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测定了波尔山羊在发情周期 ( 4头 )和妊娠期 ( 5头 )外周血浆中孕酮、雌二醇和睾酮的浓度变化 ,结果显示 :发情开始孕酮浓度很低 [( 1.5± 0 .2 3)ng/ml],第 7d开始明显升高 [( 3.5± 0 .2 3)ng/ml],第 11d达最高[( 8.3± 0 .2 3)ng/ml],以后逐渐下降 ;雌二醇含量在发情当天最高 [( 6 4 .4± 9.6 )pg/ml],然后下降 ,但有波动 ;睾酮浓度在发情时较低 [( 15 .0± 2 .1)pg/ml],第 11d达最高 [( 30 .2± 5 .3)pg/ml]。在妊娠期的最初 15d ,3种激素的变化与发情周期相类似 ,但第 2 0d后孕酮明显升高 [( 12 .7± 3.3)ng/ml],以后至分娩前维持在较高水平 ;雌二醇从 2 0d起开始上升 ,分娩前 7d达最高 [( 15 3.7± 16 .7)pg/ml],分娩后下降到较低水平 ;妊娠后 10d血浆睾酮浓度较低 ,维持在 2 0~ 5 0pg/ml内波动 ,分娩前 7d上升至最高 [( 75 .3± 13.3)pg/ml],分娩后下降至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
应用 RIA 测定了3头尼里水牛和4头滨湖水牛分娩期和产后期血浆孕酮和17β—雌二醇的水平。胎儿排出前,胎儿排出期和胎衣排出后的孕酮和17β—雌二醇的平均水平分别为27.8、35.9、30.4pg/ml 和86.0、53.1、26.3pg/ml。产后期孕酮和17β—雌二醇水平均持续较低,前者变动范围是50.7—656.2pg/ml,平均166.6±46.1pg/ml,后者的变动范围是1.2—28.9pg/ml,平均8.4±0.9pg/ml,且没有发情表现。18号牛的孕酮值在产后第50天陡然下降(35.5pg/ml),17β—雌二醇水平却急剧上升(10.4pg/ml),并具有发情表现。由此证明,孕酮水平的变化是影响产后发情的主要内分泌因素。  相似文献   

3.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50头中国荷斯坦牛产后23d内及发情前后12d内乳中的孕酮(P)和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表明:产后23d内不同胎次的奶牛孕酮,雌二醇含量差异不显著,而产后不同天数之间的孕酮、雌二醇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胎次间发情前后12d内的孕酮、雌二醇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发情不同天数之间的孕酮、雌二醇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4.
犊牛早期断奶对母牛产后乏情的影响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产后 5 0~ 6 0d膘情体况相当 ,未发情的健康荷杂母牛 2 0头 ,等数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实施犊牛断奶 ,对照组不进行断奶仍按日常管理饲养。试验开始后每隔 7d颈静脉采血 ,直至发情 ,发情当日采血 1次。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雌二醇、促卵泡素、促黄体素、孕酮和促乳素激素含量。结果表明 :1)母牛产后至第一次发情时间试验组 (6 9.0± 7.0 4)d与对照组 (98.8± 2 4.6 3)d差异极显著 (p <0 .0 1)。 2 )母牛发情前 ,促卵泡素、雌激素、孕酮平均含量试验组 [(10 .2± 1.0 7)× 10 -11mol·s-1·mL-1、(38.49± 7.15 ) pg·mL-1、(0 .0 34± 0 .0 0 1) pg·mL-1]与对照组 [(8.90± 0 .75 )× 10 -11mol·s-1·mL-1、(30 .0 8± 2 .96 ) pg·mL-1、(0 .0 44± 0 .0 0 1) pg·mL-1]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促黄体素和促乳素平均含量两组间差异不显著。 3)哺乳影响母牛产后乏情不是高浓度的促乳素 ,而是由于哺乳本身对母牛刺激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奶牛胎衣不下与乳中孕酮、雌二醇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50头中国荷斯坦牛分娩当天及第2 d乳中的孕酮(P)和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表明:胎衣不下牛产后的孕酮含量与正常牛无显著差异;而雌二醇则比正常牛低,在分娩当天低将近1/3。但t检验的结果差异均未达显著。  相似文献   

