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又名白灵侧耳、白阿魏蘑、白阿魏菇、白阿魏侧耳,翅鲍菇等,是近年来大面积商业化栽培的一种食用菌新品种。其菇体肥大、颜色洁白、菌肉细腻、质地脆嫩、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被誉为侧耳属中最具开发潜力的食用菌,是我国独有的一个珍稀食用菌,具有较高的栽培推广价值。几年来,笔者参照有关标准,在可利用面积250m2的塑料大棚内开展白灵菇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的研究,成效显著。生产的白灵菇菇形外观质量好,畸形菇率仅3%~4%,生物转化率高达85%~98%,可采收2~3潮菇。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春生  焦艳茹 《蔬菜》2006,(2):19-20
白灵菇是阿魏侧耳的一个变种,属侧耳科,侧耳属。白灵菇菇体大,色泽洁白,口感好,含有17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及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目前栽培较少,市场价格较高。现介绍温棚白灵菇高产优质栽培时应注意的几点:  相似文献   

3.
白灵菇产销现状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白灵菇又称白灵侧耳、白阿魏蘑、白阿魏菇、白阿魏侧耳、刺芹侧耳白色变种等,是近年来大面积进行商业性栽培的一种食用菌新品种。其菇体肥大、颜色洁白、菌肉细腻、质地脆嫩、久炖不绵、清爽滑润、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投放市场后深受人们的青睐。  相似文献   

4.
白灵菇(PleurotusferulaeLanzi)又名阿魏菇、白阿魏侧耳,最初发现于新疆荒漠地区,主要寄生或腐生在伞形科阿魏属和刺芹等植物上。是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的一种珍稀食用菌。子实体一般较大,菌盖直径5~1 5cm ,菌肉白色且厚,菌柄长3~8cm ,粗2~3cm ,往往上粗下细、粗糙、质较嫩脆、实心。白灵菇味道鲜美,风格独特,是近年来驯化栽培成功的一个侧耳属新种。且子实体中还含有多糖等活物质,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并对腹部肿块、肝脾肿大等有治疗作用,是一种珍稀的天然保健食品。我国从70~80年代就开始对…  相似文献   

5.
白灵菇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灵菇又名“白阿魏蘑”,是一种品质极优的食用菌品种,其子实体洁白如玉,菌盖肥大,质地细嫩,食之脆嫩爽口且营养丰富,具有独特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近年来,我国北方许多地区利用棉籽皮在新建和改造的日光温室中栽培白灵菇,经济效益较好。但在一些新种植基地,栽培发菌和出菇过程中常遇到污染率高、发菌慢、不出菇、出菇晚、出菇率低、菇形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翅鲍菇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贾身茂  闫永先 《食用菌》2001,23(4):31-31
翅鲍菇中文名是刺芹侧耳白色变种,拉丁文学名为 pleurotus eryngii var.nebrodensis,也有称白阿魏蘑、白灵菇。与杏鲍菇(刺芹侧耳)、刺芹侧耳阿魏变种(阿魏蘑)亲缘关系很近,是我国近几年开始商业性栽培的稀有食用菌品种之一。野生的翅鲍菇、腐生或寄生在我国新疆荒漠沙滩上生长的阿魏植物根茎上,子实体于春末夏初发生。人工栽培翅鲍菇,在国内仅有几年的历史。由于它洁白清靓、菌肉肥厚、质地细腻、脆嫩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味如鲍鱼,因此投放市场深受消费者青睐,是一种价值很高的保健食品和高…  相似文献   

7.
白阿魏蘑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白阿魏蘑Pleurotusnebrodensis(Inz.)Quél是一种优质食用菌,其子实体洁白如玉,味如鲍鱼,质地细腻,久煮不烂,食之脆嫩可口。人工栽培白阿魏蘑,可用棉籽壳作主料,加玉米粉、石膏等辅料,用17cm×34cm×0.04cm的塑料袋,采取直接熟料栽培或先发酵后熟料栽培。在25℃的条件下,菌丝30~40d长满袋,8~15℃出菇最适。出菇后在温度8~20℃,温度85%~95%,空气新鲜和散射光照的条件下,子实体可正常生长。生物学效率可达50%~85%。  相似文献   

8.
周玉林  赵秋菊  魏蕾 《蔬菜》2000,(7):18-18
白灵菇又名白阿魏侧耳,学名PleutotuseryngiiVar.nebrodensis,是近年来人工驯化的珍稀食用菌。它以其洁白亮丽、菌肉肥厚、口感好、营养丰富等特点,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从而得以不菲的价格出现在消费者面前。现将其生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栽培原料及菇房的处理1.菇房处理栽培白灵菇所用菇房一般用蔬菜保护地设施,如日光温室、大棚等,种菇前最好能揭膜晒棚2周,料进棚前再用药剂熏蒸1次,一般房屋需整理粉刷后才可作为白灵菇出菇场所。并在料进入前药剂处理1次。2栽培原料处理栽培原料一般选用当年新鲜、无霉变棉籽壳,对有结块的棉…  相似文献   

