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类群九孔鲍免疫防御机能的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政强 《水产学报》2004,28(2):189-194
对不同类群的九孔鲍细胞与体液免疫机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类群的九孔鲍免疫机能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复壮鲍(养殖10个月,个体大小为51.8~59.2mm)细胞与体液免疫机能都明显高于退化鲍(养殖20个月,个体大小为37.4~43.1mm)(P<0.01),与野生九孔鲍(个体大小为67.7~76.7mm)相比,复壮鲍细胞免疫机能略高于野生鲍,体液免疫机能则明显低于野生鲍。九孔鲍血细胞在吞噬活动中具有呼吸爆发产生活性氧的功能与特点,活性氧的产生与九孔鲍自身生理、环境温度以及异物数量等因素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环境温度由25℃下降至18℃,九孔鲍的细胞与体液免疫机能都有明显的下降。退化鲍在25℃和18℃条件下血淋巴液的抗菌活力水平差异性不明显。酚氧化酶存在于九孔鲍血淋巴液中,但其活性水平不高,在各类九孔鲍之间的差异性也不明显,不能确认为九孔鲍的主要体液免疫因子。  相似文献   

2.
潘鲁青  谢鹏  岳峰  孙晓华 《水产学报》2010,34(5):726-732
研究了脂多糖(LPS)、多巴胺(DA)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吞噬、胞吐及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表明,LPS、DA对凡纳滨对虾血细胞数量、吞噬率和胞吐酚氧化酶活力影响显著(P<0.05),LPS、DA与血细胞孵育30min后,高浓度(1~10mg/L或μmol/L)处理组对虾血细胞数量均随作用浓度增大而明显下降,胞吐酚氧化酶活力则显著升高,LPS处理组对虾血细胞吞噬率显著升高,而DA处理组对虾血细胞吞噬率则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在LPS作用下,分别加入蛋白激酶C(PKC)、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抑制剂chelerythrine、genistein后,凡纳滨对虾血细胞吞噬和胞吐作用均受到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剂对吞噬的抑制效果为genistein>chelerythrine,对胞吐的抑制效果则为chelerythrine>genistein;在DA作用下,加入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H-89后,血细胞吞噬作用得到增强,但对胞吐作用无明显影响,chelerythrine、genistein均抑制对虾血细胞的胞吐作用,抑制剂的作用效果为chelerythrine>genistein,两种抑制剂对吞噬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光镜、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及流式细胞仪技术对泥蚶血细胞形态结构以及吞噬活性进行了研究。根据细胞大小、形态结构、颗粒特点,光镜下可将血细胞区分为红色颗粒细胞(占89.67%)、嗜碱性颗粒细胞(占7.05%)、透明细胞(占3.28%)3种主要类型。健康泥蚶血淋巴中血细胞平均密度为(3.29±0.82)×106 /mL。透射电镜下观察到颗粒细胞Ⅰ型、颗粒细胞Ⅱ型、无颗粒细胞;扫描电镜观察下,细胞表面光滑,部分细胞表面有小的突起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出P1(13.13%)亚群和P2(78.83%)两个细胞亚群以及没有固定形态的细胞(近8%)。利用APIZYM 试剂盒对健康泥蚶血细胞及血清中的19种酶进行检测,在血细胞中检测到11种酶,在血清中检测到了13种酶,经酵母聚糖刺激后,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类脂脂酶、N-乙酰葡萄糖胺酶在血细胞和血清中的水平大幅升高。体外吞噬实验观察显示,红色颗粒细胞对酵母聚糖具有明显的吞噬能力,嗜碱性颗粒细胞和透明细胞吞噬作用不显著;在经嗜水气单胞杆菌刺激后,嗜碱性颗粒细胞出现大量聚集现象,透明细胞能吸附颗粒物。吞噬活性研究表明,温度、盐度对泥蚶血细胞的吞噬活性有显著的影响,在泥蚶适宜生长温度(13~30 ℃)区间和最适盐度(20.0~26.2)×10-12区间,血细胞吞噬活性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4.
