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羊快疫该病病原为腐败梭菌,是发生于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特征是羊突然发病,病程极短,真胃黏膜呈出血性炎性损害。1.流行特点。腐败梭菌常以芽胞形式分布于低洼草地,耕地及沼泽之中。羊采食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芽胞进入羊消化道,多数不发病。在气候骤变,阴雨连绵、秋、冬寒冷季节,引起羊感冒或机体抗病能力下降,腐败梭菌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引起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2.
<正>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默勒镇扎隆乡一牧户羊群有380只绵羊,2015年元月初起陆陆续续发病,20 d内死亡40只,从3只病死羊器官中分离到疑似腐败梭菌,经动物试验及毒素测定,证实分离到的菌株为腐败梭菌,皮下注射小鼠最小致死量为1 000 MLD/m L,诊断为腐败梭菌病(简称羊快疫)。1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发病羊基本上是1岁羊,发病羊均注射过羊四联苗。发病羊病程快的往往未表现出临床症状,放牧途中或在牧场倒地死亡,也有早晨发现死在羊圈舍内;病程慢的羊离群不愿意走动,强迫其行走时,运动失调,四肢僵硬,有的体温升  相似文献   

3.
正绵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属中的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中毒性传染病。其中包括羊快疫、羊黑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等。这类疾病的临床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具有突然发病,病程短而快,常不显示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且死亡率极高等特点。临床上把这类羊的疾病统称为羊梭菌性疾病。1病原羊梭菌主要由诺维氏梭菌(羊黑疫)、腐败梭菌(羊快疫)、产气荚膜梭菌(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等感染所致,这些  相似文献   

4.
羊梭菌性传染病是指由梭状芽胞杆菌属中的细菌引起羊的一类传染病。包括: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羔羊痢疾、羊黑疫和羊猝狙等。 1 羊快疫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病突然、死亡快和真胃出血、坏死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因发病急、死亡快,故称羊快疫,对绵羊的危害极大,山羊的病例较少报道,主要发生于秋季和早春.  相似文献   

6.
正1流行特点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腐败梭菌是条件性致病菌,常存在于羊的消化道内,当羊抵抗力下降、发生应激或感染其他疾病时可诱发羊快疫。腐败梭菌常以芽孢的形式存在土壤、沼泽、低洼的池塘中,当其污染饲草、饮水时可引起羊发病。本病绵羊最易感染,一般6~24个月羊多发,其无明显的季节性,以散发为主。该病发病  相似文献   

7.
雷新开 《兽医导刊》2016,(2):150-150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快、运动失调、腹部膨胀,排粪困难,真胃粘膜出血性、坏死性炎症为特征,一般体温不高,数小时内痉挛而死。当存在诱发因素时,机体抵抗力下降,腐败梭菌即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使消化道粘膜发炎、坏死,并引起中毒性休克,使患羊迅速死亡。本病以散发性流行为主,发病率低而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8.
羊快疫     
该病是由腐败梭菌(Clostridium septicum)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山羊也可感染,但发病较少。其传染途径主要是经消化道感染。发病突然、病程极短,几乎看不到病状就死亡。病羊死后,尸体迅速腐败,膨胀;天然  相似文献   

9.
羊梭菌病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疫病对膘情较好的羊易发生,具有发病突然,病程急促特点,死亡率极高,对养羊业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0.
<正>羊梭菌性疾病是由梭状芽胞杆菌属中的细菌所引起的一类急性传染病的总称。包括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羊黑疫和羔羊痢疾等。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真胃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羊猝狙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的毒素一起的一种疾病,以溃疡性肠炎和腹膜炎为特征。当羊快疫和羊猝狙出现混合感染,以发病急,病程短,不见临床症状而死亡为特征,病理变化以胃肠的出血性炎症、溃疡性炎症、肠内容物有气  相似文献   

11.
<正>梭菌类疾病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包括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黑疫、羔羊痢疾等。(一)发病特点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1.羊快疫。由腐败梭菌引起,常发生于绵羊。腐败梭菌常以芽胞形式分布于低洼草地,耕地及  相似文献   

12.
羊魏氏梭菌病有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等,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主发于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以突然发病,病程短促,真胃出血性,炎性损害为特征.腐败梭菌为革兰氏阳性的厌氧性大杆菌,可产生多种毒素.病羊血液及脏器涂片,可见单个或2~5个菌体相连的粗大杆菌,有时则呈无关节的长丝状,这种特征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绵羊对羊快疫最易感染,山羊较少发病。该病以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快和真胃黏膜出血性、坏死性炎症为特征。(一)流行特点一般经消化道感染,以2岁以内的羊发病较多,多发于秋、冬和初春气候骤变,阴雨连绵季节;于低洼地、潮湿地、沼泽地放牧的羊只易患本病。因为腐败梭菌常以芽孢形式在这些地方大量繁殖,羊受寒感冒或误食了被污染的饲料和草,或饮用了被污染的水,以及体内寄生虫危害时,机体遭受刺激,腐败梭菌即产生外毒素损害消化道黏膜,  相似文献   

