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烤烟品种K326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组分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烤烟中性致香物质组分和含量有一定的影响。施氮增加中性致香物质的种类,施氮(3g/盆)提高新植二烯、糠醛、糠醇、茄酮、巨豆三烯酮-2、巨豆三烯酮-4和法尼基丙酮含量;施氮较多(6g/盆)明显降低新植二烯、茄酮和糠醇含量,同时会降低糠醛、巨豆三烯酮-2、巨豆三烯酮-4和法尼基丙酮含量。施氮(3g/盆)明显提高烟叶类西柏烷类致香物质含量,提高烟叶苯丙氨酸类致香物质含量、棕色化产物类致香物质含量和类胡萝卜素类致香物质含量,施氮较多(6g/盆)则不同程度地降低这四大类致香物质含量。3g/盆的施氮量对提高烟草中性致香物质有利。  相似文献   

2.
定量测定了杀青前后烤烟叶片中性香气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杀青前后不同中性致香成分的含量不同,杀青后含量降低的中性致香成分有3-己烯-1-醇、苯甲醇、芳樟醇、壬醛、5-甲基正糠醛、癸醛、茄酮、β-紫罗兰酮、巨豆三烯酮、十四醛、2-十四烯-1-醇、新植二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其中壬醛、5-甲基正糠醛、癸醛、β-紫罗兰酮、巨豆三烯酮、2-十四烯-1-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十四醛等中性致香物质均以痕量存在。杀青后含量升高的中性致香物质有糠醛、对二甲苯、苯乙醛、香叶基丙酮、巨豆三烯酮混合物、二氢猕猴桃内酯等,其中二氢猕猴桃内酯为杀青过程新增加的中性致香产物。随杀青过程变化较小的中性致香物质有邻二甲苯、β-二氢大马酮等。  相似文献   

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烤烟上部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采用田间试验,对比了脱落酸、水杨酸、赤霉素、乙烯利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烤烟上部叶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高浓度的脱落酸处理最优,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西柏烷类香气物质、新植二烯含量,以及中性香气物质总量均最高,其中对烟叶香味品质有重要作用的苯甲醇、苯乙醛、糠醛、2-乙酰基吡咯、β-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Ⅱ、巨豆三烯酮Ⅳ、3-氢基-β-二氢大马酮、法尼基丙酮和茄酮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见高浓度的脱落酸处理能提高上部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有利于改善烟叶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4.
为不同气候条件下复烤片烟醇化质量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撑,采用SDE-GC/MS测定醇化后烟叶致香成分的含量,研究云南玉溪和重庆盘龙不同气候条件下醇化的云南复烤片烟及重庆盘龙醇化的重庆复烤片烟致香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烟叶样品中共检测出63种致香成分,其中酮类23种、醇类11种、醛类9种、酚类3种、酸类2种、酯类及内酯类6种、杂环类5种、烯烃类3种、醚类1种,以云南醇化的云南烟叶致香成分总量最高;经多重比较,云南云南烟叶与重庆云南烟叶间达显著差异的致香成分有4-环戊烯-1,3-二酮、甲基庚烯酮和茶香酮等共计51个,云南云南烟叶与重庆重庆烟叶间达显著差异的致香成分有3-乙基-4-甲基-1H-吡咯-2,5-二酮、巨豆三烯酮C和4-羟基-β-二氢大马酮等共计49个,其数量基本相当;重庆云南烟叶与重庆重庆烟叶间达显著差异的致香成分有螺岩兰草酮、棕榈酸和吲哚等共计43个,达显著差异的致香成分数明显减少,重庆云南烟叶较云南云南烟叶更接近重庆重庆烟叶的特征;重庆云南烟叶与重庆重庆烟叶间无显著差异的致香成分有甲基庚烯酮、香叶基丙酮和β-紫罗兰酮等共计15个。云南烟叶在重庆醇化后其致香成分逐渐与重庆重庆烟叶接近,即在重庆醇化云南烟叶对致香成分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密集烘烤不同变黄温湿条件对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河南农业大学设计的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研究了不同变黄温湿条件对烟叶致香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中湿变黄处理(干球温度38 ℃,相对湿度85%~80%)能提高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苯丙氨酸类、美拉德反应产物类、类胡萝卜类、新植二烯以低温中湿变黄处理最优,中性致香物质的总量也得到提高,其中对烟叶香味品质有重要作用的苯甲醇、苯乙醛、苯乙醇、糠醛、糠醇和2-乙酰基吡咯、β-大马酮、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Ⅱ、巨豆三烯酮Ⅳ、3-氢基-β-二氢大马酮、茄酮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见低温中湿变黄处理能提高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含量,有利于改善烟叶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6.
