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3个桉树无性系的生长性状、木材纤维形态和化学组分等性能进行测定与分析,并经多性状综合评判,选择出生长量、生物量和纤维产量高且材质优良,可作为纤维材在闽南山地重点推广应用的优等无性系C1、C6、C9和C10,近4年生平均树高、胸径、杆材重量、纤维产量分别可达16.0 m、13.9 cm、47.5 kg.株-1和21.9 kg.株-1,木材基本密度、纤维长度、长宽比分别为0.569 g.cm-3、0.926 mm和56.3;选出生长量(产量)较高且材质优良的无性系有EC1、C2、C3、C4,这些无性系可根据闽南山地的具体立地条件有选择地应用。  相似文献   

2.
对福建长泰岩溪林场两个林龄的15个桉树无性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5 a、15 a 时,各无性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公顷蓄积差异极显著。5 a 时 W7、DH32-27、EC1、DH32-22、209X 等为高产无性系;15 a 时 EC1、DH32-27、209X、W7、岩97、DH32-22、LH3、LH1为高产无性系。W5、LPT、LH22、W6等无性系生长缓慢,可能不适应闽南山地环境。选择这些适应闽南山地环境的优良无性系与 DH32-29等进行混系造林或嵌合造林,有利于增加桉树速丰林的遗传基因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闽南山地桉树纤维材优良无性系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对福建漳州岩溪、天马 2个试验点 1 3个桉树纤维材无性系的生长性状、木材纤维形态和化学组分等性能进行测定与分析 ,并经多性状综合评判 ,选择出具有较高的生长量、生物量和纤维产量 ,适合闽南山地发展的C9、C1 0、EC1、EC3、C6共 5个纤维材优良无性系 ,其中尤以C9、C1 0、EC1三个无性系的各性状为最优。这 5个无性系 ,3a生年平均树高和胸径生长量、每株干材重量和纤维产量分别可达 3 93~ 6 60m、3 83~ 4 97cm ,9 71~ 2 0 48kg·a- 1 和 4 3 6~ 9 5 2kg·a- 1 ,而且木材纤维形态和化学组成等特性良好 ,可进一步扩大繁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年生11种桉树无性系生长量与生物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雷州半岛5年生11种桉树无性系的林分生长量、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种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均差异极显著,林分蓄积量分布在114.57~206.75 m3.hm-2,其大小排序为:DH201-2〉LM1〉DH32-22〉LH1〉GL9〉EC33〉EC48〉U6〉TM3〉EC42〉EC40;11种桉树无性系林分各组分生物量都以干的最大,叶的最小;DH32-22、GL9、LH1、EC48、EC48、EC48、TM3和U6各组分排序为干〉根〉皮〉枝〉叶,DH201-2、EC33和LM1各组分排序为干〉根〉枝〉皮〉叶;11种桉树无性系林分生物量大小排序为:LM1〉DH201-2〉EC33〉LH1〉DH32-22〉GL9〉U6〉EC48〉EC42〉EC40〉TM3;11种桉树无性系林分生产力大小排序为:DH201-2〉LM1〉EC33〉LH1〉DH32-22〉GL9〉U6〉EC48〉EC42〉EC40〉TM3;从生长量、生物量和生产力的角度看,DH201-2、DH32-22、EC33和LM1的林分蓄积量、林分生物量和林分生产力较大,比较适合作为能源林树种在雷州半岛种植;U6、EC48、EC42、EC40和TM3生长较为缓慢,生物质转化效率不高,不适合作为能源林品种。  相似文献   

5.
不同林分密度对桉树幼林木材材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种桉树无性系(巨细桉DH201-2和尾巨桉DH32-29)在5种不同林分密度下(1250、1657、2500、5000和6667株.hm-2)的木材材性(包括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形态特征)进行了测量和研究分析(纤维形态特征分两种不同材型分析:心材与边材)。结果表明:无性系DH201-2的林分密度3(2 500株.hm-2)木材基本密度最大,为452 kg.m-3,DH32-29以林分密度2(1657株.hm-2)的木材密度最大,为436 kg.m-3;相同无性系相同林分密度下,边材纤维长度比心材纤维长度长,边材长宽比一般比心材长宽比要大,纤维宽度则无显著差异;无性系DH201-2的林分密度3(2500株.hm-2)和林分密度5(6667株.hm-2)是符合林分蓄积量、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最大值的组合。  相似文献   

