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宁  刘辰  王茹芳  沈火林 《园艺学报》2016,43(3):564-568
PAP3(Gen Bank登录号:HM104635)和PPI(Gen Bank登录号:GU812176)基因是控制辣椒花器官发育的B类基因,共同控制花瓣和雄蕊的发育,均属于MADS-box家族基因。为验证PAP3蛋白和PPI蛋白的相互作用,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构建pGBKT7-PPI和pGADT7-PAP3酵母表达载体,转化相应酵母AH109感受态细胞后未出现自激活和毒性现象,融合的二倍体酵母(pGBKT7-PPI×pGADT7-PAP3)能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生长;同时利用体外GST-Pull down技术,将诱导的GST-PAP3蛋白和His-PPI蛋白孵育,结果均表明,PAP3蛋白和PPI蛋白之间存在特异性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辣椒花器官发育MADS-box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郭爽  马宁  杨文才  沈火林 《园艺学报》2010,37(10):1591-1597
采用RACE技术从辣椒(Capsicum annuum L.)花药中获得了一个控制辣椒花器官发育的MADS-box基因,命名为PPI(GenBank登录号:GU812276)。该基因全长952 bp,编码215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MADS结构域和K结构域,与番茄花器官发育MADS-box基因TPI高度同源,同源性达88%。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PPI基因属于花器官发育B类基因。RT-PCR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辣椒花瓣中的表达高于在花药、萼片以及子房等花器官中的表达,在营养器官叶片中没有表达。  相似文献   

3.
王镛  李巧峡  孙坤  陈纹 《园艺学报》2017,44(2):323-329
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为典型的两型花自花受精植物,具有开放花和闭锁花混合繁育系统。通过对开放花和闭锁花花芽形态发育的比较发现:开放花与闭锁花在花芽发育早期形态相似,4轮花器官原基均正常发生。出现明显差异的时期为4轮花器官原基形成以后,小孢子发育时期为产孢细胞阶段,开放花的5个花瓣与5枚雄蕊继续发育,每个雄蕊有4个花药室;而闭锁花只有2枚雄蕊继续发育,每个雄蕊有2个花药室,其余雄蕊与所有的花瓣依然为器官原基状态,不再发育。通过对花芽与叶片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的检测发现,花器官原基形成之后,开放花与闭锁花形态出现明显差异阶段开始,随着花芽的发育,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开放花花芽中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对应发育阶段闭锁花花芽;而开放花植株的叶片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均低于闭锁花植株叶片,说明开放花所需要的能量高于闭锁花,推测可溶性糖与淀粉含量的差异与两型花发育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以甜瓜和黄瓜有发育雌花的花器官基因座、发育两性花的花器官基因座和发育雄花的花器官基因座为切入点,对甜瓜和黄瓜的性别决定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瓜有2个(a/A与g/G)发育花器官的基因座,其性别主要由上游a/A花器官基因座的雄性抑制基因A,与下游g/G花器官基因座的雌性抑制基因G和雄性抑制基因M互作控制。黄瓜有3个(f/F、f_2/F_2与m/M)发育花器官的基因座,其性别由上游f/F花器官基因座的雄性抑制基因F,中游f_2/F_2花器官基因座的雄性抑制基因F_2(或F_2′),与下游m/M花器官基因座的雌性抑制基因a和雄性抑制基因M互作控制。  相似文献   

5.
以牡丹品种‘洛阳红’(Paeonia suffruticosa‘Luoyanghong’)为试验材料,采用RT-PCR方法获得一个牡丹泛素延伸蛋白基因Psubiquitin(PsU BI),其c DNA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447 bp,编码148个氨基酸,Gen Bank登录号为KP742952。序列比对发现,该基因与其他23种植物泛素延伸蛋白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均在81%以上,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达96%。进化分析表明,牡丹泛素延伸蛋白与棉花泛素延伸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牡丹不同组织器官中,相对于其他5个常用看家基因(GAPDH、GAPDH1、tubulin、tubulin2、18S r RNA),ubiquitin的PCR扩增曲线的CT值最为恒定,尤其是在不同花器官中的CT值完全一致。进一步分析发现该基因在牡丹的根、茎、叶片、花、雄蕊和心皮组织中均恒定表达,特别是花器官中的表达量几乎完全一致。以ubiquitin作为内参基因探讨控制花器官发育的基因Ps AG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sA G的表达模式与其作用位点相吻合,ubiquitin更适宜作为牡丹花器官研究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6.
许珂  江莎  陈旭辉  王永周 《园艺学报》2006,33(6):1353-1356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金银忍冬〔Lonicera maack ii (Rupr. ) Maxim〕的花器官发生与发育过程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 3月中旬侧生营养茎端由1个突起转化为两个突起, 随后两个营养茎端同时转化为两个并生的生殖茎端, 即花原基。花器官为轮状结构, 向心发生。萼片、花冠和雄蕊的发生式样均为五基数类型, 它们各来源于花原基上分化出来的花萼原基, 花冠原基和雄蕊原基。心皮1枚, 发育为柱头、花柱和子房。金银忍冬花芽发生与发育的速度快, 花芽分化期需大量营养。花器官发生过程中, 两并生花的发生发育进程具同步性。  相似文献   