在烟株团棵期和旺长期喷施不同浓度的苹果酸和柠檬酸,研究有机酸对烤烟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有机酸对烤后烟样的蛋白质、总氮、烟碱和钾氯比增加,还原糖、总糖和糖碱比均降低;6-甲基-5-庚烯-2-酮、香叶基丙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巨豆三烯酮Ⅰ、巨豆三烯酮Ⅱ、藏花醛5-甲基糠醛、3,4-二甲基-2,5-呋喃二酮、苯甲醛和苯乙醛等致香物质含量增加;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总量增加,新植二烯含量均降低。综合烟叶化学成分分析,喷施50 mg/L柠檬酸与100 mg/L苹果酸可促进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有利于中性致香物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中外烤烟烟叶中挥发性香气物质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河南、湖南、云南、贵州、吉林与津巴布韦烤烟烟叶为材料,采用美国HP5890Ⅱ-5972气质联用仪定性、内标定量法对国内不同香气风格烤烟与津巴布韦烤烟烟叶中中性挥发性香气物质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检测出的29种中性挥发性致香物质中,津巴布韦烤烟烟叶中12种香气物质含量最高,其中11种明显高于国内烟叶,如3,4-二甲基-2,5-呋喃二酮、2-乙酰基吡咯、巨豆三烯酮(A、B、C、D)、2-壬烯醛、螺岩兰草酮等,其烤烟烟叶质量和风格表现出显著的焦甜香气息,香气浓郁。国内河南、湖南等浓香风格烤烟内茄酮、糠醛、糠醇、乙酰基呋喃、2-乙酰基吡咯等西柏烷类降解产物和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较高;云南等清香型烤烟中β-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和3-羟基-β-二氢大马酮等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应用方差分析,对四川省凉山州不同香型风格烤烟常规化学成分、中微量元素、致香成分及感官评吸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凉山州不同香型风格烤烟还原糖、总糖、总氮、两糖差、糖氮比、糖碱比、总植物碱、硼、茄酮、2,4-庚二烯醛、青叶醛、降茄二酮、3-羟基-2-丁酮、5-甲基糠醛、苯酚、苯甲醇、苯乙醇、吡咯、巨豆三烯酮-2、新植二烯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凉山州清香型烤烟具有还原糖、总糖、茄酮、2,4-庚二烯醛、青叶醛、降茄二酮、3-羟基-2-丁酮含量高的特点,中间香型烤烟具有总氮、总植物碱、硼、5-甲基糠醛、苯酚、苯甲醇、苯乙醇、吡咯、巨豆三烯酮-2、新植二烯含量高的特点;除香气量外,清香型烤烟各项评吸指标得分均极显著高于中间香型烤烟。  相似文献   

9.
