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市场呼唤无公害茶叶和优质茶之声日益高涨,引起各茶叶生产单位的特别关注,无公害茶叶的生产技术也成为茶叶生产单位和科技工作者急需解决的课题,任重而道远,光荣而艰巨。 茶叶是我县的主要经济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福安市大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新肥料、新农药等茶叶“五新”,全市新植和改植高香型新优茶树品种4.4万亩;推广新型茶机具7200多台套;全面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等,先后获得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和“先进单位”,福建省首家“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提升了福安茶产业发展水平,成为福安市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乌龙茶无公害栽培的技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年来,为彻底解决茶叶“农残”问题,生产产品达到各进口国所制定的茶叶卫生质量标准,我县上下形成共识,。大力实施尤公害茶叶栽培,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在我县2万hm^2茶园中,无公害茶园占2/3左右。2001年,我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首批觅公害种植业(茶叶)生产示范县”。2003年获得农业部颁发的“全国无公害农产晶(茶叶洼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证书。在乌龙茶无公害栽培过程中,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技术特点是: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绿色无公害茶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发展无公害茶叶成为当前茶叶生产的热点。我国农业部于2001年制定了无公害茶叶系列行业标准,对无公害茶叶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操作规程、加工技术规程和产品安全指标都提出了严格要求。柘荣县地处闽东山区,是国家级生态农业示范县,发展无公害茶叶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柘荣县石山良种场现有茶园面积310亩,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生产的特点,分析了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品质受到污染的原因,指出了进行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水金 《茶叶通讯》2013,(2):29-30,35
福安市是"中国茶叶之乡"、历史名茶"坦洋工夫"的原产地,2012年获农业部"全国茶叶标准化示范县"称号,是继2003年获农业部"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市达标单位"和"先进单位"、2008年获农业部"全国绿色食品(茶叶)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市"的又一个国家级荣誉。标准化建设是无公害茶园建设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建设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工作的开展,抓住我国加入WTO后茶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在省农业主管部门、科研单位等的指导下,我省各茶叶产区积极向“优质、安全、高效”的发展方向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001年11月,根据农业部农办市[2001]17号文的计划部署,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我省11个茶叶生产单位抽取49个样品,按无公害茶叶标准(NY5017)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为加大宣传,促进我省无公害茶叶的发展力度,推进名优茶生产规范化,优化品种结构,加快我省茶产业与国际市场接…  相似文献   

8.
朱俊庆 《茶叶》2004,30(2):103-103
发展无公害茶叶是当今茶叶生产的热点。在无公害茶园的病虫防治中,应认真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才能降低农药残留,使茶叶中的农残符合无公害茶叶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2001年茶叶经济形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锡端 《中国茶叶》2002,24(1):11-13
一、2001年国内茶叶产销形势 (一)国内茶叶生产情况 2001年是我国茶叶生产发展较为健康的一年,主要体现在:一是茶叶作为经济效益较好的作物之一普遍受到重视,茶园面积增加,茶园素质也得到提高;二是茶叶的结构继续得到调整,名优茶持续得到发展;三是无公害茶、有机茶生产成为大家的共识,各地都在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无公害茶生产。为了促进无公害茶的生产,农业部正式颁布了《无公害茶叶》行业标准,并规定从2001年10月1日起开始正式执……  相似文献   

10.
福安是我国第二大茶叶生产县市和全国最大的绿茶、花茶主产区。现有荼园面积1.08万hm^2,茶叶产量1.35万t,茶叶产值2.5亿元。全市有无性系茶树良种1.06万hm^2,占总面积的98%。2001年被国家林业局正式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2002年省质量技术督局授予“绿茶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示范市,”2003年农业部授予“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市达标单位”和“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天然食品的追求,开发生产无公害茶叶已成为新世纪农业主题之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指日可待,国内外市场要求加快生产无害化食品和饲料的呼声愈来愈高。为此,建立无公害茶叶基地,培植优质精品茶园,生产符合卫生标准的茶叶产品,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建瓯茶叶出路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2.
松溪县无公害茶叶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茶叶是我县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做好无公害茶树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发展无公害优质茶叶生产是我县茶叶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2005-2006年我们在松溪县河东茶场建立了无公害茶叶病虫综防技术示范区。现将示范区建设措施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茶叶是我市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生产标准与国际相接轨的要求,开发有机茶和发展无公害茶叶已成为大势所趋,市场所向,是茶叶生产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也是提升茶叶质量档次,发展效益茶叶的必然选择。现就我市发展有机茶和无公害茶叶生产提出如下意见。一、有机茶和无公害茶叶的内涵有机茶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高品位的健康饮料,它需兼备以下四条:1、茶园要求远离城市、工业区、村庄、公路,以防人为带来污染。茶园四周林木繁茂、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  相似文献   

14.
茶叶是中国的传统饮料,也是中国南方山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和重要的出口物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了变化,特别对食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崇尚无污染、无公害的天然食品。因此,茶叶生产必须推行标准化生产,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茶叶产品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提高茶叶产品的卫生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实现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茶叶》2002,24(1):3-5
前言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阮建云、肖强、韩文炎、许允文、唐美君。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基本要求,包括基地选择、规划,种植,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和草害防治,茶树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有机茶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现有一大批生产、加工和经销单位获得了我中心的有机茶认证,有机茶面积(含有机转换面积)达到40000多亩,有机茶产量(含转换期产品)1300多吨,有机茶园专用肥2000多吨,有机茶市场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茶叶产业结构调整,无公害生产的发展和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提高茶叶卫生质量和产品档次,帮助茶农增加收入。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对有机茶生产技术和信息的需求,帮助茶叶生产者、加工者和贸易者全面了解国内外有机食品和有机茶生产、认证、贸易方面的最新动态,帮助茶叶生产、…  相似文献   

17.
无公害茶叶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茶叶产品。因此,无公害茶叶是一种无污染、质优、安全的健康饮品之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方向,与人们日益提高的健康意识相适应,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开发无公害茶叶不仅可以进一步拓宽产品市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保护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已成为茶叶生产企业的共识。现将无公害茶叶生产的相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谈茶园微生物肥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有机茶、绿色食品茶等无公害茶叶的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之一——肥料问题倍受人们关注。在减少茶园化肥用量,克服有机肥肥效慢,易引发病害等不足的同时,微生物肥料成为当今茶叶生产的亮点。然而哪些微生物肥料适宜在茶园施用,怎样  相似文献   

19.
《茶叶》2006,32(1):I0002-I0002
嵊州市是“中国茶叶之乡”,茶叶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国各县(市)之首。现有茶园面积1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面积4.5万亩,已发展无公害茶12.8万亩,有机茶认证1.6万亩,茶叶生产已基本实现无公害化。全市从事茶叶生产的农户8.2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35.7%,全市年产茶叶  相似文献   

20.
林春华 《福建茶叶》2013,35(2):23-25
发展无公害茶叶、实施品牌战略,进一步提高茶叶生产管理水平,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就无公害茶园生态环境,生产与管理作一粗浅概述、旨在抛砖引玉为茶叶生产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