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了解北京市延庆县大庄科乡铁炉沟域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前提下,测定该沟域的地表水和土壤样本.该沟域生态环境具有环境优势和资源优势,沟域发展要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必须考虑水源涵养,大力发展旅游资源成为主导产业,拓展林业资源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基于ArcGIS的山东省潍坊市蔡家沟村生态敏感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敏感性是指生态系统应对环境问题干扰的难易程度,是制定景观规划的重要参考。本研究选取影响蔡家沟村生态环境的5个影响因子(高程、坡度、水域、用地类型和植被覆盖度),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结合ENVI土地利用类型提取和Arc GIS加权叠加分析技术,对蔡家沟村生态敏感性进行评价分析,最终获取蔡家沟村在不同敏感性因子影响下的空间分布,并进行功能分区。结果显示:蔡家沟村生态敏感性在不同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别,极高敏感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非敏感区所占总面积比分别是6. 10%、22. 54%、37. 56%、26. 09%、7. 71%。根据生态敏感性评价和功能分区的结果,提出蔡家沟村生态规划的相关措施,以期推动乡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双龙沟废弃矿区植被恢复干扰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生态脆弱典型地段——石羊河源头区双龙沟采金废弃矿区的植被恢复情况,分析影响废弃矿区植被恢复的主要干扰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采取的措施,为有效恢复祁连山区生态脆弱地段废弃矿区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露天矿挖损压占土地、破坏植被、次生地质灾害、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等,是露天矿区常见的生态问题。本文从帐篷沟露天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入手,结合露天矿采掘、排弃工艺,探讨帐篷沟露天矿区生态重建的内容与特点、生态重建技术及土地复垦措施。  相似文献   

5.
沟域经济是北京为适应山区生态涵养定位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而提出的崭新山区经济发展模式,实践探索取得显著成效,但理论研究尚显不足。运用区域经济学理论,立足沟域在北京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定位,阐述了沟域经济的基本内涵及其发展影响因素,提出有关沟域经济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并对沟域经济区进行了初步划分。  相似文献   

6.
姜翠红  李红  曹均  于振峰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3):5332-5335
在北京山区沟域生态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实现沟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从生态弹性指数、资源环境承载指数、资源环境压力度等方面,构建了北京山区沟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评价模型.2010年韭园沟域生态弹性指数得分71.2,属较稳定水平;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得分为59.6,属中等水平;资源环境承压度得分72.2,处于较高压水平;生态承载力得分为67.7,属二级水平.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推动韭园沟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北京山区沟域生态承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实现沟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在生态弹性指数、资源环境承载指数、资源环境压力度等方面构建了北京山区沟域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综合评价法构建了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蒲洼沟域生态弹性指数得分为72.8,属较稳定水平;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得分为47,属中等水平;资源环境承压度得分为86.5,处于高压水平;生态承载力得分为65.1,属2级水平.同时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推动蒲洼沟域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沟域经济是北京市发展山区经济的新探索.通过对发展沟域经济起步虽晚但成效显著的北京市延庆县四季花海沟域进行深入调研,立足四季花海沟域建设基础和发展思路,分析了该地发展沟域经济所采取的花水融合、镇乡融合、人与自然融合、基础与服务融合的产业发展路径使得其在农民增收、生态建设、服务能力和主导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尽管如此,沟域在整体经济实力、生态保育、休闲产业建设等方面还有不足,应从深化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增加生态保护投入、夯实农业产业基础等方面继续完善沟域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9.
