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辽宁省番茄叶霜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6年,从辽宁省不同生态地区共采集番茄叶霉菌标样67份,采用国际通用的鉴别寄主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该省番茄叶霉病菌以生理小种1.2.3为主,是当前生产上流行的优势小种,而1.2.3.4为稀有小种。  相似文献   

2.
东北三省新的番茄叶霉病菌生理小种分化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鉴别寄主谱,对东北三省番茄叶霉病菌生理小种进行分析鉴定。采集到的33个菌株主要为生理小种1.2.3、1.2、2.3、1.2.3.4和1.2.4,其中以小种1.2.3.4为主,而且1.2.3.4和1.2.4为新发现的生理小种。在以后的育种工作中需要引入新的番茄抗叶霉病基因,以培育出抗番茄叶霉病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番茄叶霉病菌绎几种杀菌剂敏感性的测定*潘洪玉1张浩2丁利1席景会1董苏**(1解放军农牧大学植保教研室长春1300622吉林农业大学植保系)番茄叶霉病〔Fulviafulva(Cooke)Cif.〕是保护地番茄上发生的一种重要病害。由于该病菌的生理小...  相似文献   

4.
番茄由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而受到很多国家居民的喜爱,在黑龙江省番茄已是出口俄罗斯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所以保护地生产中番茄占很大面积.由于保护地高温高湿的环境,导致番茄病害时有发生,特别是番茄叶霉病已成为保护地生产番茄的主要病害.它是显性基因控制的,已研究确定番茄叶霉病至少有13个生理小种,发现抗病基因24个.各地番茄叶霉病生理小种的分化情况是不同的,本文主要研究黑龙江省各地郊区叶霉病生理小种的分化情况和抗源筛选.  相似文献   

5.
2006~2007年东北三省番茄叶霉病菌生理小种变异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2007年,对东北三省番茄叶霉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异情况进行了监测。在供试的66个菌株中,检测到的生理小种有1.2.3、1.2、2.3、1.2.3.4、1.3、1.4、1.3.4和1.2.4,主要生理小种仍为1.2.3.4,1.3.4和1.4为新检测到的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6.
‘双抗2号’番茄新品种的育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塑料覆盖栽培的多湿环境,导致了番茄叶霉病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在番茄单抗病毒病育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和查明了北京地区叶霉病生理小种的分化是以“1、2”混合小种为主,抗性基因中Cf1为中度感病基因,Cf2为高度感病基因,Cf3为耐病基因。Cf4、Cf5、 Cf9为免疫基因。 选用Cf4抗性基因作为抗源,与对TMV高抗的材料杂交,经人工抗性筛选和田间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育成新品种‘双抗2号’(F1)。经北京郊区两年(1986~1987)区试,两年(1987~1988)示范栽培,肯定了‘双抗2号”对叶霉病免疫,对TMV高抗,经济性状优良,栽培效益高,系保护地栽培专用之优良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番茄叶霉病菌小种再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环  柴敏 《中国蔬菜》1992,1(2):1-0
北京地区在1985以前,田间主要是由生理小种1、2组成,并据此育成垂直抗性的高抗品种双抗2号,已在生产上推广应用。1990年春发现某些种植双抗2号的保护地内发生了叶霉病,为此对当前叶霉菌生理小种的新变化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所采集的5份菌样经三批接种鉴定后,认为田间病原菌群体中已分化出新小种4。因此今后培育新品种有必要刊用多个抗性基因,通过垂直抗性基因的积累,来抑制病原群体的变化,增加抗性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番茄叶霉病是保护地番茄的一种重要病害。近年来 ,随着我国北方保护地番茄栽培面积的扩大 ,该病日趋严重。许多学者对其生理小种分化进行了研究 ,但还仅限于采用鉴别寄主来鉴定 ,这种方法流程长 ,一般需要 2个多月才能完成。本试验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对来源不同的番茄叶霉病菌 2个生理小种 11个菌株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比较 ,旨在建立一种鉴别不同生理小种较为快捷的方法。1 材料和方法1.1 菌株来源 供试菌株共 11株 ,分属 2个生理小种 ,其寄主来源、地点和生理小种列于表 1。表 1 供试的叶霉病菌的生理小种、采集地和寄主品…  相似文献   

