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建立基质加标标准曲线,对中国对虾、大菱鲆、鲫鱼、鳗鱼、蟹、甲鱼6种主要养殖水产品肌肉组织中氯霉素类药物:氯霉素(CAP)、甲砜霉素(TAP)、氟苯尼考(FF)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FFA)的多残留同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CAP在2–2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TAP、FF和FFA在5–2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相关系数均大于0.990。加标回收率在76.4%–94.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5.7%–13.9%之间。检出限:CAP为0.2μg/kg,TAP、FF和FFA均为1.0μg/kg。定量限:CAP为0.5μg/kg,TAP、FF和FFA均为3.0μg/kg。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准确、高效、灵敏、特异性强的特点,可以满足水产品中CAP、TAP、FF和FFA多残留的同时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和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为实验材料,建立了测定水产品中氯霉素、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残留量的毛细管电子捕获气相色谱(GC-ECD)法。用乙酸乙酯同时提取水产品中的待测物,提取液浓缩至干后溶于甲醇/氯化钠溶液,正己烷脱脂,过C18柱净化,乙腈洗脱,加BSTFA-TMCS在65℃下衍生反应30min,正己烷定容后进样分析,外标法定量。本方法氯霉素在1.0~500.0μg/L,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在5.0~500.0μg/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9983,加标水平在0.2~10.0μg/kg时,回收率为83.30%~101.22%,相对标准偏差为1.36%~12.57%。氯霉素、氟甲砜霉素和甲砜霉素的检测限分别为0.1、0.2、0.2μg/kg。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水产品中3种氯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 )测定法.以氘代氯霉素(d5-CAP)为内标,样品在碱性条件下用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氮气吹干,正己烷液液分配脱脂后,采用配有ESI源的LC-MS/MS选择反应监测(SRM)负离子模式测定,可同时对水产品中的氯霉素、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方法简化了样品前处理过程,省去固相萃取步骤,具有操作简便、有机试剂消耗量少、测定周期短和定量更准确等优点.方法的检出限:氯霉素为0.01 μg/kg,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为0.03 μg/kg.  相似文献   

4.
水产致病菌对氟甲砜霉素敏感性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氟甲砜霉素对7种水产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进行了氟甲砜霉素及其它24种抗菌药物对7种水产致病菌的药敏试验,并测定了7种水产致病菌对氟甲砜霉素的耐药性.结果表明,氟甲砜霉素对水产致病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测试的7种菌中有5种菌对氟甲砜霉素高度敏感,1种菌中度敏感,1种菌产生耐药性,而且测试菌对氟甲砜霉素的耐药性获得速率也较慢.  相似文献   

5.
氟甲砜霉素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健  马向东 《科学养鱼》2000,(10):35-35
氟甲砜霉素 (Florfenicol)是一种新型广谱抗菌药物,属氯霉素类。该药最早由美国 Schering- Plough公司研制成功, 1990年在日本首次上市,商品名 Aquafen,主要用于水产养殖。同年也在韩国上市, 1993年挪威用于大西洋鲑鱼的疖病, 1995年以后法国、英国、奥地利等国用于治疗牛呼吸系统细菌病,都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氟甲砜霉素在国内刚刚开始研制生产,已用于治疗鸡的白痢病、猪的大肠杆菌性腹泻等。近年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在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的应用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材料与方法   氟甲砜霉素商品名为“安达灵”。 …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水产品肌肉组织中孔雀石绿和酰胺醇类抗生素残留的方法。样品经QuEChERS方法提取净化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内标法定量。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隐色孔雀石绿(leucomalachite green,LMG)、氯霉素(chloramphenicol,CAP)和氟甲砜霉素(florfenicol,FF)在0.5~5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4)。甲砜霉素(thiamphenicol,TAP)在2.0~10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6)。MG、LMG、CAP和FF的检出限为0.1μg/kg,定量限为0.5μg/kg;TAP的检出限为0.4μg/kg,定量限为2.0μg/kg。MG、LMG、CAP和FF在0.5、2.0和10.0μg/kg加标水平时,加标回收率为72.0%~102.6%,精密度小于6.4%;TAP在2.0、10.0和50.0μg/kg加标水平时,其加标回收率为76.5%~95.4%,精密度小于5.1%。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类和酰胺醇类抗生素的残留,可为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供技术支持。[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20,10(1):60-67]  相似文献   

