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筛选的实验说明,50%速克灵WP1125g/hm2、40%菌核净WP1500g/hm2、50%菌核·福WP1500g/hm2可有效地防治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多菌灵、多·硫胶悬剂.推荐在油菜菌核病中等发生及中等以上发生年份,防治感病品种油菜,应于油菜盛花初期、盛花期各施药1次,并做好速克灵、菌核净、菌核·福的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
田间实时监测与调查表明,机械喷直播田油菜菌核病始见期较早,之后病情随生育期推进而不断加重,开花初期、谢花期和角果成熟初期病情发展较快,产量损失率随着茎病株率、病情指数的增加而加大,其茎病株率(X1)、病情指数(X2)与产量损失率(Y1)关系密切,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相关模型分别为:Y1=0.5443302X1-2.3161(n=14,r=0.9860**)、Y1=0.673408X2-1.0164(n=14,r=0.9772**),从而拟定机械喷直播田油菜菌核病防治1次的防治指标分别为茎病株率11.8%和病情指数7.6,防治2次的防治指标分别为茎病株率16.8%和病情指数11.7。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油菜菌核病为靶标,研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气候、侵染期及花朵带菌率的关系,最终得出油菜菌核病发生与温度、湿度呈正相关关系,感病期与病菌侵染期具有同步性,花朵带菌率决定发病的早迟。并提出油菜菌核病防治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药时期和次数对油菜菌核病防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孙俊铭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403-3403,3480
对不同施药时期和次数对油菜菌核病防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施药1次的情况下,盛花期施药效果最好;在施药2次的情况下,盛花初期、盛花期各施药1次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药适期及防治次数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施药适期及防治次数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油菜菌核病药剂防治以盛花初期与盛花中期各喷药1次防效最好,盛花中期与终花期各喷药1次和盛花中期喷药1次防效次之。油菜盛花初期的生物学特征为主茎开花株率95%以上、主茎开花数占主茎总花蕾数15%~20%、一次分枝开花率20%~30%;盛花中期生物学特征为一次分枝开花枝率100%、二次分枝开花枝率25%~35%、主茎开花数占主茎总花蕾数70%以上。  相似文献   

6.
油研50杂交油菜氮磷钾施用量与产量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油研50杂交油菜氮、磷、钾在不同施肥量条件下与产量的效应分析,采作国际施肥试验3414设计获得油研50杂交油菜在中等肥力条件下产量与氮、磷、钾三因素的回归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Y=95.9127+5.5792X1+7.9457X2+2.8831X3-0.3201X1X2+0.1235X1X3-0.0739X2X3-0.1961X12-0.3153X22-0.2746X32;最大施肥量X1=9.96kg/667m2,X2=8.56kg/667m2,X3=8.64kg/667㎡,最大产量Y=170.15kg/667㎡;最佳施肥量得:X1=5.7kg/667m2,X2=8.22kg/667m2,X3=5.21kg/667m2,最佳产量Y=164.76kg/667㎡,N、K肥的当季利用率在"2"水平时最高,分别为12.62%,10.29%,P肥的当季利用率在"1"水平时最高,为7.57%。  相似文献   

7.
油菜菌核病危害损失率测定及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危害产量损失率(y)与油菜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x1)、最终茎病株率(x2)之间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直播油菜田产量损失模型为Y=0.13111+0.78045x1、y=-3.37308+0.56393x2,移栽油菜田产量损失模型为Y=-0.13734+0.56541x1、y=-0.79191+0.30503x2。根据组建的产量损失模型,结合现行的油菜籽价格、产量水平、防治费用和防治效果,制定了油菜菌核病经济阈值,当直播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5.97或最终茎病株率达14.48%时,移栽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8.71或最终茎病株率达18.30%时,则应于防治适期内开展1次化学防治:当直播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10.75或最终茎病株率达21.09%时,移栽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15.31或最终茎病株率达30.53%时,则应于防治适期内开展2次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8.
许德稳  孙俊铭  韦刚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141-141,168
试验结果表明,22.5%异菌脲SC对油菜菌核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油菜生长安全,用药量达2 666.7ml/hm2以上时,最终病指防效可达84%以上,高于对照药剂40%菌核净WP1 500g/hm2。在大面积推广应用时,建议22.5%异菌脲SC用药量为2 666.7~3 333.3ml/hm2,于油菜盛花初期、盛花期各施药1次。  相似文献   

9.
油菜花期是油菜菌核病侵染的重要时期,也是菌核病防治的关键时期。近年,菌核病在四川很多油菜主产区大面积发生和流行,造成油菜减产10%-70%,含油率降低1%-5%。本文根据四川今年冬春油菜产区的气候特征和田间发病情况,对2019年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流行趋势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相应的油菜菌核病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 :常用浓度下 ,参试药剂保鲜克、冠菌清、速克灵、正大克菌灵对油菜生长安全 ,无药害现象 ;对菌核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以速克灵防治效果最好 ,冠菌清次之 ,保鲜克位列第 3。油菜菌核病中等偏重以上发生年份 ,于油菜盛花期施药 2次以上可有效控制病害的流行程度。  相似文献   

11.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0年系统观察,油菜菌核病子囊盘萌发高峰出现在4月上旬。油菜3月中旬叶片开始发病,高峰出现在4月下旬;4月中旬茎杆开始发病,高峰出现在5月下旬。防治方法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积极使用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农业防治是选用抗耐病性好、丰产性优的品种;开展轮作换茬;盛花期去除中下部病黄老叶等,减轻病害的发生。化学防治是用50%腐霉利.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2.5%扑海因.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掌握在油菜主茎开花株率100%至一次分枝开花株率100%时喷药。轻发生年份适期内用药1次,中等以上发生年份油菜主茎开花株率100%,并隔后5~10 d用药2次。  相似文献   