豫中浓香型烤烟香气质量与中性致香成分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确定影响香气质、香气量的中性致香成分的物质基础,采用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烤烟香气质、香气量与中性致香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建立的香气质、香气量2个回归方程经显著性测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烟叶中的18种中性致香成分对香气量、香气质直接影响各不相同。香气质受巨豆三烯酮3直接正面影响最大,而受巨豆三烯酮2直接负面影响最大;香气量受巨豆三烯酮2直接正面影响最大,而受巨豆三烯酮3直接负面影响最大。对香气质、香气量起直接正面影响作用的有巨豆三烯酮1、苯乙醇、糠醛以及新植二烯,对香气质、香气量起直接负面影响作用的有假紫罗兰酮、苯甲醇、2-乙酰基吡咯以及茄酮。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香型烤烟C3F烟叶为材科,采用GC/MS方法,分析比较了烟叶中的类胡萝卜素降解香气物质.结果表明:不同香型烤烟的类胡萝卜素降解形成的各种香气物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异,表现为中同香型>浓香型>清香型,但是金合欢基丙酮A、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B、巨豆三烯酮D、β-紫罗兰酮等物质在三者中均占有较高比例.对类胡萝卜素降解香气物质与感官评吸质量的相关分析发现,清香型烤烟中二氢猕猴桃内酯与香韵呈显著正相关,芳樟醇、金合欢基丙酮和类胡萝卜素总量与香气量呈显著正相关;中间型烤烟中,浓度与芳樟醇、β-大马酮、β-二氢大马酮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浓香型烤烟中,多数物质与各评吸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云南清甜香典型片烟和非典型碎烟间挥发性致香成分含量的差异,为研究云南清甜香烟叶风格特色关键致香成分和低次烟叶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个云南清甜香典型片烟和9个非典型碎烟为原料,运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ATD-GC/MS)分别对2类烟叶的挥发性致香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并以典型片烟中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显著高于非典型碎烟作为分析目的,深入挖掘2类烟叶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挥发性致香成分,并找出2种方法分析结果存在的规律性。【结果】运用GC/MS对所制备的11个烟叶样本挥发性致香成分进行检测分析,共鉴定出40种挥发性成分,包含17种酮类、10种醇类、4种醛类、5种杂环类、2种烯烃类、1种酸类和1种内酯类化合物,典型片烟的酮类和内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明显高于非典型碎烟;典型片烟有14种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非典型碎烟(P< 0.05,下同),分别是甲基庚烯酮、2-乙酰基呋喃、4-环戊烯-1, 3-二酮、β-大马酮、β-紫罗兰酮环氧化物、桉油烯醇、脱氢二氢-β-紫罗兰酮、3, 4-脱氢-β-紫罗兰酮、巨豆三烯酮的4个同分异构体、二氢猕猴桃内酯和3-羟基-β-二氢大马酮;通过ATD-GC/MS对2类烟叶样本设定的14种重要致香成分进行半定量对比分析,发现典型片烟的成分总含量明显高于各非典型碎烟,而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的4个同分异构体、二氢猕猴桃内酯、3-羟基-β-二氢大马酮和3-氧代-α-紫罗兰醇这8种成分在典型片烟中的相对含量也显著高于非典型碎烟。2种分析方法存在含量显著性差异的致香成分中有7种致香成分一致,包括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的4个同分异构体、二氢猕猴桃内酯和3-羟基-β-二氢大马酮。【结论】通过2种分析方法对云南清甜香典型片烟和非典型碎烟的挥发性致香成分进行对比研究,发现2类烟叶间部分挥发性致香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且2种方法的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施磷对低磷土壤烤烟化学成分和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低磷土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磷水平对烤烟化学成分与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肥能增强烟株对钾、钙、磷等矿质营养的吸收,降低中下部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提高中下部烟叶总氮含量,改善烟叶的氯碱比,降低烟叶的淀粉含量,显著提高氧化异佛尔酮,β-大马酮,巨豆三烯酮1,巨豆三烯酮4,3-羟基-β-二氢大马酮,法尼基丙酮,新植二烯等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改善烟叶的香吃味,其中以磷用量120 kg·hm~(-2)处理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好,要香气物质成分舍量及香气总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湖北烤烟的香型风格特征,明确香型与香韵、香气物质等指标的关系,建立烟叶香型预测模型,为精细化、多样化烟叶原料生产与供应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湖北省恩施、十堰、襄阳和宜昌4个主产烟区18个县(市)的72个中桔三(C3F)等级烤烟样品,对其香型、香韵、香气物质及理化指标进行评吸、检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回归预测模型。