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柞蚕品种筛选试验柞蚕种茧抗病2号由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提供 ,选大由吉林省蚕业科学研究所提供 ,青6号由黑龙江省闫家蚕种场提供 ,均为双蛾母种。由3个品种的种茧发蛾 ,分别制成6个组合 :A(抗病2号自交)、B(青6号自交)、C(选大×选大)、D(青6号×抗病2号,正反交)、E(抗病2号×选大正反交)和F(青6号×选大,正反交),通过低温控制使其同期孵化 ,同期收蚁。试验结果见表1。表11999~2000年桦南家蚕种场柞蚕品种筛选试验结果Table1SelectionofAntheraeapernyivarietiesin1999~2000品种或组合产卵数孵化率油烂茧指数单茧重龄期经过产茧数…  相似文献   

2.
<正> 一化性柞蚕蛹,经过越夏、越秋、越冬至翌年春暖,感受足够的有效积温后,便可羽化成蛾。这证明在自然光周期保护种茧情况下,越冬的低温影响是解除滞育(以下简称解滞)必不可少的外界条件。不过在生产中常有不到种茧越冬和初春来临,便要着手有关暖茧工作,如制造蛾、卵、胚子标本,电气化暖茧试验,取卵墙养寄生蜂(赤眼蜂),进行各种需用蛾、卵及胚子的试验以及人工催芽放养早春柞蚕等。这就要求提前于初冬以至中晚秋期着手暖茧,因此需要掌握柞蛹自然解滞的  相似文献   

3.
不同贮藏条件对麦蛾茧蜂成虫存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麦蛾茧蜂(Bravon hebeter Say )成虫低温贮藏适宜贮藏期为30 d,定期补充营养可显著提高低温贮藏期麦蛾茧蜂的存活率.低温贮藏时间长短对雄蜂个体寿命影响较大,贮藏期超过60 d后雄蜂全部死亡,低温贮藏对麦蛾茧蜂后代的发育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本地温室内2种优势寄生蜂烟蚜茧蜂和菜少脉蚜茧蜂对桃蚜的控害潜能,在温度(25±1)℃、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研究了2种蚜茧蜂和桃蚜的繁殖、寿命和子代性比等生物学特性,并编制了寄主和寄生蜂的试验种群生命表。结果显示:2种蚜茧蜂的雌蜂寿命均长于雄蜂,烟蚜茧蜂雌蜂寿命长于菜少脉蚜茧蜂; 2种蚜茧蜂的逐日产卵量在羽化第2日达到高峰(烟蚜茧蜂:67.70粒;菜少脉蚜茧蜂:52.95粒),随后逐日下降;烟蚜茧蜂和菜少脉蚜茧蜂单雌平均产卵量存在显著差异(烟蚜茧蜂:332.2粒/雌;菜少脉蚜茧蜂:218.9粒/雌),产卵历期也存在显著差异(烟蚜茧蜂:8.0 d;菜少脉蚜茧蜂:6.4 d);母蜂日龄对子代雌性比有显著影响,且在相同日龄条件下,菜少脉蚜茧蜂的子代雌性比高于烟蚜茧蜂;通过比较2种蚜茧蜂与桃蚜的生命表参数发现,蚜茧蜂r_m和R_0值均明显大于害虫。综上表明, 2种蚜茧蜂对桃蚜的寄生能力强,繁殖速率高,种群增长速率均优于桃蚜,对桃蚜表现出较好的控害潜能。  相似文献   

5.
变温对烟蚜茧蜂低温贮藏存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明确变温对烟蚜茧蜂低温存活的影响,以及不同寄主僵蚜经低温贮藏后羽化率的差异,寻找烟蚜茧蜂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最适条件及寄主。【方法】以烟蚜和麦二叉蚜僵蚜为试验材料,经不同变温(4℃ 22 h/20℃ 2 h,4℃ 46 h/20℃ 2 h,4℃ 70 h/20℃ 2 h)处理后,比较烟蚜茧蜂羽化率、雄虫比和后足胫节长度的变化。【结果】经不同变温处理的僵蚜与恒定低温(4℃)处理相比,烟蚜茧蜂的羽化率有所提高,寄主为烟蚜的僵蚜羽化率经过4℃ 22 h/20℃ 2 h(T1)处理2周后最高,为78.33%;寄主为麦二叉蚜的僵蚜羽化率经过4℃ 46 h/20℃ 2 h(T2)处理1周后最高,为68.33%。雄虫比变化不显著,均在0.3—0.5。低温贮藏后,寄主为烟蚜的僵蚜羽化率略高于麦二叉蚜,且雄虫比和后代蜂雌雄蜂后足胫节长度差异不显著。【结论】变温处理后的烟蚜茧蜂羽化率高于恒定低温,且变温与恒低温贮藏后雄虫比例均比雌虫比例低。变温贮藏技术更适于烟蚜茧蜂的繁殖与释放。  相似文献   

