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已成坝系小流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定义了坝系和坝系单元。分析了目前坝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坝系规划的重要性和坝系规划的概念,坝系规划要体现整体防护性,功能互补性和功能转换性。并对坝系规划中有关技术问题,如沟道分级方法、坝系空间布局、大中小淤地坝的配置、坝系单元的布局、工程设计标准的确定、坝系初建阶段时序安排与间隔时间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水土保持监测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全面、系统地监控和及时掌握坝系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基本情况,积累基础资料,为坝系工程建设综合效益评价提供技术支撑,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必须开展坝系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以《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小流域坝系监测导则》等规范为依据,结合编制黄土高原小流域示范坝系监测设计的工作实践,提出了黄土高原小流域坝系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方法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南系相对稳定研究进展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五”期间开展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坝系相对稳定研究,提出了新的坝系相对稳定概念和形成条件,建立了坝系相对稳定网络规划模型,采用非线性规划模型和系统仿真模型对韭园沟流域坝系进行实体规划,对坝系防洪标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淤地坝减量计划方法等,在研究内容与方法上均取得了新的进展。建议加强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基础研究,为建立坝系相对稳定理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地区小流域坝系相对稳定研究进展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九五”期间开展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坝系相对稳定研究 ,提出了新的坝系相对稳定概念和形成条件 ,建立了坝系相对稳定网络规划模型 ,采用非线性规划模型和系统仿真模型对韭园沟流域坝系进行实体规划 ,对坝系防洪标准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淤地坝减蚀量计算方法等 ,在研究内容与方法上均取得了新的进展。建议加强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基础研究 ,为建立坝系相对稳定理论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特殊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气候环境,决定了该区水土流失治理是生态环境改善的首要措施。在水土保持众多治理措施中,沟道坝系生态工程有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项目建设时只有用系统平衡的理论分析和研究,才能保证它与整个生态系统相互协调,持续发展。本文就其坝系工程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内涵、作用和地位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坝系建设在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步伐,2001年国家启动了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项目。山西省涉及昕水河、县川河两条黄河一级支流,项目区总面积l857.0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610.86km^2,占86.7%。按照建设规划,新增骨干坝159座,淤地坝224座,坝系工程国补投资7002.2万元,占整个项目国补投资的79.3%。文章简述了坝系建设的措施,分析了预期产生的效益。  相似文献   

7.
坝系相对稳定与优化布局规划是当前小流域坝系建设研究的热点领域。在对坝系规划及坝系相对稳定研究和应用现状综述的基础上,依据系统动力学的原理,采用经验法、动态仿真法和非线性规划法建立了基于拦泥库容、滞洪库容、溢洪道流量优化设计的坝系布局优化模型和建坝时序优化模型,编制了坝系规划计算机自动优化流程图,并以陕北黄土丘陵区韭园沟小流域坝系优化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坝系建设优化规划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7年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的"小流域坝系监测评价技术研究"项目选择黄土高原地区12条小流域坝系作为研究对象,监测坝系降雨量、淤积量、输沙量以及小流域坡面治理的动态情况。通过对小流域坝系把口站、典型淤地坝的长期及定点观测,采取典型调查、普查和抽样调查等方法,获取了小流域坝系工程建设动态和拦沙蓄水、坝地利用及增产效益等信息。对上述监测成果进行初步分析,并针对监测项目中存在的技术力量薄弱、数据归纳分析不够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调查分析流域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坝系相对稳定理论,按坝系相对稳定条件和标准,采用坝系相对稳定系数1/20,暴雨洪水频率2%,对全流域进行凡系规划,使坝系形成后达到相对稳定,以实现对流域洪水泥沙的长期控制,并对规划结果作了经济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项规划在经济上是合理的,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也很大。  相似文献   

