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苎麻纤维剥制加工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苎麻纤维机械化剥制加工是实现苎麻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苎麻生产全程机械化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阐述了苎麻基本结构、苎麻纤维收获工艺流程及苎麻物理机械力学特性研究现状,分析了国内外苎麻剥制加工技术及装备研究进展,综述了我国苎麻机械剥制发展进程中的简易式、人力反拉式、直喂式和横向喂入式4种剥麻装备的作业原理及作业特点,探讨了我国苎麻剥制技术及装备的发展趋势。指出改进和完善现有苎麻剥麻机,研发轻便型与大型苎麻剥麻机,研究智能化、高效苎麻剥麻技术和攻克苎麻收剥一体化加工技术等是未来苎麻生产机械化重点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纤维剥制机械对苎麻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苎麻品种‘中苎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种剥制机械(简易刮麻器、回拉式剥麻机、反拉式剥麻机)对原麻颜色、出麻率、单纤维强力和含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机械剥制原麻产量与品质存在显著差异。3种机器剥制的原麻颜色均偏黄色,简易刮麻器剥制的麻纤维明度最亮,反拉式剥麻机剥制的原麻红色最深。简易刮麻器剥制麻与回拉式剥麻机剥制麻出麻率无显著差异,显著低于反拉式剥麻机剥制麻,但反拉式剥麻机出麻率较高,原因主要是总胶质含量显著较高(28.21%)。不同剥制机械所获原麻的单纤维强力也存在显著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简易刮麻器>回拉式剥麻机>反拉式剥麻机。综上所述,简易刮麻器剥制原麻质量最好,回拉式剥麻机优于反拉式剥麻机。上述结果为苎麻剥麻机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提供一种剥麻机,用于生产麻类纤维,麻秆与直辊垂直喂入,经过上下直辊和上下斜辊之间,使麻秆表皮纤维破碎,麻屑开始分离,依次由上下小剥麻轮和上下大剥麻轮对揉搓的麻秆刮削,使麻屑从长麻纤维剥离掉落,最后得到长麻纤维。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在用的6BM280型苎麻剥麻机存在的不便于移动的主要不足,对其结构进行了改进设计,改制成6BM280G型移动式苎麻剥麻机.该机在保留了6BM280型苎麻剥麻机的优点与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外,增加了便于移动的两个滚轮和两个可拆卸的推移把手,还增加了可拆卸的晾麻杆,一个人就可以将该苎麻剥麻机推移到麻地现场剥麻,方便使用...  相似文献   

5.
小型复合直喂剥麻机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玲  唐风平  罗显东  彭秀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1,(8):5028-5030,5032
[目的]降低山区农民加工汉麻的劳动强度和成本,研究一种小型复合直喂剥麻机。[方法]介绍了其主要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及主要部件的设计方案。[结果]通过对该剥麻机的样机进行运行试验测试,结果证明该剥麻机具有出麻率和生产效率高以及使用成本低的特点,并且操作简单,工作安全可靠。[结论]该剥麻机目前已经被云南西双版纳州汉麻种植农户普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陈文 《农家顾问》2007,(1):50-50
由重庆市涪陵区农业局自主设计研制、涪陵世勇建筑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新华牌”FL-235型复刮式苎麻剥麻机,已获重庆市农机事业管理局颁发的“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该剥麻机包括机架、喂料斗、带刀片的双滚筒及带动剥麻滚筒旋转的“动力传动调节装置”、“夹持式手工复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苎麻收获方法一直是以手工收获为主,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造成苎麻种植规模较小。2005年6月1日,在大通湖区千山红镇苎麻种植大户聂召丰10.7公顷麻园里,机声阵阵,欢声笑语,只见2台打麻机由5个农民操作正在进行机械化剥麻。据聂召丰介绍:BM-1200苎麻剥麻机已获得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8.
麻菇是利用苎麻剥刮下来的骨、壳、叶等副产物作培养料,接上菌种培养而成.实践证明,利用苎麻骨、壳、叶栽培麻菇有很多好处.  相似文献   

9.
新品农机     
新型剥麻机通过鉴定重庆市涪陵农机局研制的复刮式剥麻机。近日成功通过鉴定。该机通过双滚筒多刀片挤压、打刮将麻骨打碎,然后经过“喷水阀”洗麻,再经过复刮清除麻骨和麻皮,最后得到原麻。刮制出的原麻具有更易成形,干净而不带麻骨、麻皮等优点。(联系电话:023-72222148)  相似文献   

