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稻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实现其可持续经营,保障粮食安全,笔者以湖南省稻田生态系统为例,详细阐述了稻田生态系统具有粮食生产、蓄水防洪、涵养水源、调节气温、净化水质、水土保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简要说明了稻田生态系统存在如大量使用的农药化肥、排放温室气体和消耗水资源等副作用;提出了稻田...  相似文献   

2.
稻田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了实现其可持续经营,保障粮食安全,笔者以湖南省稻田生态系统为例,详细阐述了稻田生态系统具有粮食生产、蓄水防洪、涵养水源、调节气温、净化水质、水土保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简要说明了稻田生态系统存在如大量使用的农药化肥、排放温室气体和消耗水资源等副作用;提出了稻田生态系统多功能价值的评估方式以及评估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水稻控制灌溉模式及其环境多功能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耗水量最大的作物,实行水稻控制灌溉可以实现高产与节水的统一。而稻田灌溉系统具有环境多功能性,包括补充地下水减小地面沉降、防洪、净化水质、净化空气、调节气温、保护生物多样化等几个方面。与传统淹水灌溉相比,实行控制灌溉后,稻田无水层的田间水分管理必将带来其灌溉系统环境多功能性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对水稻控制灌溉乃至节水灌溉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推动农田节水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浙江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笔者以杭嘉湖平原稻田为例,分析了浙江水资源状况、农田节水与水肥一体化的意义,探索分析稻田节水的主要途径与方法。研究结果得出:农田可采用价格低廉且对水质要求低的常压软管灌溉系统实现节水节肥,并提出了稻田的水肥技术方案。开展稻田节水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即适应现代农业简约、规模经营需求,又有助于实现农业的节水减排增效和防洪排涝,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将是“五水共治”工程在浙江农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5.
为推动农田节水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浙江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笔者以杭嘉湖平原稻田为例,分析了浙江水资源状况、农田节水与水肥一体化的意义,探索分析稻田节水的主要途径与方法。研究结果得出:农田可采用价格低廉且对水质要求低的常压软管灌溉系统实现节水节肥,并提出了稻田的水肥技术方案。开展稻田节水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即适应现代农业简约、规模经营需求,又有助于实现农业的节水减排增效和防洪排涝,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将是"五水共治"工程在浙江农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  相似文献   

6.
林伟 《广西农学报》2012,27(2):58-59
充分利用山区稻田的特点,结合稻田水稻生长期情况进行鲤鱼养殖,既能养出高品质无公害鲤鱼,又能充分利用稻田的有限水土资源,改善稻田的生态环境,减少病虫害,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稻田的增收,提高农民收入,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文章详细介绍和分析山区稻田鲤鱼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7.
水稻控制灌溉模式及其环境多功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也是耗水量最大的作物,实行水稻控制灌溉可以实现高产与节水的统一.而稻田灌溉系统具有环境多功能性,包括补充地下水减小地面沉降、防洪、净化水质、净化空气、调节气温、保护生物多样化等几个方面.与传统淹水灌溉相比,实行控制灌溉后,稻田无水层的田间水分管理必将带来其灌溉系统环境多功能性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对水稻控制灌溉乃至节水灌溉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湖北省各县、市的统计资料,分析了湖北省50年代以来稻田面积变化的总体情况、空间差异和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湖北省稻田面积经历了从增长到减少的5个阶段;对各县、市的稻田面积变化运用GIS进行了空间差异分析,表明中部江汉平原地区相对变化率较小,而鄂西北、鄂北、鄂西南和鄂东的部分地区相对变化率较大;通过主成分分析.影响湖北省稻田面积变化的7个影响因子分别归纳为经济发展动态、人口增长压力和生产力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三大类因素.从单个因子看,GDP.人口数量和稻田单产是影响稻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田间系统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记述了再生稻田和连作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时间动态,测定了再生稻田和连作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各营养层的优势集中性和主要种类的优势度以及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为再生稻田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再生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田间系统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和资料,记述了再生稻田和连作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时间动态,测定了再生稻田和连作稻田节肢动物群落各营养层的优势集中性和主要种类的优势度以及群落的多样性和均匀性,为再生稻田害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沱江流域地表水水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沱江是长江上游的一个重要支流,其水质安全对维持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因子分析评价的方法,对沱江流域15个地表水监测断面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沱江的下游和上游地表水水质受到了较严重的污染,中游的地表水水质处于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摘要]明清时期,黄淮合流,东入黄海,但黄河所携巨量泥沙逐渐淤塞中下游河床,汛期无法迅速泄水,淮河改道南下入江,变为长江支流。淮河南下,不仅给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等造成重大损失,而且对周边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南下的淮河洪泽湖至长江段两岸,湖泊扩大、河流改道、土质恶化,甚至加剧了沿江地区的江岸崩塌,引发整个周边环境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江汉平原四湖地区涝渍害对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和动态的影响。通过与非涝渍地对比 ,发现涝渍胁迫使节肢动物群落的物种数和个体数减少 ,共有 1 9目49科 74种 ;群落的时间异质性明显 ;生物多样性及其时间稳定性降低  相似文献   

