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三峡水库175 m蓄水前后香溪河库湾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9-11月三峡水库175 m蓄水期前后,在香溪河库湾沿程布点和采样,监测分析库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环境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蓄水期前后香溪河库湾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42属,主要为绿藻和硅藻;浮游植物密度随时间变化呈降低趋势,浮游植物成分空间差异不显著,时间上则由绿藻向硅藻演替;营养物质、光热条件等环境因子时间差异明显,空间差异不显著。利用物种多样性指数评价香溪河库湾水质,蓄水期前后库湾水质较好,为中污染状态。利用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水位、表底温差、溶解性硅酸盐浓度ρ(SiO2-3-Si)、真光层深度/混合层深度(Zeu/Zmix)、水位日变幅、硝酸盐氮浓度是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2.
库湾是整个水库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合理利用库湾发展水产生产,是水库渔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报道表明,土拦库湾培育苗种和养殖成鱼都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但是从富春江水库的情况看,过多的库湾被切割,却又会改变库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库区渔业生产。本文就富春江水库库湾渔业利用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阐明三峡水库大宁河库湾水平和垂直分布的空间水环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2008年对库湾的水环境因子特征进行了周年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宁河库湾水环境因子均受季节气候影响,季节变化是影响库湾水环境因子时空变化的首要因素,各月的水温、电导率、溶解氧、透明度、pH差异极显著(P<0.01),浊度、总氮、总磷差异显著(P<0.05);空间水平分布(库湾纵向)上电导率差异显著(P<0.05),浊度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差异不显著(P>0.05);空间垂直分布(库湾垂向)上水温、溶解氧、浊度、总磷差异极显著(P<0.01),pH差异显著(P<0.05),电导率、总氮差异不显著(P>0.05).大宁河库湾水位受三峡大坝水利调度的直接影响,枯水期与丰水期反季节变化.水位变化是影响库湾水环境因子变化的另一因素,水位降低使水平分布的电导率差异增大,浊度升高,透明度、总氮、总磷下降.水位升高使水平分布的温度差异减小,pH、溶解氧、透明度升高,浊度下降.水利调度期间加快了水体的交换程度,可以略微改善水质,抑制水华的发生.定期进行水位调整可改善库湾水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4.
汤浦水库位于浙江省曹娥江支流的小舜江流域,是绍虞平原区域性供水专用水源地。为了研究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演替及其水质状况,于2010年5、8、11月及次年2月连续四个季节分别对其浮游植物、水文特征和理化因子进行调查分析。共鉴定到浮游植物7门58属105种,主要由绿藻、硅藻和蓝藻组成。浮游植物物种数季节变化为:夏>秋>冬>春。各样点物种数呈现出由库尾至取水口递减的变化趋势。浮游植物丰度变幅较大,在3.27×106~128.90×106 Cells /L之间,其中冬季丰度最低,春季最高。春季浮游植物主要由硅藻和蓝藻组成,夏季主要由蓝藻和绿藻组成,秋季为隐藻和硅藻,冬季主要由硅藻组成。浮游植物丰度及其多样性指数均表明春季水质最差,且暴发藻类水华,其中微型硅藻链状弯壳藻(Achnanthidium catenatum)为春季水华的绝对优势种。此次水华暴发可能受降水、水库调度、营养盐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5.