6.
对6年生的13个桉树无性系试验林的生长性状、生长特性和11个无性系的材性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生长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广林4的平均胸径最大而广林9的平均树高最高,分别达到13.4 cm和20.5 m,单株材积以广林4、广林9、DH32-22、LH5和EC34为前5位,即尾巨桉和尾细桉生长量较大;广林4、U7和广林9的Pilodyn值较大,均大于13 mm,EC34、LH1和LH5居中均大于12 mm,证实Pilodyn值与基本密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Pilodyn值与木材生长量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木材密度越大则材积越小;无性系间生长应变值无显著性差异,DH201-2应变值最大(1523);弹性模量与木材密度表现为显著正相关(P<0.05),Pilodyn值越大弹性模量越小;11个桉树无性系的实木利用价值排名顺序为:广林4>广林9>DH32-22>LH5>EC34>LH1>M1>DH201-2>UC184-1>柳桉1>SH7。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无性系桉树的木纤维特性和变异规律,采用木材解剖技术,测定9个尾叶桉×巨桉无性系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和腔径比等纤维特性指标,分析这些特征在径向上的变异规律。结果显示:9个无性系的纤维长度、宽度、双壁厚、长宽比、壁腔比和腔径比的变异范围分别为899.74~1 038.08μm, 17.41~20.77μm, 8.07~12.13μm, 44.15~60.07,0.96~2.04,0.41~0.57;综合分析各纤维指标,DH33-9、LEI9、DH32-22综合指标达到优质纸浆材原料的要求;其中无性系DH33-9还具有长宽比>35,壁腔比<1的特征,可作为优质的纤维原料。研究结果为桉树有针对性的培育以及木材的合理加工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不同树龄桉树无性系木材的纤维特性,以尾巨桉DH32-26(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 DH32-26)、尾巨桉DH32-29(E. urophylla×E. grandis DH32-29)和巨尾桉广林9号(E. grandis×E. urophylla GLGU9)3种桉树无性系为材料,分别测试其4年生、6年生和8年生木材的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和纤维壁厚,对其木材纤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桉树无性系木材的纤维长度和纤维壁厚均随树龄增加逐渐增加,径向上(自髓心向外)呈增加趋势;木材纤维宽度随树龄增加略有增加,变化不大,径向上(自髓心向外)逐渐增加。3种桉树无性系木材的纤维长宽比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随树龄增加缓慢增大后小幅度波动,径向上(自髓心向外)增大。不同树龄间,尾巨桉DH32-26和DH32-29木材纤维长度、尾巨桉DH32-26木材纤维宽度及巨尾桉广林9号木材纤维壁厚均差异极显著;巨尾桉广林9号木材纤维长度、尾巨桉DH32-29木材纤维宽度及尾巨桉DH32-26和DH32-29木材纤维壁厚均差异显著;巨尾桉广林9号木材纤维...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1个桉树无性系造林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中第一、二年桉树无性系幼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在区组和无性系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1年生时树高和材积表现最好的3个桉树无性系是DH33-26、DH201-2和GL9,胸径是DH33-26、GL9和DH201-2;2年生时树高表现最好的3个无性系是DH33-26、DH32-29和DH201-2,胸径和材积是DH33-26、DH32-29和EC53。  相似文献   