皱纹盘鲍血细胞活性氧产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体外条件下用不同刺激物(海洋酵母细胞和酵母聚糖)对皱纹盘鲍血细胞进行刺激,测定血细胞吞噬活动中经历呼吸爆发产生活性氧的化学发光反应。结果表明,皱纹盘鲍血细胞经刺激诱导吞噬活动中有明显的呼吸爆发现象和很强的活性氧产生。不同的刺激物产生的化学发光强度不同;同一种刺激物的不同处理和不同浓度对血细胞产生活性氧的化学发完强度的影响不同。刺激物经皱纹盘鲍自体血清调理和未经调理对血细胞刺激所产生的化学发光强度不同。SOD和NaN3对血细胞吞噬过程中活性氧产生的化学发光有抑制作用。皱纹盘鲍血细胞在吞噬防御反应中能够通过产生活性氧对外源病原进行杀灭。  相似文献   

5.
用细胞松弛素B(CB)处理九孔鲍♂×盘鲍♀受精卵,分别抑制其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以及第二极体释放诱导异源三倍体。水温24℃,九孔鲍♂×盘鲍♀授精后10min,用浓度0.6~1.0mg/L的CB持续处理受精卵20~25min,抑制其第一极体的排放。而九孔鲍♂×盘鲍♀在受精后27min,当40%~50%受精卵排出第一极体时,用浓度0.6~1.0mg/L的CB持续处理受精卵10~15min,分别统计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的担轮幼虫率,并用倍体分析仪检测各组稚鲍的倍性。结果表明:对照组和药物处理组担轮幼虫的倍性较复杂,起始处理时间为10min,CB药物处理浓度为0.6mg/L,持续处理时间为25min,其三倍体率可达40.67%,担轮幼虫的孵化率为26.44%。起始处理时间为27min,CB药物处理浓度0.6mg/L,处理持续时间为10min,其三倍体率可达48.11%,担轮幼虫率的孵化率为29.86%。  相似文献   

6.
低氧胁迫对九孔鲍免疫防御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陈政强  陈昌生  战文斌 《水产学报》2012,36(11):1739-1747
为了解低氧胁迫条件下九孔鲍免疫防御因子的变化及机体抗病力变化, 将九孔鲍置于不同的溶解氧环境中, 观测相关免疫因子变化。结果显示, 在水温为(22.1?1.3) oC, 盐度为30.72?0.54, pH值为8.20?0.14的海水环境中, 溶解氧含量由(7.49?0.14) mg/L下调至(2.53?0.16) mg/L后120 h内, 平均体质量为(14.25±2.21) g的九孔鲍未见死亡, 而每只鲍注射5.0?105 CFU 副溶血弧菌后120 h内实验鲍的累计死亡率高达91.11%?7.70%, 比对照组(11.11%?3.83%)累计死亡率高出80%, 血淋巴抑菌清除率下降至?(3 340.47%?298.57%), 显而易见, 低氧胁迫使得九孔鲍拮抗副溶血弧菌感染的抵抗力显著下降。低氧(2.53?0.16) mg/L胁迫下, 九孔鲍血淋巴细胞数量(THC)下降30.62%?4.87%、血淋巴细胞吞噬率下降62.77%?5.79%、呼吸爆发产生的超氧阴离子数量下降22.21%?5.89%。低氧胁迫下九孔鲍血淋巴细胞内MPO活性上升(9.63%?7.59%)~(22.90%?13.73%)、CAT活性提高(7.68%?6.83%)~(56.28%?13.96%), 反映出低氧胁迫下九孔鲍体内应激反应产生的物质氧化加剧, 血淋巴细胞内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溶解氧含量由(7.49?0.14) mg/L下调至(4.51?0.12) mg/L后九孔鲍已明显处于低氧胁迫和应激反应状态, 120 h内的累计死亡率达到37.78%?3.85%, 血淋巴抑菌率下降至883.56%?123.22%; THC、血淋巴细胞吞噬率、呼吸爆发产生的超氧阴离子O2- 数量等最大降幅分别达到12.51%?6.59%、21.90%?15.84%、12.93%?5.74%; MPO活性在原有水平的?(10.61%?4.20%)~(7.13%?6.45%)之间波动, CAT活性在?(5.17%?18.08%)~(16.26%?10.85%)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7.
