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中国牧业通讯》2005,(11):20-20
当前,夏蝗防治即将进入关键时期。农业部5月19日召开全国蝗虫防治工作视频会,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提出今年蝗虫防治工作的具体目标:飞蝗发生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1头以内;农区土蝗平均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5头以内;草原蝗虫平均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10头以内;农区和草原的蝗灾损失分别控制在5%和10%以内,努力做到“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入境蝗虫不二次迁飞”。为此,范小建要求从四个方面加大治蝗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牧业通讯》2006,(11):30-31
据农业部消息,5月15日,农业部召开了全国蝗虫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农业部副部长范小建强调,今年蝗虫防治工作,要继续坚持“狠抓夏蝗,控制秋蝗”策略,使飞蝗发生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1头以内;农区土蝗平均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5头以内;草原蝗虫平均密度控制在每平方米10头以内;生物防治和生态控制的比率比上年增加5~10个百分点,确保“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入境蝗虫不二次迁飞”.  相似文献   

3.
苏尼特左旗草原蝗虫发生及危害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2001~2003年调查,草原蝗虫在苏尼特左旗大面积发生,平均密度达每平方米85头,最高密度达每平方米400头以上,发生面积达93.33万hm2,其中重度达66.67万hm。,蝗卵平均密度达每平方米8块,每块蝗卵平均卵粒达22粒。以亚洲小车蝗为优势害种,其成虫危害最为严重。本文指出,通过调查研究掌握蝗虫繁殖及发生发展规律,从而做出准确预测预报,及时有效地防治蝗害,把蝗虫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由于受气候条件和周边地区蝗灾的影响,辽宁省一些地区的草场、农田多次遭受蝗虫侵害,且有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蝗虫种类除本地土蝗(黄颈小车蝗、星翅蝗等)外,首次出现了东亚飞蝗,密度均在每平方米30~100只,最高达到每平方米2000只以上。草地蝗虫来势猛、蔓延快,在很短时间内迅速扩散,所到之处牧草被啃食殆尽,给农牧业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预测和防治虫害已成为各省畜牧业生产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针对本省草地蝗虫发生特点及造成的危害,省政府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仅2001年省政府就动用省长预备金600万元用于草地灭蝗。各…  相似文献   

5.
新疆地域辽阔,草地资源丰富,草原面积0.57亿hm2,可利用草原面积近0.47亿hm2,位居全国第三。由于新疆地处三山夹两盆的特殊地理位置,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为蝗虫的发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据1986~1991年新疆草原优势种蝗虫区域划分调查统计:新疆有蝗虫发生面积395.70万hm2,其中严重地区面积270.45万hm2,蝗虫发生面积占新疆草原可利用面积的8.5%。据区划调查鉴定,新疆约有蝗虫种类160余种,其中优势种蝗虫种类10多种,形成危害的蝗虫种类主要有意大利蝗、伪星翅蝗、黑腿星翅蝗、西伯利亚蝗、亚洲飞蝗、黑条小车蝗、戟纹蝗、小翅曲背蝗、宽须蚁蝗等,它们此起彼伏交替发生,严重影响着新疆畜牧业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构成,为草原蝗虫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多年来,新疆在草原蝗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的工作。本文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蝗虫综合防治技术的试验研究与推广应用情况进行了汇总,把牧鸡治蝗、牧鸭治蝗、人工招引粉红椋鸟控制蝗害、蝗虫微孢子虫治蝗、蝗虫痘病毒治蝗、绿僵菌控制蝗虫、印楝素治蝗等多种蝗虫生物防治技术与化学防治技术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蝗虫综合防治技术在新疆蝗虫防治中的防治效果和应用优缺点,对新疆草原蝗虫防治走以生物防治技术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甘肃草原蝗虫现状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毅才 《草业科学》2009,26(11):157-160
通过对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历年防蝗总结报告分析得出,甘肃草原蝗虫发生的重点区域是四大蝗区(祁连山蝗区、甘加蝗区、马鬃山蝗区、龙首山蝗区)。蝗虫危害占甘肃省草原虫灾的50%以上,蝗虫种类有152种以上,是全国草原蝗虫的重点区域。一年中蝗虫多种类发生、不同时期发生,彻底防除难度大,干旱和草原退化加剧草原蝗虫大发生,因蝗制宜,创建草原蝗虫防治新机制,将一般防治和应急防治相结合,才能实现防控草原蝗灾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5月13日,农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蝗虫防治工作会议。会议分析了今年蝗虫发生趋势,交流了近年来治蝗工作经验和今年各地的工作安排,农业部蝗灾防治指挥部总指挥刘坚副部长部署了今年全国的蝗虫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8.
人工招引粉红椋鸟控制蝗害生物系统工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地研究了粉红椋鸟在繁殖季节的迁徒、求偶、筑巢、产卵、孵化、育雏、食性和分布规律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鸟在新疆境内为繁殖鸟,其分布区与蝗虫发生区密切相关,每年迁飞来的时间与当地蝗虫孵化期相一致,粉红椋鸟在繁殖期和育雏期均以蝗虫为食。喜集群营巢,巢多选在山坡乱石堆缝隙内,每平方米2~3巢,每窝产卵4~6枚,孵化期主要以蝗虫为食,日食量达120~180头/只。粉红椋鸟可在距巢区5~8km范围内捕食蝗虫,经捕食过地带,蝗虫密度可从每平方米30~40头下降至每平方米1头以下,控制效果异常明显。  相似文献   

