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密植矮化是当前果树生产发展的一项栽培措施。密植矮化的果园可以提早结果,提早丰产,迅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可以增强植株的抗寒抗旱能力,便于果园管理等。因此,密植栽培已成为生产上逐步推广的栽培制度。目前,按照砧木选择利用的不同,有矮砧密植、乔砧密植和矮化中间砧密植;在栽植方式上,分永久性密植和计划密植;此外,根据每亩栽植密度不同,分低密度(约80株)、中密度(120—180株)、高密度(200—300株)、超高密  相似文献   

2.
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技术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松柏 《落叶果树》2014,46(5):21-22
阐述了苹果矮砧密植栽培的含义,关键技术;进行矮砧密植栽培的前提条件,矮砧密植栽培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矮砧密植栽培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外西洋梨密植靠矮化砧木榅桲( Cydonia Oblonga M ill)。已选出了一些较好的营养系。榅桲与我国梨树(白梨、秋子梨和砂梨系统)的栽培品种不亲合的问题并未解决,某些单位正在作选择适宜类型的工作,正式投入矮砧梨树密植栽培还为期尚远。 我国梨树栽培的传统是采用国产丰富的乔化砧木资沅,东北用秋子梨,华北、西北用杜梨,淮河长江以南用豆梨.不少地方采用较大的密度(4×4米或5×5米每亩27—42株),获得比稀植高得多的产量。例如山东阳信县郭家大队的鸭梨数年来一直维持在亩产万斤以上。对采用杜梨砧木行更高密度的栽培以期获得早期丰产的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杏密植早期丰产栽培技术,我们于1985年对八个杏栽培品种进行了不同密度栽培实验。现将实验结果整理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985年春,于院上镇大里村果园内定植杏12.6亩,共栽982株,设有株行距为3×2、3×3、3×4、4×4m四个栽植密度。在菜西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苹果矮砧密植栽培的思考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乔砧密植是目前我国苹果栽培的主要形式,但苹果乔砧密植存在许多问题,如单产低、果实品质差、费工、技术复杂推广难度大等;矮砧密植具有结果早、产量高、果实品质优良、省工、技术简化易推广等优点,因此应用矮砧密植是苹果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矮砧密植栽培实践中存在着矮砧选择不当、栽植过深、栽培技术不配套等问题,直接影响了矮砧效果的发挥。从苹果生长结果习性、我国苹果栽培区域的立地条件等方面探讨了应用矮化砧木的必要性及适合矮砧密植栽培的条件,针对当前矮化栽培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结合作者多年的实践,从育苗、建园、整形修剪等方面提出了苹果矮砧密植栽培的技术要点,并举出成功的实例。  相似文献   

6.
<正>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具有树冠小、便于机械化操作、挂果早、易丰产等诸多优点,近年渭北苹果优生区也在积极推广这一模式。但由于种种原因,矮砧密植苹果园实际建园效果与预期有一定差距。为使矮砧密植果园真正实现早果、丰产目标,笔者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提出了渭北旱塬苹果矮砧密植幼园综合管理技术,希望对生产者有所助益。1强化田间管理,促进幼树快速生长1.1科学施肥灌水,确保果树前促后控矮砧密植果园能够快速成形,实现早果、丰产,  相似文献   

7.
山东农民燕兴华在大棚内采用矮株密植栽培杏树技术,已通过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的鉴定,这一新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被称为“大棚果王”的燕兴华,3a(年)前开始对大棚水果进行研究。他投资100多万元创办起了大棚奇异水果研究所,对120多个果树品种进行大棚栽培试验,采用矮株密植法栽培,让棚内果树生产达到国外“草地果园”的生产水平。其中,他对引进的“金太阳杏”情有独钟,创出了杏树移栽入棚8个月就能结果的奇迹。燕兴华说:“所谓‘草地杏园’就是通过采用各种控制措施,让大棚内的杏树矮化密植,相比棚外高大的果树,棚…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省矮密栽培多以乔砧或矮化砧嫁接普通型品种为主,而作为矮密栽培途径之一,利用短枝型品种进行密植栽培则起步较晚。为了给大面积生产提供依据,从1981年开始我们进行了短枝型苹果新红星的栽培试验。试材为1981年春定植的一年生新红星,基砧山定子。接穗品种引自中国果树所,株行距(?)×5米,以同期定植的红星品种为对照。  相似文献   

9.
<正>柑橘树主干、主枝的流胶爆皮近年在陕南柑橘产区发生十分普遍,轻者枝梢枯死,重者死树毁园,严重影响当地柑橘产业健康发展(图1)。笔者对其进行了跟踪调查,认为其主要原因还是和阴湿郁闭、树老势弱有关。陕南柑橘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发展时,为追求高产,适应当时农村劳动力充裕的实际,推广了株行距1.5米×2米亩栽222株的"矮密早"栽培模式。"矮密早"栽培模式的特点是矮干、矮冠、密植,但在实际生产中,缺乏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间砧进行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是兼有矮化和乔化两者优点的一种栽培方式。用乔砧作基砧,增强对土壤的适应性,扩大栽培范围;用矮砧(包括品种砧)做中间砧,可控制树体大小,进行适度密植。试验证明:这种矮砧组合可在苹果矮化密植栽培中应用。    一、材料与方法    (一)基本情况    本试验于1977年春开始,园地选择莒县浮来山园艺场四队果园。山地梯田,砾质粘土,前茬巴梨。栽前深翻80cm。土壤中速效氮25ppm,速效磷4.5ppm,速效钾90ppm,有机质含量甚微,旱地果园,无水浇条件。    (二)试验材料    基砧系该场一株莱芜难咽(西…  相似文献   