北京山区发展现状与沟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北京山区发展的现状,阐述了沟域经济的内涵,分析了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成效与特征,并从创新沟域经济发展机制、推行沟域经济新型发展模式、加大对沟域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等方面开展了促进北京山区沟域经济发展的思考,认为沟域经济是一种新型山区发展模式,它开辟了生态友好型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是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环境压力和巨大的人口数量导致该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石漠化加剧,由此导致区域土壤土层浅薄、侵蚀退化严重、蓄水能力低,进而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土壤水分已成为影响该区域植被生长、恢复及土壤侵蚀过程的主控因子。本研究在较为系统的总结水分监测技术发展趋势及现有中国喀斯特地区土壤水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该区域环境保护、生态恢复重建及增强区域生态安全保障的需要提出喀斯特土壤水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以便更好地为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郭星  王会儒  陈国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4,(14):4293-4295,4357
白龙江干旱河谷脆弱生态区是我国西南地区典型的地区.在外业调查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白龙江干旱河谷脆弱生态区划分为1个立地类型小区,2个立地类型组,10个立地类型,通过对植被资源的调查分析,筛选出适合该区生长的28种造林树种,并将其与不同立地类型进行合理配置,以期为白龙江干旱河谷脆弱生态区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技术是生态茶园建设技术的集成与提升。从茶园整个生态系统出发,以完善和提升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系统平衡稳定为目的,对茶树生长环境进行智能、系统的管控,从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在推动生态茶园建设的过程中,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广东生态茶园发展的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技术,该技术主要包含茶园土壤生态调控技术、茶园生态位配置与管控技术、茶园病虫害监测预警与生态防控技术、茶园生境环境信息自动化感知技术、茶园水分智慧管控技术以及茶园生境智慧管控专家服务系统等。根据广东省各茶区的主栽品种、气候环境、土壤和植被的差异特征,合理使用茶园生境智慧管控相关技术,以最大限度发挥地方茶树品种的特色。茶园生境智慧管控新技术的应用改变了茶园种植结构,强化了生物多样性增益控害的服务功能,促进了广东省生态茶园建设,推动了广东省茶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遥感技术比传统的环境监测技术和监测台站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遥感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大气污染监测、水质污染监测、固体废弃物污染监测、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以及生态植被变化等各个方面。综述了遥感技术在大气监测、水质监测和生态植被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强青海省玉树地区高寒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以C#为开发语言,Microsoft SQLServer 2005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集成开发环境下开发了玉树高寒草原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系统运用反射技术批量读取Excel数据,应用LINQ技术进行数据库的访问,采用MSChart实现了数据统计的图表化.系统的实际运行将有效地提高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左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2):5095-5097
开发岩溶地区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的动态监测技术是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的优先主题。以毕节地区喀斯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关键信息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对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结构的分析研究,提出在喀斯特山区建设分布式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系统的完整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农村水体普遍污染严重,作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体系中的最后一环,农村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自己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和梳理了国内外适合我国农村的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并分别按技术原理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其中的生态浮床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管理方便等优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尤其是采用水稻等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植物作为浮床植物,不仅可以改善水质,其收益也能补偿部分投资成本;水生植物恢复技术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必然选择,按照目标要求进行水生植物恢复,可以有效降低水体污染物浓度,促进水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以土壤生物工程为主的生态护坡技术适合我国农村河道的边坡修复,河岸植被群落能够得到良好恢复,坡岸土壤侵蚀和农业面源污染均能得到有效控制。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需与生态拦截技术和养分利用技术相协调,要以不同功能和目标需求为导向,注重采用组合技术工艺进行修复,以提高水环境生态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园林植物保护技术的飞速发展,园林植物在园林中发挥的特定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充分发挥城市园林植物在生态调控中的作用,并对其进行合理养护,该文结合城市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实际,指出了城市园林环境的特点、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的特点以及园林植物保护的现状,总结了当前园林植物的保护措施,提倡绿色生态植保,以期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园林生态环境,利于城市园林植物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园林植物、生态园林与低碳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创造世界经济奇迹的同时也给地球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人类与生态环境正在受到严重威胁,而倡导生态园林建设和实现园林植物应用中生态效益的最大化,正是维护生态安全、维系生态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系统分异规律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该文根据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具有山高坡陡,土壤侵蚀面广、侵蚀量大,支流和干流落差大,搬运能力强;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植被恢复难度大;经济发展普遍滞后,贫困面大等突出特点.利用金沙江流域高原山地系统具有地域分异的规律性这一基本原理,在充分调查分析了该流域内云南47个县、市、区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按照高原山地空间层次结构的多样性,对构成金沙江流域这一极为复杂的开放性景观生态系统的地貌、气候、森林植被、社会经济、土壤侵蚀等多级子系统的分异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得实现系统恢复与功能需求的一致性,为该流域的生态环境恢复重建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元谋干热河谷小新村流域高温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农村经济贫困、农业农村产业结构单元化及种植体系不合理的现状,应用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技术与试验示范,以小流域为单元,选择小新村为试验示范村,采用“科研院所+地方政府+农户”参与式方法,开展生态村建设。实践证明:小新村流域生态村建设,提高农户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意识和人文素质,增加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实现乡村村容村貌整洁,提高农村经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