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奕 《木材工业》1989,3(2):20-24
本文通过一系列的工艺试验对石膏刨花板的密度、木膏比和水膏比与其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1.密度的增加会导致石膏刨花板强度的显著增加;2.提高木膏比会使静曲强度等随之上升,但对弹性模量和平面抗拉强度影响不大;3.水膏比在0.30-0.40范围内对板子性能无显著影响;4.三个因子间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一系列工艺试验,对石膏锯屑板的密度、木膏比、水膏比与其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提高会导致石膏锯屑板强度的显著增加;木膏比与静曲强度、厚度膨胀有关,水膏比在0.30~0.40范围内对板性无显著影响。初步试验还得出,玻璃纤维可作为石膏锯屑板的增强材料,对其强度有显著的增强效果;石膏锯屑板具有较好的饰面性。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气温和降水对银杏木材年轮和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北京地区17年生银杏为试材,研究了气温和降水对银杏木材年轮宽度、年轮密度,最大密度、最小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月份的气温和降水,对银杏生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生长季节中的7月份气温与年轮宽度有-0.44的负相关,对木材密度影响不大;而月份降水量与年轮宽度呈0.69的正相关,在0.01水平相关显著,8月份降水量与年轮密度、最大密度和最小密度呈0.70、0.74和0.74的正相关关系,在0.01水平相关显著。  相似文献   

4.
用不同滤纸酶活力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比(F/C)值的纤维素酶系处理轻量涂布纸二次纤维,研究了纤维素酶系组成对二次纤维性能的影响。随着F/C值从0增到2.5,长度小于0.2mm的纤维分布密度由23.55%降低到17.50%。纤维加权平均长度由1.067mm增加到1.168mm,纤维的卷曲系数由0.103下降到0.087;纤维的扭结强度由0.78个/mm增加到0.84个/mm。随着F/C值的增加,纤维素酶系外切酶的酶解作用增强,细小组分逐渐减少,二次纤维平均长度呈上升趋势,卷曲程度下降,有利于浆料滤水性能的改善,但纤维扭结强度上升对单根纤维强度和纸张强度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油松纯林乔木层碳密度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影响中国油松林碳密度的各因子的作用,结果显示,在油松林适生的温度范围内,低温、高降雨量更有利于其积累碳素;随着林龄的增大,气温和降雨量对碳密度的影响作用逐渐减小;天然林和人工林碳密度预测模型分别为:C=-5.107×T+0.079XR+1.263XA(R^2=0.895);C=-3.319×T+0.010×R+2.220×A(R^2=0.934).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3块落叶松人工林标准地2980株林木胸径与冠幅直径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建立落叶松人工林胸径与冠幅直径直线相关关系式为y=0.732 0.148x.求得各径阶林木密度.编制6~17cm径阶的落叶松人工林经营密度表。用固定标准地资料验证.结果表明,伐后保留密度越接近经营密度,单位面积蓄积增长量、单株材积就越高.不仅采伐强度符合技术规定,而且能获得理想的间伐利用木材。  相似文献   

7.
18a、8a生湿地松人工林间伐试验表明:间伐对湿地松直径、树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出材量无显著影响。间伐对生长轮宽度、晚材率无显著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生长轮宽度增加,增加幅度为11%-22%,晚材率增加,增加幅度为2%-3.5%。间伐对木材密度无显著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木材密度下降,下降7%-15%。间伐对弦向干缩有显著影响,随间伐的强度增加,弦向干缩率下降9%.12%;间伐对18a生湿地松径向干缩有极显著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径向干缩率下降9%.18%;间伐对8a生湿地松径向干缩有极显著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径向干缩率下降18%。间伐对体积干缩有极显著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体积干缩率下降14%-39%。间伐对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无显著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纤维长度、纤维宽度下降2%,纤维长宽比呈不规则的变化。间伐对抗压强度无显著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抗压强度增加2%.7%。间伐对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有显著影响,随间伐强度的增加,抗弯强度增加5%.7.5%,抗弯弹性模量增加15%.22%。湿地松中幼林间伐,其生长速度加快,其制浆特性降低不大,其力学性能提高,我省各地可适当进行湿地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工作。  相似文献   