10.
坝系相对稳定原理是淤地坝规划的理论基础。依据影响坝系稳定性的7个主要因素:坝控面积、坝数、总库容、可淤库容、坝前水深、防洪能力、淤地面积,以Matlab 7.0为平台,采用混沌神经网络(COBP)模型对马家沟流域13个坝系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3个坝系中有7个坝系处于不稳定状态,采用坝系稳定系数来校核COBP模型的计算结果,得出的结论一致,因此,可以判定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得出的结果基本可信。此外,分析了7个坝系不稳定的原因,采用增加坝高和增加淤地坝数量的方法使7个不稳定坝系均达到稳定状态。通过对马家沟13个小流域淤地坝重新规划,形成的13个坝系全部处于稳定状态,可见COBP方法在确定流域坝系稳定方面具有实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回顾水土保持淤地坝建设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做好淤地坝建设试点示范的重要意义,揭示了试点示范工作对淤地坝建设的推动作用。围绕淤地坝可研、设计、建设管理和运行管护4个阶段,分析了当前淤地坝试点工程建设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开展以支流为单位淤地坝系建设对淤地坝长远发展和水土保持治黄事业的优越性,指出了实施好支流坝系试点示范工程应抓住的关键环节,旨在为广大从事淤地坝建设的同仁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坝系农业是生态农业的组成部分,在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内依靠坝系建设发展沟坝地、缩河造地、引洪淤地。利用坝库拦蓄的径流发展水浇地。增加粮食产量,为荒山退耕还林还草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小流域淤地坝建设的水土保持效益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黄土高原地区坝系示范工程水土保持观测,分析了小流域淤地坝及坡面水土保持措施的动态变化、拦沙蓄水效益和淤地坝的增产效益。结果表明: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和沟道条件差异,5 a间淤地坝拦沙量差异显著,呈现出先大幅度减小,后小幅度增加的趋势;与梯田和坡耕地比较,淤地坝的平均增产效益分别达到36.4%(梯田)和78.9%(坡耕地)。提出了坝系观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对促进完善小流域淤地坝建设和效益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第Ⅲ副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沟道侵蚀明显,淤地坝建设是该地区沟道治理的一项重要水土保持工程措施。该区淤地坝建设形成了高坝小库容,防洪要求高,工程投资大,筑坝方式单一等区域特点。规划以单坝为主,技术指标适当放宽,合理布设骨干工程,适当提高防洪标准等技术途径,使淤地坝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称钩河坝系流域降水、径流、泥沙和水土保持措施的5 a监测统计数据为依据,Quick Bird卫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ArcGIS 9.3及Region Manager 5.5软件支持下,研究该坝系流域降雨变化和水保措施对径流和产沙量变化的影响,分析坝系水土保持措施拦沙效益。结果表明:2007—2011年间,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是该流域径流和侵蚀产沙减少的主要原因,其中坡面治理措施面积增加133.04 hm2,坝系流域总控制面积达到8 843.58 hm2,占流域总面积的54.80%。坝控范围内年平均侵蚀模数为18.80 t/km2,侵蚀模数减少5 581.20 t/km2。  相似文献   

16.
淤地坝是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控制水土流失和建设高产农田的有效措施。文中论述了坝系规划及坝地利用模式、淤地坝的经济效益和坝系的减水减沙效益。有关建坝的设计标准、建坝密度和投资回收年限等几个主要问题也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7.
沙棘植物"柔性坝"沟道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棘植物柔性坝是一种防止沟道土壤侵蚀、拦沙保水的新型生物工程,特别适合于生态环境恶劣的砒砂岩地区。在内蒙古准格尔旗砒砂岩地区东一支沟开展了沙棘植物柔性坝野外拦沙保水实验,结果表明,沙棘植物柔性坝各部位的土壤剖面含水量年内、年际时空动态变化有着明显的差异,沙棘植物柔性坝对沟道土壤水分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降雨、地表植被种类、植被生长状况、土壤理化性质、地形和当地水文气象条件等是影响土壤水分时空变异的重要因子,而其中降雨和地表植被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探索小流域淤地坝监测的内容、指标、方法,分析淤地坝建设效益,更好地为淤地坝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服务。[方法]2005—2010年,在黄土高原不同水土流失类型区选择了12条典型小流域坝系,布设监测点,采用遥感、水沙观测、调查等方法,连续开展淤地坝工程建设动态、拦沙蓄水、坝地利用及增产效益、坝系工程安全等监测。分析了淤地坝建设与坝系配置、坡面治理、拦沙蓄水、坝地利用等之间的关系。[结果]小流域淤地坝坝系在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增地增收、促进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结论]建议在淤地坝建设中以小流域为单元,以骨干坝为主体,骨干坝、中型坝、小型淤地坝相结合,形成稳定的淤地坝坝系。  相似文献   

19.
水土保持学科教学体系构建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水土保持学科新教学体系的构建问题,在分析开展水土保持高等教育改革原因的基础上,初步提出本科生、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以及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还就有利于新教学体系建立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讨论,给出提升学科、完善学科基本理论、创新研究技术与方法和成立水土保持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砒砂岩地区沙棘“柔性坝”拦沙与生态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棘植物“柔性坝”是一种防止沟道土壤侵蚀、拦沙保水的新型生物工程,尤其适合生态环境恶劣的砒砂岩地区。在内蒙古砒砂岩地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东一支沟开展了沙棘植物“柔性坝”野外拦沙保水实验,泥沙颗粒级配分析结果表明,沟道“柔性坝”坝系普遍发生了淤积,与下游刚性谷坊配套使用可天然分选沟道里的泥沙——拦粗淤细,将粗沙拦截在沟道里,细沙淤在下游谷坊中,拦沙效果非常明显。“柔性坝”沟道土壤水分监测表明,沙棘植物“柔性坝”沟道土壤剖面含水量年内动态变化有着明显的差异,“柔性坝”可显著调节沟道土壤水分,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促进“柔性坝”自我繁殖,实现坝体的自我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