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将野生大豆幼苗在不同浓度盐溶液中进行水培,在第5天测定其电导率、MDA含量、SOD、CAT和POD活性,第14天测定其株高、鲜重的变化,并记录根系和整个植株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大,野生大豆的电导率、MDA含量、SOD、CAT、POD活性均先上升后下降,而株高、鲜重、根长、侧根数及存活率均呈下降趋势.在较低浓度(0 ~0.4% NaCl)盐胁迫时,相关指标变化不显著;在0.8%和1.0% NaCl胁迫下,野生大豆幼苗的存活率几乎为零.结果证明桐柏县野生大豆幼苗具有一定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2.
铬胁迫对水稻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芬芬 《杂交水稻》2012,27(3):76-78
用不同浓度的重铬酸钾溶液处理水稻幼苗,研究了重金属铬对水稻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铬胁迫浓度的提高,水稻幼苗的株高、单株鲜重、主根长等生长指标及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均逐渐降低,而MDA含量逐渐升高.在各项指标中,水稻幼苗主根长和根系活力受到显著抑制时的重铬酸钾浓度为10mg/L,低于株高、单株鲜重、叶绿素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受到显著影响的浓度(50mg/L),说明水稻根系生长对Cr6+胁迫较地上部分更敏感.  相似文献   

3.
硅对干旱胁迫下野生大豆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外源硅对干旱胁迫下野生大豆生长的影响,以野生大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外源硅对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的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会使野生大豆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及SOD、CAT、POD活性降低,细胞膜透性、MDA、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随着硅处理浓度的不断升高,野生大豆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逐渐增加;低浓度硅胁迫提高了SOD、CAT、POD活性,降低了细胞膜透性、MDA、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硅胁迫浓度的不断提高,SOD、CAT、POD活性逐渐下降,细胞膜透性、MDA、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先下降再升高。说明一定浓度的外源硅能有效促进干旱胁迫下野生大豆幼苗的生长,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膜透性、MDA、游离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能够缓解干旱胁迫对野生大豆幼苗的危害,提高野生大豆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4.
外源水杨酸对玉米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才生  秦燕  宗盼 《玉米科学》2010,18(3):98-100
用不同浓度的外源水杨酸对玉米幼苗进行处理,研究水杨酸对玉米幼苗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水杨酸处理对玉米幼苗的鲜重、苗高、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相对外渗率都有明显影响,在水杨酸浓度为1.5mg/L时效果较好,鲜重和苗高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5.6%和28.2%;叶绿素含量、SOD和POD的活性也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47.7%、53.8%和72.4%;MDA和相对外渗率分别比对照下降9.6%和17.3%。  相似文献   

5.
10mg/L甜菜碱能抑制裸大麦叶片的衰老,其叶绿素和蛋白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裸大麦叶片经外源甜菜碱处理后,可明显抑制POD活性的上升,SOD、CAT和ASA~POD活性的下降随外源甜菜碱处理时间的延长而抑制。甜菜碱抑制MDA含量增加,而其含量与SOD、CAT和ASA~POD活性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镉胁迫对不同水稻基因型植株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61,自引:6,他引:61  
 以籽粒镉积累水平不同的两种品种(丙97252,低积累型;秀水63,高积累型)为材料,研究了镉胁迫对水稻植株生长和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采用水培试验,镉处理设0.0、0.1、1.0和5.0 μmol/L 4个水平。结果表明,镉胁迫抑制植株生长和叶绿素合成,改变植株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抗氧化酶活性上,根和地上部对镉胁迫的反应存在着差异。总体上,SOD、CAT和POD活性随镉水平的提高而减少,而MDA含量则表现相反。根和地上部MDA含量随着培养液中镉浓度提高而增加,且增加幅度秀水63明显大于丙97252。与对照相比,生长在5.0 μmol/L Cd处理下的植株, SOD活性在孕穗期下降46%~52%,在分蘖期仅下降13%~19%。高浓度镉胁迫下,两品种在MDA含量的增加幅度和叶绿素含量的降低幅度上表现不同,显示出它们对镉的耐性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磷对盐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叶片和根系中脂质过氧化特性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研究表明,盐胁迫下,增施磷可明显缓解盐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的抑制,各器官含水量增加,改善植株体内的水分代谢状况.随磷含量增加,玉米幼苗叶片细胞膜透性逐渐降低,叶绿素含量增加,叶片和根系中SOD、CAT和POD活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添加生物炭能否缓解穿心莲连作自毒障碍。在田间环境下,进行正茬不加炭、正茬加炭、连作1年不加炭、连作1年加炭、连作2年不加炭、连作2年加炭六种处理试验,测定六种处理条件下穿心莲株高、叶片数、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MDA含量、SOD含量、POD含量、CAT含量、单株鲜重、单株干重相关指标。结果显示:连作不加生物炭的条件下,随着连作年限增加,植株形态方面:株高下降,叶片数、分蘖数减少;体内生理生化指标方面: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下降,MDA含量上升,SOD、POD、CAT含量均下降;产量方面:单株鲜重、单株干重均减少。而在连作添加生物炭的条件下,以上指标都与正茬情况下的指标靠近,向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方向转变。可见,穿心莲存在连作障碍,添加生物炭能有效缓解穿心莲连作自毒障碍。  相似文献   

9.
