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武威市全面贯彻“西部大开发,生态要先行”的战略,坚持公路建设与造林绿化同步进行,投资300多万元,在沙漠里建设了一条高标准的绿色通道。 省道211线民勤至武威段,全长96.39公里,2001年路基全线拉通。针对民武公路造林绿化战线长,部分路段穿越沙漠地带,造林绿化工作难度大的实际情况,武威市实行了各部门统一配合,沿路县(区)、乡(镇)领导一把手负责制,层层  相似文献   

2.
播绿乌鞘岭     
乌鞘岭林场位于武威市东段,地处天祝县、古浪两县交汇地段,行政区划属天祝县安远镇、朵什乡和西大滩乡的一部分,林区内有3个乡镇、32个行政村,总人口3.76万人。经营区海拔2400~3100米,年平均气温0.8℃,年平均降水量350毫米,森林资源分布在冷龙岭东支脉毛毛山(乌鞘岭)北坡,属祁  相似文献   

3.
为治理沙化,保护绿洲,拯救民勤,4月19日上午,由甘肃省绿化基金会、甘肃省林业厅、团省委、省妇联、省工商联、省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省人大农工委、省人大环资委、省政协环资委、省绿委、武威市政府、甘肃青联艺术团、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民营企业家、省级及武威市有关新闻单位参与协办的“让绿色托起陇原——情系民勤治沙行动”大型系列公益活动启动仪式在民勤县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4.
根据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理论,结合武威市森林病虫害发生发展现状和天敌资源种群及利用状况,总结了多年病虫害防治经验教训,从行政管理、制度建设、控灾措施、基础研究等方面入手,对武威市林业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姜晓燕 《绿色科技》2014,(4):281-282
指出了武威市区与凉州区旅游、祁连山区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武威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生态学思想的指导。对武威的旅游资源、影响武威旅游发展的因素、武威祁连山区的规划保护以及生态环境友好型产业的开发等问题,从生态学视角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武威市黄斑星天牛的调查,对其危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武威市黄斑星天牛危害直接经济损失为36098.415万元,间接生态经济损失为38.481亿元.  相似文献   

7.
凉州奇槐     
甘肃省武威市古称凉州,为丝绸之路重镇,有悠久的人文历史和驰名中外的名胜古迹,在此出土的被誉为“稀世珍宝”的铜奔马,以其独特的造型,被定为我国旅游标志,驰骋全球。但有一自然奇观———凉州古槐,却鲜为人知。这棵古槐在距武威市约10公里的张清堡村,高18米...  相似文献   

8.
声音     
正我们习惯了用卫星、望远镜、显微镜等科技手段观察自然,但亲自去野外考察的次数少了,与自然的连接弱了。只有亲身体验,才能跟动物感同身受,才能更好地解读数据。——北大教授吕植以前都是沙进人退,现在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进一步,沙子退一步。——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负责人郭万刚现在,国家对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只要踏踏实实地一棵接着一棵栽,一天接着一天干,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甘肃省武威市湿地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进行的分析,总结了武威市湿地保护管理存在的生态用水匮乏、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管理体系与法律体系不完善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增加湿地生态用水优先发展新型节能环保项目、加大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加强湿地管理体系、执法体系建设等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已于!"!年%月%日正式颁布实施,自此武威市防沙治沙工作步入法制轨道,使防沙治沙工作迈进了依法防沙、依法治沙的新阶段,它的颁布实施必将有力地推进防沙治沙工作深入有效地开展,对于加强武威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秀美山川、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支持。防沙治沙法是继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种子法、水保法之后又一部有关林业的专门法律,它的出台适应了目前防沙治沙形势的迫切要求,是防沙工作中的重要里程碑,借此契机,运用这个法律武器,可以实现武威市北部沙区的“封…  相似文献   

11.
正10月22日,"美丽中国·生态民勤"摄影展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开幕。此次摄影展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办公室、甘肃省林业厅、甘肃省武威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摄影展共分"治理荒漠·中国生态奇迹""昔日民勤·风沙肆虐家园""战风斗沙·众志成城治沙患""绿进沙退·书写绿色篇章" 4个部分,通过百余幅摄影作品,生动展示了我国防治荒漠化及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防沙治沙取得的巨大成就,讲述了民勤人民抗风斗沙、顽强拼搏的感人故事,弘扬沙区人民  相似文献   