10.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gdis)无性系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及材性相关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参试的25个无性系中,单株材积大于总体平均值的无性系有11个,其中生长表现最好的是无性系DH33-27,15年生时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枝下高分别为25.0 cm、32.8 m、0.7722 m3、20.1 m;形质性状最好的是无性系DH32-28;外部木材密度指标值最小的无性系是DH15-3,纤维纹理倾角最小的无性系是DH33-20.单株材积与胸径、树高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6年生9个桉树(Eucalyptus spp.)无性系为研究对象,测定活立木胸径处的Pilodyn测定值,钻取木芯测定木材基本密度,研究木材密度与无损检测技术Pilodyn测定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生材密度变化范围为1026-1090kg/m’,最大的是无性系DH167-2,最小的是DH33-27;木材基本密度变化范围为473~588kg/m。,最大的是无性系DH184-1,最小的是DH32-26;Pilodyn测定值变化范围为11.7~13.9Innl,最大的是无性系DH201-2,最小的是GU9。行向和株向Pilodyn测定值差异不显著。方差分析表明,生材密度、木材基本密度和Pilodyn测定值在9个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ilodyn测定值和木材基本密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与生材密度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株向Pilodyn测定值与木材基本密度的决定系数(R^2=0.5254)大于行向决定系数(R^2=0.5833)。预估方程经精度检验,表明用该方程来预测桉树无性系木材基本密度是可行和可靠的。以胸径为横坐标,Pilodyn测定值为纵坐标,将9个无性系分为4类,根据无性系利用目的,选择合适的无性系类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在中国发现的桉树叶片焦枯病病原菌Calonectria spp.对桉树的致病力大小,并测定不同桉树无性系对Calonectria病原菌抗病性的强弱,本试验采用在中国发现的12种Calonectria属(Ca. cerciana、Ca. chinensis、Ca. hongkongensis、Ca. microconidialis、Ca. papillata、Ca.parakyotensis、Ca. pauciramosa、Ca. pentaseptata、Ca. pseudoreteaudii、Ca. seminaria、Ca. terrestris、Ca. tetraramosa)共29株致病菌对10个桉树无性系(DH32-22、DH32-29、EC152、EC153、EC155、G1、K31、OC14、U6、W5)进行了室内离体叶片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12种被测试Calonectria病原菌均能在不同程度上使10个桉树无性系离体叶片产生病斑;不同种Calnectria病原菌对同一桉树无性系的致病性差异显著,不同桉树无性系对同种Calonectria致病菌的抗病能力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杉木纸浆材无性系选择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过16a对杉木无性系材积、单株干物质、单株纤维量、纤维长、纤维宽、纤维长宽比、纤维含量、木材密度的变异规律和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性系间各性状存在极显著差异,纤维长、宽不受立地影响。材积、纤维含量、木材密度对单株纤维量贡献率分别为61.7%、22.6%、15.7%。各性状遗传力0.51~0.68。选出了长纤维型造纸材优良无性系12个、中纤维型造纸材优良无性系4个、适合立地条件较差的造纸材优良无性系4个。  相似文献   

14.
人工林尾巨桉两个无性系轴向生长应变水平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应变片法测定了人工林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2个无性系 DH33-27和 EC1中生长良好的各30株活立木胸高处的轴向生长应变,并根据测得的2个无性系的生长因子及立地情况评价其与生长应变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评估了2 个无性系生长应变水平的差异及无性系重复力,研究结果表明:1)无性系 DH33-27与 EC1 生长应变在0.05水平下差异显著,DH33-27生长应变均值比 EC1小18%,2个无性系轴向生长应变主要分布在401×10~(-6)~550×10~(-6)之间,DH33-27生长应变变化幅度比 EC1小 31%。2)2个无性系重复力:R=0.76,单株重复力:R=0.10,表明本研究中尾巨桉2个无性系生长应变的差异主要来自无性系基因型。3)2个无性系轴向生长应变同胸径、树高等生长因子均不相关。本研究将有助于通过人工林尾巨桉生长应力测定,对人工林尾巨桉进行选育、栽培、木材性质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15.
杂种桉无性系综合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3个杂种桉无性系的生长性状、形质性状和材质性状进行了差异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除圆满度和分枝外各性状在无性系间均差异极显著,经多重比较共有13个无性系的去皮蓄积量超过总体平均值,生长量最大的是DH32-28,其去皮蓄积量是最小无性系W5的778.91%,是总体平均值的143.55%,是对照的234.85%;无性系各性状重复力为0.15~0.85,树高和胸径的重复力最大,圆满度的重复力最小;早晚秩次相关分析表明:可对参试无性系进行早期选择;应用指数选择法,从23个参试无性系中筛选出了6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DH32-28、DH33-27、GL9、DH32-13、DH33-9和DH32-29。  相似文献   