8.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设计对桉树DH33-9和E3两个无性系进行组培试验,研究其继代培养芽的叶片增大与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BA、生长素NAA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BA为0.03~0.17mg/L,NAA为0.16~0.44mg/L),激素的浓度变化对平均有效叶数影响显著,但对不同无性系的影响效果不同。这一结论为进一步摸索桉树的继代培养有效叶片的最佳配方指出了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降低尿素与甲醛的摩尔比可降低脲醛树脂中游离甲醛含量,但对脲醛树酯的缩聚和粘结强度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用新研制的脲醛树脂胶粘剂在竹材碎料板中进行了应用.结果表明:中密度板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远低于高密度板,密度在0.9g/cm3以上可获得较好的产品质量;随着施胶量的增加,静曲强度和平面抗拉强度增加,厚度膨胀率下降,施胶量以8%~12%为宜;产品质量达到刨花板质量的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0.
毛竹笋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影响笋产量的12个因子(立地等级、表土层厚度、均匀度、整齐度、立竹密度、Ⅰ度竹立竹密度、Ⅱ度竹立竹密度、Ⅲ度竹立竹密度、Ⅳ度竹立竹密度、叶面积指数、大年竹立竹密度、大年竹株数百分比)的调查,并进行多元回归,建立了笋产量预测模型:Y出笋数=-73.1785+0.5890X1—0.4401X2+0.6464X3+227.5612X4,其中立竹密度X1和大年竹株数百分比X4对笋产量影响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采用异氰酸酯(ISO)改性的脲醛树脂胶制造低密度稻壳-木材复合材料。稻壳与木质刨花的混合比例为1:1,施胶量为7%,试验结果表明,异氰酸酯改性的脲醛树脂胶黏剂适用于低密度稻壳-木材复合材料,其物理力学性能明显优于使用传统的脲醛树脂胶黏剂。低密度稻壳-木材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随着改性剂异氰酸酯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密度是稻壳-木材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低密度稻壳-木材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随着密度的增加而提高。在设定密度为0.45g/m~3和0.5g/cm~3的条件下,3:4的ISO/UF的稻壳-木材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均达到日本刨花板工业标准(JIS A5908)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测试了稻壳形态对稻壳-木材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以20网日、30网日和40网目的稻壳为补充材料制备的密度为0.80g/cm^3的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均达到国标二级品的要求。确立20网目的稻壳适宜于稻壳-木材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3.
稻壳的外表面覆盖有二氧化硅膜,使用传统的脲醛树脂(UF)和酚醛树脂胶(PF)生产的100%的稻壳板难以达到木质刨花板的质量指标。本研究采用以异氰酸酯(ISO)改性的脲醛树脂和酚醛树脂胶制造稻壳-木材复合材料。稻壳与木片的混合比例为1:1,施胶量为7%,设计密度0.8g/cm3。试验结果表明,3:4的ISO/UF、2:5的ISO/PF、改性胶粘剂制备的板材的物理力学性能达到国标刨花板二等品的要求;用3:4的ISO/PF改性胶粘剂制备的板材达到优等品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木屑和稻壳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木屑和稻壳混配后的腐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木屑和稻壳混配更能达到较高的发酵温度,腐熟后基质理化性质得到改良,可溶性糖得到大量分解,纤维素含量降低,EC值降低。木屑与稻壳比为6:4时发酵更彻底,有机废弃物腐熟C/N比标准T值应小于0.5。  相似文献   

15.
木粉和稻壳粉是制备木塑复合材料(WPC)常用原料。WPC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受到热和水分的影响,笔者对比研究了稻壳粉/HDPE和木粉/HDPE两种复合材料经历热氧老化和长时间水浸渍后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木粉/高密度聚乙烯(HDPE)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弹性模量都大于稻壳粉/HDPE的;随着热氧老化或水浸渍处理时间的延长,复合材的挠曲性能下降,其中木粉/HDPE复合材的弹性模量下降最为迅速;复合材料表面明度值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减小,说明颜色变暗,稻壳粉与木粉填充的复合材之间差别不大。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HDPE与稻壳粉或木粉之间都有缝隙存在,为水分和氧气的进出提供了通道。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e present work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wood species, particle size and residue particle size obtained from trimming of wood–cement composites on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ement-bonded particleboard (CBPB). Particleboard was manufactured with a wood/cement ratio of 1:3 and specific gravity 1200 kg m?3. After manufacturing, the boards were tested. The second order plan was used to test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factors and levels. It was shown that slenderness and compaction ratio increased and bulk density and specific surfac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particle size. With the increase in slenderness ratio and compaction ratio and decrease in bulk density and specific surface, thickness swelling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improved, but water absorption by the board increased. The addition of 6% of 5/3 fraction size of particle obtained from trimming of board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the properties of the boards. The optimized panel properties, obtained using poplar particles with a fraction size of 7pass/on5, exceeded the BISON type HZ and EN Standard for Wood Particleboard. CBPB made of alder or poplar particles with 5/3 fraction size of residue exceeded the BISON type HZ. All CBPB with 5/3 fraction size of residue showed lower mean values of thickness swelling, well below the maximum requirements of both standards. In addition, wood species, fraction size of particles and residue size are believed to have been the main cause of change in the properties of the boards.  相似文献   

17.
苏雪瑶  沈隽  陈峰 《林业科技》2009,34(4):45-47
研究以厚度为10—200μm杨木刨花为原材料生产高密度人造板的工艺条件,探讨了热压温度、刨花施胶量、板材密度对产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压温度155℃,板材密度为0.88g/cm^3,采用UF和MF混合添加,总施胶量为绝干刨花质量12%(其中MF占总施胶量的35%)的工艺条件下生产出的人造板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学性能,各项指标达到或优于GB/T4897.3—2003,GB/T4897.4—2003刨花板国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广宁县竹香骨下脚料制备竹碎料刨花板及其复合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竹香骨下脚料为原料,以脲醛树脂和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树脂胶粘剂制备竹碎料刨花板,并与木纤维复合改性,检测并分析了内结合强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吸水性。结果表明,在热压温度为160℃时,竹碎料板和竹木复合碎料板的物理力学性能均满足国标规定在干燥状态下使用的普通用板要求。当木纤维与竹碎料复合后,复合板材的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有一定程度提高,但内结合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脲醛树脂胶稻草中密度纤维板的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用稻草代替木材制造脲醛树脂胶稻草中密度纤维板的可行性研究 ,探讨了板材密度、施胶量和防水剂等工艺因素对稻草中密度纤维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实验室条件下 ,当板材名义密度为 0 .8g/ cm3和施胶量为 17%时 ,脲醛树脂胶稻草中纤板性能达到现行国家标准一等品的要求 ;施加 1.2 %的石蜡乳液 ,板材的耐水性亦能满足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是建立在我国资源和工业技术基础之上,探讨利用木纤维以半干法制造石膏纤维板(GFB)的生产工艺;提出了半干法石膏纤维板的工艺方案,并建立了密度、木膏比、水膏比与板材性能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密度(D)增加,板材力学性能显著提高,木膏比(W/G)、水膏比(H/G)有效强的交互影响。木膏比增大,板材反弹率和吸水厚度膨胀率(TS)增加,纤维形态,蒸煮工艺对板材静曲性能无显著影响,纤维形态对内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