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沿海滩涂作为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有巨大的经济、环境、生态等价值,开发利用潜力很大。分析我国沿海滩涂资源概况、开发利用进程及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我国近年来沿海滩涂开发的主要利用模式,提出促进我国沿海滩涂利用模式创新的6条途径,即立体开发利用途径、综合开发利用途径、生态优先开发利用途径、适度开发利用途径、高效开发利用途径、可持续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257-10260
滩涂资源作为后备土地资源,对拓展我国的生存空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不同地区的滩涂特性不同,开发利用方式也各不相同。介绍了盐城市沿海滩涂的自然资源状况,分析了盐城沿海地区的滩涂开发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盐城市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的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滨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历程及主要利用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金波  田伟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186-10188
分析了国内外在滨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经历的的从无序到有序、从过度到合理的发展历程,并总结滩涂资源的主要利用模式。最后就滩涂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我国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应遵循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开发适用于我国沿海滩涂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方法,合理开发利用滩涂资源。  相似文献   

4.
王楠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688-10689,10704
我国拥有丰富的滩涂资源,滩涂资源作为后备土地资源,对拓展我国的生存空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不同地区的滩涂特性不同,开发利用方式也各不相同.盐城滩涂资源丰富,可持续开发利用沿海滩涂资源对盐城的经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结合滩涂开发的总体战略选择、开发模式和盐城对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现状,选择盐城沿海滩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提出开发沿海滩涂资源的投资方式.  相似文献   

5.
唐高光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150-152
沿海滩涂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后备土地资源,属于处于动态变化中的海陆过渡地带,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前沿阵地,开发利用潜力很大。该文通过对湛江市沿海滩涂的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进行综合描述,并深入调查和分析湛江市沿海滩涂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对策,对湛江市沿海滩涂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沿海滩涂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水生物、港口、再生能源、矿产、旅游等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地理位置优越,滩涂资源丰富,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尤其是高速公路同三线福建省境内的全线贯通,为宁德滩涂养殖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宁德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粗放开发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的传统利用阶段和90年代以来的综合开发利用阶段,同时滩涂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缺乏统一的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滩涂产业结构层次低、科技投入不足产值规模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浅海滩涂网箱养殖环境日益突出等问题。为此笔者认为新时期宁德市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应当坚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滩涂主导产业,合理布局科学养殖,实施科技兴滩战略,优化滩涂湿地环境、建设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区域滩涂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开发利用潜力较大的土地资源类型有宜农荒地、沿海滩涂、沼泽、湿地、盐碱地、沙漠化地等。由于各类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目前利用的基础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同,其开发利用方向和应遵守的具体原则和应采取的措施也应有所不同,本文分门别类进行了阐述,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进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大丰市海岸带滩涂土地开发与利用的"一路、二带、五区"概念性发展规划方案,为从总体上编制大丰市滩涂资源的保育与开发利用规划,保育滩涂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参考,保证滩涂资源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从而保障大丰市的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9.
盐城市沿海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沿海滩涂土地资源丰富,其中盐城市海岸线占全省的56%,滩涂资源接近46万hm2,滩涂围垦活动较为频繁,滩涂围垦与开发是盐城市重要的土地利用模式,也是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手段.该研究分析了盐城市沿海滩涂土地利用现状,研究其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和空间变化.结果表明:盐城市沿海滩涂围垦区农用地、建设用地、来利用地规模不断增加,但是未利用地增速远超于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增速,说明滩涂开发速度超过利用速度.  相似文献   