9.
蝗虫的俗名又叫蚂蚱,是危害草地的重要害虫。按生活习性蝗虫分两类:一类是具有成群远距离迁飞习性的大型蝗虫叫飞蝗;第二类是只能近距离迁移的中小型蝗虫叫土蝗。1 发生情况 辽宁省发生的主要蝗虫种类有东亚飞蝗、小车蝗、短星翅蝗和长翅燕蝗等。1998年以来,辽宁省以土蝗为主,年草地蝗虫发生面积13.3-36万hm2,平均虫口密度15-56只/m2,最高达1400只/m2。2001年是自建国以来东亚飞蝗首次在辽宁发生的1年,发生面积  相似文献   

10.
蝗虫微孢子虫病田间流行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龙  张卓然 《草地学报》1995,3(3):223-229
在内蒙古乌盟达茂旗蝗害常发区,应用蝗虫微孢子虫(NosemalocustaeCanning)后,主要优势种蝗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asiaticus)、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palpalis)、白边痂蝗(Bryodemaluctuosum)和皱膝蝗(Angaracrisspp.)等均可感染该病。应用后的当年,混合种群的感染率曲线是双峰型,后一峰值较高,表明该病原物可以自然流行于该地区内的蝗虫种群中。1993年分别对1988年、1989年、1991年和1992年应用蝗虫微孢子虫饵剂处理区进行定点取样调查结果表明:在应用蝗虫微抱子虫治蝗多年后的草场上,蝗虫种群中仍有蝗虫微孢子虫病存在,在有些年份可形成一定规模的流行。主要优势种蝗虫的平均感染率在应用后的不同年份中有差异。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蝗虫微孢子虫的应用剂量也是影响蝗虫微孢子虫病流行曲线变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化隆县草地鼠虫危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学明 《草业科学》2000,17(4):27-28
1997 ̄1998年对化隆县草场上发生的鼠虫危害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5大类草场都有害鼠和蝗虫分布,其中,在山地草甸和山地草原上较多,全县鼠害草场面积22506hm^2,虫害草场面积21.986hm^2,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是优势害鼠,狭翅雏蝗和红翅皱膝蝗是优势害虫。高原鼠兔密度为2.5只/hm^2。高原鼢鼠为3只/hm^2;蝗虫平均密度为21头/hm^2。  相似文献   

12.
星学军 《草地学报》2018,26(1):184-188
蝗虫微孢子(Paranosema locustae, PL)是重要的防蝗生物制剂,其与昆虫生长调节剂(insect growth regulator, IGR)协同使用有利于蝗虫可持续治理。本文通过田间超低喷雾和扫网调查等方法在青海蝗区开展协调应用PL和IGR防治草原蝗虫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首先明确青海蝗区的主要蝗虫种类为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小翅雏蝗Chorthippus fallax、狭翅雏蝗Chorthippus dubius、毛足棒角蝗Dasyhippus harbipes、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 barabensis等;结果证明PL与IGR协调应用,可有效抑制草原蝗虫种群增长,且可保持存活蝗虫感病率在较高水平,对优势种宽须蚁蝗和小翅雏蝗等的持续控制作用明显。结果明确了微生物制剂和IGR协同防治蝗虫的短期与长期、速效与长效的协同作用,为防治高密度蝗虫提供新的绿色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3.
山东滨州市紫花苜蓿田蝗虫种类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1999--2001年,对滨州市紫花苜蓿田蝗虫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紫花苜蓿田蝗虫共18种,分隶属于2总科6科16属。明确了各个时期的优势种、常见种和少见种以及各蝗种的区系性质、发生规律,提出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肃南县草地蝗虫发生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蝗虫对肃南县草原危害较大,其发生的原因是草地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在掌握草原蝗虫发生和分布规律的情况下,结合防治经验,提出尽量减少化学防治,大力推行生物治蝗,并辅之开展化防与综合防治相结合,加强草地管理和建设,改善草地生态环境的治蝗对策.  相似文献   