6.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海门山羊在发情周期和妊娠期(各6只山羊)外周血浆中孕酮、雌二醇和睾酮的浓度变化.发情的当天。孕酮含量很低(0.1854±0.0235ng/ml),第6天迅速上升(p<0.01),并于第12天达最高(8.4280+0.7406ng/ml),然后逐渐减低到第18天的最低水平(0.1711±0.0516pg/ml).雌二醇在发情的当天达最高位(26.8745±1.3660pg/ml),然后下降,但有波动.睾酮含量在发情期较低(12.9224±2.0140pg/ml),于第10天达最大(39.6095±6.7283pg/ml).在发情周期中,孕酮与雌二醇和睾酮与雌二醇均里负相关(r=-0.2388和r=-0.3772),而孕酮与睾酮则呈显著性正相关(r=0.6587,p<0.05)。妊娠期的最初15天,三种激素的变化特点与发情周期的最初15天的变化相类似(p>0.05).从第16天到分娩前10天,除第50到60天有一升高外,孕酮含量基本维持在黄体期的中期水平,平均为5.4915±0.9164ng/ml(p<0.05),分娩时降到1.2501±0.2707ng/m1,分娩后1-3天均小于1ng/ml.从第16天开始,雌二醇含量一直上升(p<0.05),于分娩前1-2天达最大(101.9541±13.1151pg/ml),分娩后降到32.2271±4.7240pg/ml.睾酮从第11天开始上升(p<0.05),于分娩前2-5天为最高(73.0072±50.1124pg/ml),然后迅速下降(p<0.01),分娩后第2天降到29.7536±14.0921pg/ml.  相似文献   

7.
选用6只甘肃高山细毛周岁母羊,于5月30日~9月20日采集血样,用RIA方法进行血浆中雌二醇、孕酮激素含量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乏情期雌二醇的平均值为(7.42±4.69)pg/mL,7月17日达到第一个峰值(16.81±7.03)pg/mL,P<0.05,8月11日达到第二个峰值(9.82±1.37)pg/mL,P<0.05;孕酮的平均值为(0.26±0.08)ng/mL,7月9日达到峰值(0.5±0.3)ng/mL,P<0.05,波动周期在15d左右;发情后24h雌二醇的平均值为(9.76±2.4pg/mL),孕酮的平均值为(0.76±0.21)ng/mL。  相似文献   

8.
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牦牛乳汁中孕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对牦牛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乳汁中孕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在发情周期的1d和3d,礼汁中孕酮含量分别为0.4±0.08ng/ml和0.55±0.12ng/ml。而后开始显著升高,15d时达到峰值(21.37±6.58ng/ml)。随后出现下降,19,21d时降至发情之初的水平,分别为0.93±0.16ng/ml和0.42±0.07ng/ml。妊娠早期牦牛从发情配种开始到怀孕14d内乳汁中孕酮水平与发情周期牦牛乳汁中孕酮水平基本一致(P>0.05)。在怀孕的15d出现一短暂而明显的下降(15.47±2.68ng/ml)。而后含量继续升高。妊娠的19d,21d时,乳汁中孕酮含量分别为32.32±9.73ng/ml和36.45±7.56ng/ml,极显著的高于发情周期牛(P<0.001)随后妊娠早期的60d内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13只海门山羊、年龄1-2岁,其中5只在发情周期的0(发情当天)-9、11、13、15、17、19、20天,每天08:00-09:00颈静脉导管采血1次。所得血浆置-20℃冰箱保存。另8只羊在采集血样的同时,于发情后2、3、4、5、6、7天,取出子宫置液氮中保存。分别用放射免疫法、H~317β-雌二醇和H~3孕酮交换法测定血浆、子宫内膜胞浆、胞核内17β-雌二醇(E_2)和孕酮(P)及其受体(E_2R、PR)水平。结果表明,发情前1天外周血浆E_2水平最高,为27.0941±3.9328pg/ml。发情当天为18.8265±1.3710pg/ml。发情后期波动在17-19pg/ml之间。黄体中期(5-13天)较低,平均16pg/ml左右。而血浆P水平则发情当天最低,为0.5289±0.0802ng/ml。发情后的整个黄体期不断升高,峰值出现在发情后的第17天,为6.0406±1.3516ng/ml。17天后急骤下降(p<0.001)。发情后2-3天。胞浆E_2和E_2R分别由2.8441上升到3.3646pg/mg蛋白和83.7005上升到259.9745pg/mg蛋白;P和PR水平,分别由0.0892ng/mg蛋白上升到0.2416ng/mg蛋白和168.8552上升到220.6367±39.3077ng/mg蛋白。3天后,虽血浆E_2水平上升,但胞质、胞核E_2及其受体水平下降,胞质PR水平亦下降,而胞核PR水平不断上升。胞质P水平起初下降,5天后与核PR水平同步上升(r=0.9444,p<0.05)。  相似文献   