9.
李渝珍 《食用菌》2007,29(6):48-50
白灵菇是白阿魏蘑(Pieurolus eryngill var nebrodensis)的商品名,源自我国新疆特有的野生种,经人工分离驯化获得。青海省栽培白灵菇始于2001年,历时多年引种栽培,已有成功的栽培经验,但操作中出现的某些技术问题,仍是当前制约白灵菇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瓶颈。对此作一探讨,以资交流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白阿魏蘑栽培时间较短,生产中还存在着出菇困难、生物学效率低等问题。对此,我们对白阿魏蘑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发现双排菌墙出菇具有易于管理、生物学效率高等特点。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白灵菇学名白灵侧耳,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侧耳科侧耳属,又名阿魏蘑、阿魏侧耳、阿魏菇。白灵菇肉质细嫩,味美可口,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被誉为"草原上的牛肝菌",颇受消费者的青睐。白灵菇营养丰富,据报道,白灵菇子实体蛋白质含量较高,每100 g子实体含蛋白质15.72 g,并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维  相似文献   

12.
白灵菇学名白灵侧耳,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侧耳科侧耳属,又名阿魏蘑、阿魏侧耳、阿魏菇。白灵菇肉质细嫩,味美可口,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被誉为“草原上的牛肝菌”,颇受消费者的青睐。白灵菇营养丰富,据报道,白灵菇子实体蛋白质含量较高,每100g子实体含蛋白质15.72g,并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白灵菇还具有一定的医药价值,  相似文献   

13.
白灵菇(Pleutotus erynngii var.Nebrodensis)又称白阿魏菇、天山神菇。隶属担子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白灵菇以形似灵芝而得名,原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候干燥的戈壁沙滩上,仅在药用植物“阿魏”的根基部生长。其色泽洁白,个头大,肉质细嫩肥厚,口感好,味  相似文献   

14.
茅盛浩 《食用菌》2004,26(3):34-35
白灵侧耳又名白灵菇,由于近年来市场价格较高吸引了不少食用菌栽培者。但是不少栽培过白灵菇的栽培者反映。种白灵菇不赚钱。不赚钱主要原因是白灵菇出菇率低.不能保证每个栽培袋都能出菇。在多年野外菇棚和工厂化可调温菇房内栽培白灵菇的生产实践中,我们也碰到过类似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摸索了一套白灵菇高出菇率栽培  相似文献   

15.
激素对白阿魏蘑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激素及其组合对白阿魏蘑菌丝生长的影响不同。激素通过提高白阿魏蘑菌丝胞外酶的活力 ,促进其生长发育。激素处理能明显缩短白阿魏蘑的发菌时间 ,使出菇时间提前 ,使其产量和生物转化率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白灵菇生物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灵菇属白阿魏蘑(pleurotus nebrodensis)的系列种,又名刺芹侧耳白色变种。其菇体肥大洁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含有多种氨基酸及药用成分,是集食、药用价值于一身的天然保健食品。笔者近几年对其进行了引种试栽,培养料筛选及规模化栽培试验。现将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点滴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白灵菇的中文学名为白灵侧耳Pleurotus nebrodensis(In-zengae)Quel.因其产自新疆,故又有“天山神菇”、“西天灵菇”之美称。我国的野生白灵菇,主要生长在新疆天山以北戈壁荒漠里极少数的阿魏滩上。春末夏初时节生长于伞形花科植物阿魏、刺芹的腐烂根茎上。由于白灵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与食用价值,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有供不应求之势,非常畅销。由此引发各地盲目大面积栽培,也带来许多问题。笔者近年来利用本地野生白灵菇资源,通过多年的驯化、栽培,从  相似文献   

18.
白灵菇又名白阿魏侧耳、天山神菇、刺鲍菇,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野生种春末夏初腐生或兼性寄生于伞形科草本植物阿魏、刺芹、拉瑟草等的根茎上,是干旱草原上品质优良的特有大型肉质伞菌。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伊犁、阿勒泰等少数地区。近年来,由于环境恶化,草场退化,白灵菇野生种目前已很难采到,所能得到的均为野生驯化品种。  相似文献   

19.
白阿魏蘑肉质肥厚、色泽洁白 ,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白阿魏蘑产品的售价较高 ,再加上需求量不断增加 ,其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是许多菇农对白阿魏蘑栽培技术不太了解 ,只是受到影响而盲目栽培 ,缺乏相应的技术 ,生产管理不当 ,导致栽培失败 ,造成经济损失。近年来 ,我们一直从事白阿魏蘑栽培技术研究 ,并通过推广实践 ,对白阿魏蘑栽培中的问题进行了观察研究 ,现将其总结成文 ,供广大生产者参考 ,以期促进我国白阿魏蘑产业的发展。1 菌种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 ,各地乱引乱繁 ,使白阿魏蘑菌种混乱 ;母种多次转管 ,一扩再扩 ,引起种性…  相似文献   

20.
白灵菇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红伟 《中国食用菌》2002,21(2):26-27,33
白灵菇,又称白灵侧耳、白阿魏菇,因其产自新疆,故又有"天山神菇"、"西天白灵菇"之美称.我国的野生白灵菇,主要生长在新疆荒漠戈壁里极少数的阿魏滩上,是寄生在药用植物"阿魏"的腐烂根茎上的一种真菌,故得名叫阿魏菇.因其野生环境十分恶劣,加之过度采摘和牲畜践踏,野生数量很少.白灵菇子实体洁白如雪,肉质细腻,口感脆滑,菌肉肥厚,富含多种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