【结果】湖北烤烟为中间香型风格,香韵有干草香、正甜香、木香、焦香、青香、辛香、清甜香、焦甜香和树脂香,其中干草香和正甜香为主要香韵。产区间烟叶香型及香韵中清甜香、正甜香、焦甜香和树脂香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 0.01,下同)。根据烟叶香型风格划分为恩施、宜昌—醇甜香典型区,十堰—醇甜清甜香区,襄阳—醇甜焦甜香区。简单相关分析发现,与香型呈显著(P< 0.05,下同)或极显著正相关的指标有干草香、正甜香、苯乙醇、10-十一烯醛、兔耳草醛、异佛尔酮、巨豆三烯酮、β-大马酮和异丁酸香叶酯,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的指标为焦甜香、树脂香、含梗率和氯。方差分析发现产区间香气物质存在显著差异有25种,化学指标存在显著差异有4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香型与14种关键香气、化学成分指标的线性回归方程:香型T=2.590+0.898×2-乙基己醇-0.028×苯甲醛-0.660×邻甲基苯甲醛-0.020×藏红花醛+0.326×2-庚烯醛+0.011×巨豆三烯酮+0.001×3-甲基-2, 5-呋喃二酮+3.210×甲基环戊烯醇酮-6.051×1, 4-环己二酮+5.663×3-甲基-2(5H)呋喃酮-4.075×己酸甲酯-5.053×α-当归内酯-0.141×还原糖+3.458×氮碱比。【结论】湖北烤烟香型风格为中间香型特征,香韵丰富,干草香和正甜香为主要香韵。4个产区的烤烟香气特征鲜明,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香型与14种香气和化学成分关键指标的线性回归方程,建立的回归模型可用于烟叶香型风格预测,对烟叶原料精细化、多样化的生产与开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烤烟3种水溶性糖类成分(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与中性致香成分含量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和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烤烟中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与质体色素类、棕色化产物类、芳香族中性致香成分的第Ⅰ典型相关系数达1%极显著水平,3类中性致香成分的第Ⅱ典型相关系数及类西柏烷类的第Ⅰ典型相关系数达到5%显著水平,其相关性主要表现在巨豆三烯酮2、巨豆三烯酮3、β–二氢大马酮、6–甲基–5–庚烯–2–酮、5–甲基糠醛、2–乙酰呋喃、4–乙烯基–2–甲氧基苯酚、6–甲基–5–庚烯–2–醇等与水溶性糖类物质含量的关系密切;水溶性糖类物质含量均与质体色素类、芳香族类和类西柏烷类物质含量呈负相关,与棕色化产物类物质含量呈正相关,烤烟中水溶性还原糖与类西柏烷类和芳香族类致香成分关系密切,其协调性有利于烤烟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5.
对福建泰宁、云南祥云、河南宜阳生态区烤烟K326主要质量特征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泰宁生态区和祥云生态区烤烟为清香型,宜阳生态区烤烟为浓香型.泰宁生态区和祥云生态区烤烟植株相对高大,而宜阳生态区烤烟植株相对较小.泰宁生态区和祥云生态区烤烟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产物(β-大马酮、β-二氢大马酮、藏花醛、β-环柠檬醛、二氢猕猴桃内酯等)、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叶绿素及其降解产物新植二烯,以及烤烟还原糖和总糖等指标含量高于宜阳生态区烤烟.宜阳生态区烤烟类胡萝卜素相关降解产物(茄酮、巨豆三烯酮1、巨豆三烯酮2、巨豆三烯酮4等)、苯丙氨酸降解产物(苯甲醛、苯乙醛)及其总量,以及烤烟总碱和氯等指标含量高于泰宁生态区和祥云生态区烤烟.可见,不同生态区烤烟K326外观形态、常规化学成分及香气物质含量、香型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为明确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在致香物质方面的差距,指导云南部分替代进口烤烟的研究和生产,提高烟叶质量,特进行此项试验。【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了烟叶多酚总量,索式提取法测定石油醚提取物,硫酸甲酯、三氯甲烷萃取法测定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水蒸汽-二氯甲烷同时蒸馏萃取、GC/MS-内标定量检测挥发性香气物质;并分类分析比较了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的多酚总量、石油醚提取物、多元酸、高级脂肪酸及挥发性香气物质等烟草致香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结果表明云南烤烟各部位烟叶的石油醚提取物、芳香氨基酸降解的香气物质超过津巴布韦烤烟,多酚、高级脂肪酸则低于津巴布韦烤烟;上部烟叶的西柏烷类香气物质高于津巴布韦烤烟,多元酸、类胡萝卜素降解的香气物质、梅拉德反应的香气物质则低于津巴布韦烤烟;中部和下部烟叶的多元酸、类胡萝卜素降解的香气物质、梅拉德反应的香气物质高于津巴布韦烤烟,而西柏烷类香气物质则低于津巴布韦烤烟。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在致香物质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上部烟叶的柠檬酸、油酸、巨豆三烯酮、金合欢基丙酮、β-二氢大马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糠醇、糠醛等致香物质含量低于津巴布韦烟叶。【结论】云南与津巴布韦烤烟的致香物质差异比较明显,上部烟叶致香物质含量明显不如津巴布韦。  相似文献   

17.
