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我国农业高等教育忽视理论与实践的完整结合,课程内容过于强调专业性,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中心地位体现不足。梅西大学在新西兰大学中排名第五,农学专业是其传统的优势学科。其农学专业课程设置是将所有与农业相关的学科置于一个系统之中,注重综合性。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教学、E-learning教学、案例教学和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借鉴梅西大学的农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中国农业教育应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充分认识并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充分利用基于信息技术的先进教学手段;强调课程综合性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培养农学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以及现阶段农业类大学生应具备的专业实践能力,介绍了课程一体化实践在培养农学类专业大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如何构建农学类专业主干课程一体化实践模式,以期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农学(农业信息技术)专业为例,阐述了农业信息技术课程群建设的特色举措,总结了该课程群建设的多方面成效,并提出了下一步加强建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加强学制期内社会实践工作、开展计划内教学实习等2个方面对农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教学工作进行了思考,以期为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农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内涵、加快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学概论》涉及作物学、农业气象学、植保、植物营养等多学科知识,理论内容范围广、实践性强,是农业院校非农学专业学生知农、学农的窗口。在河北农业大学作为农机、植保、资源与环境、农村区域发展等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经济管理、语言学、会计等非农学专业的公共选修课课程开设,每学期选课人数稳定在1 200人左右。基于新农科背景下我国对农业人才的要求,本文从学生知识基础、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角度总结了近几年《农学概论》授课过程中的“痛点”问题,并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从课程设置、教师队伍、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角度探讨改进方式,以期提高《农学概论》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知农、爱农、服务三农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6.
明确了课程实践与教学实习是杂草学课程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农业生产实践性学习活动,认为其主要目的是让大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自身和社会的融会贯通,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强调实施杂草学课程实践与教学实习要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农业实践活动提高农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农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对高等农业教育、农业人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华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2009―2013届毕业生就业去向进行调查,分析了农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根据相关问题,利用SWOT分析体系,阐述了农业高校农学专业学生培养与就业中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威胁。基于分析,提出了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推进学风建设等对策,旨在为农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农学专业多元互补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面分析了创新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性,立足农学专业“三段式”(农事操作+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实践教学模式中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核心做法,建立了以专业认知+专业技能+创新素质+创业精神为主体框架,以专业教师带领新生进田地、学生暑期进村入户;作物形态观察与分析、农事操作、农业资源调查与产业规划;课程实验、科研训练、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创业实践为主要内容的4单元10模块4年持续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高等农业院校非农机专业农业机械化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刘清生(仲恺农业技术学院食品系广州510225)农业生产机械化课程是农业院校非农机专业如农学、农经、植保、园艺、水产等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使非农机专业的学生掌握组织现代化农业...  相似文献   

10.
植物生产学是农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针对地方本科院校非农学专业植物生产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生学习兴趣低、创新实践能力不足、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从教材内容、科研动态、教学方法、课程实习、考核方式5个方面对该课程进行改革实践与探索,以期培养出适应生物经济时代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1.
农学专业植物保护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培养富有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农业人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介绍了广东海洋大学农学专业植物保护学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情况,包括教学目标和理念、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教学效果评价及考核方法改革等。经过改革实践,学生专业素质得以提升,学习兴趣增加,实验操作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刍议农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近年来《农学基础》课的教学实践出发 ,从该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课时安排、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改革教学检查形式等方面探讨了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方向。以期本着“厚基础、宽专业、强素质、重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 ,提高学生的农学基础知识和《农学基础》课的教学效果 ,使该课程真正成为农科院校不可缺少的基础课程。  相似文献   

13.
农业气象学是农学类专业的一门与农业生产紧联系密、应用性强的交叉学科课程,通过聘请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专兼教师共同商讨确定课程教学大纲和主要教学内容,与临河区气象局合作带学生实地参观实习实践,构建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新教学模式。该文就应用型农学本科农业气象学课程的专兼教师结合教学改革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根据农业昆虫学的课程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就如何提高农学专业农业昆虫学的教学质量进行探索实践,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农学概论是农业院校涉农非农学专业所学的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的专业选修课程。学校开设该门课程的主要宗旨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本文从辅助使用思维导图、结合实践教学、深入挖掘多媒体资源、调整考核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农学专业质量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农业企业单位对综合型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的要求,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耕读教育践行“亦耕亦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我国传统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耕作学课程是高等农业院校中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的一门农学专业的必修课。为适应农业发展的新形式,充分发挥本校的办学特色,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专业耕作学为例,分析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优化教学内容、融合耕读教育和健全考核制度等方面对耕作学课程建设进行思考,并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将“读”与“耕”教育的有效结合,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培育新时代全面发展特色应用型农业人才。  相似文献   

18.
农业微生物学是一门注重实验实践和操作技术的农学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对于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是十分必要的。从开展设计性实验和创新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探索了农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特征,分析了农业院校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专业和农学专业农业生产机械化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下农业生产机械化实践课的教学改革方法和思路,为农业生产机械化实践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地和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壤学是农林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本文结合办学特色与“新农科”建设要求,分析了土壤学课程的现状与不足,针对原有土壤学课程的教学课时不足、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等主要问题,结合农学专业特点,提出土壤学课程应增加时事热点、课程思政等内容,与实验实践相结合,展开线上线下全方位、立体化和多层次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为培养符合“新农科”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建设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