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了母猪分娩与仔猪护理措施,包括分娩前的准备工作、安全接产、母猪产后护理、仔猪的处理等内容,以期为母猪生产与仔猪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分娩母猪咬仔症是分娩母猪后不让仔猪吸吮乳头.母猪回头咬仔猪的一种不良行为。 1发病原因 初产母猪由于过分紧张,神经质过于敏感:对仔猪的尖叫声不知所措,过分激动:分娩时受外界的饲养人员的频频走动的影响:过强的灯光照射:过高的噪音而引起的应激反应。其次就是分娩母猪在妊娠期间饲料单一缺乏必要的营养和维生素。  相似文献   

3.
《饲料博览》2002,(12):47-47
1.加强分娩护理,保证顺利分娩,减少死亡仔猪出生后,需立即除去身上的黏膜与口腔中的黏液,使仔猪能自由呼吸,对于难产或分娩时间过长的母猪,应给予适当助产,以减少死胎。2.尽快让仔猪吃上初乳,以增强仔猪的免疫力,抵抗各种疾病的发生仔猪出生后,应尽快把它放在母猪身边哺乳,对不能找到乳头的,要帮助它找到并固定在泌乳多的乳头上让其尽快吃到初乳。3.加强保温防冻、防压措施仔猪出生后由于抗寒力较弱,仔猪行动呆笨,易被母猪压死或冻死,因此要设置保温箱,保温箱应维持在32~35℃,到1周龄后开始降温。由于仔猪在初…  相似文献   

4.
正常母猪分娩一般不用人为的去助产,母猪都能够顺利地将仔猪产出,工作人员只要履行好正常接产程序就可以了。但是母猪一旦发生难产时,就必须进行人工助产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做好分娩母猪的助产工作呢?1难产母猪的助产破水后不见仔猪产出或产出数头仔猪后,过了40min仍只见母猪努责,不见仔猪产出,这时可能发生了难产。应考虑选择以下方法进行助产:1.1驱赶助产当母猪发生难产时,可尝试将母猪从产房中赶出,在分娩舍过道中驱赶运动约10min,以期调整胎儿姿势,  相似文献   

5.
讨论母猪分娩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在母猪分娩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和护理,在分娩时注意安全接产,防治感染,在分娩之后应该加强饲养管理,增加母猪和仔猪的抵抗力均作出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分娩是养猪生产中最繁忙的生产环节,也是解决猪源的关键。其任务是保障母猪安全分娩,尽可能提高仔猪存活率。分娩后,母猪进入哺乳期。泌乳是母猪重要的生理功能,母乳中含有仔猪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它是仔猪出生后20日龄前最主要的营养来源。提高母猪的泌乳力,既能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提高仔猪的哺育率,又可避免母猪在哺乳期内减重过多,是饲养泌乳母猪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分娩母猪母性行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仔猪的成活率,尤其是一些母性行为失常的母猪直接咬死、踩死、压死仔猪,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母猪分娩是受多种因素如神经、内分泌和胎儿等多方面影响和调控的一个复杂过程。近几年,虽然许多专家对分娩的机理进行研究,但到目前为止对造成母猪母性行为失常原因及机理的了解还不是很清楚。就分娩环境、机体内分泌、母猪遗传背景及产仔经验等影响分娩母猪母性行为的4个主要因素进行综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从事养猪业的人都知道,大多数母猪分娩产崽都在夜间,往往因护理和管理不及时,常导致仔猪伤亡,带来经济损失。现推荐一妙法,实施诱导分娩,使母猪在白天产崽。具体方法是:在母猪妊娠的第111天或112天的上午8时或9时,即预产期的前2 ̄3天上午,用半支(125微克)氯前列烯醇给母猪肌肉注射,待第2天天黑以前(即注射后24 ̄36小时),母猪即开始分娩(成功率约在85% ̄90%)。此法无任何毒副作用,其所产崽数、仔猪体重、断奶后存活率等指标均保持正常情况。使母猪白天产崽妙法!山东@李树国  相似文献   

9.
一、使母猪白天产崽二、使母猪在春秋季分娩在母猪临产前1~2天的上午9~11时,于母猪颈部肌肉注射前列烯醇注射液1~2毫升,可使98.2%的母猪在次日白天分娩,有效率高达100%,仔猪成活率98%以上。母猪分娩安排在春秋季,能提高仔猪成活率,实现2年产5胎。可把第1胎安排在11~12月配种,次年3~4月产崽;  相似文献   

