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梨锈病侵染特征及防治适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锦丰"梨园梨锈病发生情况调查、梨锈病侵染过程中生态因子影响的研究、梨锈病发生、发展和侵染特征的观察及不同药剂和施药时期对梨锈病防治效果的影响试验,了解了梨锈病侵染全过程和各时期侵染特征;3~10d叶龄的梨叶锈病侵染最重;降水量和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梨锈病发生的关键因子;有效成分为三唑酮、氟硅唑和苯醚甲环唑的杀菌药剂可作为治疗梨锈病的首选药剂,并以病斑出现后1~5 d为治疗梨锈病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对甜菜锈病发生的气象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搜集了国外甜菜产区和加拿大甜菜锈病流行年、流行地区的气象资料,结合病源和甜菜生物学特性的分析,认为甜菜锈病的发生和流行,除了需要具备足够数量的甜菜锈病病原菌和大量感病品种外,关键在于气候条件是否适合锈病的发生,即冬孢子萌发和锈孢子阶段的适宜温度、湿度(甜菜播种后较长时期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高效、快速、准确的甘蔗抗褐锈病鉴定方法,提高抗褐锈病育种效率。本研究以5个已知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和5个高感褐锈病的甘蔗品种为试材,通过优化PCR反应体系、酶切体系和循环条件,构建了甘蔗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子检测体系。经反复验证,该体系能高效、稳定、准确地检测出抗褐锈病基因Bru1。22份生产品种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PCR检测结果显示,‘闽糖69-421’、‘闽糖70-611’、‘粤糖86-368’、‘新台糖10号’、‘新台糖16号’、‘新台糖22号’、‘新台糖25号’、‘桂糖11’、‘桂糖21’、‘云蔗71-388’、‘云蔗81-173’、‘云蔗89-151’、‘云瑞99-601’、‘赣蔗95-108’等14份抗褐锈病品种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另8个抗褐锈病品种未检测到抗褐锈病基因Bru1。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甘蔗抗褐锈病育种,选育和推广优良抗病品种,有效防控甘蔗褐锈病提供了关键技术和优良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4.
美国发现大豆锈病对我国大豆进口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1月美国本土发现大豆锈病,这对我国大豆市场有无影响?笔者分析了世界大豆生产形势和大豆锈病发生为害情况,综述了我国及国际上对大豆锈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之后,认为美国本土发现大豆锈病,对大豆贸易不会有多大影响,但在学术上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加大大豆生产和科研力度,立项研究大豆锈病持续控制技术,发展大豆生产,逐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北京怀柔宝山寺地区设置孢子捕捉器,定点定株系统调查三裂叶豚草锈病的发生普遍率与冬孢子数量,结合当地气象数据,研究了三裂叶豚草锈病的流行与温、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豚草锈病普遍率与其空气中锈病冬孢子数量变化不存在明显相关性;三裂叶豚草锈病的发生与湿度相关,与温度和空气中锈菌冬孢子浓度无关。  相似文献   

6.
我国玉米锈病分布与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概述了我国玉米锈病的发生与分布;介绍了普通玉米锈病已经遍布我国玉米各种植区。南方玉米锈病也从最初只在两个省份发生,发展到目前在多省份暴发。说明玉米锈病适应能力较强,而其他未报道发生的玉米种植区也存在暴发流行的风险。因此,应做好玉米锈病的监测工作。同时,介绍了监测玉米锈病的分子检测体系。  相似文献   

7.
田间条件下采用目测法调查了由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的南方锈病在广州鲜食玉米产区的发生动态,并测试了锈病对鲜食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几种药剂对南方锈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南方锈病在鲜食玉米生产期间持续危害,7月份和11月份发生最严重,发病率近100%。锈病危害直接造成鲜食玉米果穗净重降低,重度危害(危害严重度50%)比轻度危害(危害严重度30%)折合每667m2产量减少47.6kg。化学药剂对南方锈病具有抑制作用,其中125g/L氟环唑SC和250g/L吡唑醚菌酯EC的防治效果最好,处理后锈病危害严重度比对照分别降低63.04%和57.21%,可挽回产量损失8%以上。  相似文献   