7.
甲砜霉素在鲫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通过单剂量口灌给药,对甲砜霉素在鲫(Carassius aurat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为甲砜霉素在鲫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提供理论基础。给药剂量为30 mg/kg体重,实验水温(20±0.2)℃,鲫平均体重(40.70±7.87)g。取给药后0.25、0.5、1、1.5、2、4、6、8、12、24、36、48、72 h鲫的肌肉、血浆、肝脏、肾脏,测定各组织中甲砜霉素的浓度,用药动学3p97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甲砜霉素在鲫体内吸收分布迅速,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但消除缓慢。甲砜霉素在鲫血浆、肝脏、肾脏和肌肉中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如下:分布半衰期(T1/2α)分别为1.446 h、1.958 h、7.410 h和1.376 h;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16.712 h、21.267 h、79.970 h和25.600 h;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分别为669.073μg/(mL.h)、271.260μg/(g.h)、3616.060μg/(g.h)和158.634μg/(g.h)。甲砜霉素在水产动物体内吸收快,肌肉和肾脏消除半衰期长,消除缓慢,因此,在该类药物使用时,应相对延长给药间隔时间,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甲砜霉素(thiamphnicol,TAP)对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及组织细胞结构的影响,设置16.7、50.1和83.5 mg/kg(体质量计)3个剂量组,每天口服灌喂中华鳖1次,连续给药4 d.于最后一次给药后24 h取样测定其血清生化指标、肝脾抗氧化酶活性并...  相似文献   

9.
甲砜霉素在鲤鱼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在(26±2)℃的养殖水温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研究了以30 mg/(kg·bw)的剂量对鲤鱼(Cyprinus carpio)进行单次投喂药饵后甲砜霉素(Thiamphenicol,TAP)在鲤鱼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通过DAS 2.0动力学软件分析TAP在鲤鱼体内的药–时数据,结果表明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TAP在肌肉、肾脏、肝脏、鱼皮、鳃、脾脏和血浆各组织的药物达峰时间(T_(peak))分别为16、2、16、8、0、2和16 h,达峰浓度(C_(max))分别为15.6、35.3、12.4、9.0、33.0、11.6 mg/kg和21.0 m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084.5、1578.1、777.3、541.1、0.1、478.1 mg/(kg·h)和485.1 mg/(L·h),消除半衰期(t_(1/2β))分别为11.4、100.2、54.2、41.1、69.5、38.0和71.9 h。TAP在鲤鱼体内各组织的分布和消除速率相差较大;在肾脏中的药物达峰时间短且达峰浓度高于其他组织,其消除半衰期也明显高于其他组织,推测肾脏是鲤鱼体内TAP蓄积和代谢的主要器官。按照农业部《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文件规定,TAP在水产动物中最高残留限量(MRL)不得高于50μg/kg,本研究中,肌肉、肾脏、肝脏、鱼皮、脾脏和血浆的TAP残留量低于MRL的时间分别从第16、16、12、12、12、10和12天开始,将肌肉和肾脏作为TAP药物残留的靶组织,建议休药期不得低于16 d。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建立了斑点叉尾鮰体内各组织中甲砜霉素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本方法甲砜霉素在5-100 ng/m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998,平均回收率在79.05% -95.5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01%-9.36%之间,血浆中甲砜霉素的定量限为5.0 μg/L,肌肉、皮肤、肾脏、肝脏中甲砜霉素的定量限为5.0 μg/kg。试验在水温为28 ℃条件下,单次口灌(17.5 mg/kg b·w)甲砜霉素,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采用3p97药代动力学软件处理药-时数据,研究斑点叉尾鮰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甲砜霉素血浆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血药达峰时间(Tpeak)为8.00 h,血药浓度峰值(Cmax)为933.75 μg/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2.10 mg/L,消除半衰期(T1/2β)为69.32 h,吸收半衰期(T1/2ka)为4.97 h。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甲砜霉素在斑点叉尾鮰体内呈二室模型分布,以一级药代动力学方式消除。该方法简单可靠,满足甲砜霉素的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张玮岚  叶元土  杜瑞雪  肖旭全  王卓君  殷永风 《水产学报》2023,47(10):109616-109616
为探讨短期禁食提升池塘养殖鱼类食用品质的技术可行性,以3个邻近池塘养殖的商品草鱼为对象,分别转移至另一个池塘的3个网箱中,进行21 d短期禁食。每间隔7 d采集3个池塘来源的草鱼,并将鱼体分割为A、B、C、D共4个身段,采集其肌肉样品,对肌肉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糖原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禁食7 d时,不同身段肌肉营养物质含量即发生改变,14 d时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变化较大,其中尾部(C、D段)的粗蛋白含量有显著增加的趋势;而10号池塘来源的草鱼A段粗脂肪含量在14和21 d分别比0 d减少了22.60%和17.07%,B、D段分别在7、14和21 d比0 d减少了7.50%、19.41%、12.61%和28.83%、36.68%、13.49%,17号池塘来源的的草鱼A、C和D段在7 d后显著增加,B段在7、14和21 d比0 d分别减少了26.76%、58.41%和62.90%,D段在7和14 d比0 d分别减少了1.52%和22.58%。3个池塘来源的草鱼肌糖原含量(C、D段)有显著增加的趋势。采集草鱼身体B段背部肌肉样品,测定其肌肉系水力、肌肉质构特性和组织切片,发现...  相似文献   