为阐明三峡水库大宁河库湾水平和垂直分布的空间水环境特征及其季节变化规律,2008年对库湾的水环境因子特征进行了周年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宁河库湾水环境因子均受季节气候影响,季节变化是影响库湾水环境因子时空变化的首要因素,各月的水温、电导率、溶解氧、透明度、pH差异极显著(P<0.01),浊度、总氮、总磷差异显著(P<0.05);空间水平分布(库湾纵向)上电导率差异显著(P<0.05),浊度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差异不显著(P>0.05);空间垂直分布(库湾垂向)上水温、溶解氧、浊度、总磷差异极显著(P<0.01),pH差异显著(P<0.05),电导率、总氮差异不显著(P>0.05)。大宁河库湾水位受三峡大坝水利调度的直接影响,枯水期与丰水期反季节变化。水位变化是影响库湾水环境因子变化的另一因素,水位降低使水平分布的电导率差异增大,浊度升高,透明度、总氮、总磷下降。水位升高使水平分布的温度差异减小,pH、溶解氧、透明度升高,浊度下降。水利调度期间加快了水体的交换程度,可以略微改善水质,抑制水华的发生。定期进行水位调整可改善库湾水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2年天目湖沙河水库逐月水质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监测,采用主成分分析及典范对应分析,对沙河水库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河水库透明度(SD)、悬浮物(SS)、高锰酸盐指数(CODMn)、叶绿素a(Chl a)、总磷(TP)、总氮(TN)等主要水质因子既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也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布差异,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也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演替。从丰度上看,蓝藻门的席藻全年都是优势种,但冬、春季节硅藻门和隐藻门藻类丰度显著增高。从生物量上看,春季的优势种为硅藻门的针杆藻,是沙河水库水体透明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主成分分析表明,沙河水库的氮和磷具有明显不同的时间变化规律。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水温、pH、溶解性总氮、SD与藻类生物量的季节演替关系密切,蓝藻、硅藻生物量与水温、溶解性总磷呈正相关,与硝态氮浓度呈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天目湖沙河水库水质时空差异与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时空分布关系密切,降低氮、磷浓度对沙河水库富营养化控制及水质的保护都非常重要,但在不同季节氮、磷的相对重要性不同。农业活动,如茶园的大面积开发及旅游业活动是影响天目湖水质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2008年12月~2009年9月,分4个季节月采样,研究了一座热带城市型水库——深圳铁岗水库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共鉴定出浮游动物73种,均为热带、亚热带或广温性种类。轮虫的种类数和数量在各采样点和各次采样中均居首位。淡水筒壳虫(Tintinnidium fluviatile)、长肢多肢轮虫(Polyarthra dolichoptera)、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镰状臂尾轮虫(B.falcatus)、前节晶囊轮虫(Asplanchna priodonta)、萼花臂尾轮虫(B.calyciflorus)和桡足类(Copepodities)幼体是4季中最主要的优势种(类群)。聚类分析和标系排序分析显示,铁岗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存在空间分布差异。九围和料坑库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4个季节均在一组,萼花臂尾轮虫、尾突臂尾轮虫(B.caudatus)和矩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quadrata)主要分布于该组,镰状臂尾轮虫主要分布于西丽入水口,剪形臂尾轮虫(B.forficula)和腹足腹尾轮虫(Gastropus hyptopus)主要分布于库中央。浮游动物密度、优势种(类群)组成、群落多样性指数结果分析表明,铁岗水库的水质已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又以九围库湾和料坑库湾较严重。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东南山丘区水库流域不同空间尺度下景观格局对水质的影响,基于珊溪-赵山渡水库上游支流15个监测断面水质及流域土地利用数据,提取子流域和6种河岸带缓冲区空间尺度上的景观格局信息,运用冗余分析方法定量探讨不同尺度景观格局与水质的关系,识别水质资源管理的最佳空间尺度及关键景观指标。结果表明:(1)水质指标时空尺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p H、总氮、氨氮空间差异显著(P<0.05),里光溪、南浦溪、莒江溪及玉溪为主要污染风险区域,总氮浓度表现为雨季低于旱季;(2)流域内林地和草地占比最大,为主要的“汇”景观,建设用地、耕地为主要“源”景观,最大斑块指数(LPI)与水质成正相关,散布与并列指数(IJI)、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在多数时空尺度与水质成负相关;(3)景观格局对水质的影响存在空间尺度效应,100 m及800 m河岸带尺度总解释率优于其他尺度,雨季水质主要受草地、林地、建设用地、水域、LPI和SHDI的影响,旱季水质主要受建设用地、耕地和IJI影响。流域内景观格局对水质影响的最佳管理尺度为800 m河岸带,优化该尺度内的景观格局,综合考虑近水体“源”景观的集聚,防控100 m...