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盐碱地棉花的生育障碍1.1棉花是耐盐碱性较强的作物,但棉花发芽出土时耐盐碱能力最弱。盐碱地土壤结构差,表土板结,春季盐碱向土壤表层上升,往往造成棉花缺苗断垄。一般情况下,土层含盐在0.3%以下时,棉花能正常出苗;土层含盐在0.3~0.5%时,虽能勉强出苗,但棉苗很弱;土层含盐超  相似文献   

2.
盐碱地由于土壤中有害盐离子浓度大,棉籽吸水困难,发芽缓慢,甚至不发芽。盐碱地地温低,积盐重,表土板结,而棉花破土出苗时耐盐渍的能力又差,因此棉苗生长缓慢,易死苗。随着棉苗的渐渐长大,耐盐渍能力的增强,其生长发育受盐碱的影响越来越小。因此,如何提高盐碱地的棉花出苗率,是盐碱地棉花夺高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针对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作物生产存在的熟制单一、生态脆弱、农田周期性返盐和面源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本文提出了盐碱地“分类施策、用养结合”的管理策略和作物生态高效生产技术。轻度盐碱地以发展粮油作物为主,坚持“种轮防返”策略,利用粮油作物与耐盐作物周期性轮作、粮油作物宽幅间作轮作,防止返盐,保持地力;中度盐碱地坚持“用养结合”策略,合理布局棉花、高粱、油葵、饲草、绿肥等耐盐作物,科学配置一熟、两熟及单作、间作、轮作等种植模式,采用轻简化机械化生态高效生产技术,实现用养结合;重度盐碱地立足“生态保护”,发展碱蓬、柽柳等盐生植物复合种植模式,覆盖地表、抑制返盐、保护生态。通过分类施策、用养结合,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同提高,引领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高效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轻盐碱地植棉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丰南区常年棉花种植面积15万亩,其中轻度盐碱地面积约占9万亩,全盐含量在0.5%-2.0%之间,土壤盐碱、地温回升慢、早春干旱是盐碱地棉花低产的主要原因.棉花发芽出土时耐盐碱能力最弱,而此时盐碱地地温低、回升慢,积盐重,  相似文献   

5.
盐碱地的生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碱地的治理通常采用水利工程措施、化学改良及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引进筛选耐盐植物是生物修复盐碱地的基础。我们筛选出7个耐盐植物,耐盐程度较高,利用耐盐植物改良盐碱地,发展养殖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一、轮作倒茬 对盐碱重的棉田轮作小黑麦,小黑麦具有很强的耐盐碱性,其生物量较大,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好、见效快,一般来年可种植棉花。或种植油葵等绿肥,加大种植密度,在地上部分生物产量最高时打碎,翻入土中。  相似文献   

7.
耐盐植物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盐碱地的改良和利用一直是世界难题。为了合理利用盐碱地土地资源,改善盐碱地的生态环境,我们从2002年初开始从国内外引进试种耐盐植物,经两年的多点试验证明.盐碱地种植耐盐植物,能够有效地抑制土壤盐分。  相似文献   

8.
宜于盐碱地生长的禾本科牧草——碱茅,在氯化物—硫酸盐盐土区经砂培和土培试验得出:种子发芽和生长时的耐盐性能有一定限度,当土壤盐分浓度低于0.563%时发芽基本正常;浓度在0.563~1.125%时发芽受到抑制,高于1.125%时种子受到严重盐害;浓度达2.25%时,种子中毒,基本上全部腐烂,不能发芽;土壤盐分浓度达0.529%时碱茅能正常生长,高于0.529%时生长受到抑制;浓度达1%时生长受到盐害,生物量仅为对照的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9.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玉米耐盐自交系及单交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玉米骨干自交系黄早 4、齐 319和 8112的幼胚为外植体 ,用含有 10g/LNaCl的培养基筛选获取耐盐愈伤组织。耐盐愈伤组织分化出幼苗 ,自交结实。子一代通过水培进行耐盐性测定 ,选择耐盐植株 ,对其后代继续进行耐盐性鉴定、筛选 ,获得耐盐突变体。以农艺性状稳定和耐盐性稳定的自交系为材料 ,组配出耐盐杂交种N2 - 1×N1- 4A和 8112 - 1×N1- 6A等杂交组合。盐碱地试验表明 ,这些组合适合于在中度盐碱地种植 ,且在生长后期可以用 5 0 %海水灌溉  相似文献   

