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新型农民培训的有效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新型农民的培养要靠农民自身素质的提升来实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关键。阐述了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的几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快速发展,或已成为全球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但是,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广大农村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其中,尤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农村出现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弱质化和大量实用人才外流等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实施振兴乡村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培养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工作,并在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强调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劳动者大军,因此新时代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新型农民"概念的内涵出发,通过介绍传统农民与新型农民的区别,分析了培养"新型农民"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即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创造财富的主体力量;培养新型农民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是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转变观念,加强对农民的各种培训,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新型农民"概念的内涵出发,通过介绍传统农民与新型农民的区别,分析了培养"新型农民"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即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创造财富的主体力量;培养新型农民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是适应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转变观念,加强对农民的各种培训,从而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5.
姚美华 《新农村》2015,(4):50-51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持续向外转移,不少农村出现务农劳动力老龄化和兼业化、副业化现象,"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等问题越来越严峻。在此背景下,职业农民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党的十八大指出要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义(1)贯彻实施中央战略部署的需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  相似文献   

6.
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既要培养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贩运、经销等新型农民,也要培养实现市场与农户对接的农村经纪人。  相似文献   

7.
农民是农村的主人、农业的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有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浙江嘉善县为了培养新型农民,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新型农民是农业现代化的最终决定力量。本文就培养新型农民问题做了探索:要大力发展农村的基础教育、要加强现有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和培训、吸引多方面的力量打造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9.
培养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徐新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1):2523-2525
新型农民素质状况决定着新农村建设成败,建设新农村必须把培养新型农民放在首位。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与“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要求有相当差距。培养新型农民要切实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全面改革农村教育,搞好农村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培育新兴职业农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建立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作为主导力量的作用。同时,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为发展现代农业培养和造就新型职业农民。提出了加强职业农民培训的对策建议,希望广大农民真正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晓政策、建组织、讲文明"的新型职业农民。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新型职业农民农机化方向培训工作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安徽多个市县区,围绕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农机化方向培训课题开展了调研,总结了安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现状及取得的工作成绩和主要做法,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为安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关于培养新型农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视域下,对培养新型农民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阐述新型农民的内涵,分析培养新型农民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培养新型农民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李瑶  冯麟雅  郭明亮  蒋远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2):20099-20101,20166
基于对5个重灾村153户农户的问卷调查,从筹资需求、筹资途径、筹资次序和筹资结构4个方面对灾区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户筹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灾区农户筹资在需求种类、次序、途径等方面与传统农户筹资存在差异且正规金融在灾后重建中较非正规金融更为重要。针对以上特点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顾福珍  王吉恒  房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0):10656-10657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基于区域差异、经济活动内容与规模的差异等,分析了我国不同层次的农村金融需求。不同类型的金融需求主体,在金融需求上具有多元性、层次性的特点,需要不同的信贷方式和信贷机制进行满足。基于此,提出了农村新型金融组织差异化发展的定位选择:村镇银行应该主要设立在中西部地区以及第一产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县域,主要扶持维持型农户、市场型农户和涉农中小企业,积极创新贷款品种;贷款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可设立在具备发展潜力,经济与金融缺乏协作地区,立足于个体经营者、微小企业和农户,不断探索贷款品种和方式的创新;在经济落后的贫困地区和相对闭塞的边远地区,适宜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主要服务于农户和微小企业,尤其是贫困农户,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并积极开展业务咨询服务,帮助社员脱贫增收。  相似文献   

15.
刘庆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300-16302,16304
抽样调查了湖南邵阳县4个乡镇的212户贫困农户,将样本农户分为生存型贫困农户、生活型贫困农户和相对贪困农户,并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贫困农户在借贷水平、借贷用途和借贷来源方面存在差异。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农户,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诉求,也是传统农民走出身份束缚的必经之路。笔者从马克思主义农民教育理论、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终身教育理论以及斯内登的职业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村的整体水平及农民收入的价值所在,最后指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基于农民特点和期望的培训教学原则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勇  钱明 《现代农业科技》2013,(11):348-349,351
介绍了农民学习的特点,总结了农民的心理期望,从组织到位、内容实用、形式新颖、互动活跃、能力提升、时间适度等方面探讨了开展农民培训教学的原则,以期促进农民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农户农业新技术采用行为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半结构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南宁市江南区吴圩镇农户新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新技术产生的高经济效益是农户采用新技术的动力;户主的文化程度越高、家庭劳动力越多,采用农业新技术的意愿越强;户主年龄越小,越愿意采用农业新技术;政府对农民提供补贴和信贷支持,有利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掌握新技术难度越大,农民采用意愿越小;采取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示范等有效的农业技术服务方式,有利于加快农业新技术推广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贫困家庭农户的兼业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贫困家庭产生兼业行为的理论阐述,和对甘肃省会宁县农户兼业行为的实证分析,指出了促使贫困家庭产生兼业行为的原因和阻碍部分贫困家庭进行兼业的障碍性因素,最后得出兼业有利于农户资本的积累,兼业的发展正是贫困地区劳动力迁移的一个必经过程,贫困家庭进行兼业是现阶段脱贫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