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柯继 《水产科技》1996,(1):23-23
自1994年以来,湛江市水产局根据养殖业发展的需要,组织了栉江珧人工育苗技术攻关。1995年11月催产的栉江珧亲贝,共育出400万D型幼虫,到1996年2月初,获得平均体长8毫米的幼贝8.7万多只,初步总结出栉江珧人工育苗技术。最近,湛江市科委组织了对该项技术的鉴定。与会专家在实地考察后一致认为:该项成果把栉江珧的亲贝培育,  相似文献   

2.
栉江珧[Pinna(Atriina)pectinata Linnaeus]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海洋大型贝类,肉质细嫩肥白,营养丰富。鲜贝及“江珧柱”,不仅可供国内市场消费,而且可出口创汇,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就其人工繁育技术要点探讨如下: 1 亲贝选择和促熟培育 1.1 亲贝选择一般选用壳长20cm以上、体质健壮、贝壳无创伤、性腺发育较好的2-4龄成贝作亲贝。在亲贝  相似文献   

3.
栉江珧研究现状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广泛分布于温、热带近海海域的大型深水贝类栉江珧的分类地位和地理分布作了介绍,并就栉江珧栖息状况,对水温、盐度、pH、溶解氧等各种环境因子适应性的生态习性作了详细描述。论述了水温对栉江珧的生长、性腺周期发育的影响。对栉江珧人工繁育过程中的亲贝暂养、催产及幼体培育的技术和养殖现状进行了总结。简要概述了江珧科物种同工酶的研究进展,并对栉江珧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和今后研究方向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栉江珧(Pinna(Atrina)pectinataLinnaeus)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海洋大型贝类,肉质细嫩肥白,营养丰富。鲜贝及“江珧柱”,不仅可供国内市场消费,而且可出口创汇。其人工繁育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亲贝选择和促熟培育1.1亲贝选择一般选用壳长20cm以上、体质健壮、贝壳无创伤、性腺发育较  相似文献   

5.
栉江珧[Pinna(Atriina)pectinata Linnaeus](图见彩中插2)是经济价值很高的海洋大型贝类。鲜贝及“江珧柱”不仅可供国内市场消费,而且可出口创汇。现就其人工繁育技术要点探讨如下:一、亲贝选择和促熟培育1.亲贝选择一般选用壳长20厘米以上、体质健壮、贝壳无创伤、性腺发育较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江珧亲贝的最佳催产方法及减少工厂化育苗过程中栉江珧幼虫上浮粘连现象,分别研究了不同催产方法对受精率和胚胎发育的效果,不同培育密度和培育方式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阴干4 h后用升温3℃的次氯酸钠中和海水,可诱导亲贝大量排放精卵。并且对卵子受精及胚胎发育影响较小。幼虫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幼虫最适培育密度为1 ind/ml,在降低幼虫培育密度的同时,在培育池内安装造浪泵,使培育水体流动起来,能够有效减少幼虫的相互粘连提高幼虫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栉江珧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栉江珧(pinna pectinata linnaeus)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假瓣鳃目、江珧科,江珧属、无裂江珧亚属,北方沿海俗称“大海红”、“海锨”、“大臊蛤”、“江珧贝”等;广东称“割刀纸”;浙江沿海称“海蚌”。以其后闭壳肌加工成“江珧柱”闻名于世,是珍贵海产品。栉江珧经济价值高,便于浅海养殖,有较大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江珧亲贝的最佳催产方法及减少工厂化育苗过程中栉江珧幼虫上浮粘连现象,分别研究了不同催产方法对受精率和胚胎发育的效果,不同培育密度和培育方式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阴干4 h后用升温3℃的次氯酸钠中和海水,可诱导亲贝大量排放精卵。并且对卵子受精及胚胎发育影响较小。幼虫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幼虫最适培育密度为1 ind/ml,在降低幼虫培育密度的同时,在培育池内安装造浪泵,使培育水体流动起来,能够有效减少幼虫的相互粘连提高幼虫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栉江珧(pinna(Alrina)peclinala Linneaus)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其闭壳肌制成的"江珧柱"是极名贵的海味珍品.栉江珧属于广盐、广温性贝类,是我国沿海广泛分布的大型贝类之一.多年来因过度捕捞自然资源急剧衰退,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开展增养殖很有必要.栉江珧增养殖具有生长快、发病少、经济效益高等特点,但人工育苗技术尚未过关,制约了江珧养殖业的发展.笔者在文登市海水养殖二场进行了室内人工育苗试验,在36 m2的水泥池中培育出平均壳长3.5 mm的稚贝32.9万粒,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华贵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就其人工育苗过程中的亲贝的选择、亲贝的育肥促熟、亲贝的催产、精子的控制、浮游幼虫培育、人工采苗、稚贝培育、换水和药物防病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华贵栉孔扇贝人工育苗关键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华贵栉孔扇贝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较深入细致的研究,就其人工育苗过程中的亲贝的选择、亲贝的育肥促熟、亲贝的催产、精子的控制、浮游幼虫培育、人工采苗、稚贝培育、换水和药物防病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亲贝的来源和选择标准1.亲贝的来源育苗用亲贝都来源于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海域。一般在每年的1月初选择浮筏吊养的成熟虾夷扇贝作亲贝。2.亲贝的选择标准尽量选择浮筏吊养的1.5龄~2龄的成贝,个体壳高在10cm~12cm,外形  相似文献   

