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规划环评制度,其目的从决策和规划的源头消除环境隐患,控制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但目前在规划体系层次不分明、功能不清晰以及规划环评的理论、方法不成熟的条件下,形成规划环评的结论具有大量的实际困难,规划环评的有效性成为影响环境管理、综合决策的制约因素。本文从产生规划环评有效性的因素入手,提出提高规划环评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的规划环评制度,其目的从决策和规划的源头消除环境隐患,控制可能出现的环境污染。但目前在规划体系层次不分明、功能不清晰以及规划环评的理论、方法不成熟的条件下,形成规划环评的结论具有大量的实际困难,规划环评的有效性成为影响环境管理、综合决策的制约因素。本文从产生规划环评有效性的因素入手,提出提高规划环评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李翔  童英伟  马红雷  王慧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2003-22007,22025
根据国内外对规划环评布局技术方法的研究,以洛阳高新产业集聚区为例,总结出一套适合园区规划环评布局研究的方法体系。按照规划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采用AERMOD模型法、GIS叠图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等技术方法,对洛阳高新产业集聚区规划空间布局的合理性进行评价;预测规划实施后对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等环境要素以及敏感点的影响,最后用法律法规对初评结果进行校正,确保规划布局既满足环境保护目标的要求又不与法律法规相悖;从环保角度判断规划布局的整体合理性,为规划调整建议的提出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高新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布局的方法体系研究对同类型园区规划环评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南通市“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环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规划环评技术导则的思路和内容,对南通市“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环评进行了研究。着重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对能源规划内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规划调整建议以及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通过采取一系列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力求使各项污染指标控制在生态环境容量许可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开展林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既适应我国林业发展形势,又符合环评学科前沿发展。系统梳理和分析林业规划,划分其主要类型,结合环境影响类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评定环评必要性。同时,提出与林业规划研究、编制和上报审批相关的林业规划环评工作流程,并构建一套林业规划环境影响的识别、预测与评价体系,以及PSR、Delphi和GIS等主要方法。结合“全国林纸一体化”的实践案例,分析林业规划环评的可操作性。提出林业规划环评体系和方法,为林业规划环评事业提供理论参考,并促进环评分类管理的发展,可在我国林业规划及其建设项目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在区域环评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飚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225-5227
从规划环评的角度出发,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以重庆市北部新区经开园鸳鸯片区规划为例,对区域环评指标体系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深入的理论研究,并就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王佩  刘文宗  成西娟 《宁夏农林科技》2013,(10):83-84,89,F0002
在规划环评中计算大气环境容量通常使用A—P值法进行简单粗略的估算,影响A—P值计算结果的主要因子是A值的选取、总量控制区面积S的确定。该研究主要通过对将A值和s的修正后计算出的燕家塔工业园区SO2大气环境容量的结果进行比较来说明不同变量对大气环境容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小河流水环境容量测算与容量总量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我国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先后经历了浓度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阶段,现已逐渐进入容量总量控制阶段。浓度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制度的实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环境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环境管理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原有的浓度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制度已不能适应。为此,探索、建立容量总量控制机制是当前环保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针对蚂蚁河流域水质现状进行了水质达标分析,对辖区内的点源、面源和生活源排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选择适宜的容量测算模型,并科学地确定了COD、氨氮等水主要污染物的降解系数等计算参数,对该河水主要污染物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与核定,指出污染物的水环境容量研究是进行流域排污总量控制的基础,并对环境容量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水功能区水质标准计算河段水环境容量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依据。考虑河段的功能区划及河段的流量、流速等条件,依据实测资料建立了河段水环境容量的一维模型。模型为水体纳污能力相对模型,体现了水体对不同污染物的容纳空间。模型应用于天津外环河段,上下断面污染物的CODcr、NH3-N、TN、TP预测值与实测数据拟合较好,该模型可以用于河段水环境容量计算。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低碳经济和工业开发区域规划环评特点,建立了融合低碳经济理念的工业开发区域规划环评指标体系,并以合肥高新区国家生态工业园建设规划为例,运用灰色关联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对比考虑和不考虑低碳指标的评价结果,采用改进熵值法对评价结果进行论证。