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从鹿血红细胞分离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并对其部分性质进行研究。方法用氯仿-乙醇除杂蛋白、丙酮沉淀、热变性、DEAE-32柱色谱等方法,对鹿血红细胞Cu,Zn-SOD进行分离纯化。结果得Cu,Zn-SOD干粉2.2mg;比活13707.27u/mg蛋白;活力回收64.81%;纯化倍数为169.73。理化性质分析表明:该酶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265nm,相对分子量约为32000D。相对亚基分子量约为17000D;pH在5~9范围内稳定性很好,在40~60℃内保温30min酶活基本不变,2mmol/LSDS对此酶没有明显的抑制,该酶对H2O2和KCN敏感。结论鹿血红细胞含有丰富的Cu,Zn-SOD。  相似文献   

2.
茶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和比较了3个茶叶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表明,福鼎种的SOD活性最低。茶叶叶片中SOD活性随叶片的成熟和衰老而下降。SOD的最适温度为10℃,最适pH为8.0。茶叶有3条SOD带:1条Mn-SOD和2条Cu、Zn-SOD带。Mn-SOD受氯仿—乙醇的强烈抑制,Cu、Zn-SOD被氰化物抑制。SOD同工酶的分子量分别为70000、34300和29400道尔顿。  相似文献   

3.
外源SOD对棉花光合性能及抗逆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工合成超氧物歧化酶(SOD)为材料,研究外源SOD(Cu.Zn-SOD,Mn-SOD)对棉花光合性能和抗病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Cu.Zn-SOD(10 mmol/L),Mn-SOD(5 mmol/L,10 mmol/L)相比,Cu.Zn-SOD(5 mmol/L)播前浸种可以减轻棉花苗期病害发生率,盛花期叶面喷施可以有效减轻光合午睡,吐絮期喷施可以减缓叶绿素降解速度。所有处理对棉叶光合速率和生育前期叶绿素含量以及棉花枯、黄萎病发病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山农23和济麦20为试验材料,研究灌浆期(花后10~20 d)高温对小麦旗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条件下,山农23的SOD活性一直显著高于对照,而济麦20的SOD活性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山农23中Fe-SOD和Mn-SOD表达量的变化与SOD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似,但Cu/Zn-SOD表达量的变化与SOD活性的变化趋势不同。济麦20中3个SOD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均与SOD活性的变化基本一致。高温胁迫条件下两个小麦品种的GR活性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山农23中GR表达量的变化与GR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济麦20中GR表达量的变化早于GR活性的变化。总体来看,高温胁迫条件下山农23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Fe-SOD和Mn-SOD基因对SOD活性起主要作用,抗氧化酶相关基因对灌浆期高温胁迫的响应比酶活性更敏感。  相似文献   

5.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体内自由基主要清除剂之一,简称为SOD。本文以树莓为原料,对树莓SOD的理化性质进行研究,即SOD敏感性实验,最大紫外吸收峰和温度、pH值及金属离子等因素对SOD的影响,为树莓SOD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及其在药品、保健食品和化妆品的应用打下基础。三种酶(SODⅠ,SODⅡ和SODⅢ)均对KCN和H2O2不敏感,说明这三种酶都属于Mn-SOD;其最大紫外吸收峰均为280nm;温度对其影响相对稳定,SODⅢ受温度的影响稍大些,而SODⅠ和SODⅡ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在pH7~9范围内SOD相对酶活力较高,pH过高或过低SOD均易失活;三种SOD受金属离子的影响没有很大的差异,Al3 、Cu2 、Mg2 、K 、Ca2 、Zn2 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激活作用,而Pb2 、Fe3 、Sn2 则具有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植物体中的重要金属酶,Cu/Zn-SOD在超氧化物歧化酶中比例最大,它能够清除细胞内的超氧阴离子,保护机体免受氧化损伤。Cu/Zn-SOD基因对植物的抗氧化性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已证实在烟草、玉米等作物在逆境下抗氧化能力有所提高,但在杉木中的Cu/ZnSOD基因功能尚未深入研究。本研究以杉木组培苗为材料,通过RT-PCR技术,获得一段461bp的杉木Cu/Zn-SOD基因片段,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该基因蛋白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氨基酸组成、二三级结构、磷酸化结构及蛋白功能。结果表明,杉木Cu/Zn-SOD基因的ORF长度为312bp,编码104个氨基酸,预测蛋白理论等电点为5.61,分子量为15.287 91kD,是亲水性蛋白;同源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杉木Cu/Zn-SOD基因亚细胞定位预测该基因定位于细胞质内,Cu/Zn-SOD蛋白二三级结构无规则卷曲占取比例最大;预测未发现跨膜结构,在第18号氨基酸时为信号肽剪切位点,该蛋白属非分泌蛋白。杉木Cu/Zn-SOD基因的克隆对研究裸子植物及其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植物Cu/Zn-SOD基因家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1株毛栓菌所产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主要考察了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热稳定性、pH稳定性、激活剂及抑制剂的类型.结果表明:该毛栓菌所产CMC-Na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4.8,酶的热稳定性范围为30 ~ 50℃,60℃之后酶的活性急剧下降;pH值稳定性范围为5.0 ~7.0,pH值8以后酶活性急剧下降.金属离子Mn2+对CMC-Na酶有较大的激活作用,Cu2+和Mg2+对酶起抑制作用,Ca2+和Fe3+对该酶的活力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以仙人掌为试验材料,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得到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粗酶液。然后用Sephadex(葡聚糖凝胶)G-75层析柱层析对粗酶液进行进一步纯化,最后用邻苯三酚法测定酶活力,并对酶活力主要影响因素(包括pH值、温度、抑制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仙人掌SOD酶比活力为751.56U.mg-1。pH值为7.5~8.5时酶活力最大,稳定性也好。温度维持在25~30℃时酶活力最高。由于过氧化氢和氰化钾均能使仙人掌SOD的酶活力显著下降,因而可以初步判断从仙人掌中提取到的SOD是Cu.Zn-SOD。  相似文献   

