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长春市汽车开发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农地保障功能测度指标,利用收益还原法和功能价值法建立农地征收补偿标准理论框架,并对承包期延长前后农地保障效益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农地对农民的社会保障效益显著,承包期延长提高了农地的社会保障效益,未来若继续采用产值倍数法进行征地补偿,将对农民长期利益造成损害。因此,补偿应朝多元化方向转变,提高补偿方式的可持续性,采用多种措施结合的方法对农民进行安置。  相似文献   

2.
保护被征地农民利益,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农地征用制度。而我国现行的农地征用制度不合理,不利于保障被征地农民利益。完善现行农地征用制度,关键是要严格控制土地征用范围;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完善征地程序,赋予被征地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起诉权;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3.
曲颂  夏英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15):166-171
利用2013年东、中、西部3个省的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不同补偿方式对被征地农民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控制时间与经济因素的条件下,采用社会保障方式对被征地农民进行补偿时,补偿水平越高农民满意度越有可能提高;而一次性现金补偿与分期式现金补偿的方式,对农民满意度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农民更青睐于社会保障式补偿.基于此结论,提出实践中不仅要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更要尊重农民意愿,推动社会保障模式的征地补偿,从而有效缓解征地矛盾,减少土地纠纷.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归纳法、演绎法,对江苏省征地补偿与被征地农民安置政策的变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苏省征地补偿与被征地农民安置政策经历了探索、发展和完善三个时期改革,已经初步形成了科学的征地补偿标准和以社会保障安置为基础的多元化政策体系。但部分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提出以下改进建议:制定征收集体土地专门性法规;对征地补偿机制进行改革;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内容;建立就业扶持机制。  相似文献   

5.
现行重大建设项目征地补偿安置制度仍然按照传统的生计补偿模式,对被征地农民的发展权考虑不够。其制度弊端日益显现:未充分考虑土地价值增值收益分配、未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收入增长的要求、侵犯了农民集体土地发展权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应从建立征地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被征地农民再就业培训以及建立农地发展权转移国家购买机制等方面着手来完善制度。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县域征地补偿的差异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农地征收冲突,满足被征地农民的差异化需求,探索差异化的征地补偿市场机制,本研究采用相关分析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河南省各县、市、区现行征地补偿标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现行征地补偿具有一定的市场化特征,但其价格水平及其差异性低于征地补偿的市场化标准;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生产总值、生活保障水平对现行征地补偿差异产生了显著影响,而土地区位与土地供求关系对征地补偿差异的影响相对较弱。在土地征收市场化改革的过渡阶段,应将实现征地补偿差异性作为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内容,探索差异化的征地补偿构成,深化相关因素对征地补偿的差异化影响。  相似文献   