14.
正羊黑疫,又称羊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引起绵羊和山羊急性死亡的一种传染病,病原为B型诺维氏梭菌。羊黑疫一般临床表现为突然死亡或突然发病到死亡在数小时之内,一般不超过24 h,死后尸体迅速腐败,皮下静脉充血发黑,皮肤呈黑色外观,故名"羊黑疫"。1发病情况2017年7月10日,梨树县蔡家镇某种羊场的226只绵羊发病,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呼吸  相似文献   

15.
羊梭菌性疾病是由于羊在感染不同梭菌后造成的一类较为类似的疾病的统称.在临床上,常见的梭菌性疾病有羊快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羊黑疫和羔羊痢疾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不仅可能造成发病羊的生长发育性能和生产性能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发病羊的大量死亡,给羊养殖场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严重.本文通过对羊的梭菌性疾病进行详细的介绍,并...  相似文献   

16.
2001年6月14日~17日,宁夏石嘴山市石炭井区北街沙河两岸居民豢养的看家犬发生大面积猝死,共发病17条犬,皆为大型散养犬,虽经治疗,但发病急,病程短,最终全部死亡.发生这次多条家犬猝死的原因,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动物实验,最后确定为家犬因撕食腐败变质羊尸体而引起的肉毒梭菌中毒. 1流行病学北街沙河宽约40米,实际是条泄洪沟,两岸居民众多.由于环卫设施不完善,沟内充斥大量的生活垃圾,卫生条件极差.6月12日发生山洪冲下几只淹死山羊,滞留于沙河垃圾堆旁,由于没及时掩埋,潮湿加上气温超过30℃,导致羊尸体严重腐败变质,附近散养家犬抢食腐败变质羊尸体,引起犬中毒死亡.  相似文献   

17.
羊快疫是由梭状芽孢杆菌属的腐败梭菌引起的主要危害绵羊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以发病突然、病程短、死亡快、真胃黏膜呈出血性坏死性炎症为特征。因本病发病突然,病程急剧,死亡很快,所以称“羊快疫”。本病病原为两端钝圆的腐败梭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培养物和病理材料中的菌体多单在,偶呈短链,在肝脏浆膜上可形成阶段不明显的微弯曲的长丝状,或阶段明显的链条状,幼龄培养物菌体有周身鞭毛,能运动,不形成荚膜。该菌菌体常以芽孢形式分布于低洼草地、熟耕地及沼泽中,羊采食了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后,菌芽孢随之进人消化道,当羊受到不良因素刺激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腐败梭菌就会大量繁殖,产生外毒素损害消化道黏膜,引起中毒性休克,使羊迅速死亡。  相似文献   

18.
羊快疫 是腐败梭菌感染引起的以突然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羊的急性传染病,有时病羊来不及表现症状就迅速死亡,一般出现症状时已接近死亡.有的病羊独立一隅,倦怠,卧地,磨牙,臌气,排黑色稀粪,有疝疼表现,最后痉挛而死.死后尸体迅速腐败.尸体剖检呈败血症变化.具有诊断意义的是真胃呈出血性炎症变化,尤其是胃底和幽门附近的黏膜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块或呈弥漫性出血,表面坏死.  相似文献   

19.
<正>羊快疫的主要致病因素是腐败梭菌,该疾病传染性强,发病快,病程短,羊的胃部存在出血性坏死,腐败梭菌杆菌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两端钝圆的外形,经过培养可知,其大多是单在,偶有短链,在肝脏浆膜上会有丝状物形成。幼龄培养物可见鞭毛,无荚膜。体外可形成芽孢,体内较少。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显示阳性,在陈旧培养物中检测为阴性。1临床症状患有羊快疫的病羊在发病时会急促的死亡,病羊离群卧地,运动失调,强迫其行走时会有虚弱的表  相似文献   

20.
羊快疫是腐败梭菌感染引起的以突然死亡为主要特征的羊的急性传染病,有时病羊来不及表现症状就迅速死亡,一般出现症状时已接近死亡。有的病羊独立一隅,倦怠,卧地,磨牙,臌气,排黑色稀粪,有疝疼表现,最后痉挛而死。死后尸体迅速腐败。尸体剖检呈败血症变化。具有诊断意义的是真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