8.
龚标勋 《植物保护》1998,24(1):47-47
咖啡锈病及其防治咖啡是热带经济作物,我县曾经一度把咖啡生产作为开发项目,但由于咖啡锈病流行等原因,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我县青年农场种植小粒种咖啡86.7hm2,因咖啡锈病发生严重,1993年改种橡胶。咖啡锈病发生部位主要是叶片,有时也侵害幼嫩的枝条和幼...  相似文献   

9.
嗪胺灵:内吸杀菌剂。主要剂型是15%乳剂,对白粉病、黑星病和锈病有特效。在菜豆生产上对锈病防治尚未普遍重视,锈病流行后,往往过早下架,产量和品质大大降低。试验明  相似文献   

10.
小豆锈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豆锈病是小豆的重要病害。然而,小豆锈病病原菌在我国还没有被鉴定。本文对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采集的5个小豆锈病菌样品的分类地位进行了研究。形态学观察表明,小豆锈病菌夏孢子芽孔位于赤道线或赤道线上方,冬孢子平均壁厚为2.0 μm。分子标记检测发现,小豆锈病菌不能被疣顶单胞锈菌特异性引物对UA-ITSF/UA-ITSR扩增,小豆锈病菌和豇豆锈病菌不能被豇豆单胞锈特异性引物对UV-ITSF/UV-ITSR区分。对豇豆单胞锈特异性引物对扩增的4个小豆锈病菌样品PCR产物进行测序,比对分析表明目标序列与小豆单胞锈ITS序列的同源性为99%~100%。基于夏孢子的芽孔位置、冬孢子壁的厚度、疣顶单胞锈菌及豇豆单胞锈特异性引物检测结果和ITS序列分析,小豆锈病菌被鉴定为小豆单胞锈。  相似文献   

11.
南方玉米锈病及其抗性鉴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玉米锈病在世界各玉米主产区均有发生,它有3种类型:由玉米柄锈菌Puccinia sorghi Schw.引起的普通玉米锈病,由玉米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引起的南方玉米锈病和由玉米壳锈菌Physopella zeae (Mains) Cummins and Ramachar引起的热带玉米锈病。  相似文献   

12.
甘蔗褐锈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甘蔗病害, 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明确甘蔗属长齿蔗茅‘云滇95-19’和‘云滇95-20’对甘蔗褐锈病的抗性遗传规律, 采用自交方法分别获得‘云滇95-19’和‘云滇95-20’自交F1代, 对亲本及其自交F1代进行了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检测和褐锈病抗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 ‘云滇95-19’和‘云滇95-20’及其自交F1代均未检测到Bru1基因, 两个自交F1代群体对褐锈病的抗性均出现了明显的3∶1的分离比, 证实了‘云滇95-19’和‘云滇95-20’对甘蔗褐锈病的抗性均由一对新的显性基因控制?本研究为挖掘和利用长齿蔗茅抗褐锈病基因资源奠定了基础, 对今后抗褐锈病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玉米锈病病原菌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玉米锈病是玉米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于2004年在河南省首次流行,目前已成为该省玉米生产中的主要病害(袁虹霞等,2010)。该病病原菌在世界范围内有2属3种(谌多仁,1963),我国玉米锈病主要包括由玉米柄锈菌Puccinia sorghi Schweinitz引起的普通型锈病和由多堆柄锈菌P.polysora Underwood引起的南方型锈病,二者从发病症状和病原菌  相似文献   

14.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小麦抗锈病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钟鸣  牛永春 《植物保护》2000,26(2):32-35
小麦锈病是世界性的重要病害 ,它分布广、传播快、危害大 ,常给小麦生产造成严重损失。国内外的研究和实践证明 ,选育并合理利用抗锈品种是控制小麦锈病大发生、保护小麦生产的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自Biffen(190 5)证实小麦抗锈病遗传遵从孟德尔遗传规律和Stakeman(1917)发现小麦秆锈菌的生理专化现象后 ,小麦抗锈育种得以蓬勃开展。目前 ,国际上已正式命名了 2 5个抗条锈病基因、4 6个抗叶锈病基因和 4 1个抗秆锈病基因。这些抗锈病基因的利用 ,在小麦抗锈病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由于小麦锈菌的高度变异性 ,品种的抗…  相似文献   

