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吡虫啉在番茄果实中的残留降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研究了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番茄果实中的残留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在推荐使用剂量225 g/hm2下,吡虫啉在番茄中的降解半衰期为4.4 d;在加倍剂量450 g/hm2下,降解半衰期为5.8 d。采收前7 d按推荐剂量(有效成分)22.5 g/hm2喷药,其残留量均低于国际上现行的限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利用高效气相色谱法研究了40%毒死蜱乳油在番茄果实中的残留降解动态。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75 mL/hm2下,其降解半衰期为2.49 d;在加倍剂量150 mL/hm2下,降解半衰期为2.55 d,药后7 d的残留量为0.200 0 mg/kg,符合我国对毒死蜱在番茄上残留≤0.5 mg/kg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试验设喷施百菌清推荐剂量(2 400g/hm2,T1)、加倍剂量(4 800g/hm2,T2)、喷清水(对照)3个处理。探讨蔬菜上百菌清残留量的安全性,开展番茄中百菌清残留的消解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百菌清在番茄上的自然消解速度随施药剂量的增大而减慢。喷药后24h内消解最快,T1处理和T2处理施药后1d的消解率分别为60.22%和27.58%,7d的消解率达91.72%和46.67%,其半衰期分别为4.3d和18.0d。按推荐剂量施药1d后采摘,番茄中百菌清残留量为0.370mg/kg,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从人体健康风险角度分析,如果按规范施药,百菌清在番茄上施用安全,产品食用无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4.
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研究了喷施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和三唑酮农药在黄瓜中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推荐用量下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三唑酮的半衰期分别为1.29、3.15和4.63d。高效氯氰菊酯在黄瓜中的残留量少、降解速度快,二次喷药后3d其残留量远低于我国无公害黄瓜的最高限量标准。在推荐用量下,氰戊菊酯在第3天、三唑酮在第7天的残留量均达到无公害黄瓜标准。  相似文献   

5.
通过优化降解菌——阴沟肠杆菌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开展阴沟肠杆菌对在土壤中有机磷乐果农药降解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按常规使用浓度使用乐果后,其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2.72 d,14 d后的乐果残留量为28.574 mg/kg。在添加了等量的阴沟肠杆菌发酵液后,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提前到2.47 d,14 d后的乐果残留量为12.932 mg/kg,说明阴沟肠杆菌在土壤中对有机磷农药乐果有较好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番茄及土壤中百菌清残留量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气相色谱(GC-ECD)法研究了天津、吉林两地百菌清在番茄果实及土壤中残留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番茄果实上,百菌清的半衰期为3d,10-11d可降解90%以上;在土壤中,百菌清的半衰期为5~7d,16-24d可降解90%以上。最终残留试验的结果表明,按推荐剂量和高剂量分别施药3次和5次,于最后一次施药后的1、3、7d进行采收,番茄上百菌清的残留量分别为0~0.936mg/kg,符合国家标准GB2763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采用PSA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了露地和大棚条件下1.5%苦参·蛇床素水剂在番茄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为番茄栽培中农药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种栽培模式下苦参碱和蛇床子素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18~6.70 d(番茄)、7.45~8.08 d(土壤)和1.70~1.99 d(番茄)、2.30~2.67 d(土壤)。距末次施药后1、3、7 d采样,苦参碱在番茄中的残留量为ND~0.427 4 mg/kg(露地)、0.010 2~0.522 8 mg/kg(大棚);蛇床子素在番茄中的残留量为ND~0.388 7 mg/kg(露地)、ND~0.395 2 mg/kg(大棚)。苦参碱和蛇床子素均属易降解农药,二者在大棚番茄和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均长于其在露地。在相同施药剂量、次数和采收间隔期下,除个别情况外,苦参碱和蛇床子素在大棚番茄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高于其在露地的相应值。  相似文献   

