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君子兰试管苗叶片植株再生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君子兰试管苗叶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叶片不同部位、增殖代数等因素对其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君子兰试管苗叶片基部再生能力最强,其最佳诱导分化培养基为MS+ZT 1.5 mg/L+KT 0.5 mg/L+NAA 0.5mg/L;组织培养增殖1~7代试管苗叶片的再生能力较强,随之培养再生能力减弱,10代后再生能力最弱;培养基1/2MS+IBA 1.0 mg/L为试管苗生根最适宜的培养基,生根率达98多以上.  相似文献   

2.
彩色马铃薯新品系试管薯诱导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彩色马铃薯新品系‘HS-15’脱毒试管苗为材料,在MS培养基下,添加2种不同浓度蔗糖、5种不同浓度6-BA诱导,通过2种不同光照处理,进行彩色马铃薯试管薯诱导研究。结果表明:在16h/d光照培养15d后转入8%蔗糖+6-BA2mg/L的培养基全黑暗培养,对‘HS-15’试管薯诱导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苦瓜试管苗的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不同激素浓度的MS培养基对苦瓜试管苗进行快速繁殖的研究.结果表明:KT浓度为3.0 mg/L时,苦瓜试管苗丛生芽的增殖效果最佳,增殖倍数达4.9倍;试管苗在MS NAA 0.1 mg/L和大量元素减半的MS 蔗糖1%的培养基中可以生根,生根率都达100%.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MS培养基中加入抗生素和杀菌剂进行逐步筛选,解决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快繁过程中的污染问题.结果表明:防止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污染的最佳抑茵剂组合MS+ 50 mg/L硫酸庆大霉素+50 mg/L氨苄青霉素+50 mg/L硫酸链霉素+0.4g/L多茵灵,该组合有效降低了马铃薯脱毒苗细菌和真菌污染,提高了快繁效率.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脱毒及种薯生产体系的建立从根本上解决了马铃薯种薯退化的问题,而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的生产快繁是整个体系中极其关键的环节之一。进行脱毒马铃薯试管苗促壮研究,从而培育健壮、优质脱毒试管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培养基配制、光照条件、外源激素等各项因素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培养的影响,探索了脱毒马铃薯试管苗壮苗的方法,即从培养基制备、选择合适基质及调控环境条件等几个重点环节入手进行分析,以期指导马铃薯生产。  相似文献   

6.
Ca(N03)2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添加0、5、10、15、20mmol/LCa(NO3)2浓度的MS培养基对马铃薯尤金脱毒试管苗进行增殖培养,比较不同浓度的Ca(NO3)2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5mmol/L的Ca(NO3)2对马铃薯尤金脱毒试管苗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并缩短了继代周期。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试管苗快繁方法改进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无花的试管苗为材料,将剪去根部和顶芽的多茎节切段,直接横放,接种于含有不同激素及配比的培养基中培养.研究结果表明,MS培养基附加1.0 mg/L 6-BA和1.0 mg/L NAA,可使得每个腋芽快速萌发并生根、成苗,大大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8.
沙漠乔桑离体快繁与试管苗生根基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文山 《北方园艺》2007,(8):191-193
用常规组织培养方法对沙漠乔桑待萌发冬芽、萌发侧芽进行外植体消毒,以MS(Murashige和Skoog,1962)作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BA(6-苄基腺嘌呤)、NAA(萘乙酸),配制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基,筛选出最适宜的诱导、增殖和生根培养基配方.然后,以蛭石代替琼脂设计生根培养基质、加糖与不加糖、灭菌与不灭菌等不同的培养方案,进行试管苗扦插生根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宜的桑芽诱导萌发的培养基为MS 1.0 mg/LBA 0.1mg/L NAA;快速繁殖的培养基为MS 0.5mg/LBA 0.05mg/LNAA;试管苗的生根培养基可以用蛭石代替琼脂,不加糖、不灭菌,添加0.2 mg/L的NAA,试管苗的生根与琼脂培养基没有差别,且能提高移栽成活率、降低成本.研究结果可为沙漠乔桑的工厂化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应用正交设计对组培杜梨快速繁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杜梨试管苗为材料,应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不同植物激素及其配比对试管苗生长与增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合杜梨试管苗生长阶段的培养基为MS培养基+6-BA 2.0mg/L+IBA 0.1 mg/L+GA3 0.1 mg/L;适合杜梨增殖生长的培养基为MS培养基+6-BA 1.0mg/L+IBA 0.6mg/L+GA3 0.6mg/L.  相似文献   