大蒜鳞茎浸提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红  王婷  余李 《大豆科学》2019,38(4):548-553
为探明大蒜鳞茎浸提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通过对大豆种子进行不同质量浓度(0,20,40,80,100 g·L^-1)大蒜鳞茎浸提液的处理,测定不同处理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根长、下胚轴长、植株鲜重、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和MDA含量,并计算化感觉效应指数以及综合化感效应,探明大蒜鳞茎浸提液对大豆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大蒜鳞茎浸提液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双重化感效应。浸提液质量浓度为20~40 g·L^-1时,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SOD和CAT活性显著上升,MDA含量变化不大;浸提液质量浓度为80~100 g·L^-1时,对大豆种子和幼苗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SOD和POD活性开始下降,MDA含量显著增加。此外,大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各项指标对大蒜化感物质的敏感程度不同,以对根长的化感作用较为敏感,可作为衡量大蒜对大豆化感作用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铜对玉米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金进  叶亚新  李丹  韩乐 《玉米科学》2006,14(3):083-086
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铜对玉米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浓度的增加,其中叶绿素含量、光合强度、根系活力和CAT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质膜透性、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上升;POD活性表现为低浓度刺激效应和高浓度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1.
外源水杨酸对小麦幼苗镍毒害的缓解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外源水杨酸(SA)对小麦镍胁迫的缓解作用,以小麦品种陇春3031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SA对1 mmol·L-1 Ni2+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mmol·L-1 Ni2+胁迫显著降低了小麦幼苗的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提高了小麦幼苗丙二醛(MDA)含量。与单独Ni2+胁迫相比,0.1和0.5mmol·L-1 SA处理,可显著提高小麦幼苗地上部和根的鲜重和干重(P0.05),增加小麦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且叶绿素a/b显著升高。0.1mmol·L-1 SA处理,小麦幼苗总叶绿素含量升高了37.77%;提高了小麦幼苗叶和根中的POD活性和叶中的脯氨酸含量,降低了小麦幼苗根中脯氨酸含量;有效抑制了小麦叶和根中MDA含量的增加。说明适宜浓度的SA处理能缓解镍胁迫对小麦幼苗的毒害,增强其抗镍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水杨酸(SA)对Hg2+胁迫小麦幼苗生长的缓解作用,以小麦品种豫麦58号为材料,采用室内水培法分析了在Hg2+胁迫下小麦幼苗经不同浓度SA处理后的生长及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外施SA能显著提高Hg2+胁迫下小麦幼苗的根长、株高、单株鲜重,叶片叶绿素、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和根系活力(P0.05),极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与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P0.01)。说明外施SA可通过提高小麦幼苗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来维持细胞膜的稳定性,降低膜脂过氧化伤害程度,从而缓解了Hg2+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其中以40mg·L-1 SA缓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农杆菌侵染普通小麦大龄幼胚对幼苗再生及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普通小麦基因型小偃22、西农1376、西农889为主区,农杆菌菌液浓度(OD600值分别为0、0.5、1.0、1.5)为副区,采用裂区设计,对农杆菌侵染大龄幼胚后幼苗再生及生长发育相关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基因型对农杆菌侵染的敏感程度不同。不同浓度农杆菌侵染小麦大龄幼胚后,初期幼苗再生成苗率、鲜重、株高和根长并未随菌液浓度变化而变化;在幼苗生长发育过程中,随着农杆菌菌液浓度的提高,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呈下降趋势,而幼苗POD活性、CAT活性和MDA含量呈上升趋势,且当菌液浓度大于等于1.0(OD600)时与对照呈现显著差异。综合农杆菌对再生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认为当农杆菌菌液浓度达到1.0(OD600值)以上时将对幼苗的生长发育造成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14.