16.
施肥对尾赤桉无性系DH201-2生长和材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提高林分生长量和纤维产量,但对DH201-2无性系木材的纤维长度、长宽比、基本密度以及纤维含量等影响较小,不同施肥处理的材性均符合木材制浆造纸工艺的要求。提出闽南山地DH201-2纤维材培育的合理施肥组合为N 150 kg.hm-2+P2O5150 kg.hm-2+K2O 100 kg.hm-2,该施肥组合不但可促进林分速生、丰产,而且可以达到优质。  相似文献   

17.
对雷州半岛6年生11种桉树无性系的林分生长量、生物量、炭化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种桉树无性系林分蓄积量大小排序为:GL4>GL9>DH32-22>LH5>DH201-2>LH1>M1>EC34>柳桉1>UC184-1>SH7,林分蓄积量最大的GL4是最小的SH7的2.12倍。11种桉树无性系各组分生物量变化不一致,但都以树干的最大,叶片的最小。LH5和GL4的林分生物量最大,均高于180t·hm-2,SH7和UC184-1林分生物量较小,均低于130t·hm-2,其它几种较为平均,在140~170t·hm-2之间。11种桉树无性系炭化量受林分生物量和炭化率影响,林分生物量和炭化率越大,炭化量越大。LH5、DH201-2、LH1和GL4的炭化率较高,均大于20%,UC184-1和SH7的炭化率最低。11种桉树无性系中LH5林分生物量最大,炭化率最高,故炭化量最高;其次为GL4和LH1,其炭化量均高于60t·hm-2,EC34、GL9、柳桉1、M1和DH32-22均大于50 t·hm-2,UC184-1的炭化量低于40 t·hm-2为最低。综合生长量、生物量和炭化率分析,GL4、LH5、GL9和DH32-224个无性系为一类,可作为薪炭林品系发展;LH1、EC34、DH201-2和M14个无性系划分为一类,作为薪炭林发展潜力较低;柳桉1、UC184-1和SH73个无性系为一类,不适合作为薪炭林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5个尾巨桉无性系的原木旋切单板的研究表明,5个无性系的木材密度、应力波传输速度及原木端裂指数、出材率、原木价值及单位材积原木的单板价值方面均存在差异。单板出材率从高至低的顺序是DH32-28>DH61-1>DH32-26>DH33-27>DH15-3,原木生产单板价值从高至低的顺序是DH61-1>DH32-26>DH32-28>DH33-27>DH15-3,单位材积原木生产的单板价值从高至低的顺序是DH32-28>DH32-26>DH61-1>DH33-27>DH15-3。影响单板出材率的主要因子是原木的弯曲度;影响原木单板产品价值的主要因子是大头直径、小头直径、最小小头直径和木材密度;影响单位材积原木的单板产品价值的主要因子相关性从大到小依次是木材密度、弯曲度、小头最小直径和端裂指数。从小头最小直径能较好地预测原木的价值,相关系数达0.8949;小头最小直径和弯曲度可以预测单位材积原木的单板产品的价值。建立的5个回归方程为原木分级和定价销售提供了依据。无损检测立木木材密度(Pilodyn测定值)和应力波传输速度能够较好地预测原木端裂指数,但是并不能由此预测单板出材率或原木价值。本研究为通过育种和营林措施培育高价值胶合板单板用尾巨桉木材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对湛江地区引入的13个桉树无性系的2年生幼苗主要生长性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胸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及风折率等性状在不同桉树无性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适宜本地区发展的桉树无性系首选为广林9、DH184-1,其次是WC3,再次是DH201-2、D3、DH32—29、灵山优选27无性系;初选出的7个优良无性系2年生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蓄积生长量、保存率、风折率分别为11.46m、8.20cm、0.033861m^3、80.46m^3/hm^3、96.1%、12.1%,达到速生丰产的要求。2年生U6无性系的组培苗无论生长量还是抗风能力均优于扦插苗。  相似文献   

20.
通过引种10个桉树优良无性系,在桉树采伐迹地上进行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经过连续2年的观测,2年生时,参试无性系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材积的家系重复力为0.781、0.515、0.631;根据生长状况,抗性分析、多重比较及指数选择确定二代林更新的4个桉树优良无性系为DH201、DH32-29、广林9、DH32-22,入选家系2年生单株平均材积为0.0195m3,是10个家系总平均材积的133.73%,材积平均遗传增益达到21.03%;为桉树二代更新多家系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