6.
<正>河南省气候总体具有低温霜冻、持续高温干旱、阴雨、复杂多样、灾害频繁等基本特点。如何提高蚕种质量,应对不良气候影响,达到蚕农丰收的目的,是我们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共同责任。一、优质种茧培育柞蚕种茧是蚕种生产的重要材料,种茧质量的优劣,是制种场效益和蚕种质量高低的首要条件。一化性地区柞蚕种茧来源主要依靠合作农户饲养所得,所以要下大工夫抓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温度、营养对寄生金纹细蛾的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发育和寿命的影响。【方法】于相对湿度(70±5)%、光照14/10(L/D)条件的人工气候箱中,在10,15,20,25℃的温度条件和混合糖液(V(300 g/L葡萄糖)∶V(300 g/L果糖)∶V(300 g/L蔗糖)=1∶1∶1)、10%蜂蜜水、5%蜂蜜水、清水的营养条件下,研究温度对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发育、羽化以及温度、营养对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丝角姬小蜂蛹期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温度在15℃以上时,茶细蛾绒茧蜂蛹历期在30 d以下;温度低于15℃时,其对茶细蛾绒茧蜂蛹的发育有抑制作用。不同温度条件下,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的羽化率均表现为25℃>20℃>15℃>10℃,在25℃时丝角姬小蜂的羽化率达到(93.33±3.33)%,温度低于15℃时其羽化率低于50%;低温能延缓茧的发育,但不会导致茶细蛾绒茧蜂在蛹期死亡。不同温度条件下,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成虫寿命长短均依次表现为10℃>15℃>20℃>25℃;不同营养条件下,2种蜂成虫寿命均表现为混合糖液>10%蜂蜜水>5%蜂蜜水>清水;温度和营养对丝角姬小蜂寿命的影响未表现出交互作用,而对茶细蛾绒茧蜂寿命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金纹细蛾天敌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的发育、羽化随温度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但不存在线性相关性;其寿命与温度、营养关系密切,在10℃下饲喂葡萄糖、果糖、蔗糖混合糖液有利于延长2种蜂的寿命。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麦红吸浆虫的耐寒性,采集河南南阳、河南辉县、陕西西安、河北保定和天津等5个不同地区的麦红吸浆虫圆茧,分别测定其过冷却点。结果表明:麦红吸浆虫圆茧的过冷却点均随着纬度升高而显著下降,河南辉县种群圆茧过冷却点平均值最高,为-18.46℃;天津种群圆茧过冷却点最低,为-25.34℃;河南南阳种群和陕西西安种群圆茧过冷却点变异较大;不同地区的麦红吸浆虫的过冷却能力与各采样点1-2月极端低温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烟蚜茧蜂触角的超微结构与冷藏对触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触角和触角感觉器的外部形态及低温冷藏对其触角的影响,为烟蚜茧蜂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正常羽化的烟蚜茧蜂雌、雄蜂触角的超微结构,比较雌、雄蜂触角感觉器的差异。将处于老熟幼虫期的烟蚜茧蜂在4℃低温下分别冷藏7、14、21和28 d,冷藏后用乙醇对样品进行脱水处理,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低温冷藏对烟蚜茧蜂触角外部形态及触角感觉器的影响。【结果】烟蚜茧蜂雌、雄成蜂触角外部形态相似,均属于丝状触角。雄蜂触角平均长度略长于雌蜂,雌蜂触角多为17节,雄蜂触角多为19节。成蜂触角上共有6种类型的感觉器:毛形感觉器、刺形感觉器、板形感觉器、Böhm氏鬃毛、腔锥形乳突状感觉器和锥形感觉器。毛形感觉器I主要分布在触角鞭节上,是触角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感觉器。板形感器主要分部在鞭节上,雄蜂从第1鞭节开始出现,雌蜂从第2鞭节开始出现。腔锥形乳突状感觉器II只存在于雄蜂触角上。雌、雄蜂感觉器的数量存在差异,雌蜂的刺形感觉器I数量多于雄蜂,雄蜂的刺形感觉器II和板形感觉器的数量则多于雌蜂。低温处理14、21、28 d后,板形感觉器、腔锥形乳突状感觉器均表现畸形,且触角最后两节分节不明显,有愈合成一节的趋势。冷藏28 d后,54%雄性触角不能正常分节,由正常情况下的19节而愈合为18节;69%的雌性触角不能正常分节,由正常情况下的17节而愈合为16节。【结论】烟蚜茧蜂触角属于丝状触角,共有6种类型感觉器。雄蜂触角长于雌蜂,感觉器的分布特点相似。低温冷藏对烟蚜茧蜂某些触角感觉器形态及触角末两节分节有显著影响。为减少冷藏对烟蚜茧蜂的伤害,应尽量避免在蛹期以前的虫态低温保存蜂种,且应缩短冷藏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合贵州饲养的优良家蚕斑纹限性育种材料,应用杂交优势技术,再模拟饲养环境条件(春季低温高湿、秋季高温高湿)获取了表现一致且较为理想的8个种质材料。初步鉴选结果表明:龄期经过短的材料,死笼率相对较低,抗NPV病毒较强,但单位质量茧粒数多,全茧量和茧层量较轻。龄期经过长的材料,死笼率相对较高,抗NPV病毒较弱,但单位质量茧粒数少,全茧量和茧层量较重。培育高丝量蚕品种可以选择龄期经过较长的品系(种)作基础素材;培育抗病性强蚕品种可以选择龄期经过较短的品系(种)作基础素材。  相似文献   