10.
苎麻茎秆机械分离过程力学建模与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苎麻茎秆机械分离技术主要核心工作部件是剥麻辊结构,试验以该核心工作部件为基础,构建了新型茎秆分离台架。苎麻茎秆分离过程是由折断和麻皮麻骨分离瞬时完成的,以此推导了辊齿对麻秆作用的折断能和分离能的关系表达式,分析了结构参数对茎秆分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主要部件剥麻辊以辊转速、辊半径、辊齿数、啮合深度为试验因素,设置了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剥净率影响的高低排序为剥麻辊转速、啮合深度、剥麻辊齿数、剥麻辊半径,较优组合为剥麻辊转速900 r/min、啮合深度5 mm、剥麻辊齿数20个、剥麻辊半径120 mm,此时剥净率为98.42%。试验揭示了苎麻茎秆机械分离的机理,优化了剥麻技术的工艺参数,为剥麻技术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苎麻剥刮质量与收获时间、收获天气、扯剥技术、浸水时间和剥麻机具使用等密切相关。要提高苎麻质量,必须严把剥刮关。1.适时收获科学的收获时间为:头麻芒种边(6月上旬),二麻立秋前(8月上旬),三麻霜降前(10月下旬)。2.选择晴天收麻收苎麻要择晴天,且当天收获当天晒干。这样的麻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苎麻基因型之间胶质及其组分的时空变化规律,促进苎麻高产优质低育种与栽培,对25个苎麻品种不同季别、不同部位的原麻胶质含量及其组分的测定结果表明,苎麻胶质及其组分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不同季别的总胶质、果胶质、半纤维素的含量均以梢部最高,基部次之,中部最低;木质素的含量则以基部最高,中部次之,梢部最低,苎麻胶质及其组分时空差异的大小又因品种而异;苎麻总胶质以竹子麻、大庸黄壳麻、青壳麻、四川珙县圆麻、湘谭大叶白的变异较大,达4.19%~5.95%,沅江白里子青,湘苎三号等6个品种的变异辐度较小,在1.00%~1.99%之间。  相似文献   

13.
麻菇属高温型草菇类食用菌,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和17种氨基酸,深受人们喜爱.用苎麻副产物栽培麻菇产量高,每100kg可产鲜菇30~40kg.每667m2苎麻,可产麻壳、麻骨、麻叶600kg以上,用其栽培麻菇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4.
麻菇属高温型草菇类食用菌,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和17种氨基酸,深受人们喜爱.用苎麻副产物栽培麻菇产量高,每100kg可产鲜菇30~40kg.每667m2苎麻,可产麻壳、麻骨、麻叶600kg以上,用其栽培麻菇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揭示苎麻基因型之间胶质及其组分的时空变化规律,促进苎麻高产优质低胶育种与栽培,对25个苎麻品种不同季别、不同部位的原麻胶质含量及其组分的测定结果表明,苎麻胶质及其组分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不同季别的总胶质、果胶质、半纤维素的含量均以头麻最高,二麻次之,三麻最低;水溶物、木质素的含量大小恰好相反.不同部位的总胶质、水溶物、果胶质、半纤维素的含量均以梢部最高,基部次之,中部最低;木质素的含量则以基部最高,中部次之,梢部最低.苎麻胶质及其组分时空差异的大小又因品种而异:苎麻总胶质以竹子麻、大庸黄壳麻、青壳麻、四川珙县圆麻、湘潭大叶白的变异较大,达4.19%~5.95%,沅江白里子青、湘苎三号等6个品种的变异幅度较小,在1.00%~1.99%之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各季麻不同收获期的产量与7个性状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单位面积麻茎干重是决定产量的首要因素,其次是麻壳和麻骨干重,麻茎干重与麻骨、麻壳干重和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粗呈不显著正相关,本文还观察了原麻增长速度以及各季麻的叶面积消长、麻茎解剖和苎麻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出叶速度、茎高增长高峰和光照强度相适应,麻茎的纤维层、韧皮部、木质部的厚度、单位面积纤维细胞数量、大小和胞壁厚度随着麻茎的生长而增大,但皮层厚度和单位面积纤维细胞数却相反,各季麻功能叶全氮含量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趋势是由高而低,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却相反,苎麻前期茎高、茎重增加快,生长后期纤维增加快。  相似文献   

17.
以湘苎3号(深根型)、华苎4号(中根型)、黄壳麻(浅根型)3个苎麻[Boehmeria nivea(L.)Gaudich.]品种为材料,选择出适宜南方红壤山坡地种植的苎麻品种。结果表明,浅根型的黄壳麻在山坡地种植具有保持水土、缺兜率低的优势,是适宜红壤山坡地种植的苎麻品种。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黑平380为供试菌株,苎麻(Boehmeria nivea L.)麻骨与棉子壳按比例混合,以常规配方为对照,进行秋季栽培平菇,层架出菇管理,探索麻骨代料栽培平菇的可行性,分析了各配方平菇产量、农艺性状、营养品质等。结果表明,含苎麻麻骨各配方平菇的产量、子实体大小和产出投入比均优于对照,且以T2配方(苎麻麻骨、棉子壳、麸皮、石膏的含量分别为59%、19%、21%、1%)产量最高;含麻骨配方生产的平菇营养品质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含苎麻麻骨的配方基质含碳量和含氮量皆低于对照;基质含氮量与平菇生长周期指标显著正相关。该研究为平菇生产提供了新的材料来源和技术支持,满足了高产、经济、实用和安全的栽培要求,也为麻骨综合利用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干旱胁迫下苎麻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简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干旱胁迫下苎麻生理生化指标研究简报刘飞虎张寿文梁雪妮(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南昌330045)1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青壳子、黄壳铜、宁都苎麻、细叶青、玉山麻、宜黄竹子麻,选自江西省苎麻种质资源圃。以旱池试验为主,旱池有效面积1m2,红黄壤土,肥力中等。...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人们对占苎麻植株90%以上的叶、骨、壳、根,基本上没有很好利用。近年来,湖南省对苎麻综合利用开始受到重视,湖南农学院苎麻研究所从1980年起与有关单位协作,陆续开展了对苎麻叶、骨、壳、根全面综合利用的研究,现已进入了系列产品开发阶段;湖南省益阳地区畜牧站对苎麻叶饲用;湖南省经作局和湖南省南县、浏阳农技站等对麻菌培植,也开展了试验研究,并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