NaCl胁迫对甜、爆、糯玉米幼苗生长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种不同的特用玉米(沈糯6号、沈爆3号、沈甜6号)为试材,设置5个梯度的NaCl盐溶液(0、50、100、150、200mmol/L)进行盐胁迫处理,测定玉米幼苗的生长量、干物质积累量、质膜透性、活性氧代谢等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NaCl盐浓度的增加,植株生长量明显降低,单株鲜重、干重均明显降低,干物质积累减少,电导率不同程度地增大,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在各处理间差异显著,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O2-产生速率也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3个品种间变化不同;过氧化物酶活性(POD)在沈糯6号和沈甜6号间表现为逐渐上升,而沈爆3号先上升后下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3个品种间均在150mmol/L时达到最大。从总体上看,耐盐能力相对较强的是沈糯6号,较弱的是沈甜6号。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水稻耐低锌能力基因型差异的生理机制及F1杂种的耐低锌能力以提高水稻锌效率,解决水稻锌缺乏问题,选用耐低锌基因型水稻IR8192、IR36,锌敏感基因型水稻Ce 64、IR26及杂交后代IR36×IR8192、IR36×IR26和Ce 64×IR26为材料,进行低锌(pZn2+ 11.0)和正常锌(pZn2+ 9.7)营养液培养。结果表明:1)亲本和F1幼苗的株高,叶鞘高,地上部和地下部干质量及锌含量,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在pZn2+ 11.0与pZn2+ 9.7条件下的相对值可作为耐低锌基因型水稻的筛选指标;2)在低锌条件下所有亲本及F1各项指标变化趋势相同,但IR8192、IR36、IR36×IR8192、IR36×IR26的叶绿素含量、SOD酶活性降幅较小,POD、CAT、APX活性升幅较大,MDA含量升幅较小,表明上述基因型水稻的耐低锌能力更强。 低锌胁迫下POD、CAT、APX活性增强,可以更有效地清除活性氧,SOD活性则最先下降;3)除根长、APX活性外,在低锌条件下,IR36×IR8192、IR36×IR26各项指标变化幅度均表现出超亲优势,而Ce 64×IR26则表现出偏中亲优势,推测水稻的耐低锌特性主要受基因的显性效应控制,并存在基因的叠加效应,可以通过耐低锌亲本间的杂交获得具有更强耐低锌能力的水稻基因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黄顶菊对小麦的化感效应,研究了黄顶菊茎叶、根水浸提液对小麦根系活力、叶片细胞膜透性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提取液质量分数的提高,小麦根系活力、SOD、POD及CAT活性逐渐降低,而叶片细胞膜透性、MDA的含量逐渐上升。从化感效应指数RI和化感综合效应指数SE比较来看,黄顶菊茎叶对小麦的化感抑制效应大于根浸提液。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重金属对青稞幼苗的伤害机理以及青稞对重金属胁迫的抗性作用,以青稞幼苗为实验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50 mg·L-1 Pb2+、Cd2+胁迫对青稞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g·L-1 Pb2+ 胁迫下青稞幼苗的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变化不大,丙二醛(MDA)和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胁迫后期有所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前期升高比较明显,其后缓慢下降。50 mg·L-1 Cd2+胁迫下青稞幼苗叶片RWC明显减少,MDA含量显著增加,脯氨酸含量先急剧升高后下降,POD、CAT活性随着胁迫时间的增加而显著增强,其中CAT活性在胁迫末期稍有下降,SOD活性先明显升高后下降。综合来看,青稞幼苗在受到相同浓度Pb2+、Cd2+胁迫时,对Pb2+的抵抗能力大于Cd2+。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外源脯氨酸对镍胁迫下小麦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小麦品种轮选988为材料,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脯氨酸对10μmol·L~(-1) Ni~(2+)胁迫下小麦幼苗株高和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镍胁迫严重抑制小麦生长;而外施脯氨酸对小麦幼苗的株高和根系生长的各项指标均有正向效应,以外施5mmol·L~(-1)脯氨酸的效果最好。与单独Ni~(2+)胁迫相比,外施5mmol·L~(-1)脯氨酸后,小麦幼苗根长、株高、根鲜重和根干重分别上升了24.8%、12.5%、16.0%和20.0%;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分别升高了54.30%、43.00%、13.08%、67.67%;超氧阴离子(O_2~-·)自由基、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含量分别下降了56.65%、34.54%、32.35%;渗透调节物质游离脯氨酸(Pro)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均显著下降;根系活力上升了233.83%。外源脯氨酸可以显著提高小麦根的抗氧化能力,进而增强小麦的抗逆性,缓解镍对小麦根系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