11.
柞蚕种茧质量的优劣程度直接影响到养蚕农户的经济效益,所以说优质蚕种是保证养蚕农户丰产丰收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在检验柞蚕种茧过程中,常发现有一定比例的嫩蛹存在,这些嫩蛹被确定为非健蛹掺杂到整个蚕种群体中,由于化蛹积温不足,在漫长的低温保种过程中死亡或羽化蛾造卵量下降,而导致种茧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僵蚜最适冷藏发育期、冷藏温度及僵蚜产品长效冷藏方法,为提高烟蚜茧蜂产品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僵化1~4d僵蚜分别置于1、3和5℃下进行低温冷藏,比较低温对不同发育期僵蚜羽化率的影响;收集僵化2~3d僵蚜,分别制成僵蚜盒和僵蚜叶片盒,并进行不同外包装处理,比较僵蚜盒和僵蚜叶片盒冷藏后僵蚜的羽化率;测定低温冷藏7、12、17、22、27和32 d僵蚜羽化的雌蜂平均寿命及对烟蚜的寄生量,比较低温冷藏对烟蚜茧蜂成蜂寿命和产卵能力的影响.[结果]在1℃下冷藏,僵蚜羽化率最低;5℃下冷藏期间僵蚜大量羽化;3℃下冷藏,僵化2 d僵蚜的羽化率均高于其他发育阶段僵蚜,至冷藏30 d时僵蚜羽化率仍达57.34%,其次为僵化3 d僵蚜.僵蚜盒密封保湿和僵蚜叶片盒有效冷藏期分别为17和27 d;冷藏后雌蜂寿命为4.33~4.83 d,对烟蚜茧蜂的寄生量为81.36~87.78头/株,与未冷藏雌蜂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僵化2~3 d僵蚜在3℃下进行冷藏为宜;僵蚜叶片盒有效冷藏期比僵蚜盒长,但冷藏僵蚜盒生产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低温冷藏对烟蚜茧蜂雌蜂的寿命及产卵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一、决定蚕茧价格的因素1.上车率。能正常上车(缫丝机械)缫制正品生丝的蚕茧称为上车茧,上车茧在销售的蚕茧中所占有的百分率称为上车率(抽样检查再按比例核算,下同),上车率严格要求是要100%。上车茧包括上茧和次茧,上茧是指茧形、茧色、茧层厚薄及缩皱正常无疵点的蚕茧;次茧是指有轻微疵点、茧形稍小但不属于  相似文献   