饥饿胁迫对虾夷扇贝几种免疫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7±1)℃条件下,研究了壳长(8.83±0.52)cm的虾夷扇贝在不同饥饿时间(5、10、15、20、30 d)处理后,血液中血细胞总数、血细胞吞噬水平、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结果表明,扇贝的血细胞总数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饥饿20 d以上的扇贝血细胞数明显降低,与投喂组差异极显著(P<0.01),扇贝血细胞吞噬率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现出先小幅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饥饿253、0 d与投喂组差异显著(P<0.05),饥饿253、0 d的扇贝过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有所升高,饥饿30d,与投喂组差异显著(P<0.05)。试验表明,饥饿超过20 d,扇贝的免疫系统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对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ora)血细胞的形态特征和吞噬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基于瑞氏染色后血细胞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可将橄榄蛏蚌的血细胞分为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透明细胞、类淋巴细胞共4种类型。透明细胞的直径最大,小颗粒细胞次之,类淋巴细胞最小;透明细胞的胞核直径最大,小颗粒细胞次之,大颗粒细胞最小。类淋巴细胞的核质比最大(0.67),其他3种细胞的核质比为0.37~0.48。4种血细胞所占比例以小颗粒细胞最高(43.6%),透明细胞次之(36.6%),类淋巴细胞最低(7.0%)。橄榄蛏蚌平均血细胞浓度为(4.21±1.51)×105个/mL,个体的血细胞浓度与体重(或壳长)不相关(P>0.05),不同体重组(或壳长组)的平均血细胞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在37℃体外吞噬试验中,橄榄蛏蚌血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比例为(43.6±7.0)%,吞噬指数为(0.743±0.145)。4种血细胞中,小颗粒细胞的吞噬比例最大(0.288±0.061),类淋巴细胞不具吞噬能力。  相似文献   

9.
温度胁迫对皱纹盘鲍生理和生化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探讨温度胁迫下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的响应机制,采用室内控温实验,通过设置4个温度梯度(5℃、10℃、20℃和25℃),设计温度骤变处理组(皱纹盘鲍从15℃暂养温度直接转移至各实验温度)和温度缓变处理组(0.5℃/12 h),分析温度剧烈变化和温度缓慢变化对皱纹盘鲍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及其差异性;并对高温和低温处理下皱纹盘鲍消化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酸性磷酸酶(ACP)和溶菌酶(LSZ)活性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组织(血细胞和肌肉组织)中Cu/Zn–SOD基因的表达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皱纹盘鲍耗氧率和排氨率随海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0℃达到最高值;25℃骤变处理组与缓变处理组耗氧率和排氨率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5℃和10℃骤变处理组皱纹盘鲍氧氮比(O/N)同缓变处理组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高温胁迫后的3 h,消化腺中SOD、CAT和LSZ活性达到最高,而ACP活性在胁迫6 h后达到最高(P0.01);低温胁迫显著降低皱纹盘鲍LSZ的活性,于胁迫9 h后达到最低(P0.01)。不同温度胁迫下,皱纹盘鲍血细胞和肌肉组织中Cu/Zn–SOD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表现上调,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本研究表明,温度胁迫能显著影响皱纹盘鲍的生理和生化活动,这将有助于探讨皱纹盘鲍夏季高死亡率的原因,为皱纹盘鲍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温度变化对锯缘青蟹免疫因子的胁迫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养殖锯缘青蟹免疫能力的影响显著。20℃时血细胞密度最高,远离20℃后,其血细胞密度随温度的上升或下降而逐渐降低,在10℃和30℃时降至最低;血细胞吞噬百分比在不同试验温度下无显著差异,但血细胞吞噬指数在25~27℃时极显著高于其他温度。血清溶菌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皆在25℃时最高,并随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下降;酸性磷酸酶活力在20℃时最高,并随温度的升高或降低而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在不同试验温度下无显著差异;过氧化物酶在30℃时活性最低,其他各试验组间没有显著差异;酚氧化酶活性在30℃和27℃最高,其他各试验组间没有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水温为20~25℃,锯缘青蟹相关免疫因子的各项指标较好,反映此时锯缘青蟹的抗病能力较强,而偏离该温度区间明显影响锯缘青蟹的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