12.
油菜菌核病是上海地区油菜上的主要病害,每年因菌核病危害,油菜产量都有不同程度损失。诱发该病主要因素是菌源、品种的抗(耐)性、栽培管理以及油菜盛花至收获前一星期的天气情况。经综合分析,今年油菜菌核病的程度为中等发生,沿海地区偏重发生,发生面积为14万亩。望各区(县)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应用"311-B"回归最优设计研究抗坏血酸、亚硫酸钠、柠檬酸对东方杉愈伤组织褐化率的影响.得出培养14d时的回归方程为Y2=0.688+0.586X1-0.211X2+0.523X3+0.481X21+0.612X22+1.312X23+0.633X1X2+0.075X1X3-0.978X2X3,其Ryy=0.9822,愈伤组织褐化率与试剂处理呈极显著相关.结果表明(1)3种试剂单独使用时对愈伤组织褐化抑制效果与培养时期有关,在培养初期抑制褐化效果为柠檬酸>抗坏血酸>亚硫酸钠.随培养时间延长到14d时,抗坏血酸与柠檬酸的效果逐渐减弱或消失,而亚硫酸钠的作用最为明显,褐化率降到21%,使用浓度为0.438g*L-1.(2)在培养期间3种试剂配合使用对愈伤组织褐化抑制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培养14d时,褐化率降到8%,抗坏血酸、亚硫酸钠、柠檬酸三者配合使用最佳浓度分别为0.25、0.25和5g*L-1.各种试剂对东方杉愈伤组织褐化抑制效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刘富春  敖维琼  王安洪 《农技服务》2013,(10):1066-1069
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积累技术参数,同时指导凤冈县农民科学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采用3414施肥方案设计,在中等肥力黄泥土中进行了氮、磷、钾不同配比施用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产量(Y)与N、P、K(分别表示为X1、X2、X3)的回归方程:Y=518.285 7+45.417 1X1+60.204X2+13.540 7X3-1.697 3X1X2+0.2993X1X3+0.320 9X2X3-1.579 4X12-2.769 8X22-0.442X32;最大施肥量X1=11.93 kg/667 m2,X2=8.51 kg/667 m2,X3=22.47 kg/667 m2,最大产量Y=1 197.73 kg/667 m2;最佳施肥为X1=10.72kg/667 m2,X2=8.04 kg/667 m2,X3=17.13 kg/667 m2,最佳产量Y=1 183.96 kg/667 m2。氮肥当季最大利用率是9.93%,磷肥当季利用率最大是8.98%,钾肥当季利用率最大是14.42%。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防治油菜菌核病的对路药剂,本文选择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750 g/hm~2、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咪鲜胺纳米农药7 500 g/hm~2与常规药剂25%咪鲜胺乳油1 500 mL/hm~2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上述药剂对油菜安全,于油菜盛花初期施药,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750 g/hm~2、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对菌核病防效较好,分别达84.62%和74.38%,适合在本地推广;咪鲜胺纳米农药7 500 g/hm~2、25%咪鲜胺乳油1 500 mL/hm~2对菌核病防效一般,仅为37.15%和19.23%,不适合在防治油菜菌核病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量的调查和试验研究,探明了巢湖市油菜菌核病灾变特点及其原因,组建了预测预报模型,制订了花朵带菌率与流行程度查对表,对农业、人工、化学等措施的防病效果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标准化的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并加以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不同药剂和农业措施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在陕西关中和陕南不同生态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菌灵、戊唑醇、速克灵均可作为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有效药剂,但以速克灵效果最好,防效达到80%以上;其施药期为油菜初花-盛花期,施药次数以2次为宜,间隔7~10 d茎叶面喷施.进行药剂防治的同时,在油菜终花初期采取摘除主茎1~1.2 m以下"三叶"措施能进一步提高对菌核病的...  相似文献   

18.
人工摘叶控制油菜菌核病效果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明人工摘叶措施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方法]以不摘叶为对照,研究终花期摘叶1次和盛花期、终花期各摘叶1次及盛花期、终花期、终花期后7 d各摘叶1次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油菜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情况。[结果]结果表明,摘除病、老、黄叶具有明显的抑制病害扩展蔓延的作用 摘除病、老、黄叶对油菜菌核病的流行有明显的控制效果 摘叶较不摘叶处理的平均有效荚数、每荚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产效果均在10%以上。[结论]人工摘叶措施对控制油菜菌核病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9.
影响油菜高产的栽培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找出能通过充分发挥单株优势,提高油菜产量和质量,同时节省劳力、节约成本,适合大面积种植的栽培方式。[方法]对油菜品种"HRS-1"的播期、密度、施肥(N)做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播种期(X1)、密度(X2)和施肥(X3)对小区产量(Y)的数学模型为:Y=1443.45-578.25X1+642.87X2+174.94X3-588.42X1X2-195.47X1X3+106.41X2X3+556.36X12+99.61X22+302.36X32。3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为:密度>播期>施肥。两因素互作效应分析表明:早播油菜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晚播油菜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早播油菜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晚播油菜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8月29至9月2日期间播种,密度为26130-31230株/hm2,施肥(纯N)为283.8-348.5kg/hm2时,平均产量可达3750kg/hm2。[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油菜产量提供了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甘谷小麦条锈病流行预测模型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谷县1980-2004年小麦条锈病发生流行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建立了流行动态预测回归模型Y=-2.074 72+0.242 533 X1+0.067 44 X2-0.009 1 X3+0.011 865 X4+0.090 152 X5。经回归检验,拟合率为7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