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云南双江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的调查及病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蔗宿根矮化病(P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甘蔗病害,对甘蔗生产危害极大.摸清蔗区RSD的分布、发生危害情况,是科学推广温水脱毒健康种苗,有效防控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关键.对云南双江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发生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和田间采样,采用PCR和I-ELISA法,对田间采集的60个样本进行RSD检测.结果表明,51个样本为阳性,阳性检出率85%,9个样本为阴性,确认双江蔗区存在RSD;通过系统分析,明确了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蔗地RSD发生状况,为双江蔗区推广应用温水脱毒健康种苗、有效防控甘蔗宿根矮化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摸清勐海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的分布、发生情况,对勐海蔗区RSD的发生和分布进行了调查和田间采样,在云南省农科院甘科所利用分子法(PCR)和血清法(I-ELISA),对田间采集的54个样本进行RSD检测。结果表明,供检的54个样本中有42个样本为阳性,阳性检出率77.78%,其中17个样本为强阳性。由此可见,RSD在勐海县蔗区有发生,主栽品种粤糖93-159、桂糖21、桂糖11发病严重。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我国甘蔗产区(简称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Sugarcane 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的发生情况,从我国甘蔗主产区的12个蔗区收集甘蔗叶片样品598份,采用特异性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进行宿根矮化病的分子检测。结果表明,598份甘蔗样品中有99份能检测到RSD,平均检出率为16.56%。12个蔗区的RSD检出率各不相同,临沧蔗区的RSD检出率最高,为27.78%;南宁蔗区的RSD检出率最低,为4.88%。15个主要甘蔗栽培品种均能检测到RSD,阳性检出率为15.38%~44.44%,其中新台糖22号RSD发病最严重,阳性检出率为44.44%,海蔗22号RSD发病最轻,阳性检出率为15.38%。可见,宿根矮化病在我国甘蔗栽培品种中普遍发生。  相似文献   

4.
利用从澳大利亚引进的RSD标准抗原抗体,研究建立了TBIA快速检测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的方法。通过对田间采集的样本进行检测,并用I-ELISA检测法验证,结果表明:TBIA能简便、快速、准确、有效的检测出RSD,且检测效率高,适合于田间大批量样品快速检测。该方法为甘蔗宿根矮化病的诊断和防治、脱毒种苗的生产、对外甘蔗品种/材料交换检疫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利用从澳大利亚引进的RSD标准抗原抗体,研究建立了TBIA快速检测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的方法。通过对田间采集的样本进行检测,并用I-ELISA检测法验证,结果表明:TBIA能简便、快速、准确、有效的检测出RSD,且检测效率高,适合于田间大批量样品快速检测。该方法为甘蔗宿根矮化病的诊断和防治、脱毒种苗的生产、对外甘蔗品种/材料交换检疫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广西甘蔗宿根矮化病菌的PCR检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探索PCR在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病原菌检测上的应用,对采自广西各蔗区的甘蔗样本进行了PCR检测研究。结果显示:广西各蔗区甘蔗主栽品种及其他大部分引进和自育品种(系)材料均检出RSD病原菌Clavibacter xyli subsp.xyli(Cxx),经过热水处理和组培脱毒健康种苗PCR检测呈阴性。PCR检测技术是一项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分子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7.
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甘蔗病害,对甘蔗生产为害较重。为了明确湛江农垦蔗区甘蔗RSD的发生情况,为健康种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应用斑点杂交酶链免疫法(DotBlotEnzymelinkedImmunoAssay,DB-EIA),对随机采于湛江农垦丰收、华海及广前三个主要蔗区的1935个蔗茎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935个样品中,RSD检出率为62.84%;广前公司蔗区、华海公司蔗区及丰收公司蔗区RSD发生率分别为95.3%、80.9%及41.0%;主要栽培品种新台糖22号、新台糖25号、粤糖89-113、粤糖79-177的RSD检出率分别为55.0%、54.2%、84.3%及94.8%;新植蔗发生率64.2%,宿根蔗发生率61.3%;调查的12个品种和84个甘蔗生产队均可检测出RSD。RSD在湛江农垦蔗区已普遍发生且发生率较高,主要栽培品种感病严重。  相似文献   

8.
粤北翁源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粤北翁源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ting Disease,RSD)的发生状况,给甘蔗健康种苗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通过斑点酶链免疫试验(DB-EIA),对随机采自翁源蔗区的232个蔗茎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232个蔗茎样品中,RSD检出率为28.4%;主要栽培品种新台糖22号、粤糖83-271、粤糖93-159、新台糖16号、粤糖85-177、黑皮果蔗的RSD检出率分别为3.2%、54.8%、54.2%、17.9%、50.0%和100.0%;坝仔、周陂、庙墩、龙仙等镇的甘蔗RSD发生较重,检出率分别为37.5%、36.4%、34.4%和30.4%;新植蔗的RSD检出率为35.6%,宿根蔗的RSD检出率为26.0%,田块的RSD检出率达73.5%,说明甘蔗宿根矮化病在翁源蔗区已普遍发生,且主栽品种感病严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广西主要蔗区甘蔗宿根矮化病(Ratoon stuning disease,RSD)的发生情况,了解其分布、危害程度及发生规律,为推广甘蔗健康种苗,有效防控RS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广西9个糖料蔗主产区进行RSD发生情况调查和田间取样,采用PCR对采集的蔗茎样品进行RSD检测,并按不同蔗区、不同品种、不同植期、不同蔗地类型的发病率分析广西蔗区RSD发生状况.[结果]在278个样品中有198个样品检测出RSD,检出率为71.2%;调查的9个主产区均检测出RSD,阳性检出率在58.3%~100.0%;采集的27个甘蔗品种(系)均检测出RSD,其中主栽品种ROC22发病严重,RSD检出率达80.8%;新植蔗的RSD检出率为36.0%,宿根蔗的RSD检出率为75.7%,宿根年限越长,RSD检出率越高;旱地蔗的RSD发病率比水田高18.1%(绝对值).[结论]RSD在广西普遍发生且发生严重,生产中急需推广甘蔗温水脱毒种苗和选育高抗且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甘蔗品种的甘蔗宿根矮化病(RSD)感病情况,采用PCR检测方法,对13个甘蔗品种进行RSD感病率检测.结果显示,在所检测的13个甘蔗品种中,不同品种感病率有所差异,其中所检测的2个CP系列感病率最低.同时,利用MSC培养基从感染RSD的甘蔗蔗汁中分离培养到一种生长缓慢、菌落颜色为乳白色的杆状细菌.根据菌落形态、显微镜观察,以及特异引物和16S rDNA扩增多种方法鉴定,最终确认所分离到的杆状细菌即为甘蔗宿根矮化病病原菌(Lei sonia xyli subsp.xyli).  相似文献   