结果显示,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数持续上升,规划合理,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展开,为了评价改变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的环境影响,以忻州市为例,探讨了环境敏感评价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利用生态功能敏感地、水源敏感地、污染影响敏感地、优质农田敏感地以及煤矿塌陷敏感地五类环境敏感分类进行综合评价分级,并进一步明确其空间分布范围。通过分析评价忻州市土地利用规划中农用地、建设用地和重大工程用地空间布局与环境敏感区的协调性,提出规划可能对生态与环境造成的影响。协调土地生态功能分区和环境敏感地关系,为忻州市建设用地扩张控制、资源管理、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为规划环评过程中对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布局的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足迹环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目前生态足迹方法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评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规划生态足迹环评模型改进的建议,设计了评价技术路线,得出了生态足迹模型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决策的启示,展望了新一轮规划实施期间土地利用的环境影响成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适合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季节性河流的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式及预测模型。【方法】以山西省涑水河为例,基于河流分段(上游(横水铁路桥断面以上)、中游(吕庄水库断面至横水铁路桥断面)、下游(吕庄水库断面以下))和分季节(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的原则,在传统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涑水河流域现有的水文资料、环境资料及生态、经济等资料,探索影响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河流生态环境容量的主要因素,构建涑水河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式与自适应调整粒子群-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用涑水河流域监测数据、历史资料进行验证。【结果】水体原污染物质量浓度、当前水环境的质量标准、河流距离、河流流量、排放污水量和排放时间是影响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河流生态环境容量的主要因素。在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涑水河3个断面之间水环境容量计算值与预测值均非常接近,计算值相对误差为0.12%~1.47%,预测值相对误差为0.09%~2.02%,可见计算方法和预测方法的精度均较高。【结论】涑水河水环境容量预测值可用于指导涑水河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环境污染控制,对推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姗  裴宗平  徐德兰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47-11649
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及系统学理论,结合SEA系统理论的基础,研究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基础,并对环境承载力、协调性、生态适宜性三大评价方法进行了阐述,探讨了规划环评的主要技术方法,实现了对规划的目标定位、规模、布局、结构的综合论证,从宏观角度对规划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淄博市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水环境实时监测是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的重要基础,水环境实时监测提供的水质信息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实时监测可以实现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和远程监控,达到及时掌握主要流域重点断面水体的水质情况,预警重大或流域性水质污染事故,解决跨行政区域的水污染事故纠纷,监督总量控制制度落实情况等目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环境现状与环评走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跃  叶娜  程胜高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589-1591
结合我国的环境现状,从环评力度、管理、层次、规划、信息及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对新形势下的环境评价走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寻求分析水环境容量的动态特性,以合肥市重点水域十五里河为研究对象,针对主要的污染物指标氨氮和总磷,基于MIKE11水质模型水动力模块(HD)和对流扩散(AD模块),构建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计算河流的水环境容量,并与传统一维模型计算方法对比。研究表明,基于MIKE11水质模型计算金寨路断面氨氮和总磷的月均水环境容量分别是-2.83 g·s-1和-5.86 g·s-1,希望桥断面氨氮和总磷的月均水环境容量分别是-15.64 g·s-1和-1.07 g·s-1,与一维模型相比呈现出明显的动态特性。该方法为MIKE11模型的广泛应用提供基础,并为十五里河动态水环境容量计算提供新方法,为其他类似污染河流动态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以驻马店市水环境功能区划为基础,通过对污染物总量的核定,采用相应的水质模型确定实际水环境容量,建立驻马店市地表水出境断面考核体系。该体系已在驻马店市责任目标考核中使用,成功地解决了在环境保护目标任务计划执行年度中责任不清造成的问题,把环保目标以数字的形式纳入各县政府的年度GDP考核,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海南省地表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阳生  邢巧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550-5553
分析海南省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状况和污染物排放量,提出海南省地表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原则、设计水文条件、污染物综合降解系数和水质保护目标,利用一维水流水质数学模型进行地表水环境容量测算。根据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提出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环境容量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水环境容量的概念,指出了水环境容量建立的基础——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水生态系统健康;从水环境容量的本质出发概括了水环境容量的主要特征;论述了目前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展望了水环境容量定量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