10.
张德利  冯雪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220-19222
通过调查江苏省沿海地区滩涂资源的分布、利用类型及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利用GIS技术对江苏省沿海地区滩涂利用现状及变化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滩涂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得出江苏省沿海地区滩涂利用的情况及发展趋势,提出合理利用和规划沿海滩涂土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的今天 ,需要不断地挖掘各种土地资源的内在潜力。本文就四川省彭州市河滩地资源的环境、利用现状及其潜力开发进行了必要性、可行性和效益分析 ,指出了目前开发和利用河滩地资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合理利用河南省的农业资源,笔者探析了河南省农业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调查和研究资料表明:河南省人口的持续增长为农业资源利用带来很大压力,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质量下降,多数耕地生产力较低;并不丰富的水资源,近几年污染严重、农业用水浪费普遍,用水效率急待提高;气候资源较为丰富,但仍未能充分利用,气象灾害危害较大;农作物种类多,农业生物资源比较丰富,部分地区的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产量高,但生产技术条件有待提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用地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日益加剧,设计研究土地开发整理信息系统,从而找出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方法]立足我国目前土地开发整理业务的特点,在计算机技术和GIS的支持下,采用组件式开发模式,开发基于GIS的C#和ARCGIS的土地开发整理信息系统.[结果]对系统的设计目标、实现形式、技术路线、结构及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实现了土地数据的图文一体化管理.[结论]可满足对县级土地开发整理数据的查询和分析要求,并能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基于能值生态足迹的贵州省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贵州省相关部门制定经济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改进模型对1995—2014年贵州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贵州省近20年来的生态足迹远大于生态承载力,2003年以来,能源用地成为主要生态足迹用地,生态压力正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人均生态足迹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生态经济系统处于强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能值生态足迹的主要消费账户依次为煤炭、电力、猪肉、水资源、柴油,在未来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建议贵州省根据岩溶区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控土地利用类型,把握耕地红线不动摇,优化经济产业结构,发展水电、风电等能源,推动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以缓解生态压力过大状况,促进系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安徽长江滩地农林复合系统草本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研究安徽长江外滩在实施农林复合经营后滩地草本植被的变化,主要涉及草本植物的多样性指数,群落特征分析及草本植物的生物量。结果表明:1m范围的高程差影响植物种类组成,其趋势表明滩地1m的高程差已成构成水分环境的变化;生物多样性指数,群落均匀度随高程增加而增加,但个体数及生态优势度则下降;间种促使生境趋向中生。  相似文献   

16.
江苏滨海盐土脱盐技术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沿海滩涂是江苏省主要的土地后备资源,滨海盐土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已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基于盐平衡指数的概念,归纳出滨海盐土的三大脱盐技术,即雨水/微咸水淋洗脱盐技术、阻止毛管水上升减少根区聚盐技术和生物脱盐技术.在具体的滩涂脱盐改土实践中江苏省通过这3种技术的集成,已形成各具特色的滨海滩涂脱盐改土技术体系,包括养鱼改...  相似文献   

17.
选择GDP增长率、人口增长率和耕地面积减少率作为主要分析指标,分析了1978—2000年山东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和耕地面积减少之间的关系,并选用1991—2000年的数据以市为单位探讨了区域差异。发现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耕地面积大量减少的时间和经济过热的增长阶段基本同步,具体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牵动。认为经济增长是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宏观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农用地资源评价及其利用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评价了福建省农用地资源的数量、质量、潜力及其分布 .结果表明 ,福建省农用地资源总量和人均数量均以宜林地占绝对优势 ,宜耕类资源优势主要集中于三明、南平和漳州 ;宜园类资源优势主要集中于漳州、南平和宁德 ;宜林类资源优势主要集中于三明、南平和龙岩 ;而宜水产养殖类资源优势则集中于福州和宁德 .宜耕地的质量较差 ,而宜园和宜林地的质量则稍高 .现状农用地资源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且以现状宜耕地的增产潜力最大 ,中低产现状宜耕地主要分布于南平、三明、龙岩、福州和宁德 .全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 95.6 3% ,开发利用的总体潜力已不大 ,但宜园地资源仍有较大开发利用潜力 .在农用地资源评价的基础上 ,提出了福建省农用地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若干对策 .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市为例,运用重庆市1998~2010年统计年鉴中土地利用数据以及重庆市各类用地指标,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数量、速度,并以耕地为例进行主成分析,得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是人口压力、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家政策4个主要驱动因子,为重庆今后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政策以及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协调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江苏沿海滩涂快速改良与高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苏省人均耕地少,沿海滩涂盐碱地作为我省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日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初步总结了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及我省有关研究机构在滨海盐土快速脱盐改良技术、耐盐作物大规模筛选技术、沿海滩涂作物栽培关键技术以及技术沿海滩涂作物高效种植模式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江苏沿海滩涂快速改良与高效利用技术体系的设想,包括:①滨海盐土评估、农林利用适宜性评价技术, ②滨海中、重盐土快速脱盐改良技术, ③滨海滩涂植树造林改土技术,和④耐盐作物品种的筛选及高效规模化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