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张英  张兴国 《科学养鱼》2003,(12):21-21
一、池塘条件套养鳜鱼的池塘一般面积在10亩以上,进排水方便,溶氧丰富,池塘中种植部分水草。养殖池塘每年都应干池消毒。二、鳜鱼种培育为了提高鳜鱼苗种的成活率,缩短养殖周期,当年育成商品鳜,鳜鱼的苗种最好是选择南方产的早繁鳜鱼苗,经专池培育后放入养成池。一般5月份从广东引进3厘米左右的鳜鱼夏花专池培育,至6月中旬育成5~7厘米的鳜鱼种放养到成蟹养殖池塘中。1.苗种运输苗种运输时要尽量缩短运输时间,选择较为阴凉的天气运输。一般用氧气袋充氧运输,每袋放苗300~500尾,运输时间控制在8小时以内,如果超过8小时,中途应换水充氧。短途…  相似文献   

2.
罗氏沼虾苗种运输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罗氏沼虾苗种合理的运输模式,通过在室内模拟公路运输环境,采用氧气袋充氧的方式进行不同密度罗氏沼虾苗种运输试验。罗氏沼虾苗种规格为1 cm,设置6000、7000、8000、9000、10000尾/袋5个密度梯度,在温度22℃下,模拟运输8 h后,检测氧气袋中水体的溶解氧、氨氮、p H等水质指标,统计虾苗的成活率,之后按照试验得出的最佳运输密度进行实际运输试验,对成活率加以验证。结果显示,在温度22℃、运输时长不超过8 h时,采用氧气袋充氧方式,罗氏沼虾苗种的运输密度以不超过8000尾/袋为宜。  相似文献   

3.
通过两年的试验,系统地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网箱培育鳜鱼种技术模式,即:五月上中旬催产,团头鲂挂巢开口,二级网箱培育,配足适口饵料鱼,坚持“四勤一防”。使用该模式能为鳜成鱼养殖提供品种纯、批量大、规格齐、成本低的鳜鱼种。1991年试验结果:从6毫米的鳜鱼苗28539尾养成50.4毫米鳜鱼种21797尾,成活率达76.38%,平均每尾消耗饵料鱼396尾,每尾鳜鱼种成本为0.83元。  相似文献   

4.
陈才 《内陆水产》2000,25(4):13-13
在生产实践中 ,运输鱼苗鱼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要把好这一环节 ,必须注意以下10个问题。1注意选用适合的容器运输鱼苗鱼种常用的容器有氧气袋、帆布桶、木(铁)桶、塑料桶、鱼篓等。氧气袋、帆布桶适宜于长距离、长时间、大批量运输 ,而木(铁)桶、塑料桶、鱼篓只适用于短距离、小量运输。用氧气袋运输时必须注意氧气袋质量 ,现在很多厂家生产了双层氧气袋 ,比较保险 ,还要注意用鱼苗箱(或其它容积相符的纸箱)盛装 ,也可用编织袋盛装 ,以免在运输途中被硬物刺破氧气袋。用帆布桶运输时注意在运鱼前2~3d把帆布桶浸泡到水中 ,…  相似文献   

5.
<正> 鳜鱼(Siniperca chuatsi),属鲈形目、鲈亚目、鮨科、鳜属,俗称季花鱼、桂鱼,其肉质鲜嫩、少骨刺,为淡水鱼类之珍品,是出口创汇的名特鱼类。由于鳜鱼性盛饕餮,开口就摄食活鱼苗,故过去一直被养鱼者视为害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鳜鱼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致使天然水域中鳜鱼的资源量因捕捞过度而大大下降,已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近年来,我县对鳜鱼的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6.
梁政 《科学养鱼》1996,(1):10-10
鳜鱼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要把好五关鳜鱼在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上普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苗种供不应求的局面。对此,我所近年来在总结和借鉴的基础上展开了大胆的研究和探讨,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下:一、把好亲鱼培育关1.亲鱼选择:鳜鱼中以翘嘴鳜生长快、个体大...  相似文献   