9.
番茄叶霉病侵染机制及抗性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叶霉病是由Cladosporium fulvum(Cook)Ciferrd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保护地番茄面积的扩大,该病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成为了番茄生产上的重要叶部病害,严重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综述了近年来在番茄叶霉病侵染机制、生理小种的分化和抗病性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抗性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番茄叶霉病是由Cladosporium fulvum(Cook)Ciferrd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病害.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保护地番茄面积的扩大,该病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成为了番茄生产上的重要叶部病害,严重影响番茄产量和品质.综述了近年来在番茄叶霉病侵染机制、生理小种的分化和抗病性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抗性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从海南省各市县香蕉种植区采集发病的香蕉和粉蕉植株近地面茎段维管束病变的样本,经分离纯化获14个单孢菌株。经寄主致病性测定表明:粉蕉分离物皆为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香蕉分离物则为4号生理小种。利用氯酸钾诱变这14个枯萎菌株共产生104个抗氯酸盐突变体,诱发获得67个nit突变株,其中nitl型58株,nitM型6株,nit3/nit8型3株。将获得的nit突变株做营养亲和性配对反应,可将14个菌株分为2个亲和群,其中VCG1包括7个菌株,且全为1号生理小种,VCG2则由7个4号小种菌株组成。  相似文献   

12.
采用辣椒疮痂病菌鉴别寄主谱,于2011-2013年对鄂西高山辣椒种植区疮痂病菌生理小种进行分析鉴定。采集到的32份辣椒疮痂病菌菌株为生理小种P0和P2,其中生理小种P0为优势小种。在以后的育种工作中可以根据生理小种的鉴定结果合理选用抗源基因,培育抗疮痂病辣椒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番茄枯萎病菌分离鉴定及嫁接砧木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河北省番茄栽培面积较大的定兴和肥乡地区枯萎病病株中分离纯化菌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浸根法鉴定了10个番茄砧木的枯萎病抗性。结果表明,从定兴和肥乡分离到的菌株均为尖孢镰孢菌,采用尖孢镰孢菌生理小种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证明2个菌株都为尖孢镰孢菌番茄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生理小种3;筛选得到了3个枯萎病高抗砧木品种,7个抗病砧木品种。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国际已知含单显性抗病基因的系列品系,对采集自甘肃省马铃薯不同生态种植区的75个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45 个生理小种,其中生理小种l.2.3.4.5.6.7.8.9.10.11 出现的频率最高,占被测菌株总数的22.67%,是甘肃省的优势生理小种;被测菌株中可克服抗性基因R4、R8 和R11 的频率在80% 以上,可克服抗性基因R8 的菌株普遍存在于各采集地。  相似文献   

15.
菰黑粉菌不同菌株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野生茭、单季茭、双季茭及灰茭中分离7个菌株,比较了其冬孢子的萌发率、菌落的形态、在不同温度下该菌的生长情况。研究表明,从野生茭和灰茭上分离的菌株与正常茭的菌株存在较大差异。初步认为灰茭和正常茭是由黑粉菌不同生理小种引起。  相似文献   

16.
辽宁部分地区番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及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番茄材料Ts19、Ts33、W.Va700、L3708和LA1033作为鉴别寄主,对辽宁省沈阳、新民、岫岩的番茄晚疫病菌的6个菌株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共鉴定出3个生理小种,即生理小种T0、T1和T1,2。引进的抗病材料CLN2037G、CLN2037H对辽宁地区番茄晚疫病菌生理小种T1,2表现为抗病,抗性明显优于当地材料。辽宁当地主栽品种对晚疫病没有抗性,全部枯死。  相似文献   

17.
成都番茄青枯菌生理分化和品种抗性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初步鉴定出成都地区番茄青枯菌(Pseudomonassolanacearum)属小种1,并根据其对不同寄主的致病力不同进一步划分成4个致病类型;还用3个不同菌株接种鉴定了成都的6个主要番茄栽培品种的青枯病抗性,结果表明6个品种均不抗青枯病,属高感品种  相似文献   

18.
利用国际菠菜霜霉病菌生理小种鉴别系统,对采集自北京、山东、山西的5份霜霉病样品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北京的3份霜霉病样品均为9号生理小种,山东的1份霜霉病样品为8号生理小种,山西的1份霜霉病样品为5号生理小种;说明我国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菠菜霜霉病菌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9.
郑州地区甜瓜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法对国际公认的 13 个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别寄主进行接种,根据抗感反应,初步确定 Sphaerotheca fuliginea 小种 1 为郑州地区甜瓜白粉病致病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