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赏石悟道     
陈慧明 《花木盆景》2007,(11):69-69
古往今来,爱石、玩石、赏石、悟石者不乏其人。赏石是一个综合活动,要求人们在文学、地理、历史、人文等诸方面都要有所造诣。朋友们说,赏石悟“道”。这个“道”,是道理的道、是道德的道、是规律、是精神、是法则、是天地万物的本源。  相似文献   

2.
读者评刊     
建议增加赏石类文章的比重 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几乎每期必读,每期必藏。但在精心阅读了最近几期《盆景赏石》杂志后,我个人觉得,介绍报道盆景的文章比重很高,相比之下,有关赏石类的文章比重很低,显得太单薄了些。不是吗?盆景栏目有盆景教室、盆景技法、盆景论坛、盆景作品、盆景鉴赏、世界盆景等,而赏石只有一个栏目,显得发展上有些“不平衡”,给爱石、玩石、赏石、藏石的读者带来不小的遗憾。  相似文献   

3.
王昂 《花木盆景》2008,(3):71-71
案头摆石,庭院置石,自古以来是国人的雅好。面对国内不断升温的赏石热潮,不少人跃跃欲试,但又担心玩石要花大钱,其实花小钱也可以玩石头。最富有情趣的莫过于亲自融入登山、攀谷、溯溪、踏海去捡石,捡起大自然散落的美。  相似文献   

4.
论石之态势     
梁志伟 《花木盆景》2004,(2):40-41,42
在新世纪的前夜,中国赏石界实际匕已经打出了理论旗帜,即以“形质色纹”挑战传统的“皱瘦漏透”。传统的赏石要诀面对的主要是传统四大名石: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而时尚的赏石要诀面对的主要是彩陶石、人化石及新开发的黄蜡石、九龙璧石、风砺石、木化石等。传统的赏石要诀是千古经  相似文献   

5.
齐放 《花木盆景》2007,(3):50-51
赏石具有两大基本属性——天然性与艺术性。对于一方奇石而言,如果只具备艺术性而不具备天然性,一般的石灰都会将之视为工艺品;而如果只具备天然性却不具备艺术性,那么它只能算是铺路的顽石。也就是说,必须同时具有天然性与艺术性,才能称之为赏石。但是,在赏石的图案石类中,有很多必须经过打磨才能观赏,如大理石、黄河石等。 打磨石值得玩吗?您怎么看待打磨石?  相似文献   

6.
要回答赏石是否是“发现艺术”这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认为首先需要弄明白什么是赏石。广义而言,具有一定审美特征并可以用来观赏的石头都可以称为赏石。由于赏石在中国属于断层艺术品种,加之皇家园林及各地名园对灵璧石、太湖石、昆石、英石四大石种的推崇,客观上造成一定的局限性,导致赏石的艺术发现功能不断萎缩。  相似文献   

7.
征稿启事     
《花木盆景》2014,(5):81-81
“赏石天地”栏目现面向全国石友真诚约稿。每个玩石的人,都一定认为自己的藏品是独一无二的,也有自己不一样的玩石感受。想必很多玩家都有着以石为友、以石会友的情怀,现在机会来了,将您收藏的奇石照片寄给我们,把您寻石、藏石过程中的一些故事、体会说给我们听,与全国的石友一同分享这份专属于您的美丽。  相似文献   

8.
奇石化,是一种以奇石为审美对象的审美化。具体说,它是以包括采石、藏石、品石、配座、题咏、展览、评比、流通等赏石实践以及此相适应的赏石理论为内容的化。  相似文献   

9.
上下五千年,方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一个历史悠久、化底蕴深厚的产石、赏石大国拥有自己独特的赏石化理论体系是极其自然的,也是华夏子孙值得引以为荣的。但是,如果不站在新的理论高度更新赏石观念,完善赏石理论体系,就会直接影响、削弱我国传统赏石化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赏石具有两大基本属性——天然性与艺术性。对于一方奇石而言,如果只具备艺术性而不具备天然性,一般的石友都会将之视为工艺品;而如果只具备天然性却不具备艺术性,那么它只能算是铺路的顽石。也就是说,必须同时具有天然性与艺术性,才能称之为赏石。但是,在赏石的图案石类中,有很多必须经过打磨才能观赏,如大理石、黄河石等。打磨石值得玩吗?您怎么看待打磨石?  相似文献   