12.
离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不到40公里的长城乡红水村,地处腾格里沙漠的西南缘。在沙漠中有一方茂盛的沙生植物,是甘肃武威的一对农民父子用11年时间造出的6400亩沙漠植物林。  相似文献   

13.
武威市是全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当地乱采滥挖、乱垦过牧的现象未得到有效控制,边治理、边破坏的问题仍很严重。治理与破坏对峙,是武威市当前生态建设的客观现实。面对沙化土地继续扩展的现状,想方设法打好防沙治沙攻坚战,保护武威绿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用树木抗寒等级标准对武威89个外来树种进行平均抗寒指数测定,结果表明,武威市抗寒树种有46种,较抗寒树种34种,其余为不抗寒树种。提出了树种选择的抗寒性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5.
地处黄土、青藏、蒙新三大商原交会地带的甘肃省武威市,自然条件独特,土壤理化特性明显,是发展红枣等节水型林果产业的理想基地。2010年,武威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委、省政府“四抓三支撑”的区域发展战略,围绕武威市发展提出发展林果150万亩,其中红枣32.5万亩的目标,并进行了大胆的实践。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武威的红枣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许云飞 《国土绿化》2018,(11):53-53
10月22日—28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办公室、甘肃省林业厅、甘肃省武威市人民政府联合在北京王府井步行街举办了"美丽中国·生态民勤"摄影展。此次摄影展共分"治理荒漠·中国生态奇迹""昔日民勤·风沙肆虐家园""战风斗沙·众志成城治沙患""绿进沙退·书写绿色篇章"4个部分,通过百余幅摄影作品,生动展示了我国防治荒漠化及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防沙治沙取得的巨大成就,讲述了民勤人民抗风斗沙、顽强拼搏的感人故事,弘扬了沙区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武威市绿化树种现状进行分析评价,选择武威市城区典型绿化区域对绿化树种构成、应用频度、生活型、开花特性、观赏特性、生态适应性及应用形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武威市建成区共有城市绿化树种113种(含变种、变型、品种),其中常绿树种18种,落叶树种95种;乔木48种,小乔木25种,灌木42种,藤本3种;观花树种50种,观叶类树种28种,观果类树种15种,观枝类树种6种;完全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树种78种,基本适应25种,适应较差10种;栽植方式有孤植、列植、对植、丛植、丛植、群植等6个,配置模式有乔+灌+草、乔+草、灌+草、乔+灌、乔+乔等5个。根据应用频度、栽植数量、生态适应性、用途分为5类,其中基调树种5种,骨干树种15种,常规树种71种,试用树种10种,特用树种12种。  相似文献   

18.
基于武威市2011-2020年MODIS13Q1数据提取16d的NDVI数据,通过Arcgis像元统计工具计算得到年均NDVI数据,采用回归趋势分析法研究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生态适应性和植被地域分布等主要特征.结果 表明:武威市植被地域分布特征明显,植被覆盖度整体呈自北向南递增趋势空间分布,高覆盖度主要分布在天祝县南部...  相似文献   

19.
《甘肃林业》2015,(2):47-48
3月8日,武威市区五千余名机关干部和群众在金荣沙漠生态公路沿线参加了集中义务压沙活动,认真践行"生态立市"战略,强力推进生态屏障行动,以实际行动迎接第37个全国植树节的到来,拉开了全市春季造林绿化序幕。市委书记火荣贵等市领导参加了义务压沙活动。今年武威市计划以武威荣华绿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金荣沙漠生态公路、G569(民武)高速公路、甘肃  相似文献   

20.
陈莉 《甘肃林业》2004,(6):20-21
自1984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沙产业理论后.经过20年来的开发实践,武威市在沙产业开发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在实践中实现了“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技术路线。近年来,武威市依据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和行业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纽带,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沙产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