10.
天女木兰嫩茎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体系建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护濒危植物天女木兰,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方法,以嫩茎为材料,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不定芽生根与试管苗生根继代增殖的培养,以及试管苗移栽与定植的研究,建立起天女木兰再生体系技术.结果表明:MS+ZT 0.4 mg/L+2,4-D 2.5 mg/L是嫩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和继代增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GA30.5 mg/L+BA 0.6 mg/L是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把不定芽用10 mg/L的IAA溶液处理24 h后,接种到1/3 MS+IBA 0.6 mg/L+0.8 DA-60.5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上的生根培养方法是不定芽生根培养和试管苗生根继代增殖培养的理想方法;在温室中试管苗易移栽成活,定植的试管苗保持了野生天女木兰的所有植物学性状.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丙酸钙、脱氢乙酸钠、山梨酸钾3种防腐剂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污染的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梨酸钾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污染的控制效果最好,在0.18 g?L-1浓度水平上污染率为0,且对脱毒试管苗的生长无影响,持效性强,为最佳的抑菌剂浓度|脱氢乙酸钠次之,在0.05~0.09 g?L-1浓度水平上对脱毒试管苗污染表现出了明显的控制效果,污染率为0~10%,但对脱毒试管苗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丙酸钙对马铃薯脱毒试管苗污染的控制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2.
以'巨峰'等14个葡萄品种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不同保存温度和培养基表面覆盖矿物油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 表明:低温可有效延长试管苗的继代间隔时间,转入常温培养后恢复生长良好,但不同品种适宜的温度不同.设定存活率降至30%~40%时的保存时间为最长继代时间,'红斯威特'莫丽莎'皇家夏天'克瑞森无核'葡萄最适低温9℃,可...  相似文献   

13.
冬春季温室切段扦插快繁马铃薯脱毒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近几年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冬春季温室切段扦插快繁马铃薯脱毒苗模式.试验结果表明,温室温度25~28℃,相对湿度90%,光照5000~10000 lx,脱毒苗切段长2.5~3 cm,蘸生根液NAA 20 mg/L+KT 2 mg/L+GA30.5 mg/L,扦插密度1000~1300株/m2,扦插后喷雾生长调节液(NAA 5 mg/L+6-BA 0.5 mg/L+GA31 mg/L)和1/2 MS营养液或1/2 K5营养液+植物叶面肥,20~35 d后,苗高8~10 cm、茎节6~7个时,进行继代切段繁殖,如此重复继代切段繁殖3~4次,脱毒苗增殖20~25倍.  相似文献   