8.
精甲霜灵与百菌清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莉  来晓丹  贾春虹  余苹中  贺敏  赵尔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626-16628,16647
[目的]研究精甲霜灵与百菌清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状况与残留降解规律,评价精甲霜灵与百菌清在黄瓜上使用的安全性,建立同时测定黄瓜和土壤中精甲霜灵与百菌清残留量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黄瓜和土壤中的精甲霜灵与百菌清采用乙腈溶液振荡提取,使用酸性氧化铝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液相色谱带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测定,外标法定量;田间试验按照NY/T 788-2004《农药残留试验准则》进行。[结果]在添加量为0.02~2.00 mg/kg时,精甲霜灵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添加平均回收率为84.7%~101.0%,变异系数为2.72%~6.46%;当添加量为0.01~1.00 mg/kg时,百菌清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添加平均回收率为76.9%~95.8%,变异系数为3.36%~4.90%。精甲霜灵的最小检出量为5×10-10 g,百菌清为2×10-10 g;精甲霜灵的最低检出质量分数为0.02 mg/kg,百菌清为0.01 mg/kg。精甲霜灵和百菌清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符合方程Ct=Coe-kt;精甲霜灵在黄瓜中的半衰期为2.8~3.2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7.8~9.8 d;百菌清在黄瓜中的半衰期为1.3~2.1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3.7~4.0 d。在黄瓜上施用精甲霜灵.百菌清440 g/L悬浮剂,施药剂量为推荐用量990 g a.i/hm2和推荐用量的1.5倍1 485 g a.i./hm2,施药3~4次,末次施药1 d后黄瓜中的精甲霜灵残留量低于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0.5 mg/kg,百菌清残留量低于CAC规定的MRL值5.0mg/kg。[结论]精甲霜灵.百菌清440 g/L悬浮剂按推荐剂量施用,1 d后收获的黄瓜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青贮稻草中的农药残留量及其饲用安全性,以2个粳稻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喷施推荐用量以及推荐用量的1.5、2.0倍的吡虫啉和三环唑,分别于施药后25、30、35 d收获稻草并进行青贮处理,并分别于青贮后40、50、60 d测定2种农药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吡虫啉和三环唑在青贮后稻草中的含量与施药剂量呈正相关,施药后取样时间距施药时间越短,其残留量越高,不同水稻品种间降解速率差异不显著。相同收获期不同青贮时间的稻草农药残留量差异不显著。同一水稻品种相同收获期不同青贮时间的农药降解程度随青贮时间的延长趋于一致,同一时间收获后2种农药的降解程度与喷施浓度及青贮时长无明显相关性。推荐使用量条件下,2种农药施药后35 d收获的稻草无论是否青贮,这2种农药的残留量均处于安全水平,可安全用于草食动物的饲养。  相似文献   

10.
百菌清和毒死蜱在大棚番茄中的分布与降解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棚和露地环境下,分别对番茄植株一次性喷洒推荐剂量的百菌清(CHT)和毒死蜱(CHP),研究喷药后两周内农药在番茄根、茎、叶和果实中分布的持久性及其动态降解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百菌清在大棚番茄中的残留浓度分布呈现为叶片>果实>茎>根;毒死蜱呈现为叶片>果实>茎>根.大棚番茄各部位的最高残留浓度出现时间滞后于喷药时间8~60 h;空间浓度分布上表现为大棚中间区域浓度高于两侧,这与棚内的空气对流有关.大棚番茄果实中百菌清和毒死蜱的残留半衰期分别为5.8d和7.2d,明显高于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1.
设施大棚农药污染残留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弗罗里矽柱净化前处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GC)方式,依据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丰度比,对辽宁某地区大棚内种植黄瓜及其叶片部分样品中的有机磷类农药(粉锈宁、乐果、敌敌畏、喹硫磷、辛硫磷、噻嗪酮、甲拌磷、马拉硫磷和对硫磷),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百菌清、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的残留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有机磷类农药检出种类不同定,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检出情况较为稳定,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叶片中的检出率均略高于在果实中的检出率,且在不同时期不同大棚检出情况略有差异.针对当前农药施用现状,应多注意有机磷类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使用和监管,对于有机磷类高毒性农药应减少或停止施用.中低毒性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应加强其作用的宣传并控制其使用量,避免追求高产量而盲目过量的施用,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相似文献   

12.
兰州市蔬菜有害成分和农药残留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兰州市3个超市销售的16种蔬菜的重金属、硝酸盐和农药残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检测蔬菜中锌、铜、铅、砷4种重金属仅苋菜铅含量超出国家标准要求,其余15种蔬菜均未超标;3种蔬菜未检出硝酸盐,其余13种均低于我国蔬菜硝酸盐卫生评价标准,未受到污染;敌敌畏、马拉硫磷、乐果、毒死蜱、百菌清、甲拌磷、喹硫磷7种农残,仅韭苔中马拉硫磷残留超出国家无公害蔬菜标准要求,其余15种蔬菜中的残留均未超出国家无公害蔬菜标准要求;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蔬菜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3.
苏中地区小麦籽粒和土壤中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在江苏省苏中地区7个县(市)分别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中、低3种不同施药水平田块.对小麦籽粒和土壤中7种有机磷农药残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和土壤有机磷农药检出率分别为95.2%和100%.农药残留现象比较普遍;中等毒性有机磷农药毒死蜱和乐果在苏中地区普遍存在;小麦籽粒中7种有机磷农药平均浓度均不超标.对建立无公害优质专用小麦生产体系有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葡萄中常用的几种防治绿盲蝽农药的残留规律和膳食风险,开展3种常用农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噻虫嗪和啶虫脒在葡萄中的残留动态及膳食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甲维盐、噻虫嗪、啶虫脒在葡萄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且使用14 d后均可降解至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RL)值以下。3种农药在降解14 d的残留量的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3种农药的慢性风险、急性风险和全膳食风险均小于100%,说明按照推荐的使用方法所选3种试验农药使用14 d后膳食风险较低,可以推荐用于绿盲蝽的防治,推荐安全间隔期为14 d。  相似文献   