10.
利用耐盐植物发展盐碱地高效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述了目前我国为实现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而采取的盐碱地治理的基本途径,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在发展盐碱地高效农业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了盐碱地植物区域化种植的可行性模式及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滩涂耐盐植物区域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目前我国为实现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而采取的盐碱地治理的基本途径,黄河三角洲地区在发展盐碱地高效农业方面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索了盐碱地植物区域化种植的可行性模式及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盐度对番杏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番杏种子在盐度为0和5 g/L时具有最高的发芽率和萌发指数,在盐度10 g/L时发芽率只有9.0%,在盐度15 g/L时基本不萌发。番杏在泉州湾的适生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海边未受海水淹没的盐碱地栽培番杏100%存活,生长状况良好,可完成整个生活史过程,相对生长率达到1965.28%;经常受到海水周期性淹没的地带不适宜种植番杏。  相似文献   

13.
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玉珍  刘永信 《湖北农业科学》2011,(20):4160-4162,4173
概述了目前我国为实现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而采取的盐碱地治理的基本措施,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滨海地区植物区域化分布情况,通过选择4种耐盐植物翅碱蓬、柽柳、芦苇和甘草,进行区域化种植,探索了盐碱地植物区域化种植的可行性模式及经济效益,为盐碱地农业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粉垄改造利用盐碱地的效果,利用自主发明的粉垄耕作机械和粉垄技术,于2015-2016年分别在新疆和陕西等地进行了粉垄改造利用盐碱地试验,结果显示:在新疆的重度盐碱地经粉垄种植一季棉花后,土壤全盐量下降幅度31.31%,棉花产量增加48.80%,盐碱程度由重度降为中度;在陕西轻度盐碱地种植麦后夏玉米,土壤全盐量下降幅度42.73%,玉米产量增加34.83%,盐碱程度由轻度脱盐为正常耕地。最后分析了粉垄盐碱地淡盐增产的机理原因。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节约型绿地建设的重要意义,重点论述了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节约型绿地建设的主要措施,并对黄河三角洲滨海盐碱地节约型绿地的施工技术作了阐述,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土壤盐渍化是世界性的生态问题.种植耐盐植物是盐碱地利用和生物改良的重要途径.进行水生植物耐盐研究对盐碱湿地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有重要作用.本文从水生植物耐盐评价方法、耐盐水生植物的筛选以及水生植物耐盐生理机制三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重点,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植棉高产品种产量及形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盐胁迫环境中进行棉花品种比较试验,研究适宜江苏滨海盐土种植的高产优质棉花品种的产量及其形成特征。结果表明,盐碱地植棉产量主要是单位面积总铃数决定的,盐碱地高产品种的产量结构特点是结铃器官成铃效率高。干物质积累量大(尤其是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大)对提高果枝和果节的结铃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干物质积累高峰期内干物质增长速率高是保证较高干物质积累量的关键,具有明显的生育和结铃高峰是盐碱地高产棉花品种的显著特征。因此适宜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常规棉品种,二是出苗期成苗较好,三是具有突出的生长发育和成铃高峰期。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耐盐碱地番茄种质资源,以14种不同番茄品种为材料,通过不同浓度NaCL胁迫进行耐盐性筛选,研究比较了不同品种的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苗期表皮细胞成活率和田间盐碱地种植表现.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耐盐性存在明显差异,'津喜310'耐盐性最好,其次为'津喜306'.NaCL胁迫下番茄'津喜310'种子的相对发芽势和相...  相似文献   

19.
种植果树比一般的大田作物和绿化植物具有更高的经济效益,要提高果树的产量和品质必须作到适树适栽,充分了解各种果树的耐盐性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随着人口增加和耕地的不断减少,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迫在眉睫,如果能够利用果树来开发盐碱地,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盐碱地农业发展方向,但是现有果树还很难直接用于盐碱地,必须要培育更加耐盐的新品种,体细胞耐盐突变体筛选研究是抗盐植物育种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对部分已有的果树耐盐性评价及耐盐突变体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生产上合理利用果树资源和开发盐碱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盐碱地改良和耐盐植物新品种培育提供依据。[方法]用0.4%、0.8%、1.2%、1.6%、2.0%、2.4%的NaCl溶液处理野生大豆、劳博苜蓿、欧洲油葵的种子,测定种子萌发和生长的相应指标及耐盐指数。[结果]随着盐浓度的升高,3种植物种子的发芽率和相对发芽率降低,胚根越来越短,胚根相对长度减小,发芽势降低。盐浓度小于0.8%时,野生大豆的发芽率最高。盐浓度小于1.2%时,劳博苜蓿的胚根相对长度最大。盐浓度小于1.6%时,野生大豆的发芽势最高。野生大豆、劳博苜蓿和欧洲油葵的耐盐指数分别为1.2、1.112、0.616。[结论]野生大豆和劳博苜蓿的耐盐性明显高于欧洲油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