7.
以新疆昌吉市征地安置补偿模式为例,分析了昌吉市征地安置补偿标准、安置补偿程序、安置补偿方式等三个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征地安置补偿方式单一、补偿标准过低、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及创业扶持不到位等问题,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围绕被征地农民意愿、农民对土地征收补偿政策、安置补偿方案的满意度、所希望的补偿方式、征地安置补偿后生活状况及满意度等五个方面进行调查,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昌吉市"1+2+N"征地补偿安置优化模式,并提出了保障该模式实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通过对国内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综述征地补偿过程中农地价值的评估方法,探讨适合征地补偿的补偿方法。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研究结论:征地补偿的内容决定了农地价值评估方法,每种评估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可以根据农地不同的价值采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使得征地补偿标准的合理。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征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闵德美 《安徽农业科学》2011,(9):5535-5536,5549
分析了现行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农地征收目的合理性的界定不够明确;对农民的补偿标准偏低;补偿费用的分配不合理;农地征收程序不够完善政府角色错位;对被征地农民的救济程度不足。并提出了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的相应对策,严格界定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合理确定征地补偿费;完善征地的程序;建立征地补偿和被安置农民安置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农家顾问》2008,(3):6-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继续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试点,规范征地程序, 提高补偿标准。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征地纠纷调处裁决机制。对未履行征地报批程序、征地补偿标准偏低、补偿不及时足额到位、社会保障不落实的,坚决不予报批用地。对违法违规占地批地的,坚决依法查处。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民意愿的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川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613-5615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围绕土地征收补偿问题的争论也日渐增多,其中包括补偿标准低、补偿范围窄、补偿测算方法不科学及补偿项目设置不合理、劳动力安置困难等问题。基于此,并结合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和农民现在的生活状态及人口素质情况,笔者在对桐城市新店镇北洼村农户进行了实地调查后总结出农民希望得到的失地补偿,并基于农民意愿提出了土地征收补偿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孙涛  刘瑜婷  余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4):2380-2382
阐述了咸阳市秦都区经济发展状况及土地征用补偿现状,从政府行为和土地制度两方面分析了秦都区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因素,提出政府应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保障失地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为切实保障失地农民权益,政府出台了相应的征地经济补偿政策。文章从征地补偿费的发放角度出发,探讨补偿费在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兰玲艳  阳利永 《安徽农业科学》2013,(31):12371-12372,12377
以玉溪市红塔区研和镇3个典型村230户失地农户为调查对象,对失地农民收支情况、生存现状及其对征地的满意度等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失地后农民的家庭开支普遍增加,只有约1/4的农户家庭收入有所增加,因此,失地后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虽然71.70%的农户认为总体生活状况有所改善,但仍有43.48%的家庭表示失地后心理还不适应;72.28%的农户对土地征收工作不满意,主要原因有补偿标准低、生活无保障、就业难等问题。对此,从政府和失地农民自身两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2010年以来铜仁市所采用的征地补偿安置模式,主要有货币安置、社会保障安置、留地安置;分析了这些安置模式存在的问题,如被征地农民就业安置难以实施,社会保障陷入困境,统一年产值区域与区片价补偿价格相差较大,留地安置适用范围小等。结合铜仁市实际,提出了完善征地补偿安置的方法,如将优质教育资源向被征地农民子弟倾斜,加强失地农民技能培训,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征地补偿安置模式。最后,将创新提出的预留农村建设用地安置模式、土地入股安置模式与原有的安置模式进行了比较,对各种安置模式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对比,为农村土地征收与失地农民补偿安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入村调查和入户调查的方法,对杨凌区5个乡镇26个自然村和149户失地农民进行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杨凌失地农民高达54.5%,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为66.7%和97.4%。通过对杨凌失地农民的收入情况、就业、生活保障、征地补偿等现状调查以及失地原因分析,笔者提出了进一步增加失地农民收入,促进就业安置,改善生活保障和完善征地补偿的对策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南京市郊区失地农民保障问题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郊区首当其冲成为发展的战略要地。城市郊区失地农民不仅失去土地,也失去了基本的生产、生活和就业保障。分析了征地保障现行办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新型的失地农民保障体系以及实现与现行保障良性对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屈晓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396-2398
从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失地农民市民化出现的问题:一是失地农民转成市民后家庭经济生活困难;二是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就业困难;三是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突出。剖析了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是制度化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根源;二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深层次原因;三是城市居民对失地农民的排斥与失地农民的自我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主观因素;四是城市就业对失地农民的排斥是阻碍失地农民市民化的客观因素。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制定合理的土地流转价格,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与利益分享机制;二是为失地农民构建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三是加大失地农民的人力资本投入,提高其就业率;四是提高失地农民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综述法和资料分析法分析了我国土地征收现状凸显的问题,指出修改现行滞后的《土地管理法》和《土地征用》的必要性,合理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完善拆迁程序,尤其是要按照《物权法》征收征用的相关规定,对被征收人依法进行充分的补偿和合理安置,切实维护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真正使广大失地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重庆市渝北区统景镇原同心村五社进行的实地调查,首先对失地农民的问题,如大量征地征而未开发导致失地农民与政府矛盾加剧,政策不断变化失地农民损失惨重,征地补偿费过低侵害失地农民权益,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未得到落实,就业无路和安置无果等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通过土地换保障和创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等相应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