15.
外源脯氨酸对番茄体内残留百菌清降解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外源脯氨酸(Pro)对番茄残留农药降解代谢的调控作用,以番茄浙杂205为供试植物,以杀菌剂百菌清为供试农药,研究外源Pro对番茄体内喷施百菌清后的农药残留量、活性氧含量、抗氧化酶和解毒酶的影响。研究表明,外源3 mmol·L-1的Pro预处理显著降低了百菌清处理7 d后番茄体内的农药残留量。与对照相比,外源Pro预处理可显著提高百菌清处理后番茄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的活性,进一步提高农药处理后12~96 h的GSH/GSSG比值,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和非蛋白结合态巯基化合物(NPT)含量。因此,外源喷施Pro可提高SOD、MDAR、CAT、POD等抗氧化酶活性,促进GSH的再生,提高GST等解毒酶活性,从而加速番茄体内百菌清的降解代谢,为促进蔬菜残留农药的降解提供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以酒泉市东洞戈壁农业产业园和总寨戈壁农业产业园区设施栽培的118份番茄样本为研究对象,对其中80种农药残留量进行测定分析,利用%ADI和%ARfD对番茄中农药残留水平进行慢性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以兽药残留风险排序矩阵进行农药和样品风险排序。结果显示,118份番茄样本中有22份样品检出了农药残留,共检出12种农药,其慢性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很低。根据农药惨厉风险得分排序、12种农药被分为3类,既高风险农药4种、中风险农药5种、低风险农药 3种。酒泉戈壁设施番茄应重点关注阿维菌素农药的残留。  相似文献   

17.
由于油菜害虫持续暴发,农药施用量、施用次数剧增,油菜籽油安全性问题令人关注。鉴此,对筛选出的2种防治春油菜生长期内主要害虫(小菜蛾、蚜虫、菜青虫等)的低毒、低残留农药阿维菌素、吡虫啉进行农药安全间隔期试验,检测不同农药、不同施用次数在植株、籽粒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在相同使用次数和使用剂量的情况下,供试的2种农药残留量表现为阿维菌素>吡虫啉。油菜施用吡虫啉后,植株、籽粒中的农药残留均未检出。油菜施用2%阿维菌素后籽粒中的农药残留量随施药次数增加而递增,但没有超过最高残留限量0.05 mg/kg。农药在油菜主要器官中的残留趋势为油菜植株>油菜籽,油菜植株比油菜籽农药残留量高46.15%。在油菜植株中的农药残留量也随施药次数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用臭氧降解蔬菜中的残留农药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HPLC和GC MS为检测手段 ,对臭氧降解大白菜中农药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用臭氧处理时间愈长 ,大白菜中农药愈易降解 ,处理 30min后 ,久效磷、甲基对硫磷、乐果及灭多威的降解率均超过 5 0 %。  相似文献   

19.
苹果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开展苹果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研究,为苹果消费、农药残留监管和农药最大残留限量(MRLs)制修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采自主产区的200个苹果样品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分别用%ADI%ARfD进行农药残留慢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用ADI值、大份餐和体重计算最大残留限量估计值(eMRL),借鉴英国兽药残留委员会兽药残留风险排序矩阵进行农药和样品风险排序。【结果】⑴ 检测的102种农药中26种农药检出残留,检测的200个样品中189个样品检出农药残留,仅有1个样品农药残留超标(超标农药为氧乐果);⑵ 检出残留的26种农药,其慢性膳食摄入风险(用%ADI表示)在0.00%-1.07%,平均值为0.13%;其急性膳食摄入风险(用%ARfD表示)在0.18%-22.41%,平均值为4.12%;⑶ 根据残留风险得分,检出残留的26种农药可划分为3类,即高风险农药(8种)、中风险农药(10种)、低风险农药(8种);⑷ 以风险指数排序,风险高的样品仅占1.5%,风险中、低和极低的样品占98.5%;⑸ 在检出残留的26种农药中,灭幼脲可不制定MRL,氟硅唑等6种农药的MRLs过严,乐果等5种农药的MRLs过松,建议矮壮素、苯醚甲环唑、虫酰肼、二嗪磷、氟硅唑、甲基硫菌灵、乐果、联苯菊酯、氯氟氰菊酯、氰戊菊酯、炔螨特、噻嗪酮、三氯杀螨醇、杀扑磷、戊唑醇、烯唑醇、亚胺硫磷和抑霉唑的MRLs分别设定为4、1、2、0.5、0.6、7、0.2、1、2、2、1、0.8、0.2、0.1、3、0.5、1和3 mg·kg-1。【结论】苹果农药残留检出率相对较高,但99.5%的苹果样品其农药残留量均低于MRLs。苹果农药残留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和急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很低。苹果应重点关注氧乐果、磷胺、杀扑磷、毒死蜱、二嗪磷、联苯菊酯、亚胺硫磷和乐果残留。建议修订或制定苹果中矮壮素等18种农药的MR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