7.
一、选用良种目前,就苗种而言,制约鳜鱼养殖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一是部分鳜鱼苗种繁育单位为降低生产成本,不重视亲鳜的更新和培育,大多从自己养殖的商品鳜中选留,出现后代先天不足,畸形、早熟、生长缓慢、自身免疫力下降等,影响成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水库网箱单养鳜鱼成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鳜鱼俗称桂鱼、桂花鱼、季花鱼等,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脂科、鳜亚科.世界上鳜亚科鱼类有3属11种,仅分布于东亚,其中的鳜(翘嘴鳜)是生长最快,具有较高养殖价值的品种.山东省临沂市沂、沭河和一些水库原有鳜鱼分布,后由于生态条件的变化而绝迹.2000年,临沂市渔技站人工繁殖鳜鱼苗种获得成功,池塘养殖鳜鱼亦进展顺利.在初步掌握鳜鱼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为了摸索网箱养殖鳜鱼成鱼的各项技术要求,2002年,我们在水库进行了网箱单养鳜鱼成鱼试验,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水质要求网箱养殖鳜鱼的水质必须清新 ,溶氧丰富 ,透明度在30cm以上 ,养殖水体有微流水 ,背风 ,向阳 ,适宜鱼类生活、生长。2品种要求及来源鳜鱼品种较多 ,根据《湖南鱼类志》记载 ,在洞庭湖区有7种鳜鱼 ,其中养殖价值较高的只有2种 ,即翘嘴鳜和大眼鳜。翘嘴鳜和大眼鳜生长速度最快 ,是理想的养殖品种。所以 ,在网箱养殖时 ,必须选择翘嘴鳜和大眼鳜 ,否则 ,难以达到理想的经济效益。鳜鱼种来源有二 :一是从江河湖泊中捕捞 ,二是人工繁殖培育苗种。3饵料要求及解决办法在自然生态环境中 ,鳜鱼摄食的是活鱼。为了解决鳜鱼的饵料问题…  相似文献   

10.
1.鳜鱼的人工养殖现状鳜鱼又名季花鱼、桂花鱼,隶属鲈形目、 科、鳜鱼属。该属共有7种,以蚜鱼(翘嘴鳜)、大眼鳜、斑鳜和长体鳜等几种为常见。目前大部分生产者所养的鳜鱼均为翘嘴鳜,其分布最广,江河湖泊中均有。由于生长速度快、肉味鲜美、肥而不腻、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1.
新安江水库的鳜鱼增养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安江水库有66中鳜鱼:翘嘴鳜、大眼鳜、斑鳜、波纹鳜、暗鳜、辐纹鳜,其中以翘嘴鳜及大眼鳜最为常见。据统计,1980~1990年间野生鳜鱼产量为121.50吨,年均产量为11.05吨。为繁荣市场,促进养鳜业发展,须积极开展人工增养殖。本文概述了鳜鱼的习性。本文概述了鳜鱼的习性,人工繁殖技术,苗种培育,以及成鳜饲养方法。  相似文献   

12.
3种鳜鱼消化道结构与胃中泌酸胃酶细胞分布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比较了鳜鱼、斑鳜和杂交鳜(斑鳜♀×鳜鱼♂)胃、幽门盲囊、肠道结构特征。3种鳜鱼胃壁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组成,黏膜层内能看到固有层;其中,鳜鱼、杂交鳜胃黏膜层相对厚度0.30±0.09、0.30±0.11,斑鳜胃黏膜层相对厚度较薄,约0.21±0.13。肠道由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组成,黏膜层表面含有绒毛,绒毛层含有杯状细胞;鳜鱼与杂交鳜褶皱数、杯状细胞密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大于斑鳜(P0.05)。鳜鱼、斑鳜和杂交鳜幽门盲囊平均数目分别为(2.138±0.173)个/μm2、(0.793±0.132)个/μm2和(1.098±0.218)个/μm2。幽门盲囊结构与肠道相似,3种鳜鱼的褶皱数目差异不显著(P0.05),但斑鳜杯状细胞密度显著小于鳜鱼和杂交鳜(P0.05)。同时,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比较了3种鳜鱼胃中泌酸胃酶细胞的分布特征,3个胃蛋白酶原基因探针均出现紫色杂交信号,且均位于胃黏膜层。同种鱼中,不同基因探针杂交信号细胞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种类间,相同基因探针杂交信号细胞密度大小顺序均为鳜鱼=杂交鳜斑鳜,且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消化道结构与泌酸胃酶细胞分布差异为鳜鱼消化生理学比较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王强云 《齐鲁渔业》2004,21(3):15-15
鱼苗池要彻底清塘。每公顷用生石灰2250千克消灭敌害生物及病原体。清塘后放入1米深的新水,每平方米水面放鳜鱼苗200尾。根据鳜鱼苗不同的生长阶段投喂适口的饵料,是提高鱼苗成活率的关键。刚孵化出膜3~5天的鳜鱼苗,适宜吃同日龄的鳊、鲂鱼苗。6~8天的鳜鱼  相似文献   

