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蚕茧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生丝质量。通过分析优质蚕茧生产与蚕品种、家蚕饲养技术、上蔟环境条件、蔟具和现行评茧标准的关系,认为当前蚕业生产主要是在选用蚕品种、家蚕饲养技术、上蔟环境条件、蔟具和收茧上存在不足;提出要实现优质蚕茧生产必须选用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家蚕品种、改进养蚕技术,普及方格蔟具,适时售茧,采用"优质高价、劣质低价"评茧标准收购鲜茧等配套技术与管理政策来提高蚕茧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正"金秋×初日"是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育成的彩色茧新品种,天然黄色、色彩鲜艳。永康市2010年开始引进家蚕彩色茧新品种"金秋×初日",连续多年进行试养并逐步示范推广,到2017年晚秋止累计试养"金秋×初日"758张,2018年开始永康全年全部饲养"金秋×初日"。现将永康市家蚕彩色茧新品种"金秋×初日"试养、示范与推广情况总结如下:1引进彩色茧新品种"金秋×初日"后进行多年多点试养  相似文献   

3.
徐新权 《中国蚕业》2001,22(2):31-32
影响蚕茧质量优劣的因素除了蚕品种、饲养技术外,主要决定于上蔟结茧这一关键环节,而蔟具的影响是最重要的因素.推广方格蔟上蔟结茧,并采取科学的使用方法和蔟中管理技术,是提高蚕茧质量最直接有效的实用技术.为此,贸工农一体化的淳安县茧丝绸总公司于1997年提出了大力推广方格蔟营茧技术,实施蚕茧品牌战略.经过3年的着力实施,蚕茧质量和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有力地促进了淳安蚕桑的持续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地蚕推广应用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兰霞 《蚕桑通报》1996,27(1):45-47
地蚕推广应用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湖州市农业局陈兰霞目前蚕茧生产、推广应用纸板方格蔟上蔟,是提高蚕茧质量的重要措施。我市于1982年开始搞试点,1991年开始大面积推广使用方格蔟上蔟技术,生产实践证明,方格蔟茧的内在质量明显优于蜈蚣蔟茧质量。蚕茧质量的提...  相似文献   

5.
永康市全年饲养家蚕天然彩色茧新品种"金秋×初日",为了解全国现有彩色茧蚕品种在永康的适应性及品种特性,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品种储备和技术支撑,2019年晚秋对全国比较稳定的天然彩色茧新品种"苏彩2号"、"苏彩3号"、"M日"、"M中"、"广东彩茧"等与目前推广的品种"初日×金秋"进行对比试养,结果发现"金秋×初日"的...  相似文献   

6.
桑、蚕、茧配套技术主要点是:以饲养优良蚕品种为中心,改革蔟具和改善蔟中管理技术为关键,加强桑园建设为基础,配之以联户售茧,缫丝计价和丝厂经营蚕茧,使技术、政策和体制协调,促进蚕茧质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苏红梅 《广西蚕业》2005,42(3):26-26
从蚕茧质量而言,丝量多少和丝质好坏,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蚕品种、桑叶质量、饲养技术、蔟中管理及蚕茧收烘等,而本文主要讲蔟中管理对茧质的影响。农村中不少蚕农往往忽视了上蔟中的环境条件和蔟中管理,导致蚕茧质量低劣,丰产而不丰收。影响蚕结茧和茧丝品质的环镜条件,主要有:温度、湿度、气流、光线等。  相似文献   