13.
不同贝龄栉孔扇贝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深入了解栉孔扇贝形态性状与湿重之间的关系,为栉孔扇贝选育工作中亲贝的挑选提供策略,本研究使用来自同一家系的栉孔扇贝子代324只一龄个体以及生长到二龄的230只个体的性状数据进行通径分析。性状数据包括壳长(x_1/cm),壳高(x_2/cm),壳宽(x_3/cm),湿重(y/g)。结果显示,所有形态性状和湿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与一龄贝湿重相关系数最大的是壳长,为0.939,与二龄贝湿重相关系数最大的是壳高,为0.808。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壳长对一龄贝湿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532),壳高对一龄贝湿重的直接影响最小(0.163)。壳高对二龄贝湿重的直接影响最大(0.451),壳长对二龄贝湿重的直接影响最小(0.191),决定系数与以上通径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利用多元回归的方法构建了一龄贝和二龄贝形态性状与湿重间的回归方程,一龄贝:y=–10.527+0.287x_1+0.087x_2+0.409x_3,R~2=0.926;二龄贝:y=–68.609+0.254x_1+0.719x_2+2.008x_3,R~2=0.830。本研究结果为栉孔扇贝种贝的挑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二色裂江珧育苗和养成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珧是一种大型的海产双壳经济贝类,素有“名贵海珍品”之著称,广泛分布于我国闽、粤沿海一带。本省泉州湾、东山湾、兴化湾曾相继发现有丰富的资源,引起了水产和海洋学工作者的极大兴趣。过去,对江珧育苗研究的报道甚少。日本学者曾在海洋调查捞取的样品中,进行培养鉴认。广东海丰县海水养殖场曾用旗江珧做亲贝,采用解剖法进行室内育苗试验;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先后利用栉江珧开展室内人工育苗及有关生物学基础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通用引物对5个栉江珧野生群体(山东长岛、山东日照、山东文登、广东湛江和海南海口) 28S rRNA 和COI 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分别得到983bp和623bp的片段,基于28S rRNA序列分析系统发生的结果表明,栉江珧与Atrina vexillumju具有较近的遗传关系。基于COI基因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山东文登群体具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AMOVA分析显示,群体遗传分化系数为0.132 3(P<0.001),说明栉江珧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的变异。由28S rRNA和COI基因聚类分析结果推测,由于地理隔离,我国栉江珧南北方群体可能早已分化为不同亚种。这些数据为我国栉江珧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补充了分子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一、亲贝的选择1.时间以前一年11月前选妥为好,或当年3~4月性腺刚可辨认时进行。一般秋种好于春种。2.亲贝要求2周龄贝,壳5.5cm以上,贝体肥厚,软体重量占42%以上。2龄贝比3~4龄贝容易诱导产卵。  相似文献   

17.
华贵栉孔扇贝北方工厂化苗种繁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贵栉孔扇贝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海、南海,而在北方少有报道,我们从福建引进批量亲贝,共育出稚贝苗10647 000粒。现将试验过程介绍如下:1亲贝培育 1月16日从福建省东山县购亲贝150kg,除有极个别死亡外,其余全部入室进行越冬培育,共入室亲贝3 500个。培育的水温一直控制在16-17℃(亲贝原产  相似文献   

18.
提前为人工育苗提供亲贝,和缓育苗后期温度高、饵料供应发生困难的矛盾,提前育出大规格的苗贝,以缩短养成期,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本文根据今年初试资料写成,着重介绍栉孔扇贝亲贝的育肥促熟方法和催产效果。作者通过小水体高密度培育的方法,在栉孔扇贝自然繁殖季节到来之前,将处于性腺分化期阶段的成贝饲养成成熟亲贝,并用人工育苗的方法培育出苗贝。培养过程中,亲贝几无死亡,繁殖期比自然海区最少提前五天,雌性亲体排卵量比自然育肥亲贝提高数十万乃至百万以上,催产反应也较快,幼体的发育正常。作者认为:继续开展试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亲贝的培育方法,扩大培育规模,可  相似文献   

19.
贝类人工育苗技术之三栉江珧人工升温繁育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栉江珧[Pinna(Atriina)pectinata Linnaeus]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大型海洋贝类,鲜贝及"江珧柱"不仅可供国内市场消费,而且可出口创汇.现就栉江珧人工繁育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在室外塑料大棚中以自然(接种)繁殖方法,使饵料生物的总密度超过6万个细胞/ml;饲养栉孔扇贝亲贝30天,亲贝的成活率在96%以上,性腺成熟并产卵,亲贝的各项生物指标均明显好于自然海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