10.
研究成年雌性比格犬体内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及孕酮(P)的分泌规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母犬发情期内血清中LH、E2及P的含量。所有10只成年雌性比格犬LH浓度在发情前期开始后8~11d达到最高浓度7.41±0.48mU/mL。E2浓度在发情前期开始后的7~11d达到最高值80.64±5.73pg/mL,有8只成年雌性比格犬E2的峰值出现在LH峰值前24h,之后迅速下降,同时P浓度开始初次升高,并维持在这一浓度(14.16±2.52ng/mL)3~5d之后继续升高,P在LH峰值后的10~14d达到最高值36.19±2.04ng/mL。实验表明E2对LH峰值的出现具有负反馈调节作用,E2∶P浓度比的下降促使LH峰值出现。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客源市场生态旅游消费的潜在特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长沙市居民对湖南金洞生态旅游开发的意向等问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生态旅游符合人们“回归自然”的旅游新时尚,有着极大的开发空间,指出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开发的产品要以休闲度假类的大众产品为主,开发生态旅游都市客源市场还要多种渠道并用,尤其是要注重媒体的宣传.  相似文献   

12.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3.
应用萄聚糖凝胶柱层析对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包溶性抗原进行了纯化。结果表明:纯化水牛梭形住肉孢子虫包囊抗原的最适条件为:选用萄聚糖凝胶G—100柱层析系统;洗脱液为03MPBS(pH72),床体积为10cm×165cm,上样体积为500HL;流速为12mL/h。纯化抗原可使琼脂凝胶双扩散试验的阳性检出率提高30%。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中有效能是供动物生长发育的基础.不同动物所用的有效能体系不同,目前大多数动物采用消化能、代谢能体系,但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发现最能反映饲料有效能的是净能体系.无论哪种体系,采用合理的测定技术准确测定饲料中的有效能值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饲料有效能值的准确测定可以实现动物所需能量的精确供给,减少养殖成本,使经济效益最大化.文章综述了几种有效能评价体系的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15.
采用L(934)正交设计试验,对山茱萸浸提液中山茱萸多糖的酶水解法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并对浸提液的中有效成分马钱苷含量进行了HPLC法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多糖浸提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1∶5,浸提时间4 h,浸提温度80℃,果胶酶添加量0.55 g/L。用HPLC法测定出的山茱萸浸提液中马钱苷平均含量为0.512 ...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体外抗氧化体系比较黑豆不同部分馏油抗氧化性活性。[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索氏提取黑豆馏油的最佳工艺,提取黑豆不同部分馏油;研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在样品浓度为1.0 mg/mL时,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83.9%、豆黄(黑豆去皮部分)馏油64.8%、豆皮馏油17.3%,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为全豆馏油41.3%、豆黄馏油33.2%、豆皮馏油77.9%。[结论]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均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黑豆不同部分馏油对·O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全豆馏油、豆黄馏油、豆皮馏油,对DPPH·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豆皮馏油、全豆馏油、豆黄馏油。  相似文献   

17.
干旱对合丰42不同部位叶片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垄作、密植两种栽培方式的条件下,研究干旱对大豆不同部位叶片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垄作还是密植,干旱严重影响大豆叶片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叶面积及周长的大小、不同部位叶长、叶宽及比值、叶片形状因子等。影响整个植株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8.
参与式农业基地建设行动方案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蔡万涛  刘明池  佟瑞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30-11831,11835
为了编制实用性强的基地建设行动方案,首先,确定参与式发展的主体,搭建一个“决策框架”;其次,针对行动目标,提出不同参与主体,如管理者、农民、消费者等团队与个人的目标及行动内容;最后,工作应向重塑伙伴式合作关系,挖掘农民自我发展潜力,完成三大角色的转换,打造农业基地文化等方向推进。  相似文献   

19.
切花菊耐热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8个切花菊品种为材料,通过对离体叶片进行50℃高温胁迫后,采用电导法、电阻抗图谱法测定电导率、电阻,并对大田栽培植株进行田间高温胁迫试验,比较品种间的耐热性。结果表明:电导法测得的50℃直接相对电导率、修正相对电导率和电阻抗图谱法测得的胞外电阻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但与田间高温胁迫法测定的热害指数不完全一致。电导法和电阻抗图谱法都可以作为测定切花菊耐热性的方法,但需要结合田间耐热性观察。  相似文献   

20.
板栗属壳斗科栗属(Castanea mollisima Blume),其种子属于顽拗型种子,不耐贮藏。基于近年来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成果,从合理采收、贮前处理、贮藏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