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杂种优势现象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生物学现象之一。在农业生产上,家蚕、水稻、玉米和蔬菜等动、植物已广泛利用该现象,利用杂种优势现象已逐渐成为进一步提高动植物产量、品质、抗病性及其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虽然该现象已被广泛利用,但其机理,特别是分子遗传基础,尚未解析清楚,但随着相关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已逐步为揭示其机理提供了契机。为此,本综述概述了杂种优势利用简史、杂种优势研究的新方法,以及着重从配合力、基因组多倍化、单位点或优势基因、全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表观遗传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层面对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概述,以期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工作者近年来在植物杂种优势方面的研究情况尽可能有一个全面、详尽的了解,以及能够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植物杂种优势形成的分子遗传基础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植物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杂种优势是广泛存在的遗传学现象.虽然对杂种优势的认识和利用已有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惊人的成果,但对于杂种优势产生的遗传学机理尚未十分清楚.本文通过数量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等方面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对植物杂种优势机理研究进行了较为详尽地评述,并简要介绍了杂种优势的最新研究进展,认为杂种优势的遗传学原因应全面包括显性效应、超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文章最后对杂种优势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即应在DNA、RNA以及蛋白质水平上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上位性效应等水稻杂种优势理论的探讨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杂种优势遗传学机理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其中,上位性等遗传效应在水稻等粮食作物的杂种优势形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杂种优势的重要遗传基础。此文依据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的研究状况回顾入笔,阐述了这些观点的局限性;然后从上位性效应及杂种优势综合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展开论述,并简述了关于杂种优势理论的几种新见解,最后以杂种优势理论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提出了笔者对该领域前景的展望。笔者期望通过此文为今后开展杂种优势基础理论尤其是上位性及综合效应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杂种优势,又称杂种活力,是指来源于物种内不同品种或者不同物种间杂交后代在生物产量、生长势以及育性等方面均优于亲本的现象。目前对于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机制一直停留在假说层面。分子标记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在不同作物中,已证实显性、超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对杂种优势的形成均有贡献。随着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等多组学技术及表观遗传学技术的兴起,为在全基因组水平研究杂种优势提供了机会,更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对杂种优势形成的遗传基础进行全面解析。本研究从杂种优势位点定位,杂交种相对于亲本的转录组水平,蛋白质水平及表观调控改变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为全面深入理解杂种优势及更好地研究、利用杂种优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植物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种优势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其遗传基础研究也取得了系列进展。显性学说,超显性学说和上位性学说这三个经典假说都找到了遗传上的新证据。随着大规模测序技术的发展,全基因关联分析、基因组结构变异、转录组、蛋白组、表观基因组的兴起为植物杂种优势的预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综述对杂种优势遗传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对未来植物杂种优势研究的方向和策略进行了思考,提出了植物杂种优势分子遗传机理研究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分子标记的种类,分析了杂种优势研究中常用的几种分子标记的原理、特点。综述了分子标记在作物杂种优势群划分和杂种优势利用模式构建、杂种优势预测以及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研究中的利用现状。并对分子标记在杂种优势研究中的进一步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概述了分子标记的种类,分析了杂种优势研究中常用的几种分子标记的原理、特点。综述了分子标记在作物杂种优势群划分和杂种优势利用模式构建、杂种优势预测以及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研究中的利用现状。并对分子标记在杂种优势研究中的进一步利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杂交育种是提高作物产量最成功的技术之一,而杂种优势的利用是作物杂交育种中最重要的遗传学基础。目前,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同时杂交水稻的生产与发展促进了世界的粮食安全。虽然杂种优势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但在杂交水稻育种实践中也时常发现生殖障碍和杂种劣势的现象。水稻生殖障碍和杂种劣势现象及其形成机理的研究是完善作物杂交育种理论和揭示品种本质的一个课题,本文简要综述了水稻生殖障碍类型及成因,并着重介绍了水稻杂种劣势的概念、类别、遗传特性以及杂种劣势基因分布和定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杂种优势是一种普遍而广泛存在的生物学现象,作物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研究虽经历了百余年,但对其遗传机理的认识仍不甚深入。然而,在作物杂种优势的应用技术研究和杂交种的培育方面,成效斐然。本研究从杂种优势的经典遗传假说、水稻QTL单位点与杂种优势、QTL互作与杂种优势及基因差异表达与杂种优势等方面,综述了水稻杂种优势的遗传研究进展,提出在不同的杂交水稻组合中,显性作用、超显性作用和上位性互作效应均有体现,有利显性位点的积累可能是水稻亚种内杂种高产的基础,而少数超显性位点及基因间的互作可能在亚种间杂种优势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随着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的遗传机制的破解,采用在籼稻或粳稻遗传背景下,通过籼渗粳或粳渗籼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技术策略,已实现了杂交水稻高产育种的新跨跃。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是世界重要的油料作物,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细胞核雄性不育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为促进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研究的深入及其杂种优势的利用,本研究基于国内外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遗传研究基础,主要从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遗传方式、相关基因定位、分子标记开发及其育种利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基础研究、杂种优势的应用及其杂交新品种选育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作物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可以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作物品质,具有巨大的商用价值。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研究一直是近百年来遗传和育种学家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笔者综述了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两个经典假说-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的基本观点、不足之处。同时概括了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解释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一些新的学术见解,如:上位性效应与杂种优势、基因网络系统与杂种优势、遗传平衡与杂种优势、活性基因效应与杂种优势、遗传差异与杂种优势、QTL效应与杂种优势、基因表达调控与杂种优势,并列举了部分学说的分子证据。以期使人们能够了解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2.