12.
高山水体由于其所处的海拔较高,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具有突出的贡献,并且由于其分布格局等基础信息的缺失,导致目前高山水体各方面的研究还较为缺乏,本文将初步探索高山水体研究的意义和保护价值,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运用Google Earth和ArcGIS等软件,对24°39'51″~29°14'59″N和98°07'55″~101°30'44″E、总面积88 632 km2的滇西北地区976个天然湖泊海拔、水面面积等信息进行收集,并主要针对该区域水面面积小于0.1 km~2的水体数量及其分布格局进行研究,新定义水面面积小于0.1 km2的水体为微水体。结果表明,滇西北地区共有微水体942个,占天然湖泊数量的96.5%,平均面积10 283.1 m~2,总面积9.7 km~2,占整个滇西北地区总面积的0.01%,占整个滇西北地区天然湖泊面积的2.3%。滇西北地区微水体平均海拔3 987.9 m,密集分布于高山山脊附近,其海拔分布范围较大、中型湖泊更高且区间更广。尽管滇西北地区微水体总面积占区域总面积比例非常小,但其庞大的数量、广阔的流域面积和海拔分布格局,决定了高山微水体在本地区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形成与稳定方面的贡献不容忽视;微水体的保护和治理成本要远远低于大型湖泊,且保护效益明显,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3.
Northcote TG. Controls for trout and char migratory/resident behaviour mainly in stream systems above and below waterfalls/barriers: a multidecadal and broad geographical review. Ecology of Freshwater Fish 2010: 19: 487–509. © 2010 John Wiley & Sons A/S Abstract – Controls for trout and char migratory and resident behaviour in rivers and streams for above and below natural and man‐made waterfalls/barriers are covered in a multi‐decadal (1950–2000) and wide geographical review (North America, UK, Europe, Japan) that includes reference to over 380 publications. These note 53 for rainbow trout, 61 for cutthroat trout, 104 for brown trout, 47 for bull trout, 41 for brook trout, 35 for Dolly Varden and 42 for white‐spotted char, plus a few general contributions of relevance on some. For each of these species, there has been a major increase in relevant decadal publications since the early 1980s, no doubt in large part because of the upsurge in micro‐genetic methodology for DNA and related technology, coupled with a broadening of interest in stream migratory behaviour of salmonids. Main mechanisms for the control of stream migratory versus resident behaviour appear to cover an interplay among both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some populations and locations, genetic controls seem to be more important than environmental ones, but in others the reverse. Habitat degradation by various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ir introductions of non‐native fish species are becoming causes of reduction in abundance of above and below waterfall stream populations for several of these salmonid species.  相似文献   