9.
右旋糖苷修饰酵母蔗糖酶条件的筛选及修饰酶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低分子右旋糖苷(Dextran)为修饰剂,选用L16(45)正交试验方案,研究了不同修饰条件对酵母蔗糖酶(Yeast invertase)化学修饰效果的影响以及修饰前后酶的性质变化.结果表明,pH 5.0、20 ℃、反应8 h为最佳的修饰条件.与天然酶相比,修饰酶的酶比活力、糖含量、酶活力回收率分别提高56.7%、35.05%和14.61%,蛋白含量下降22.66%,氨基修饰率为39.55%.酶学性质研究表明,修饰后酶的最适pH在4.0~5.0范围内,最适温度55~60 ℃,在pH 3.5缓冲液中稳定性上升,在pH 6.5缓冲液中稳定性下降,在60 ℃缓冲液中稳定性下降.动力学研究表明,修饰后酶的Km和vmax均上升,光谱分析表明,修饰后酶的构型构象均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高锰胁迫与低pH对黄瓜根系氧化胁迫和抗氧化酶的复合效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黄瓜为材料,研究了pH 6.5和pH 4.5条件下高锰胁迫对根系氧化胁迫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锰浓度的提高,黄瓜根系膜脂过氧化产物MDA的含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降低pH进一步加剧了膜脂过氧化程度,导致黄瓜的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高锰胁迫下Mn-SOD和Fe-SOD活性增加,在清除O2-·方面发挥重要作用。CAT对高锰胁迫比较敏感,高锰和低pH处理导致其活性明显下降,而GPX以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过程中的重要酶类APX、DHAR和GR在低pH和一定范围的高锰处理下活性上升,对降低高锰胁迫下活性氧伤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SOD的化学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SOD属酸性蛋白酶,对pH、热和蛋白酶水解等特性比一般酶稳定。Cu/Zn—SOD,Mn—SOD,Fe—SOD三类SOD分子结构均为二聚体或四聚体,其活性中心都含有金属离子,金属离子的存在与否直接影响酶活,CN-可以使Cu/Zn-SOD失活,而Mn—SOD和Fe—SOD具有抗CN-能力。SOD作为药用酶使用存在半衰期短、分子量大,抗原性,易被蛋白酶水解等问题,因此,对SOD分子进行改造就显得十分重要。对SOD进行化学修饰,可以明显地提高SOD的稳定性。修饰后的SOD不仅完全保留了天然酶的活性,而且在耐热、耐酸、耐碱和抗胃蛋白酶水解能力方面都明显地优于天然SOD。鉴于SOD是一类重要的氧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抗炎、抗衰老和抗辐射的作用,作为一类新型的治疗酶制剂已广泛应用在医疗、保健、食品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甘蔗Cu/Zn-SOD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甘蔗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基因,并分析其序列特征、组织特异性表达及在不同逆境胁迫下的表达模式。【方法】以甘蔗桂糖28号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获得Cu/Zn-SOD,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所推测的氨基酸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Cu/Zn-SOD在不同组织及逆境条件下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甘蔗Cu/Zn-SOD,NCBI登录号为JQ958328,其开放阅读框为456 bp,编码151个氨基酸,与禾本科植物聚于同一进化分支。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Cu/Zn-SOD在根、茎、叶中均有表达,为组成型表达,在叶中表达量最高;Cu/Zn-SOD在聚乙二醇(PEG)、NaCl、低温(4℃)和H2O2四种非生物胁迫下均诱导表达,表达模式因调控机制的不同而异。【结论】克隆获得Cu/Zn-SOD,其主要在甘蔗绿色组织中表达,其在铜/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功能区域保守型很高,可能与甘蔗抵御渗透胁迫相关。  相似文献   