14.
苹果砧木组培苗耐盐筛选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筛选了供试苹果砧木茎尖培养继代苗耐NaCl的临界浓度,比较了0.6%NaCl对继代苗、生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继代苗的受害指数、相对增殖系数、相对生物产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及细胞膜透性与砧木耐盐性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以盐胁迫 50 d、盐敏感砧木受害指数高于0.7、继代苗生长严重受抑制为标准,确定继代苗耐NaCl的临界浓度为0.6%-0.8%;继代苗、生根苗之间存在耐盐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苹果试管种质端粒长度与繁殖能力、衰老的关系,探索端粒长度与苹果试管种质离体保存年限的关系,对保存多年的不同继代次数的3个苹果品种试管苗进行了表型、增殖能力以及端粒长度的研究。结果表明:保存了8~33年的‘富士’、保存8~27年的‘金冠’和保存8~25年的‘嘎拉’苹果茎尖试管苗继代增殖能力大部分没有变化,表型未发生明显变化;3个品种不同继代次数30 d苗龄试管苗叶片端粒长度均差异不显著;继代73代苗龄分别为10、30、50和90 d的试管苗叶片端粒长度变化因品种而异,‘富士’‘嘎拉’差异不显著,‘金冠’50 d苗龄的最长,90 d苗龄的最短;继代71代苗龄30 d的‘金冠’试管苗茎段端粒长度显著高于叶片,茎段和愈伤组织、叶片和愈伤组织之间差异不显著,‘嘎拉’表现为愈伤组织>叶片>茎段。苹果试管苗端粒长度变化与其增殖能力、表型及同一继代周期内衰老程度的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食用百合种质资源缓慢生长保存体系,将扩繁培养后得到的试管苗接种到12种不同培养基中,10℃和25℃下分别保存6个月,观察不同处理试管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低浓度甘露醇对百合试管苗生长的抑制效果差,而高浓度甘露醇严重影响其生长势,缓慢生长保存的最适浓度为20g·L-1;蔗糖对百合试管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适宜浓度为60g·L-1;20g·L-1甘露醇+60g·L-1蔗糖处理的百合试管苗存活率均达100%,且有鳞茎形成,保存效果最好。10℃保存的试管苗生长缓慢,有利于鳞茎形成,保存至6个月时不需要继代培养;25℃保存试管苗的鳞茎形成率低,培养基损失量高,必须继代才能继续保存。  相似文献   

17.
甜橙胚乳三倍体试管苗茎段及顶芽采用试管扦插培养难于生根,亦不能正常生长;而将其茎段和顶芽嫁接于试管中的砧木上,成苗率达90%以上。在含BA0.1mg/L的MT培养基中,每株嫁接苗形成3~4个芽,可作试管快速繁殖。嫁接苗移植于无菌土中,成活率高达95%以上。田间二重接可加速三倍体小苗生长。本方法为解决柑桔试管苗移植问题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百合种质资源限制生长法保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切花百合(Lilium L. ) 品种‘Siberia’ (西伯利亚) 试管苗限制生长保存方法及保存后恢复生长的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常温( 20 ±1) ℃、光照强度1 500 lx、光照时间12 h /d的条件下, 在MS或者1 /2MS培养基中添加1.0~3.0 mg/L的脱落酸(ABA) 能够有效延长百合试管苗的继代间隔时间。离体保存百合试管苗9个月时存活率均在80%以上。在添加50~90 g/L高浓度蔗糖的培养基中能够保存百合试管苗11个月以上, 保存过程中植株生长缓慢, 基部有紫色鳞茎生成。而添加10~50 g/L甘露醇或10~40 mg/L矮壮素(CCC) 对百合试管苗生长没有起到明显的限制作用。各种限制生长法保存的试管苗转移到恢复培养基上培养1个月左右均能长成正常的植株, 其形态特征以及可溶性蛋白质、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和酯酶同工酶图谱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Transverse thin cell layers (tTCLs) of protocorm-like bodies of two stages of PLBs (30 d and 60 d old) of Cymbidium Sleeping Nymph were used as explants to induce PLBs by using coconut water (CW) as a natural additive. 5% (v/v) CW supplemented to KC medium induced an average of 5 PLBs per responding tTCL of 30 d old PLBs with 83% of responding tTCLs. A low percentage of responding tTCLs were observed in 60 d old PLBs’ tTCLs. Anatomical and confocal microscopic studies traced the origin of PLBs to subepidermal layers of the tTCL. A significantly high percentage of shoot regeneration was obtained from PLBs formed on 1–10% (v/v) CW from tTCLs of 30 d old PLBs in comparison to PLBs induced on control after first subculture on KC medium (without CW). The induced PLBs regenerated into plantlets with velamenous roots and these plantlets were transferred to greenhouse conditions on cocopeat:perlite (9:1) with nearly 100% survival. Post-transfer performance of the plantlets was monitored. The results suggest tTCLs as potential explants (with respect to economy of precious hybrid materials) which can overcome the slow growth of hybrid PLBs and coconut water as a single natural additive for the mass multiplication of commercially important orchi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