起重要作用,高海拔风害低于低海拔,东北坡大于西北坡,不同坡度之间风害率随坡度递减;林木形态特征也会影响受灾情况,幼龄竹占总风害木的82.7%,壮龄以上竹占17.3%;不同栽培密度竹林风害率近似正态分布,胸径、高度之间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7.
一、倒伏原因1、栽培原因水源不足,造成贪水,喜欢"一水到底",长期深灌,导致水稻根系生长不良,而且分布在土壤表层;撒播落籽密度不均,成苗后有的图省工省事,并未进行移密补稀,植株过密就会造成群体通风透光条件差,光合作用受阻,基部茎秆细弱,支持力小,容易倒伏。2、病虫危害水稻茎秆组织一旦遭受病虫危害,稍有风雨即易倒伏。如2008年是稻飞虱重发年份,台风频发,迁飞频繁,世代重迭,因而倒伏严重。二、水稻栽培技术在选择良种的基础上,良种良法配套,进行水稻健身栽培,可实现水稻防倒伏。  相似文献   

8.
数据     
2008年8月以来,北海市接连遭受第9号热带风暴“北冕”和第14号“黑格比”台风暴雨袭击影响,香蕉大面积遭受不同程度的危害。但是北海市海城区军屯独江村的部分蕉园却受风害损失程度极小,已经抽蕾挂果的蕉树除叶片被吹烂之外,蕉园依然一片生机,丰收在望,采用“香蕉抗风栽培新技术”的蕉农脸上露出了笑容,因为等待他们的将又是一个丰收年。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水稻倒伏原因与防御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水稻倒伏危害较重,造成倒伏的原因主要是不适合的综合栽培技术导致水稻抗倒伏能力下降所致.黑龙江省水稻倒伏应划分为茎折倒、茎弯倒和浅根倒3种类型.生产中应根据造成这3种类型倒伏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防御倒伏发生对策.综合防御对策主要有选用抗倒伏性品种、提高整地质量、穗数不能过多、控制水稻长势和预防早衰等.同时提出了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台风是华南沿海香蕉产区的重大灾害,选背风向阳的土地,改秋植为春夏植,用粗大竹竿、圆木进行立柱保护,台风过后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加强病虫防治,可减少风害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冰雪灾害对3种不同林分的损害特征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广东北部受冰雪灾害地区的湿地松、阔叶林和杉木林3种林分,比较了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分在冰雪灾害下的受害特征.研究表明:林木受害类型可分为折断、弯曲、倒伏和断头4种类型;湿地松林折断的树木最多,占88%;阔叶林折断的树木占64%;杉木林没有弯曲和倒伏的树木,基本是折断和断头的类型.胸径在9.0 cm以下的杉木多数容易发生折断,而胸径在9.0 cm以上的杉木则多数容易发生断头.杉木与湿地松受害特征不同,杉木断干高较高些,而湿地松则容易在低处折断.不同林分生物量的总损失量排序为:阔叶林湿地松林杉木林.  相似文献   