14.
1鳜鱼的捕捞1.1网捕鳜鱼1.1.1刺网捕鳜刺网可用单层,也可用多层,但在实际生产中多用单层,以降低成本。用刺网捕鳜,要根据不同的季节,以及不同的水域环境来下网,比如在水库中,应在山崖水较深的库边下网;在湖泊中,应在水草茂盛的区域下网;在春季,应在浅水区下网;在冬季,应在深水区下网,这样起捕率较高。1.1.2拉网捕鳜一般是在收获的时候采用,拉网操作方法与常规鱼操作方法相同,不过,应注意拉第一网后,再隔一段时间待池水平静鳜鱼“出窝”后再拉第二网,以提高起捕率。拉捕鳜鱼时动作要迅速,先挑选未达标要回塘的鳜鱼,以免受伤。此外,起捕鳜鱼的…  相似文献   

15.
网箱养鳜要过三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运输关1.l运输前的苗种培育鳜鱼运输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控制投喂和拉网锻练。鱼苗在运输前一天应不喂或少喂,可以提高运输成活率。拉网锻炼的密集过程能促使幼鱼分泌粘液和排出粪便,增加耐缺氧的适应力,且在运输中可避免大量排出粘液和粪便污染水质,因而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另外,拉网还可以除去野杂鱼,消灭水生昆虫。1.2一般运输时间越长,成活率越低。所以买鱼苗时要选择适当的地点和时间,运输时间尽量缩短。1.3运输过程中的一系列操作(起鱼、过数、装袋、运输、下网)尽量让熟练技工来做,整个过程力求做到轻快,…  相似文献   

16.
1 鳜鱼的经济价值如何? 鳜鱼属鲈形目、酯科、酯亚科,种类较多,有长体鳜、波纹鳜、斑鳜、无斑鳜、暗鳜、大眼鳜、翘嘴鳜等,其中翘嘴鳜生长迅速,是目前主要的养殖种类。鳜鱼刺少、肉质细嫩、味鲜美、具补虚劳益脾胃等滋补功能,其外形和肉味与海产石斑鱼相似,是一种高档食用鱼类,市场价格较高。如果在低  相似文献   

17.
宋长太 《齐鲁渔业》2004,21(6):38-38
鳜鱼是市场畅销的名贵鱼类之—,因其鱼种比较娇嫩,运输要求较高。我县自2001年以来,先后从省内外调进近百万尾鳜鱼夏花和鱼种,在调运鱼种过程中,探索了一种成本低、成  相似文献   

18.
杂交鳜与鳜鱼、斑鳜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定鳜鱼、斑鳜和杂交鳜的肌肉营养成分和18种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杂交鳜、斑鳜和鳜鱼的肌肉水分、脂肪、灰分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杂交鳜与斑鳜的肌肉蛋白质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鳜鱼肌肉的蛋白质含量(P〈0.05);鳜鱼、斑鳜和杂交鳜的18种氨基酸含量及其组成、18种氨基酸总量(TAA)、人体所需8种必须氨基酸总量(HEAA)及4种呈味氨基酸(天门冬氨孽、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总量(FAA)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9.
李文亮  李梅生 《内陆水产》2000,25(12):14-15
鳜鱼俗称桂花鱼、桂鱼,属鲈形目、科、鳜属。鳜鱼肉嫩味美,营养价值较高,是淡水名贵鱼类之一,历来深受人们喜爱。鳜鱼以活鱼为食,常被视为人工养殖的敌害,只捕不养,而天然鳜鱼数量有限,品质良莠不齐,严重制约了大规模养殖,影响了规模效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鳜鱼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人工养鳜已引起人们的兴趣。沅江市以解决鳜鱼种源为突破口,网箱与池塘养殖相结合,为发展鳜鱼养殖闯出了一条新路子。现将推广应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把握选种关 我国有鳜鱼 10多种,常见有翘嘴鳜、大眼鳜、斑鳜等,其中以翘嘴鳜个…  相似文献   

20.
曾国清 《内陆水产》2000,25(6):32-33
3鳜鱼的苗种培育3.1夏花培育近年来,鳜鱼苗种培育技术不断提高,培育方式也多种多样,由最初的池塘培育到人工控制条件下的工厂化育苗。现在较理想的培育方式有:孵化环道(桶)育苗、网箱育苗、水泥池育苗和小型土池育苗等。生产上,往往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形式相结合进行。3.1.1培育方式3.1.1.1水泥池微流水培育水泥池规格一般为4m×6m×8m,设有进排水装置,采用微流水的方法。主要用于培育开口3天后的鳜鱼苗,放养密度为2000~3000尾/。3.1.1.2土池培育鳜鱼长到2.0~2.5cm时,可以投放到小型池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