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三峡水库神农溪库湾倒灌异重流特性、光混比特性及其对水华的影响,根据神农溪库湾的地理特性及库湾区域性水华特性,从神农溪河口至回水末端,沿渡河镇河道中泓线设置7个监测点位(SN01~SN06),于2014年汛末蓄水期对神农溪库湾的水温等指标进行跟踪监测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过程通过倒灌异重流作用,最大单日水位变幅为1.04 m,干流水体分别从表层、中上层和底层倒灌潜入库湾;倒灌异重流增强了干支流间水体交换,缩小了干支流间水温差,打破支流水温分层,使支流混合层深度逐步增大。库湾叶绿素a浓度呈现时空差异性,整个蓄水周期内,SN02受干流水体影响明显,叶绿素a浓度始终维持在低水平,均小于20 mg/m~3,蓄水过程中,SN05和SN06断面混合层深度由6.0 m上升至22.5 m,叶绿素a浓度由高于30 mg/m~3降低至10.30 mg/m~3,导致神农溪库湾叶绿素a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蓄水过程加强了干支流水体交换程度,减小光混比至0.2,库湾叶绿素a浓度均值降低为11.00 mg/m~3,水华情势最终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2015年4月在三峡水库库首、库中、库尾分别选择香溪河、澎溪河、御临河进行采样,比较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和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的异同,并用综合营养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3条支流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存各有不同,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46属、68种;其中,御临河口(50种)澎溪河口(33种)香溪河口(20种),主要为硅藻和绿藻。御临河、澎溪河、香溪河的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分别为61×10~4个/L、4×10~4个/L、3×10~4个/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0.64 mg/L、0.07 mg/L、0.035 mg/L,御临河现存量明显高于其它2条支流。3条支流共有23个功能群,优势功能类群为御临河(G,C,P),澎溪河(LM,MP),香溪河(F,Y)。研究表明,库尾、库中和库首河口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组成相似,从库尾支流到库首支流浮游植物种类和现存量逐渐减少。浮游植物库尾支流由硅藻为优势种的功能群转变为库中甲藻为优势种和库首绿藻为优势种的功能群。浮游植物现存量从库首到库尾支流逐渐增加,对透明度的变化有所影响;而库首到库尾支流水体氮、磷营养更多地取决于蓄水产生的水文水动力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水库环境因子对原生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2016年对浙江汤浦水库进行逐月全年采样,从上游库尾至下游坝前共设6个调查站位。结果表明,汤浦水库检出原生动物37种,隶属5纲、18科、22属;群落种类数呈现双峰型,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冬季相对较低;密度年均值为1 608个/L,呈现单峰型,高峰值出现在8月,食菌功能类群在夏季占比最高,夏秋季高于春冬季。水库纵向分布呈现种类数及密度均为上游高于中下游的特点,6月空间异质性处于最高水平。优势种分析表明,食菌功能类群的旋回侠盗虫(Strobilidium gyrans)、王氏似铃壳虫(Tintinnopsis wangi)、小筒壳虫(Tintinnidium pusillum)及膜袋虫(Cyclidium sp.)优势明显。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前置选择发现,30个环境因子中,总氮、水温、藻类细胞数、总硅和浊度是影响汤浦水库原生动物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原生动物密度与藻类细胞数和水温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总氮呈显著负相关。水库的3个雨季及6月泄洪阶段,是促使夏季原生动物高峰期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营养状况差异是造成原生动物时空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2013年5-9月对乌鲁木齐塔桥湾水库渔业水质展开了调查,通过监测酸碱度(pH)、叶绿素a(Chl-a)、亚硝酸盐氮(NO2--N)、氨氮(NH4+-N)、非离子氨(NH3-N)、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氮(TN)、总磷(TP)、溶解氧(DO)、水温(T)、蓄水量(V)共计11个项目,分析水库水质。利用相关性分析、单项污染指数、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及主成分分析,对乌鲁木齐塔桥湾水库渔业水质的质量现状和污染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水质呈弱碱性,pH月均值在7.45~8.59;NH3-N、NH4+-N、TN、CODMn、TP均严重地超过渔业水质标准限值;月均氮磷比为20.31~156.60:1,月均综合营养指数为58.9~78.3,水体一直处在氮元素过剩和富营养状态,营养盐和有机物是塔桥湾水库的主要污染物。水库多项水质因子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其中营养盐TN、TP、NO2--N、NH4+-N 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42~0.890,蓄水量与TN、TP、NO2--N、NH4+-N、NH3-N、pH、Chl-a的相关系数在0.585~0.943。主成分分析表明,营养盐和有机物对水质的影响随时间而改变,5-8月,营养盐对水质的影响作用减弱,有机物、水温和溶解氧对水质的影响作用增强。积累的数据为新疆渔业养殖提供了资料,为渔业主管部门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监管提供参考,并对我国现有渔业水质标准中的氨氮和非离子氨指标规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问题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和运营中关注的热点,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主要评价指标.