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季杂交稻机插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单季杂交稻机插栽培是实现单季杂交稻全程机械化成功的关键,该文对芜湖县单季杂交稻机插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包括播种、育苗、施肥、水管等环节,以指导杂交稻机插栽培。  相似文献   

2.
机穴播能显著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节本增效,是水稻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发展的方向。为探索上海市浦东新区单季杂交稻在相同的肥水管理管理条件下,机穴播不同播种密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与机插秧、人工撒播等不同栽培方式之间的比较。为合理确定单季杂交稻机穴播播种密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单季杂交稻机插栽培是实现单季杂交稻全程机械化成功的关键,该文对芜湖县单季杂交稻机插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总结,包括播种、育苗、施肥、水管等环节,以指导杂交稻机插栽培。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季晚稻机插栽培与直播栽培产量、成本、效益的调查比较,得出单季晚稻机插产量增加明显,尤其是杂交稻机插产量更高,效益较好,但机插也存在服务能力有限、操作环节多、成本有所增加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是现代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单季杂交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试验研究,从育秧准备、育秧播种、秧苗管理、机插作业、机插大田管理等5方面,探讨和提出了杭州单季杂交稻机械化育插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出庐城镇单季晚稻机插栽培的适宜培密度,设置4种不同行株距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种机插密度对南粳3908的生育进程及茎蘖动态变化趋势的影响较小;以密度25cm×12cm处理的最高、茎蘖数最大,在高肥力条件下产量最高,产量结构最合理。因此,高肥力田块单季晚稻机插以选择25cm×12cm的密度为宜,而肥力水平中等的田块宜以选择25cm×14cm的密度为宜。  相似文献   

7.
以水稻品种Y两优2号、博ш优9678为材料,研究了晚稻不同机插密度对杂交水稻机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不同机插密度对机插质量无影响,与杂交水稻产量密切相关,杂交稻机插密度以行距30cm×株距14cm和行距30cm×株距16cm处理,即667m2机插1.39万株和1.59万株处理单位产量为最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季晚稻机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晚稻的最适机插规格为行株距30cm×22cm,每丛插1.5株左右;粳稻的最适机插规格为行株距30cm×16cm,每丛插4.0株左右。  相似文献   

9.
以超级杂交稻全两优681为材料,探讨不同氮肥用量和密度对江汉平原地区机插超级杂交稻叶型、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密度互作对高效叶面积率、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影响显著,对胞间CO2浓度影响不显著。低氮、低密度有利于高效叶面积率的提高,高氮、低密度有利于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提高。氮肥和密度互作对超级杂交稻产量影响显著,产量随着氮肥用量和机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以高氮(250 kg/hm2)+高密度(2.38×105株/hm2)处理产量最高,为9.26 t/hm2,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氮肥和密度互作主要影响了超级杂交稻的单株穗数、结实率。其中,单株穗数是机插杂交稻超高产的关键,建议江汉平原地区在适宜的氮肥水平下,通过适当增加密度来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0.
机插栽培是目前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种粮大户普便采用的水稻种植方式。为探索"华浙优1号"作单季晚稻机插种植的合理种植密度,特进行了该品种的机插密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华浙优1号"的最佳机插密度为25 cm×23 cm,每667 m~2产量为718.67 kg。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合单季茬口和机插栽培要求的最佳品种和种植密度,特进行单季稻机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季茬口和机插栽培条件下,产量较高的为软香2号种植密度15.15万丛/hm2处理及嘉禾香1号种植密度18.45万丛/hm2处理;软香2号分蘖能力强,穗大粒多,在低密度条件下更能实现高产;嘉禾香1号分蘖能力较弱,成穗率高,在中密度条件下能达到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不同栽培方式试验、不同规格机插试验、大区品比试验.得出甬优13号单季晚稻增产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3.
针对烟后稻生产中种植品种多、移栽密度越来越低、氮肥用量过高导致产量下降的现状,以三系杂交籼稻、两系杂交籼稻和籼粳三系杂交稻为试验材料,设置品种、机插密度与施肥量正交试验,研究品种、机插密度和施肥量三因素对烟后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品种、机插密度与施肥量对烟后稻产量的影响差异极显著,影响程度表现为种植品种>机插密度>施肥量。单一因素比较可知:品种以甬优7860(籼粳三系杂交稻)产量最高,为10 500.5 kg/hm2;机插密度以18.525万丛/hm2(行株距30 cm×18 cm)产量最高,为9 967.1 kg/hm2;施肥量以纯N 180 kg/hm2产量最高,为9 900.5 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的决定因素是品种,结实率的决定因素是机插密度。在本试验条件下,烟后稻产量最高的组合为品种甬优7860(籼粳三系杂交稻)、机插密度18.525万丛/hm2(行株距30 cm×18 cm)、施...  相似文献   

14.
赵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2):203-203,207
通过对杂交稻机插生长的生育特点分析,提出在杂交稻机栽中要严格把好育苗、密度、除草和控苗4关。  相似文献   

15.
机插密度对杂交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适宜的杂交稻机插株距及种植密度,选取中浙优8号及甬优12为材料,设置14、16、18和21cm4个机插株距,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机插株距的增大,2个水稻品种植株个体虽然均生长健壮,单株茎蘖数增加,但群体总茎蘖数下降,且后期茎蘖消减较快,最终茎蘖成穗率出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同时,机插株距的增大引起植株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减小,其干物质主要转运至茎叶部位,穗部干物质积累比例未有明显提高。从最终产量表现来看,机插株距的增大导致田间有效穗数显著降低,产量也随之减少。综上可以看出2个水稻品种均需要一定的种植密度才能保证高产,最适株距应调节至14~18cm,种植密度保持在18.5~23.8穴/m2。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窄行距插秧机最适宜的栽插密度,对新引进的窄行距(行距为25cm)水稻插秧机进行了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花优14"作单季晚稻机插栽培,采用25cm窄行距插秧机栽插,以株距12cm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不同机插密度对不同品种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吴中区水稻机械化生产配套技术的深入推广提供科学依据,选用"南粳46"(常规稻)和"甬优8号"(杂交稻)两个品种,进行了相同水肥条件下不同机插密度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机插株距大(插秧机行距固定为30cm)、机插密度低,虽有利于机插水稻分蘖,但有效穗数达不到预期目标,进而影响最终产量;"南粳46"以每667m~2插1.8万穴左右为宜,"甬优8号"以每667m~2插1.6万穴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为给机插单季晚稻生产实践提供合理依据,特开展了播期对机插单季晚稻秧苗素质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甬优17"与"甬优538"在平阳县作单季晚稻机插种植,适宜的播期均在5月底至6月初。  相似文献   

19.
机插杂交水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杂交水稻机插是一项新生事物,比常规水稻机插难度高,主要是因为杂交稻用种量少、单双本栽插密度高、技术要求高。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笔者总结了一套机插杂交水稻栽培技术,以进一步提高机插杂交水稻的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为促进常规晚粳品种"宁81"的推广应用,笔者进行了其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宁81"在单季栽培中分蘖能力变化不大,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稳定,每穗适宜的插种密度为1.43~1.71万丛/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