11.
寻珣 《花木盆景》2014,(1):92-93
为给读者朋友提供多元化的赏石知识,自本期起,新增子栏目《寻珣说石》,栏目内容包括奇石的立姿取势、命名立意、台座设计……希望透过一个个生动的实例,能让广大奇石爱好者更多地了解到玩石、藏石的知识性、趣味性,给您的赏石之旅带来一缕春风,一丝暖阳,也衷心感谢您对本栏目一如既往的支持与关注。  相似文献   

12.
“赏石观”是“奇石鉴赏观”的简称。赏石的“石”,专指奇石,不泛指其他的石。  相似文献   

13.
论石之爽     
“漏、透、瘦、皱”是传统的赏石标准,这个标准主要是针对太湖石、灵壁石而言,所以当新的石种,特别是水冲石成为奇石园里的奇葩盛开在大江南北时,它远远跟不上赏石实践的需求了。赏石事业的繁荣、赏石实践的深入、赏石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催生赏石理论的突破,与之相适应的又产生了“形、质、色、纹”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14.
人类古往今来都表达出对石头有着先天的眷念:现代赏石藏石蔚然成风,且大有与日俱增之势,也恰恰是这种与生俱来潜在意识的诠释。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曾几何时.茫茫的戈壁滩上已经很难寻觅到戈壁石的芳踪,滔滔的红水河里也再难一睹大化石的倩影。不仅是这些享誉大江南北的优秀石种,就连新近发现的石种,也常常面临资源枯竭的窘境。于是,有人开始感叹:“赏石资源枯竭了,我们玩什么?”  相似文献   

16.
河南叶寅生石友的论文《“纹“不具有通用性》(《花木盆景》2000年第8期)认为:“纹没有通用性。‘纹’是指数百种赏石中的一种——‘纹石’所具有的独特的表征,大多数赏石中不具备这种东西。因此,‘纹,不具有普遍性、通用性,不能用来作为通用的鉴评标准列入现代赏石的鉴评理论之中。“他主张:“现代赏石的通用鉴评标准,原则上还是采用‘形、质、色、韵’四字为好。“笔者不同意这样的观点。究竟用哪几个字作为现代赏石通用鉴评标准,这里不作研讨:但叶先生的文章认为“‘纹,不具有普遍性、通用性“是不符合事实的。首先,必须弄清什么叫“纹“  相似文献   

17.
征稿     
正《赏石天地》栏目向广大石友诚约下列稿件:赏石论坛:赏石美学理论、市场分析、现象探讨等方面议论性文章,3000字以内,与文章相关照片若干张。赏石实务:指导石友藏石、养石,有关奇石选择、辨别、保养、配座、题名等方面的文章,3000字以内,与文章相关照片若干张。奇石资源:详细描述某一石种原产地地理位置、形成原因、产量、品相特征、鉴别要点、后期保养、国内外获奖情况、市场行情等方面的内容。3000字以内,须附与介绍石种相关照片若干张。奇石欣赏:对自己、他人收藏佳品或石展上精  相似文献   

18.
拾墨 《花木盆景》2021,(3):94-97
刘运勇,江西萍乡市人,现任中国画面石专委会理事,柳州大湾石协会理事,龙城石语成员,萍乡市观赏石协会会员,新余观赏石协会顾问。从2011年玩石至今,现在柳州市城中区学院路开设石馆"赏石阁",占地130平方。他近几年颇为喜欢戈壁石,觉得戈壁石动感强,变化强,虽然画面石出得不多,但是强项也非常突出,他认为玩石头追求一个全面,更为满足自己。人生座右铭是唯有百炼,方能成钢。有朝一日,当你把热爱的事做到极致,你终将发现;踏实做好自己,持之以恒就是了不起。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10月,由上海市观赏石协会主办的"海上石语——融入一个城市的赏石艺术展"和《海派赏石大观》首发式在上海图书馆展览大厅举行。此次活动是上海石协对近30年来海派赏石发展历程的总结和回顾,《海派赏石大观》系首次从理论上系统梳理海派赏石的渊源、历史传承,提出完整的海派赏石理念,提炼出海派赏石的核心价值观。"海上石语"展共分八个展区,第一展区便是"赏石文脉",精选了三十余方古代赏石,其中大部分是近些年从海外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峡,不仅有壮丽的自然奇观,而且还是一座天然的赏石艺术宝库、赏石文化的温床,它孕育出名扬天下、蜚声海外的三峡观赏石。长江卵石与清江卵石构成了三峡赏石资源的主体。笔者不仅经常觅石于长江、清江的荒野河滩,而且还特别注目于长江北岸的远安县地域,发现这里赏石资源十分丰富,并获得数种极具审美价值的赏石品种,其特点明显有别于来自长江、清江的赏石类型。按产地与赏石特点可划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