10.
《农民致富之友》2005,(11):32-32
防治。本病的治疗效果不好或来不及治疗即死亡。主要依靠平时的预防。首先,加强对猪舍和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产房和分娩母猪的乳房应于II缶产时彻底消毒。有条件时,母猪分娩前15天和30天,各肌肉注射仔猪红痢疫苗1次,剂量5~10毫升,可使仔猪通过哺乳获得被动免疫。连续产仔,前1~2胎在分娩前已经两次注射过菌苗的母猪,下次分娩前15天注1次,剂量3~5毫升。为了提高预防效果,母猪应做好配种记录,计算好预产期,便于按时注射菌苗,防止失误。另外,仔猪出生后,口服氯霉素1片,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 母猪分娩前后的合理饲养和管理,是保证其正常分娩和降低新生仔猪死亡率的必要条件。畜禽行为学的研究,可以创造适宜于畜禽习性的条件,满足它们的生育需要,从而提高生产的效益。母猪分娩行为是畜禽行为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学者已对二花脸猪、金华猪和长金母猪的分娩行为进行过研究报道,而对淮南猪的分娩行为尚未进行过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淮南猪分娩行为探讨,揭示其一般规律,为分娩期间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垫草型母猪分娩栏的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国安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4664-4666
针对现在养猪生产分娩环节中的问题,结合猪的生物学特性和养猪生产特点,设计适合我国的福利性母猪分娩栏,经过应用试验表明,设计不但能满足猪的行为需求,减少应激,提高母猪和仔猪福利状况,还能提高仔猪的健康状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娩是养猪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其工作做的好坏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母猪的安全分娩和仔猪存活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 5 母猪分娩前后的饲养管理 母猪转入分娩舍后,不要改变饲料和饲管人员。在预产前3天,饲料量可由每天3公斤减少到2公斤。如母猪饥饿,可增加青饲料。在分娩当天,不给料,只给饮水;分娩后5天逐渐增加到哺乳料量。分娩舍应安静,以免母猪起卧不安,影响分娩或压死仔猪。母猪分娩前,外阴部充血肿大,腹部下垂,尾根部下陷,乳房发胀。若发现母猪表现不安,口衔垫草,眼睛发光,频频排尿,一般过4~8小时就  相似文献   

15.
母猪分娩前后添加抗生素的方法是由国外某兽药企业20多年前提出,专门用于预防母猪产后感染、降低乳腺炎发生和仔猪腹泻率、提高断奶窝重,已经被大多数规模猪场所接受。分娩前后添加抗生素对于避免母猪产后生殖道感染、乳腺感染及通过过乳给药避免仔猪腹泻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一般说来,母猪怀孕期平均为114d(范围值111~117d,有文章认为110~120d)。母猪怀孕期长短依猪的品种不同有一定差异,但个体差异更为明显。据相关资料,野猪的怀孕期比家猪长3~4d。母猪分娩推迟与母猪早产都是养猪生产过程经常发生的异常生产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母猪产仔的结果,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如果母猪早于平均分娩期4d分娩,仔猪出生后体质相对较弱;如果早于7d分娩,仔猪出生后被毛稀疏,生活能力会更差,不经特殊照顾很难成活。而如果母猪晚于平均分娩期4d生产,仔猪出生后个体较大,被毛长,但营养不一定良好,活力也会受  相似文献   

17.
母猪空怀和妊娠阶段这一阶段有空怀妊娠母猪分栏小群饲养的,每栏4~2头,也有空怀母猪分栏小群饲养,而妊娠母猪单栏限位饲养。这样配准的母猪在空怀待配区饲养5周,在妊娠母猪饲养区内饲养11.5周,然后转入下阶段饲养。母猪分娩哺乳阶段同一周配种的母猪按预产期提前1周同批进入分娩母猪舍的分娩栏内,在此完成分娩产仔和哺乳。哺乳期为4~5周,母猪在这一阶段共饲养5~6周,断奶后,母猪回到空怀妊娠母猪舍参加下一繁殖周期发情配种,断奶仔猪则转入断奶仔猪培育舍饲养。断奶仔猪培育阶段仔猪断奶后,同批转入断奶仔猪培育舍…  相似文献   

18.
吴天 《农家致富》2005,(7):39-39
做好产前准备 母猪分娩前一定要注意其乳房、乳头及外阴部附近的清洁和消毒,并对分娩圈舍或产床和保育箱消毒。分娩当天饲喂母猪少量饲料或不喂料,以免母猪吃的过饱而影响仔猪的产出。另外,要准备好碘酒、结扎线、剪刀等工具。  相似文献   

19.
张洪升 《新农业》2012,(17):34-35
初生仔猪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差,抗病力差,如护理不当,极易引起仔猪发病。1.假死母猪产前剧烈折腾,会造成脐带提前中断或母仔胎盘分离;有的母猪产道狭窄或胎位不正,造成已断脐带的胎儿分娩时间拖长,都会导致产出仔猪窒息。有的虽不能呼吸,但心脏仍在跳动,用手指轻压脐带根部可摸到脉搏,此为假死仔猪。通常表现为皮肤苍白,四肢不动,无呼吸现象,但仍有心跳。防治:在母猪分娩过程中,要做好人工助产工作,尽量缩短母猪产程,防止仔猪假死。对于假死仔猪要及时抢救,首先要擦净仔猪口鼻的黏液,然后进行人工呼吸。  相似文献   

20.
许秀平 《当代农业》2009,(11):39-39
5,猪栏(1)分娩栏。分娩栏中间部分为分娩母猪限位区,两侧为仔猪活动区。为了分娩栏内形成局部适宜小气候,满足小猪生长的需要,可在仔猪活动区内设置保温箱,可采用加热地板、红外线或普通灯(100瓦或200瓦)等发热装置来提高局部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