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辽宁绥中县发现苹果白绢病发生为害,为明确病原菌种类,将采集的病样进行分离培养,并采用柯赫氏法则验证致病性,根据病原菌形态和rDNA-ITS和LSU序列分析对病菌进行分子鉴定,同时进行了病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分离株的菌落形态与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一致,经分子鉴定,其ITS序列和LSU序列与齐整小核菌的有性型序列同源性达100%,将引起苹果白绢病的病原菌鉴定为齐整小核菌。病原菌在10~35℃均可生长,25~30℃时生长最快;病原菌在pH值为3~12时均可生长,碱性环境不适宜病菌生长。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咯菌腈和氟硅唑等5种药剂均对白绢病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噻呋酰胺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为0.056 5 mg/L。  相似文献   

2.
齐整小核菌(Sclerotinm rolfsii)严重危害印度平菇(Pleurotus flabellatus),平菇产量会因此下降40~100%。在栽培大田作物时,可用下列杀菌剂防治齐整小核菌:氨水可作土壤杀菌剂,五氯硝基苯可防治花生的南方枯萎病,栽甘薯时可用氯硝胺、甲醛水可作土壤杀菌剂防治蕃茄枯萎病,萎锈灵和地茂丹可防治糖用甜菜根腐病。实验室内可用福美双和叠氮钠抑制齐整小核菌生长。但用这些杀菌剂防治齐整小核菌危害食用菌的资料还很少。为了在短期内甄别以下列出的17种杀菌剂,并将有效的杀菌剂在自然条件下用于食用菌栽培,于无菌条件下,在试管中对杀菌剂进行了筛选。  相似文献   

3.
大白菜褐腐病(茎基腐病)的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在北京、河北、江苏等地的部分大白菜种植区,当地俗称的大白菜“茎基腐病”普遍严重发生,实际调查后共采集到大白菜“茎基腐病”病样12份,分离获得12个真菌分离物,经形态学鉴定,分离到的菌株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对病原菌rDNA-ITS进行PCR扩增,并将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将分离到的菌株分别回接健康的大白菜植株,植株表现出与田间相似的发病症状,重新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得到相同的病原物。基于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致病性试验最终确定北京、河北、江苏等地大白菜 “茎基腐病” 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大白菜“茎基腐病”与大白菜褐腐病、大白菜立枯病属同病异名。  相似文献   

4.
刘荣云 《中国蔬菜》2005,1(6):27-28
辣椒白绢病是一种严重的土传性病害,由病原菌SclerotiumrolfsiiSacc.引起。植株受害初期茎基部呈暗褐色,其上长出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呈辐射状向四周扩展,后期病部菌丝和地表菌丝体都可产生褐色白菜籽状菌核,不久后植株萎蔫落叶死亡。近年来,随着设施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白绢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有“南方疫病”之称。为此,笔者对辣椒白绢病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研究,以期为辣椒的无公害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甜叶菊育苗设施调查和室内白绢病病原菌分离试验,分离出了该病病原菌,查清了育苗期在苗床分布状况和发生规律,研究制定了防治措施,旨在为了解河西走廊甜叶菊白绢病发生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辣椒白绢病的发病条件和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荣云 《中国辣椒》2001,1(3):28-29
辣椒白绢病是由病原菌Sclerotium rolfsii saii.引起的严重土传性病害.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生,本文总结了白绢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pH值和土壤质地有关,并针对这些条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白绢病危害蒌蒿在八卦洲镇最早于1998年被发现,近几年有加重的趋势。据笔者多年调查,现对蒌蒿白绢病探讨如下。1发病症状蒌蒿苗期及成株期均可发病。苗期主要危害茎基部,成株期主要危害地下茎部。病部初呈暗褐色病斑,后逐渐扩大,稍凹陷,表面生白色绢丝状菌丝,多为辐射状,致植株叶色变淡。后菌丝逐渐结成油菜籽状菌核,致茎部皮层腐烂,露出木质部,导致全株萎蔫枯死。2病原本病由白绢薄膜革菌(Pelliculariarolfsii(Sacc.)West.)侵染所致,属担子菌亚门薄膜革菌属真菌。无性世代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Sacc.…  相似文献   

8.
辣椒白绢病为辣椒生产常见的土传性病害之一,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已成为辣椒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菜农的种植积极性。该文介绍了辣椒白绢病的危害症状、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供广大椒农参考。  相似文献   

9.
辣椒炭疽病病原菌及致病力差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试验对我国三省辣椒炭疽病病原菌及其致病力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种炭疽菌在三省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为害辣椒叶片的炭疽菌在陕西和江苏以红色和黑色炭疽菌为主,湖南以黑色和黑点炭疽菌为主;为害辣椒果实的炭疽菌在陕西以红色和黑色炭疽菌为主,江苏以红色和黑色炭疽菌为主,湖南以红色炭疽菌为主。同一地区不同炭疽菌的致病力存在着一定差异,不同地区同一炭疽菌的致病力也存在着一定差异。我国辣椒炭疽菌是否存在着生理小种分化,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模拟工厂化生产豆芽工艺培育黄豆芽,对培育过程中出现的烂芽病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及鉴定,确定病原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并测定了立枯丝核菌不同菌量对绿豆芽的致病性,结果显示:不同接种量引起绿豆芽的发病时间、发病率及生物产量均存在明显差异。接种量为2块菌饼配制5 mL和2块菌饼配制10 mL的菌丝悬浮液造成严重的烂芽,第5天发病率分别达46 %和25 %。不同处理防治豆芽立枯病的试验表明:40 ℃热力消毒、1 %石灰水和1/5 000高锰酸钾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91.30 %、54.35 %和50.0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