15.
高海拔草场赛里木湖畔养鸭治蝗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州赛里木湖地区草地植被复杂多样,降雨量大,气温低,蝗虫灾害多发。2002年6月进行了高海拔草场养鸭生物治蝗试验。养鸭3万只,灭蝗面积1.67万hm^2,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创新了低成本无污染高山生物治蝗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今年 ,察右前旗遭受了 60年不遇的大旱 ,农牧业生产受到严重的损失。旱灾往往与虫灾同时出现。蝗虫适应干旱的能力很强 ,干旱使造成蝗虫疾病的丝状菌被仰制。因此 ,蝗虫大增。蝗虫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生物灾害 ,是一种毁灭性的生物灾害。呼和乌素乡等 ,许多乡镇暴发蝗虫 ,密度达每平方米 34~ 1 2 0头 ,全旗发生面积1 0多万h ,占草场面积的 85 %以上。蝗虫的防治中以防旱、防小、防了、防重于治的原则。在了解蝗虫的危害特点和生活习性的基础上 ,应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掌握防治时机 ,进行诱杀、毒杀。蝗虫属于直翅目 ,昆虫纲 ,蝗科 ,身体一般呈绿色或黄褐色 ,咀嚼式口器其后足大适于跳跃 ,其幼虫为“蝻” ,主要以禾本科植物为食。蝗虫分布特点山区重于滩区 ,退化草场荒山荒坡重于农田 ,裸露的荒山坡重于植被好的地方。主要是亚洲小车蝗 ,红翅皱膝蝗。防治方法1 药物防治1 1快杀死 5 0~ 70me/亩 ,加水 80斤喷雾。1 2用 30 %桃山灵一两兑水 60~ 80斤喷雾。1 3每亩用菊脂类农药一两兑水 60斤喷撒。2 人工防治2 1蝗虫为迁移性害虫 ,可在农田边打封存锁进行统一联防。2 2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草地不同程度人为干扰对蝗虫发生动态的影响,为草原有害生物防制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5—8月,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星火牧场、银浪牧场、红骥牧场分别设置轻度干扰、中度干扰、重度干扰的3个调查样地,调查样地蝗虫的种类、共有种、种群密度和种群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蝗虫种群密度调查采用样方法,使用昆虫立体罩网样方框进行调查;种类调查采用样方框法与扫网法相结合的方法。每周调查1次,共调查12次。[结果] 3个样地共有蝗虫11种,不同程度干扰下优势种均为中华稻蝗,共有种为中华稻蝗、毛足棒角蝗、宽翅曲背蝗、大垫尖翅蝗、白边雏蝗、中华剑角蝗、笨蝗、黄胫小车蝗;重度干扰、中度干扰和轻度干扰的草地,蝗虫种类数分别为9种、10种、10种。蝗虫种群总密度由大到小顺序为重度干扰(5.10头/m2)>中度干扰(4.66头/m2)>轻度干扰(3.37头/m2),差异显著(P<0.05);中华稻蝗、大垫尖翅蝗、宽翅曲背蝗、菱蝗、亚洲小车蝗种群密度在3种程度干扰草地差异显著(P<0.05)。5—8月,蝗虫种群密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草地重度干扰下蝗虫种群密度高峰期早于中度干扰和轻度干扰。[结论] 在3种人为干扰程度下,大庆市草地蝗虫优势种均为中华稻蝗;轻度干扰能够显著降低草地蝗虫种群密度,延后蝗虫数量高峰期的到达时间。  相似文献   

18.
高山草地蝗虫群落组成研究(简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鲁挺 《草业学报》2001,10(3):60-64
10种不同天然草地类型调查结果表明,蝗虫群落以雏蝗种类为主形成4种类型,雏蝗群落,雏蝗+痂蝗群落,雏蝗+闸蝗+蚁蝗群落,雏蝗+蚱群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甘肃省肃南县草原的小翅雏蝗、狭翅雏蝗和短星翅蝗调查和饲养观察研究,发现小翅雏蝗的种群数量最大,每年发生一代。5月下旬孵化出土,7月下旬开始羽化,8月上旬羽化达到高峰,在3种蝗虫发育历期中最短;短星翅蝗在3种蝗虫中发育历期最长,6月上、中旬开始孵化出土,8月上旬开始羽化成虫,8月中、下旬为羽化高峰期;狭翅雏蝗的发生规律与小翅雏蝗相似,3种蝗虫成虫数量均在10月份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蝗虫微孢子虫(Paranosema locustae)和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acridum’)对蝗虫的防治情况,在农业部锡林郭勒草原有害生物科学观测实验站,对短星翅蝗(Calliptamus abbreviatus)和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 palpalis)分别进行蝗虫微孢子虫、绿僵菌及两种药剂混合处理后,进行室内生测,记录28d的死虫数,并检测其感染情况。结果显示:单施蝗虫微孢子虫防治短星翅蝗,每头蝗虫的施用量为4.44×105个孢子,防治效果达65.09%。单施蝗虫微孢子虫防治宽须蚁蝗,每头蝗虫的施用量为4.44×104个孢子,防治效果达55.64%。混合施用蝗虫微孢子虫和绿僵菌防治草原蝗虫时,二者对每头蝗虫的施用量分别为4.44×104和1.11×106个,防效均可达到100%。与短星翅蝗相比,蝗虫微孢子虫对宽须蚁蝗的防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