本文通过资料收集和对库区野外调查,对丹江口库区野生植物、陆生动物和水生生物三个方面进行了生物多样性资源统计,重点从大坝加高蓄水淹没、移民安置破坏两方面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可能对库区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影响,并根据目前库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威胁,提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研究密云水库入库河流水体中总细菌和反硝化菌的群落组成与差异性,为水库的安全管理与水质保障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选择对密云水库水质影响最大的5条入库河流(潮河、白河、清水河、对家河和白马关河),对水体中的总细菌和氮循环功能微生物反硝化菌进行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与高通量测序分析。5条入库河流中全细菌主要隶属于6个门,而以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为优势种群;反硝化菌在门水平的分布则相对简单,主要以Proteobacteria和少量Deferribacteres(脱铁杆菌门)构成。不同入库河流全细菌的群落结构具有空间差异,其中水文特征较为接近的白河和潮河全细菌群落结构具有较高相似性,与其他3条入库河流群落差别较大;水体中全细菌的Shannon多样性和Chao1丰富度均表现出较高水平。氮磷污染较重的对家河和潮河反硝化菌群落结构比较类似,其他3条入库河流之间则相对分散;对家河全细菌和反硝化菌的多样性和丰富度表现出较低水平。清水河水体中的全细菌和反硝化菌群落结构都较少受到已分析的环境因子影响,可能与该河道的人工改造有关。河流水体中全细菌以及关键功能微生物群落特征受到河流的水文、形态和理化指标的综合影响,可以作为水体环境与生态状况的重要指示项目,在今后的水库水环境保护与管理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东莞市水库富营养化现状并为水质管理提出合理建议,于2011-2012年的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对东莞市25座水库的营养状态和浮游植物主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营养水库5座,富营养水库16座,超富营养水库4座,整体富营养化水平较高。水库浮游植物丰度1.07×105~7.67×108个/L,且枯水期高于丰水期;有20座水库的浮游植物丰度中蓝藻比例超过50%,部分水库出现了蓝藻水华现象,其营养状态与人类活动强度、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水库功能及补水方式密切相关。削减外源污染,尤其是控制磷排放是当前遏制水库富营养化的根本途径;对于即将联网调水的5座水库而言,利用联网形成的调度能力进行合理的水库调度是缓解其富营养化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葠窝水库流域综合管理提高了水库水质状况,为了给下一步的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在2008-2009年对葠窝水库6个代表性断面进行了4次采样调查和实验室分析,并采用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对葠窝水库水质进行评价。检测结果表明水质状况总体有所好转,主要污染物为非离子氨和重金属铜,其他指标正常。采用流域综合水质指数法对水库总体...  相似文献   

17.
在对汤浦水库流域内污染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SWAT模型,建立了汤浦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空间和属性信息基础数据库,在GIS技术和ArcScene、Arcview等软件支持下,研究流域非点源污染分布规律、主要污染因子、各溪各镇的污染贡献率以及流域污染负荷总量等。结果表明,在空间尺度上,南溪和双江溪流域营养物质贡献量最高,泥沙量较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污染流失负荷不同,灌溉水田是总氮负荷的主要来源,水田和茶园是总磷负荷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居民点,最小是林地。在时间尺度上,年内总氮、总磷负荷随季节呈不规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河流型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对湖北恩施大龙潭水库水环境因子和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水库在调查期间共鉴定到186种藻类,隶属于7门89属,其中硅藻门(79种)>绿藻门(55种)>蓝藻门(29种)>甲藻门(9种)>隐藻门(7种)>裸藻门(6种)>金藻门(1种)。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在0.94~1.30,依据丰富度指数水质评判标准判断水质整体为中污染。水库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在夏季较高,在冬季显著下降。水库从夏季至秋冬季节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在3.889×105~282.983×105cell/L的区间内变化,其均值为79.864×105cell/L。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总密度与温度、溶解氧、pH、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硝酸盐氮呈极显著负相关。冗余分析表明,温度、pH和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大龙潭水库较高的海拔和较大的流域面积,有利于硅藻生长;水库年平均水深较深,蓝藻通过水流运动停留在水库上层成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