14.
以武汉草湖湿地公园开发为例,提出了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的"两型"开发模式,即以湿地公园为平台,整合生态农业、科普观光、环保排污等主题,在维护湿地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实现湿地效应的最大化,以此协调长江中下游湖泊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复种指数变化特征与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1979—2007年统计资料,对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耕地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和耕地复种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最大复种指数与热量、水资源之间的定量化关系模型计算分析了该地区的复种指数理论潜力和可挖掘潜力。结果表明:2007年与1979年相比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面积、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减少,耕地复种指数下降。以研究区2007年的耕地复种指数为参照,该区耕地复种指数理论可挖掘潜力为108.37%,其中最大的是浙江为160.5%,其次是湖北、江西、上海,分别为130.7%,113.0%,110.6%,其余各地也较大。复种指数的下降,严重影响了粮食生产。如何挖掘本区耕地复种指数潜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进行土地制度创新等措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岷江上游地区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区,气候干旱,土壤瘠薄,农业环境恶化,经济基础薄弱,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幅度较小。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岷江上游地区农业发展适宜走生态农业的道路,实施合理的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使农、林、牧业良性循环,综合协调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主栽高产品种产量差异与产量构成、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关系,对于通过选育优良品种,进一步优化养分管理和栽培措施,缩小产量差,以指导我国主要麦区小麦的高产优质生产。【方法】于2016—2017年度在我国黄淮北片、黄淮南片和长江中下游3个主要冬麦区进行田间试验,种植各麦区主栽高产品种,研究高产小麦品种产量差异及其与干物质累积、产量构成和氮磷钾吸收利用之间的关系。【结果】黄淮北片、黄淮南片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籽粒产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分别介于7 751—8 702 kg·hm -2、7 302—8 413 kg·hm -2、5 554—到6 294 kg·hm -2。各麦区品种高产的原因不同,黄淮北片麦区,高产品种具有高的地上部生物量和收获指数,穗数也是高产的原因;黄淮南片麦区高的收获指数和穗粒数是高产的关键;长江中下游麦区高产的主要原因是高的收获指数和千粒重。黄淮北片麦区,高产品种有低的籽粒含氮量和需氮量以及高的氮生理效率;黄淮南片麦区,高产品种茎叶含磷量和需磷量较低,但磷生理效率和茎叶含钾量较高;长江中下游麦区,高产品种的籽粒含钾量低,籽粒含磷量和茎叶含磷钾量高,地上部氮磷吸收量高,磷生理效率低于而需磷量高于对照品种。【结论】总体来看,黄淮北片麦区鲁原118、黄淮南片濮麦168、长江中下游麦区华麦7号等具有较好的产量表现;在我国主要麦区,地上部生物量和收获指数仍是高产的关键,同时提高地上部养分吸收利用和养分收获指数,才能提高生理效率,降低养分需求量,实现小麦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18.
王学强  杜爱萍  李晓坤  董春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4):2033-2035,2093
利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30个站2000-2007年的夏季(6-8月)降水资料,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季降水分布主要有北部型(2005、2007年)、南部型(2001、2003年)、中间型(2000、2004、2006年)以及整体型(2002年)4种。夏季降水与东亚大气环流的相关分析表明,长江流域地区的降水与高低空环流异常有明显的关系,即对流层中上层中高纬地区环流经向度加大,低纬地区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南,且中心或脊线稳定地维持在30°N以南,长江流域的降水就明显偏多。该研究对今后长江流域降水天气的诊断预测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会泽县冷浸田排水控制指标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浸田是云南省会泽县涝渍型灾害中的一个主要类型,建立会泽县冷浸田排涝渍控制指标,对建设高产稳产田具有指导作用。以涝渍水深为综合指标模型,利用规范或规程规定及经验数据确定相应指标,采用地下水渗流计算进行浸润曲线复核排水沟底深。建立了会泽县冷浸田排涝渍指标:排渍深度1.2~1.8m,耐渍深度0.5~0.8m,耐渍时间3d,稻田适宜渗漏量为8mm/d,地下水临界深度0.8~1.4m。通过工程实践与运行效果观测,排水效果明显,加强了土壤通气性,土壤排水通气顺畅。从工程设计角度采用浸润曲线复核基本尺寸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明江淮地区稻-油两熟制度下油菜免耕直播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以核油56为材料,采用田间裂区试验,比较3种施氮水平(Tn)和4种播种密度(Tm)对江淮稻田免耕机开沟直播栽培油菜的产量构成、农艺形状以及生物学产量、秸秆系数等的影响。[结果]在较低密度和中等密度条件下,增施氮肥有利于生物学产量和经济产量的提高。[结论]江淮稻田油菜直播适宜的施氮量为180kg/hm2,适宜的播种密度为3.0kg/hm2;免耕直播油菜的秸秆系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随播种密度增加而降低,平均在0.76~0.7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