11.
<正>苹果矮砧栽培包括矮化自根砧栽培与矮化中间砧栽培两种类型。矮砧栽培树体比单一乔砧栽培的矮小,可有效地控制树冠大小,成花容易,适宜密植,从而实现早结果、单位面积产量高的生产目标。为此,发达国家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利用矮砧,实行苹果密植栽培。目前,国外大都已经成功实行苹果矮砧密植栽培,中国  相似文献   

12.
直立茎自封顶皱缩叶番茄系列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齐哈尔市蔬菜研究所自1969年开展直立茎、自封顶、皱缩叶番茄品种的选育工作,历经30多年成功地育成了齐研矮粉(国审粉果)、齐研矮黄(黄果)、齐研矮红(红果)系列品种.系列品种的株高45 cm~60 cm(厘米),株幅小、茎粗壮,直立性强,主茎三穗果封顶,叶片肥大浓绿,标准单果重200 g~280 g(克),抗疫病、斑枯病和毒病,产量3 000 kg/667 m2 4 000 kg/667 m2(公斤/平方米),适宜露地密植栽培,保苗株数3 800~4 000株/667 m2(公斤/平方米).  相似文献   

13.
关于苹果树纺锤形的整形修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纺锤形在欧洲的苹果密植栽培中已流行40余年,我国自八十年代才开始在生产上应用.目前我国的苹果密植栽培,纺锤形的应用日趋发展.据中国果树研究所汪景彦报道,我国近年150万亩乔砧短枝型和矮砧苹果,亩栽44—111株,多数采用欧洲纺锤形.据陕西省白水县园艺站刘炳辉报道,采用纺锤形的2.7亩乔砧秦冠苹果,株行距2.5×4m,定植后第三年亩产达1328.9kg,第4年3942.2kg,第3年即可全都收回投资.  相似文献   

14.
1 建园1 1 园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较厚、能灌能排的壤土、砂壤土建园。对瘠薄或粘重的土壤 ,须经改良后方可建园。对易涝地在建园前应建好排水工程 ,或采用修筑台田等措施。1 2 栽植密度及授粉树的配置 金太阳杏树姿开张 ,长势中庸 ,树体较矮 ,适合密植栽培。株行距 3m× 4~ 5m为宜 ,6 6 7m2 栽 4 4~ 5 5株。因其早果性强 ,可采用计划密植栽培 ,株行距 1~ 2m× 2~ 3m ,6 6 7m2 栽 111~ 2 2 2株。对临时株采取化控、修剪、施肥等措施 ,控长促花 ,使之小树冠、早结果、早丰产 ,4~ 5年后分批间伐。可选栽凯特杏为授粉树…  相似文献   

15.
近30多年来,世界苹果栽培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乔砧稀植一乔砧密植一矮砧密植。矮砧密植栽培因生长势一致、易管理、果品质量高,已成为世界现代苹果栽培发展趋势。欧美等苹果发达国家矮砧密植果园已达90%以上,然而至今我国矮砧密植果园仅占12%,山西省作为一个苹果大省,矮砧苹果面积仅占苹果总面积的5%,严重制约了广大农民增收增效。所以,大力发展矮砧密植果园已成为我国今后苹果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正>栗树是树体高大的乔木,树冠扩展很快,建园时必须注意栽植密度。根据每666.7 m2土地栽植株数,可分为稀植(30株以下)、密植(30~60株)、高度密植(60~110株)和超高度密植(110株以上)几种类型。适宜的栽植密度,要根据栽培方式、管理水平、环境条件和土壤肥力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一般生产上推荐的最佳栽植密度为56株/666.7 m2(株行距3 m×4 m),一般适用于各种土壤条件和各类品种。采用集约化栽培方式、土地平坦而肥沃的栗园,适  相似文献   

17.
随着落叶性果树矮化密植栽培的发展。近几年来,柑桔的矮密栽培也不断地向前推进。矮化密植栽培的优点是用地省,投产早,早期单产高,收益快,同时也便于机械操作,节省劳力,降低成本。此外还有利于减轻或避免灾害的损失和有利于品种的更新。但由于各国(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各有不同,故对矮密栽培的主要目的各有侧重,因而在密植程度、密植方式和栽培技术方面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苹果园矮砧密植栽培的广泛开展以及连续多年对国际发展前沿的追踪,笔者发现,如何让树体冠幅变小、让结果墙变薄、让传统的3D结构变成现代的2D结构是国际同行研究和发展的重点。为此,宝鸡华圣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15年从欧洲引进了苹果双主干(并棒)栽培模式,并在陕西千阳县建立双主干(并棒)栽培模式果园200亩,通过4年的观察研究,笔者认为,这一栽培模式完全适合我国矮砧密植栽培,并且和单干模式(高纺锤形)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针对苹果矮砧密植生产在应用时存在很多差异,阻碍其进一步推广的问题,提出了矮砧密植三阶段十促新方法,即第1年素土促活、露砧促矮、立杆促正、追肥促长、脱光促形;第2年刻芽促枝、早拉促开;第3年留果促垂、扭梢促花、截干促养。为矮砧密植栽培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目前栽培桃树主要用毛桃、山桃做砧木,嫁接后,树体高大,结果晚、单位面积产量低,不适宜矮、早、密、丰、优的现代栽培需要。 根据上级关于加强出口罐桃原料品种研究的要求,由轻工部食品发酵研究所和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联合主持,于1980-1985年在莱阳农学院实习农场果三队进行罐藏黄肉桃矮砧密植丰产试验。试验园地势平坦,砾质沙土,保水保肥力差,地下水位1.5米左右。试材矮化砧为毛樱桃,以乔化砧毛桃为对照,品种为丰黄和黄露两个适宜制罐黄肉桃品种。采用常规育苗,圃内整形,二年出圃。1982年4月定植。株行距2×3米,亩栽110株,矮砧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