14.
根据已知多毛类Alitta succinea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Cu/Zn-SOD)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同源克隆及RACE方法首次从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中克隆得到Cu/Zn-SOD基因全长cDNA序列。结果表明:双齿围沙蚕Cu/Zn-SOD基因cDNA全长870 bp,其中包括156 bp的5′端非编码区,261 bp 3′端非翻译区和453 bp 开放阅读框,编码150个氨基酸;该蛋白序列具有典型的Cu2+和Zn2+结合位点,并具有两处Cu/Zn-SOD 蛋白家族标签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属于胞内Cu/Zn-SOD,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为15249900,等电点为5.66,无信号肽和跨膜区,推测为亲水性蛋白。同源性分析表明,双齿围沙蚕Cu/Zn-SOD氨基酸序列与部分软体动物、鱼类和昆虫的Cu/Zn-SOD蛋白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该研究结果为后续研究Cu/Zn-SOD与环境污染物之间的剂量效应关系奠定了基础,为研究双齿围沙蚕机体的防御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u2+、Zn2+和Mn2+在黄瓜幼苗抗冷中的作用。【方法】以自根和嫁接黄瓜幼苗为试材,研究了用含有不同(Cu2++Zn2++Mn2+)整体浓度营养液育苗对幼苗叶片Cu、Zn和Mn含量、低温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其同工酶活性和电解质渗漏率的影响。【结果】提高营养液(Cu2++Zn2++Mn2+)整体浓度,自根黄瓜幼苗叶片Cu、Zn和Mn含量显著增加,低温胁迫下其SOD、Mn-SOD及Cu/Zn-SOD活性均显著增强,且低温胁迫时间越长活性增强越显著,Fe-SOD活性和电解质渗漏率则显著降低;降低营养液(Cu2++Zn2++Mn2+)整体浓度培育嫁接黄瓜幼苗的结果则与之相反。【结论】Cu、Zn和Mn在黄瓜幼苗抗冷性中具有重要作用。以黑籽南瓜为砧木嫁接的黄瓜,根系吸收Cu2+、Zn2+和Mn2+能力较强是其抗冷性增强的内在因素之一;自根黄瓜幼苗叶片Cu、Zn和Mn含量和SOD活性因营养液(Cu2++Zn2++Mn2+)整体浓度升高而升高,从而增强其抗冷性。  相似文献   

16.
香菇多糖和黄芪多糖对vAMV感染雏鸡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3日龄肉用AA雏鸡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强毒(vAMV)人工感染后,禽成髓细胞性白血病(AMB)发病率86.70%、死亡率70.00%,脾脏、胸腺、法氏囊、心脏、肝脏、肾脏及性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健康雏鸡相比,T-SOD和Mn-SOD活性于10日龄时明显升高(P<0.01)、于17日龄后则显著降低(P<0.05,P<0.01),而Cu,Zn-SOD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vAMV感染雏鸡注射香菇多糖或黄芪多糖,AMB发病率67.50%或64.10%、死亡率55.00%或51.30%,同感染组相比,感染/香菇组的T-SOD、Mn-SOD及Cu,Zn-SOD活性初期显著降低(P<0.05,P<0.01),中后期无显著变化(P>0.05);感染/黄芪组的T-SOD、Mn-SOD活性初期显著降低(P<0.05),中后期明显高于感染组(P<0.05,P<0.01),而Cu,Zn-SOD活性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表明,黄芪多糖的促抗过氧化能力中后期优于香菇多糖。  相似文献   

17.
黄芪多糖和香菇多糖对_vMDV感染雏鸡SOD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日龄肉用AA雏鸡马立克氏病强毒(vMDV)人工感染后,马立克氏病(MD)发病率62%、死亡率34%,脾脏、胸腺、法氏囊、心脏、肝脏、肾脏及性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健康对照雏鸡相比,T-SOD和Mn-SOD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而Cu,Zn-SOD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而vMDV感染后注射黄芪多糖或香菇多糖,MD发病率40%或55%、死亡率13%或21%,上述各器官T-SOD和Mn-SOD活性均显著高于vMDV感染雏鸡且显著低于健康对照雏鸡,Cu,Zn-SOD活性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雏鸡vMDV感染初期注射香菇多糖效果较好,感染中后期黄芪多糖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能清除植物体内有害的活性氧(ROS),参与植株遭受逆境胁迫时的应激反应等过程。铜分子伴侣(CCS)可以传递铜离子到Cu,Zn-SOD当中,并将其激活生成有活性的酶分子,依赖CCS协助是Cu,Zn-SOD主要的激活途径。植物在铜缺乏的环境下会诱导启动子结合蛋白(SPL7)和小RNA398(miR398)的表达,miR398通过降解编码Cu,Zn-SOD的mRNA抑制Cu,Zn-SOD的生成,从而调控植物体内铜平衡。本文主要对植物Cu,Zn-SOD激活和调控途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