7.
以20a树龄同一梨园中1株能稳定遗传的花器官变异鸭梨和普通鸭梨为试材,采用形态观测法进行了花芽发育、花粉萌发率、表观形态等方面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株的花发育与普通植株花的正常发育最明显的差别在于花器官花瓣完全或部分缺失、雄蕊相应增多;花瓣对应位置的雄蕊花丝粗、花药大;花粉萌发率高;部分特化的花瓣上着生有花药。根据试验结果,推断该突变株可能是梨的花同源异型突变株,控制花器官发育的B功能区发生了突变引起花器官异常。该突变株为进一步认识植物花发育的内在调控机制、研究花的发育机理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8.
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黄金树花器官的发生及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1)黄金树花器官的形态发生及发育过程集中于3月下旬-5月上旬;(2)花原基分化形成花的整个过程符合一般的分化顺序:花萼原基-花冠原基-雄蕊原基-雌蕊原基,且各原基在分化顺序上存在交叉;(3)花药及胚珠的发育与花器官的形态发生之间有明显的连续性,当花蕾直径为3.0 mm左右时花粉母细胞及完整的花粉囊壁形成,直径达到3.5 mm左右时胚珠中出现孢原细胞的分化,它直接起大孢子母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辣椒氨基转移酶(pAMT,putative aminotransferase)基因在辣椒基因组中的分布和功能,以尊辣1号基因组为参照,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辣椒中pAMT基因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水平分析。结果显示:辣椒基因组中存在9个pAMT基因家族成员,集中分布在8号和9号染色体上,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显示这9个蛋白分别聚类到3大分支上。结构分析表明,pAMT家族所有蛋白均含有5个保守结构域Motif 2、Motif 3、Motif 5、Motif 8和Motif 9。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基因Capana09g000427在叶片中不表达,在果皮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子房,在种子和胎座也有表达。基因Capana08g000160在种子、胎座中不表达,仅在叶片中表达稍高,在其他组织的表达量均较低。辣椒氨基转移酶pAMT基因家族在基因组中的分布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辣椒氨基转移酶pAMT基因家族的功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陈素红  邹璞  廖景平 《园艺学报》2010,37(4):607-612
玄参科植物蓝猪耳(Torenia fournieri)的萼片、花冠、雄蕊和雌蕊原基都具两侧对称性,且为合萼、合瓣花,雄蕊着生在花冠上,子房两心皮两室。花器官分化顺序为萼片、雄蕊原基、花瓣原基、雌蕊原基。5枚萼片原基发生顺序不一致,其式样为近轴面1原基-远轴面2原基-2侧生原基,萼片原基的发育是同步的;雄蕊原基先于花瓣原基发生,但其发育比花瓣原基缓慢,4枚雄蕊原基几乎同时发生;5枚花瓣原基同时发生,且远轴面的两枚花瓣原基后来有愈合迹象。与同科Agalinis densiflora花发育比较,两种植物花器官原基发生的时间和先后顺序有较大的差异。与同科地黄属(Rehmannia)、苦苣台科(Gesneriaceae)异叶苣苔属(Whytockia)、尖舌苣苔属(Rhynchoglossum)和台闽苣苔属(Titanotrichum)的花器官发生和发育比较,发现玄参科和苦苣苔科的花器官发生和发育关系比较复杂,5属并不能笼统划分为两种不同的式样,认为以子房室数和胎座类型划分玄参科和苦苣苔科的可靠性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