烤烟中性致香成分与香气质量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元统计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烤烟各类中性致香成分与香气质、香气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醛类成分、酮类成分、酯类成分与香气质、香气量的第一典型相关系数达到5%或1%显著水平,各类成分总量与香气质、香气量的第一典型相关系数达到1%极显著水平,其相关关系主要表现在苯乙醛、糠醛、巨豆三烯酮1、巨豆三烯酮3、香叶基丙酮、β-大马酮、氧化异佛尔酮、二氢猕猴桃内酯等成分与香气质、香气量的相关上.通过典型相关分析确定了对烤烟香气质、香气量影响显著的主要中性致香成分,为烟叶质量评价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了解昭通不同产地烤烟致香成分含量的特点及差异.【方法】对2011年昭通8个产地120个烤烟样品的中部叶(C3F等级)致香物质含量进行了多重比较和聚类分析.【结果和结论】昭通不同产地烤烟中部叶有13种致香成分含量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有56种致香成分含量在0.05水平有显著性差异.除酮类致香物质外,醛类、醇类、酚类、杂环类、酯类、酸类致香物质和烯烃类含量在地域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基于官能团类别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昭通烤烟中部叶致香物质含量可分为4类:第1类为大关、彝良、镇雄3个产地烟叶;第2类为巧家、威信2个产地烟叶;第3类为鲁甸、昭阳2个产地烟叶;第4类为永善产地烟叶.昭通烟区不同产地烤烟中部叶致香物质含量的差异较大,有81.16%的烤烟致香成分含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在评价昭通烟叶致香物质时,不仅要考虑其致香物质总量,而且还要考虑致香物质的组成和比例.  相似文献   

19.
《山西农业科学》2017,(9):1420-1425
为了解江西抚州烟区高温逼熟烟叶质量,提高烟叶可用性,以抚州6个产烟县的36个烟叶样品为材料,对其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进行了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常规化学成分与中性致香物质关系密切,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烟叶中还原糖、烟碱和总氮对中性致香成分有重要影响。通过典型相关分析,可以将苯甲醛(-0.846 7~(**))、苯甲醇(0.774~(**))、茄酮(0.589~(**))、糠醇(0.761~(**))、氧化异佛尔酮(0.882~(**))、巨豆三烯酮1(-0.822~(**))、巨豆三烯酮3(-0.786~(**))、还原糖、烟碱和总氮作为抚州烟区高温逼熟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究烟叶自然醇化过程中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变化,科学指导烟叶醇化工作,本研究利用气质联用仪对醇化烟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醇化过程中,不同部位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在醇化0~12个月,总量呈上升趋势,期间上部叶极显著增加32.3%,中部叶显著增加25.6%;醇化12个月之后含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在36个月时含量达到最大值,上、中部叶含量分别为87.48、71.38 μg·g-1。随着醇化进度的增加,巨豆三烯酮、氧化异佛尔酮-2等含量逐渐升高,β-紫罗兰酮、β-环柠檬醛等含量逐渐降低,β-大马酮、金合欢基丙酮A等含量无显著变化。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中金合欢基丙酮A、β-大马酮对香气质有显著的有利影响,巨豆三烯酮类物质、香叶醇、二氢猕猴桃内酯对刺激性指标有显著的有利影响;β-环柠檬醛、β-二氢大马酮、香叶基丙酮对烟叶感官质量有着显著的不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