11.
侵染观赏百合的黄瓜花叶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摩擦接种和PEG沉淀法对侵染观赏百合的黄瓜花叶病毒(CMV)进行了提纯,提纯病毒具有典型的核蛋白吸收峰曲线,D260 nm/D280 nm=1.236;利用提纯的CMV免疫大白兔制备抗血清,经微量沉淀法测定,其效价为1∶1024;用硫酸铵沉淀法提纯IgG,制备了辣根过氧化物酶标抗体,利用自制抗血清对DAS-ELISA、间接-ELISA和DIBA-ELISA检测侵染观赏百合的CMV灵敏度和检测范围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DAS-ELISA检测的灵敏度较高,是间接-ELISA和DIBA-ELISA灵敏度的4倍;间接-ELISA和DIBA-ELISA的检测范围比DSA-ELISA宽.对21个观赏百合样品的CMV检测结果表明,DIBA-ELISA的检出率为66.67%,间接-ELISA的检出率为38.09%,二者的检出率分别比DAS-ELISA的检出率(23.81%)提高了42.86%和14.28%.  相似文献   

12.
为建立能快速灵敏检测甘蔗宿根矮化病 (ratoonstuningdisease,RSD)的 PCR检测方法。本文通过改进模板 DNA的制备方法,在 PCR基本程序的基础上,以甘蔗宿根矮化病菌 (Leifsoniaxylisubsp.xyli,Lxx)16S-23SrDNA基因间隔区特异性引物,调整 PCR扩增反应体系各组分的浓度、反应的退火温度、循环参数等主要因子,优化 PCR反应体系。此检测体系能从感染 RSD的样品中扩增出大小为438bp的特异性片段,而阴性对照和未感染样品则未扩增出任何片断;未优化仅从稀释30倍的蔗汁总 DNA中扩增出 RSD的特异性片段,优化后可以从稀释3000倍的蔗汁总 DNA中扩增出 RSD的特异性片段。对31份田间采集样品检测,未优化的阳性检出率为 32.26%;优化后阳性检出率 74.19%,与 I-ELISA检测结果一致。应用此检测方法可稳定、快速地检测出蔗株是否感染 RSD,且检测效率高,适合于田间大批量样品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采用硝酸-双氧水体系及高压消解法处理陶瓷样品,利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了陶瓷样品中的汞,并对灯电流、负高压、还原剂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RSD值仅为1.2%,回收率为91.9%~103.0%,检出限0.004μg/L,说明该方法精密度和灵敏度高,可作为陶瓷样品中痕量汞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用提纯的SpltNPV、AcNPV病毒粒子分别为免疫抗原获得抗血清,以此抗血清为抗体,提纯的SpltNPV、AcNPV多角体裂解所得粗提纯病毒粒子为检测抗原,初步建立两种病毒的琼脂免疫双扩散法和ELISA间接检测方法.琼脂免疫双扩散结果表明:所得抗血清能识别粗提抗原,但不能与细胞培养的病毒粒子反应.两种病毒I-ELISA检测灵敏度分别达11.23、11.67 ng.  相似文献   

15.
土壤和植物样品的多环芳烃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19  
采用超声提取的前处理方法并结合HPLC/UV分离和分析技术,研究了土壤和植物样品的多环芳烃(PAHs)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植物样品中供试6种PAHs的方法回收率为76.00% ̄103.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4.1%。土壤样品(干土或湿土,湿土含水量为50%田间持水量)中6种PAHs的方法回收率均高于85%,RSD则低于3.1%;但干土的方法回收率要高于湿土,RSD则比湿土略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的优点,有可接受的回收率和较好的重复性,可用于污染土壤和植物样品的PAHs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为了评价黔产地稔药材的质量,建立地稔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贵州不同产地地稔药材中的没食子酸和芦丁含量。结果表明:黔产7个地稔药材样品中的没食子酸和芦丁含量分别为0.519 5%~0.964 3%和0.025 43%~0.093 2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8%(RSD=1.02%)和99.59%(RSD=1.4%),其中,龙里地稔药材中的没食子酸和芦丁含量最高,分别为0.9643%和0.093 22%。结论:1)龙里可作为贵州地稔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2)建立了操作简便、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的地稔药材质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