15.
2015年我国玉米南方锈病重发特点和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南方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世界性玉米病害,暴发年份经常造成严重损失.2015年玉米南方锈病在我国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等地大流行.通过对比玉米南方锈病近年来全国发生概况和当年病情区域分布差异,总结了2015年玉米南方锈病具有发生面积大、程度重、发病时间集中、流行速度快、品种间发生差异大等特点,分析了强度大、范围广的台风,夏末温凉、多雨的气候条件,品种抗性差和栽培管理不当是导致南方锈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由此提出了加强流行规律研究、主动预防措施和防控技术普及等监控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小豆(Vigna angularis)抗锈病性资源,本研究以54份小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室内接种豇豆单胞锈菌(Uromyce vignae)菌株ZXL01,并分析叶片表面花斑轻重和每1.5 cm~2夏孢子堆的数量,以评价小豆种质资源对锈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对小豆锈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15份种质资源表现抗病,其中,吉林373和QH2对锈病表现免疫,占供试品种的3.7%;龙垦早红、北4、LZX031、建37、建265和QH1高抗锈病,占供试品种的11.1%;保M908-15、极旱红小豆、吉红6号、北12、湾选1号、保8824-17和北10为中抗种质资源,占供试品种的12.9%。其余39份种质资源均对小豆锈病表现感病。本研究筛选获得小豆抗锈病资源可为田间生产和抗病品种培育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梨锈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曹炎成(浙江龙游县农业局,324400)前几年我县梨锈病暴发,造成严重减产,甚至有的果农毁梨改种。我们于1991年~1992年进行了梨锈病发生及防治技术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梨锈病发病规律据观察,我县柏树上梨锈病病菌冬孢子角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研究黔东南州丹寨县甲脚村、烧茶村蓝莓基地灰霉病、锈病、果蝇、巢蛾发生危害情况,拟在为品种合理布局,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2020年4—8月份调查灰霉病、锈病及使用引诱剂诱杀果蝇和巢蛾成虫.[结果]甲脚村4—8月份,中、早熟品种夏普蓝灰霉病、锈病平均病株率及诱集果蝇数量高于晚熟品种灿烂和布里吉塔;夏普蓝诱集巢蛾成虫与灿烂品种相同,高于布里吉塔.烧茶村中、早熟品种夏普蓝灰霉病、锈病平均病株率及诱集果蝇成虫数量高于灿烂.[结论]夏普蓝品种灰霉病、锈病平均病株率、诱杀果蝇成虫数量高于灿烂和布里吉塔.生产上建议,3种品种合理布局,并加强对中、早熟品种夏普蓝灰霉病、锈病、果蝇和巢蛾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用4种杀菌剂对向日葵锈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种杀菌剂对向日葵锈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30%吡唑醚菌酯乳油和24%噻呋酰胺悬浮剂对向日葵锈病的防治效果最好,这2种药剂可在生产中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甘蔗褐锈病是目前中国蔗区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为明确近年国家甘蔗体系育成的50个新品种(系)对甘蔗褐锈病的抗性,确定其应用潜力,本研究通过在甘蔗褐锈病高发蔗区云南德宏、保山2个区域化试验站,采用田间自然抗性调查与分子标记辅助鉴定抗性基因的方法,于2014年和2015年对中国近年选育的50个优良新品种(系)及2个主栽品种进行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分子检测及自然抗性评价。田间自然发病调查结果表明,50个优良新品种(系)及2个主栽品种中,高抗至中抗的有34个,占65.38%。其中15个材料表现高抗,占28.85%,16个材料表现抗病,占30.77%,3个材料表现中抗,占5.77%;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共29个抗病材料含有抗褐锈病基因Bru1,出现频率为55.77%,表明中国近年选育的优良新品种(系)中抗褐锈病性主要由Bru1控制;其余5个抗病材料均不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暗示除了Bru1外,可能还有其他抗褐锈病基因存在。不同系列品种田间感病品种的频率和含抗褐锈病基因Bru1的频率不同,粤糖系列品种感病品种的频率最高达到60%,含Bru1的频率最低,只有30%,抗性最弱;云蔗系列品种感锈病品种的频率最低只有12.5%,含Bru1的频率最高,达到81.25%,抗性最好。本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甘蔗抗褐锈病育种,选育和推广优良抗病品种,有效防控甘蔗褐锈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优良抗性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