14.
二化一放柞蚕种茧由于长时间低温保种,对蛹体正常的生理代谢及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感温蛹、劣蛾发生较为普遍,在大茧生产中,制种群体中劣蛾的比例与柞蚕茧产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着制种群体中劣蛾比例增高,柞蚕茧产量和质量呈下降趋势,提高二化一放柞蚕制种中的优蛾率,预防劣蛾发生,对柞蚕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柞蚕蛹糖代谢与种茧耐贮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选育适宜的二化一放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1个一化性品种(辽8)和7个二化性品种(大9、凤久、抗大、辽蚕527、辽蚕582、墨玉和青黄1号)的种茧为试验材料,分阶段连续测定并比较分析在低温贮藏期种茧蛹体脂肪体糖原和血淋巴海藻糖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温贮藏期,糖类含量变化趋势在各化性品种间表现较为一致,血淋巴海藻糖含量呈上升-下降-上升的波动变化,峰值出现时间及水平各化性品种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脂肪体糖原的变化状态与之呈现明显的此消彼长;相较于春制种出库期,二化一放制种出库期各化性品种种茧血淋巴海藻糖含量均发生显著下降,一化性品种下降后含量水平显著高于二化性品种,二化性品种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皮尔逊相关系数表明脂肪体糖原和血淋巴海藻糖含量之间呈线性相关关系,一化性品种呈极显著负相关,二化性品种呈显著性负相关,判定系数进一步表明二化性品种间二者相关的密切程度也具有差异,说明海藻糖含量及其在低温贮藏期与糖原含量的相关程度可作为衡量柞蚕种茧耐贮性的指标,以之为参考指标,测试的二化性品种中,大9、凤久、辽蚕527较为耐低温贮藏。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寄生蚜虫的重要天敌——蚜茧蜂的研究近况作扼要的介绍,并从以下三方面叙述:1.蚜茧蜂的分类概况,不同学者命名的异同,及主要属的检索。2.蚜茧蜂的一些主要生物学特性,包括发育,繁殖及越冬等研究近况。3.蚜茧蜂应用研究的近况,目前在保护地应用上,多在蚜虫初发阶段。对蚜茧蜂的低温贮藏、重寄生及专化性等方面亦做一些叙述。  相似文献   

17.
脊茧蜂属Aleiodes Wesmael,(1838)隶属于茧科蜂Braconidae内茧蜂亚科Rogadinae,长期以来被误为内茧蜂属Rogas Nees。本属成虫的主要特征是:唇基与上颚之间形成圆形口窝;后头脊明显;腹部第1~3节背板具中纵脊和纵刻条,第1、2节背板之间有一条横行深沟。该属种类众多,全世界已知301种(至1985年底),它们在农林害虫的自然控制中起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麦蛾茧蜂成虫的最适冷藏方式,以5℃作为冷藏温度,研究了低温驯化、冷藏方式和冷藏时间对其存活率、寿命、繁殖力、产卵前期、产卵天数和麻痹率的影响.结果 表明,经15℃驯化5d后再于5℃冷藏,麦蛾茧蜂成虫的寿命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低温驯化冷藏和直接冷藏两种方式均显著延长了麦蛾茧蜂的产卵前期.冷藏30 d后,低温驯化冷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温度和光周期2种因素在蚜茧蜂滞育诱导中发挥的作用及影响程度,筛选最适温度与光周期组合。[方法]对陕西地区影响蚜茧蜂滞育的诱导因素和蚜茧蜂田间滞育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蚜茧蜂的滞育型为冬滞育型,低温并配合短光照(L∶D=8∶16)可明显诱导蚜茧蜂滞育,其中温度为8℃时滞育率可达47.6%。在温度25℃的条件下,所设置的光周期条件下均不能诱导蚜茧蜂滞育。自然条件下,陕西地区蚜茧蜂大多以老熟幼虫越冬,田间滞育率最高达82.2%,其余个体以蛹或预蛹越冬,田间滞育期持续4~5个月。[结论]试验结果为蚜茧蜂投入实际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26±1)℃,相对湿度50%~55%,光周期L14∶D10的条件下,以米蛾、大蜡螟和玉米螟幼虫为寄主,研究了寄主对麦蛾茧蜂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寄主对麦蛾茧蜂的雌雄比没有影响。但麦蛾茧蜂在3种寄主上的产卵数量、发育历期、雌蜂寿命、卵的成活率均存在显著差异。麦蛾茧蜂在米蛾和大蜡螟上可以大量繁殖,而在玉米螟上产卵数最少(185粒),雌蜂寿命最短(11 d),卵的成活率最低(12%),不适合麦蛾茧蜂生长发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