棉花杂种优势表达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邢朝柱  喻树迅 《棉花学报》2004,16(6):379-382
从棉花杂种优势性状表现、配合力分析、生理生化研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等方面分析了棉花杂种优势机理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从基因水平研究棉花杂种优势,更能确切地反映杂种优势表达机理。  相似文献   

13.
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并育成了一批核不育杂交种。为了促进核不育研究的深入及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水平,对双隐性核不育和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2种类型的核不育系统的遗传模式、相关基因定位以及其不育分子机理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研究成果在将来油菜杂交育种中的利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水稻多数重要农艺性状属于数量性状,因此,数量性状的遗传效应研究对水稻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水稻QTL定位在杂种优势基础理论研究中的现状进行了回顾与探讨,同时就定位结果在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展开论述,最后就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科学的展望,以期为今后开展杂种优势基础理论研究方式以及杂交育种思路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甜菜杂种优势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作物产量及品质的有效途径。20世纪初,主要用显性和超显性两种假说解释杂种优势。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发展,对杂种优势现象的研究更加深入。笔者从活性基因效应与杂种优势、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与杂种优势及数量性状基因位点(QTL)与杂种优势四个方面概括了国内外甜菜杂种优势遗传基础的新见解。从甜菜杂种优势育种理论、雄性不育系(MS系)、自交系的选育及甜菜雄性不育品种的选育等方面综述了目前甜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甜菜杂种优势育种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苦瓜数量性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6个苦瓜高世代自交系分成两组,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9个杂交组合。利用11个数量性状计算主成分遗传距离。以遗传距离为自变量,杂种优势为依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产量和果长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分别为显著和极显著直线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7.5718+3.2272X和Y=-5.8529+1.5946X。单果质量和果径杂种优势与遗传距离之间无相互关系。分析认为单果质量为产量的重要构成性状,而叶柄长、节间长为果长的重要构成性状。对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的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可进一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李文刚 《华北农学报》1991,6(3):100-108
本文以反映国内外马铃薯2n配子研究利用动态的大量文献为基础,综述了马铃薯2n配子在物种上的分布和细胞遗传学基础,并着重阐述了马铃薯2n花粉的形成机制、类型及其遗传效应.对2n配子在马铃薯杂种优势利用、实生种子选育、传递主效显性基因的作用和综合转移野生种有利基因方面的利用价值作了详尽的论述,并分析了2n配子研究利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杂种优势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然现象,其遗传机理一直为人们所关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对杂种优势机理的进一步认识。本文从基因组的分子标记差异与杂种优势的关系,数量性状位点及基因表达与调控对杂种优势的影响等几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芯片技术在杂种优势机理研究上的作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杂种优势预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杂种优势预测对于杂种优势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杂种优势预测方法由于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限制了杂种优势的进一步利用。几十年来,育种工作者从亲缘关系、生态类型、生理生化和数量遗传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预测杂种优势的方法。通过概述有关杂种优势预测,及数量性状、同工酶、分子标记亲本间遗传距离和杂种优势关系的研究现状.对杂种优势预测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