14.
林静  湛嘉  帅滇  王婷  王倩  王磊  俞雪钧  刘利平 《水产学报》2015,39(9):1341-1349
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分析比较了成年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经多次注射鲤鱼脑垂体(carp pituitary extract,CPE,20mg/kg.周)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00IU/kg.周)后,卵巢发育成熟过程中6种性类固醇激素的含量及变化。结果发现,睾酮(testosterone,T)、孕酮(progesterone,P)、雌二醇(estradiol-17β,E2)、雌三醇(estriol,E3)、17α,20β-二羟基-4-孕烯-3-酮(17α,20β-dihydroxy-4-pregnen-3-one,DHP)、17α-羟基孕酮(17α-hydroxyprogesterone,17α-OHP)在xBridge C18色谱柱上得到良好分离,在0~200ng/ml的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检测限为0.1~0.2ng/g,回收率超过了89%,相对标准差均小于7.3%;注射激素后,6种类固类醇激素在花鳗鲡卵巢中的含量变化情况如下:第2次注射后,T, P, E2, E3, DHP, 17α-OHP的含量分别为0.27±0.05, 0.64±0.05, 0, 1.17±0.19, 0, 0ng/g; 第9次注射后,T, P, E2, E3, DHP, 17α-OHP的含量分别为0.73±0.13, 1.28±0.38, 1.27±0.27, 0.83±0.14, 1.50±0.59, 0.43±0.25ng/g; 第16次注射后,T, P, E2, E3, DHP, 17α-OHP的含量分别为1.17±0.14, 2.23±0.51, 5.59±0.96, 2.46±0.70, 2.29±0.65, 4.56±0.74 ng/g。结果表明,随着外源激素注射次数的增加,花鳗鲡卵巢中6种类固类醇激素的含量整体呈逐步增加的趋势,UPLC/MS/MS法能同时定量测定这6种性类固醇激素,具有灵敏、高回收率、稳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以初始体重为4.04d:O.14 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盐度1.5和30的水体中用同一种配合饲料喂养50d,探讨海水养殖和低盐养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碱性磷酸酶及酸性磷酸酶和RNA/DNA比值的影响.结果显示,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特殊增长率(SGR)高于低盐养殖对虾(P<O.05);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的饲料系数(FCR)明显低于低盐养殖对虾(P<O.05);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肝胰脏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高于低盐养殖对虾(P<O.05);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RNA/DNA比值明显高于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P<O.05).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PH胁迫对日本对虾血清非特异性免疫因子及对虾肌肉RNA/DNA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低pH胁迫组(pH 7.2)和高pH胁迫组(PH 9.2)总一氧化氮合成酶(TNOS)活力分别在3、12 h时达到最大;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力在3 h时达到最大值,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酶活力逐渐降低,至72 h趋于稳定,并表现出高PH变化免疫适应能力较差的现象.两pH胁迫组酚氧化酶(PO)活力呈现峰值变化,在12 h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降低,至72 h后趋于稳定.溶茵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随着pH胁迫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同样表现出高PH变化免疫适应能力较差的现象.另外,PH胁迫条件下日本对虾的肌肉RNA/DNA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日本对虾肌肉的RNA/DNA比值,这可能是由于pH胁迫影响了对虾体内的物质代谢所致.  相似文献   

17.
36℃真空干燥鱿鱼皮、鳕鱼皮、鲤鱼皮;索氏抽提法提取脂肪,抽提剂为沸程30~60℃石油醚;KOH-甲醇皂化甘油三酯;三氟化硼乙醚-甲醇甲酯化脂肪酸;GC/MS分析脂肪酸组成。在鱿鱼、鳕鱼、鲤鱼皮中分别鉴定出了18、20、29种脂肪酸。鱿鱼皮和鳕鱼皮鱼油中EPA和DHA含量都很高,鱿鱼皮鱼油中DHA占35.93%、EPA占14.93%;鳕鱼皮鱼油中EPA占15.04%、DHA占13.39%。鳕鱼皮鱼油中油酸的含量也很高,占22.62%。鲤鱼皮鱼油中主要脂肪酸是油酸(30.34%)、亚油酸(22.58%)和软脂酸(16.33%)。鲤鱼皮鱼油中DHA含量很低(1.00%),而且没有发现EPA;这与鱿鱼皮和鳕鱼皮中的鱼油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8.
所有捕捞活动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影响。渔业PPMs作为一项有贸易影响的环境措施应运而生并普遍存在,并成为GATT/WTO下诸多贸易争端的焦点。GATT/WTO争端解决机构在大量实践中逐渐的调整着自己的态度。国际立法也对负责任渔业行为中的渔业PPMs作了很多有益规定,如渔具选用、渔业管理措施等。但是如何科学完善渔业PPMs,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仍是一项长期和复杂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铜绿微囊藻生长特征及营养盐对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洋河水库分离出野生铜绿微囊藻,研究了铜绿微囊藻在室内不同氮、磷浓度及不同氮磷比值下的生长特征。在总氮质量浓度为16.0 mg/L、总磷质量浓度为1.60 mg/L、TN/TP值为14时,铜绿微囊藻的日增长率分别达到最大值。铜绿微囊藻“水华”的形成不仅与氮、磷营养盐的浓度有关,而且还与TN/TP值有关。根据实验结果和限制因子的定义,磷是铜绿微囊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20.
鳙鱼肉中土腥昧物质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通过微波蒸馏提取、固相微萃取(SPME)富集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的方法,实现了对鳙(Aristichthys nobilis)鱼肉中土腥味物质的定量测定.实验对微波蒸馏提取、SPME法富集鱼肉中土腥味物质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条件为微波功率350W,10g样品蒸馏时间为8min,氮气流速60mL/min;萃取时间30min,萃取温度60℃,NaCl加入量4:1(V:W),搅拌速度1 500 r/min.结果表明,使用SPME富集土味素(Geosmin)时,回收率为95.4%.检测限为1.0 ng/L,线性范围为5~100 ng/L;采用优化后的微波蒸馏-SPME-GC/MS方法测定鳙鱼肉中的土味素时,回收率为57%;经该法测定10月份青岛市场市售鳙鱼肉中土味素平均含量为5.4μ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