8.
蚕茧质量的高低不仅决定着蚕农的经济效益,更是代表着一个地方的蚕业发展水平。针对桑叶质量较差、养蚕技术落后、上蔟蔟具杂乱以及蚕茧采运储不规范等制约蚕茧质量的主要因素,临沧市采取了提升蚕茧质量的对策措施:重视科技培训,加强技术服务;加强桑园管理,生产优质桑叶;抓好养蚕细节,养出健壮家蚕;规范上蔟、采茧和售茧技术,保障蚕茧质量。同时在养蚕过程中注重引进推广优质蚕种,加强小蚕共育管理,注重养蚕前、养蚕中、养蚕后的消毒,以减少蚕体感病概率,推广使用纸板方格蔟上蔟,及时采茧和售茧,实行优茧优价,蚕茧产量及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调整桐乡市蚕茧产品结构,推广饲养彩色茧蚕品种,开发丝绵被的种类,2017年春蚕期桐乡市引进黄色茧蚕品种"秋芳×金玉"进行农村试养,并与本地当家品种"秋丰×白玉"进行性状对比,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彩茧1号是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选育、经江苏省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在农村推广饲养的家蚕天然彩色茧新品种。作者根据本地农村近几年率先推广饲养的实践经验,针对该品种的特性,专题总结出家蚕天然彩色茧新品种——彩茧1号的农村饲养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当前,对桑蚕原料茧质量的评价主要集中在蔟具上,认为方格蔟茧就是优质茧.但生产中发现蚕茧质量除受蔟具影响外,还与5龄蚕期饲育条件、上蔟保护环境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抓好桑园建设、小蚕共育、防病消毒的基础上,必须规范蚕茧生产技术,抓好关键技术环节,避免出现茧质差、价格低的现象,促进当地家蚕原料茧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 1993年5月12日至13日,江苏省丝绸协会、蚕桑学会在海安县联合召开了提高夏秋茧质量研讨会。全省14个产茧重点市县等共3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认为,江苏省夏秋茧比重大,提高质量不仅关系蚕农收益,而且关系茧丝绸全行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并提出如下建议: 一、没有理想的夏秋当家品种是影响蚕茧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应加速夏秋新品种的培育工作。 二、合理布局,选择适期,饲养合适的蚕品种,确定合理的饲养数量,推广方格蔟,严格蔟中管理技术,是提高夏秋蚕饲养成绩和茧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眼下正值春蚕茧收购期,永康市蚕农比往年增收明显,企业以高价敞开收购他们饲养的带着天然艳丽色彩的金黄色蚕茧——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陈玉银教授团队研制的全国首个实用型彩色蚕茧品种"金秋×初日"。走进示范基地,一排排方格上结满了金黄的彩色蚕茧,鲜艳夺目。走近细瞧,茧形大而匀称,产量大、丝质好。"产品天然、保健、环保的特点符合现代消费时尚。"陈玉银介绍,目前还有红、绿等颜色品种正在选育。  相似文献   

14.
试论优质蚕茧生产的配套技术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分析优质蚕茧生产与蚕品种、上蔟环境条件、蔟具和现行评茧标准的关系,提出了实现优质蚕茧生产的配套技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5.
《江苏蚕业》2017,(3):9-10
本文通过对天然彩色茧蚕品种进行饲养继而添食人工染料,得到11种不同颜色的具有可观价值的彩色蚕茧,为桐乡市蚕茧结构的调整和缫丝企业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参考性方向。  相似文献   

16.
《四川蚕业》2022,(1):35-37
为持续提升宁南蚕茧品质,2021年正秋蚕期在宁南县松新镇饲养雄蚕品种“秋华×平30”。调查结果显示:龄期经过、公斤茧粒数等指标与当地大面积主推品种“781×7532”“菁松×皓月”相差不明显,但鲜壳量指标表现突出。饲养过程中需加强防病措施,并采用方格蔟上蔟。  相似文献   

17.
王瑛  李严明 《四川蚕业》2004,32(3):37-38
蚕茧质量的好坏与桑叶质量、蚕品种、饲养管理、上蔟条件、蚕茧收烘等诸多因素有关。目前,广大农村不少蚕农忽视了蔟具改良和蔟中管理,导致蚕茧质量低劣,丰产不丰收。通过对不同蔟具和不同蔟中管理所营蚕茧进行调查研究,说明优良蔟具和开门开窗上蔟对提高茧质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生产优质蚕茧,大力推广使用方格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但目前陕西乃至全国许多蚕区方格蔟普及率还不够高.1997~2000年连续4年我们在陕西蚕茧主产区的安康、紫阳、石泉、平利、岚皋等县区的茧站、丝厂、农户布点,结合优质蚕茧基地建设,调查方格蔟使用与蚕茧质量的关系,广泛收集蚕技部门、行政主管部门、养蚕农户、蚕茧收烘单位推广使用方格蔟的做法和经验,推广使用方格蔟,大力宣传方格蔟优势、普及方格蔟上蔟方法和蔟中管理技术.调查表明,使用方格蔟可有效提高蚕茧质量,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王三九  陆宣 《蚕学通讯》2006,26(2):19-20
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增加蚕桑生产效益、提高蚕农收入、增强蚕业竞争力是我们广大蚕业工作者长期追求的目标,经过三年的时间,我们在推广方格蔟茧的同时,提倡室外预挂营茧技术,到目前我区使用方格蔟营茧的农户有90%以上采用了此技术,不仅解决上方格蔟推广工作中存在的技术复杂、操作繁多的问题,同时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了我区蚕桑生产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家蚕茧品种资源的茧色丰富多彩 ,但在生产中使用的蚕品种基本为白色茧品种。为了利用家蚕茧中的有色茧 ,开发出具有天然色彩的生丝 ,许多学者对天然彩色茧丝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家茧彩色茧丝固色等内容进行了研究 ,并提出了彩色茧丝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以及有色茧后加工处理技术。在我所现在保存的 6 80份家蚕种质资源中 ,有许多珍贵的家蚕有色茧品种 ,它们大多为从各省征集的地方品种 ,以及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为充分利用家蚕有色茧资源 ,选育出具有实用性的天然彩色茧基础品种 ,我们对其中的部分有色茧品种进行了茧色、茧丝质成绩、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