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猪瘟是一种具有很强的接触性传染疾病,每年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慢性猪瘟和亚临床性猪瘟,这两种猪瘟被统称为非典型猪瘟。本文描述了非典型猪瘟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探讨了猪瘟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非典型猪瘟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当猪瘟血清学的变种、病原毒力减低、改变原有临床症状等特征,称之为非典型猪瘟。由于当前猪病比较复杂,非典型猪瘟往往易被其他疾病或继发并发感染造成误诊而忽视。分析了当前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变、发病原因及危害,重点分析免疫失败原因,提出解决非典型猪瘟的防制措施。1非典型猪瘟的发生与流行1.1流行特点和临床特征1.1.1非典型性猪瘟的发病率不高,疫势较缓和,潜伏期  相似文献   

3.
猪瘟是一种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为急性高热稽留,死亡率极高,不分年龄品种的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猪瘟可表现为急性、慢性、非典型感染病程。急性症状很明显,病死率高。慢性型、非典型症状轻,有反复、病程较长。近年来,猪瘟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猪临床症状表现为多样化。主要以非典型猪瘟为主。非典型猪瘟,  相似文献   

4.
猪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热、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败血症为特征,病理剖检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出血、坏死和梗死。猪瘟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均有一定的特征,但由于临床上还有非典型猪瘟,而非典型猪瘟又不一定会出现典型猪瘟症状和病理变化,某些细菌性疾病又与猪...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1974—1987年间在31个猪瘟疫点共剖检了178例非典型猪瘟病例,其临床流行病学、病理变化与典型猪瘟的表现有所不同。据此提出了对非典型猪瘟病猪的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猪瘟是猪瘟滤过性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临床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非典型性和不明显型猪瘟。其特征为急性  相似文献   

7.
猪瘟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几年来,猪瘟的流行形式、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典型猪瘟病例已逐渐减少,常以非典型猪瘟出现,表现为慢性和非典型化。感染猪瘟病毒的猪,抵抗力降低,尤其是在天气骤变、阴雨潮湿、饲养管理较差、卫生不良  相似文献   

8.
一起非典型猪瘟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猪群中常出现非典型猪瘟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根据一病例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等,基本确诊为非典型猪瘟与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由此提出了防治措施,并总结了防治体会。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养猪大国,猪瘟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养猪行业的发展。猪瘟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它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导致人们不能及时的发现疫情,从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非典型性猪瘟的流行比较广泛、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本文对非典型性猪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近年来广西出现的非典型猪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剖检病变、诊断要点进行了概述,提示原在猪瘟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示病意义的典型眼观病变较少出现在非典型猪瘟病例,而原先易忽视的眼观病变如肾纵切面。肾乳头呈现点状出血、扁桃体充出血及点状脓性病灶、心浆膜粘膜有出血斑点、胃浆膜及胃底部黏膜有出血斑点或有溃疡点等病变频繁出现,成为新的示病指征趋势;指出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是快速确诊非典型猪瘟的诊断技术;提出实施猪瘟免疫监测、制定科学合理的个性化免疫程序、适度加大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头份、淘汰带毒感染母猪等防制对策。  相似文献   

11.
猪瘟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近几年来,猪瘟的流行形式、发病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典型猪瘟病例已逐渐减少,常以非典型猪瘟出现,表现为慢性和非典型化。感染猪瘟病毒的猪,抵抗力降低,尤其是在天气骤变、阴雨潮湿、饲养管理较差、卫生不良、吸血昆虫繁殖旺盛的季节,极易并发猪附红细胞体病,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某机械化养猪场发生的非典型猪瘟的实例 ,分析了亚临床猪瘟的发病情况 ,综合了亚临床猪瘟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 ,病理剖检等方面的资料 ,并结合实验室检验作出确诊。为今后类似该病的确诊和防制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例非典型猪瘟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非典型猪瘟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实验室诊断以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2019,(11)
<正>1.猪瘟猪瘟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出现急性败血症及消化道炎症为主要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且流行广,危害大。近年来,临床上常见的猪瘟,以温和型、非典型性占主流,往常发生猪瘟的典型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已较少见。因此,误诊较为普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5.
付东阁 《新农业》2001,(7):24-25
规模化养猪场产仔量较大,要严防仔猪猪瘟的发生与流行。仔猪猪瘟分两种,一种是新生仔猪猪瘟(或称先天性猪瘟),这种猪瘟是由于母猪的免疫水平低下,感染上了非典型猪瘟或者是母猪在怀孕期注射了猪瘟疫苗。虽然母猪本身在临床上没有任何猪瘟症状,但它却能把猪瘟病毒通过胎盘传染给胚胎期的仔猪,使得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或弱胎等。新生仔猪死亡率是100%。  相似文献   

16.
浅谈“非典型猪瘟”的看法和防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典型猪瘟"以慢性、隐性等状态发生,给生猪养殖业和整个社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危害。本文以研究"非典型猪瘟"的病原特性为基础,结合笔者自身接触和处理"非典型猪瘟"案例的情况,通过从免疫机制和养殖管理等层面探究这类病例的处理方法,以降低"非典型猪瘟"的危害性。  相似文献   

17.
非典型猪瘟和副猪嗜血杆菌病,都属于猪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一旦发病,病情复杂,诊断困难,死亡率高,损失严重。本文介绍了一例后备母猪非典型猪瘟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诊断,提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近些年来,流行特点发生了较大变化,从频发的大流行转变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散发性流行,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由典型转为非典型,并出现了亚临床感染、母猪繁殖障碍和新生仔猪先天性感染等,其流行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9.
猪蓝耳病是近年来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造成免疫缺陷,进而引起疫苗接种应答不理想等危害。猪瘟病也由原来的典型向非典型的温和型或亚临床型转变,接种猪瘟疫苗后不易产生免疫应答,可形成免疫耐受,造成猪瘟的持续感染或潜伏感染,导致蓝耳病与非典型猪瘟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猪瘟具有高传染性和高发病率的特点,是危害养猪产业的最大元凶。我国对猪瘟有大量的防治措施,因此很少爆发大规模的猪瘟。与猪瘟不同的是,非典型猪瘟诊断难度较大,病因不明,防治困难,给养猪业带来很大损失。因此要对非典型猪瘟进行深入了解,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非典型猪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