12.
随着近几年我国南方冬季平均气温的持续走低,能否在冬季采用积极有效的蕉园护理措施关系到广西香蕉产业未来的生死存亡。本文对在广西金穗公司发现的两块越冬后长势差异明显的香蕉园进行了对比分析。其中天地膜结合使用的蕉园植株长势健壮,叶色翠绿,相比仅使用地膜的蕉园植株片叶,且整齐度较好;仅使用地膜的蕉园虽然能大部分植株存活,但植株长势明显较弱,叶片受冻损伤严重。另外使用天地膜地块的杂草相对地膜地块少,且杂草在假茎周围没有富集。在操作成本上,天膜除需要架设竹条消耗一定人力物力外,膜用量与地膜差别不大。综合分析两种蕉园冬季护理方式,天膜可以更有效地降低霜冻对香蕉产业的风险,提高香蕉植株群体越冬能力,抑制杂草滋生,防止冻雨在垄底淤积,在广西有非常大的推广潜力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用鸡粪作栽培肥料的肥料效果,进行了香蕉配施有机肥(鸡粪)试验。结果表明,用鸡粪栽培香蕉,可以促进香蕉植株的生长,提前抽蕾,提早成熟和提高产量,同时还可以提高香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改善香蕉果形和熟色光泽,提高产品品质和效益。而施用量以鸡粪的纯氮量占总施纯氮的50%为宜,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4.
香蕉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是世界鲜果中产量、贸易量和贸易额最大的 水果。香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我国热区乡村振兴乃至世界热区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香蕉主产 国和出口国主要集中在亚洲和美洲。2020 年世界香蕉收获面积和产量分别为 520.35 万 hm2 、11 983.37 万 t,比 2001 年分别增长 24.58%、72.57%,主要生产国为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和厄瓜多尔。目前,世界约有 200 个国家或地区进口香蕉,2020 年世界香蕉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为 2 337.61 万 t、156.07 亿美元,比 2001 年 分别增长 71.42%、165.06%,主要进口国为美国、中国、俄罗斯、德国和芬兰。2020 年世界香蕉出口量和出口 额分别为 2 449.70 万 t、133. 56 亿美元,比 2001 年分别增长 67.93%、218.03%,主要出口国为厄瓜多尔、哥斯 达黎加、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和菲律宾。我国是世界第二大香蕉生产国和进口国,2020 年香蕉产量和进口量分 别为 1 187.26 万 t 和 181.92 万 t,分别占世界的 9.91% 和 7.78%。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香蕉生 产贸易数据预测,世界香蕉产量和贸易量呈稳步增长趋势,预计 2030 年世界香蕉产量、进口量和出口量将分别 达 15 964.48 万 t、3 105.14 万 t 和 3 219.41 万 t,比 2020 年分别增长 33.22%、32.83% 和 31.42%。同时,世界香 蕉产业正面临全球气候变化以及香蕉枯萎病和香蕉种植地土壤酸化等挑战,开展抗病抗逆高产香蕉品种育种合 作,加强绿色优质高效香蕉生产技术联合研发,将有助于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并促进香蕉质量安全和世界粮 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香蕉新害虫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与防治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褐足角胸叶甲是鞘翅目,肖叶甲科,角胸叶甲属的一种小型甲虫,在香蕉园中常单个或群集为害,是香蕉上新发现的一种害虫,该虫主要为害香蕉的嫩叶和幼果,在叶片和蕉果表皮上形成虫斑,严重影响香蕉果实的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文章主要介绍了褐足角胸叶甲的形态特征及发生为害情况,提出在加强虫情监测的基础上,采用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6.
针对广西地区冬蕉‘威廉斯B6’的留把数开展研究,结果发现,留有8把和留有9把香蕉植株产量分别为30.77和27.29 kg。两处理总果指分别为155.53和168.67只,留有8把的处理每把把重范围为2.40~6.80 kg,比留有9把的处理每把高出0.50~2.00 kg,且留有8把的香蕉果指长和果指粗高于留有9把处理,商品果率高12.2%。综合比较,在广西地区冬蕉建议留有8把,可以提高香蕉产量和商品率。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成熟度的粉蕉、大蕉、香牙蕉为研究对象,对其成熟期间营养成分和功能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并讨论其加工特性.结果表明,在大蕉、粉蕉和香牙蕉后熟过程中,蛋白质、脂肪、灰分、钾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水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有机酸、膳食纤维、糖酸比随着成熟度增加而上升,而果胶、Vc、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随着成熟度的增加而下降.成熟度越高,鲜食时香蕉的适口性越好,与粉蕉和香牙蕉相比,大蕉口感欠佳,未成熟的香蕉适宜用于制备香蕉淀粉,未成熟的大蕉适宜作为抗性淀粉的加工原料,完熟的香牙蕉适合制汁(酱).  相似文献   

18.
香蕉抗真菌病基因工程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香蕉生产的真菌病害有枯萎病、黄叶斑病、黑叶斑病等,尤其是枯萎病4号小种,危害严重,造成毁灭性损失,目前尚无理想的防治药剂,迫切需要培育抗枯萎病的香蕉品种,但是栽培香蕉多为三倍体,难以通过有性杂交的方式改良。抗病基因工程是提高香蕉抗枯萎病能力的途径之一,随着香蕉转基因技术体系的建立和逐步完善,香蕉抗病基因资源的挖掘及植物抗病新基因的不断克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抗病新种质、培育抗病香蕉品种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Fair trade banana farming in the Windward Islands of the Caribbean has emerged since the late 1990s in response to a crisis. Rulings by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ended a longstanding trade dispute between the US and the EU by eliminating a system of preferential access of Windward Island bananas to the UK market. What followed was a period of rapid decline in banana exports from these small islands and a widespread abandonment of banana cultivation. Those banana farmers who remain are now primarily fair trade producers. Fair trade banana production in the Windward Islands can thus be conceived as a survival strategy that farmers have developed in response to a particular instance of neoliberal globalization. The paper considers this response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recent fieldwork on the island of St. Vincent. In light of contributions by several scholars who have drawn upon the work of Polanyi to understand both fair trade and resistance to neoliberalism, fair trade banana production in the Windward Islands appears significant not only as a local survival strategy, but also as part of a larger countermovement that resists neoliberal globalization.  相似文献   

20.
香蕉是芭蕉科芭蕉属的草本果树,是世界上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同时也是仅次于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栽培香蕉品种可简单分为鲜食蕉和主食蕉,大多为三倍体,其遗传背景十分复杂。研究栽培香蕉品种的起源和演化,对加快香蕉育种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香蕉种质资源的分子系统学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为开展育种工作提供了很多有用的遗传信息。该文更新了与栽培香蕉关系密切的芭蕉属内各野生种质的分类,对全球常见的栽培类型及其品种特点进行了归纳整理,包含7个基因组类型在内的18个栽培类群。同时,对常见栽培类群(AAA、AAB、ABB、AB)的起源及演化,特别是近期A基因组的祖先种溯源等方面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研究展望。该文系统性地总结香蕉栽培品种的起源及演化等方面的科研进展,可为挖掘优异种质和基因资源,指导香蕉育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