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能在北京地区露地越冬的梅花品种为研究对象,选取5个品种群中的7个梅花品种‘大宫粉’、‘淡桃粉’、‘人面桃花’、‘三轮玉蝶’、‘小绿萼’、‘美人’梅、‘小白杏’梅为试验材料,进行非常规时间嫁接繁殖并进行容器栽培。探讨梅花园林工程用苗的快速和标准化的培育方法,初步建立抗寒梅花工程用苗的容器栽培快繁体系,为梅花的产业化发展开拓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了中国和日本梅花品种分类系统的差异。中国的品种群分类和日本的系性分类标准不一致,部分品种间不能明确对应。近年,两国相互引进的品种数量较多,有少量品种名存在差异。中国引入日本品种达70多种,包含了各个品种群,以江梅、朱砂、宫粉品种群为主;日本引进中国品种30余种,以宫粉、朱砂品种群为主,主要从武汉引进。中国梅花应用的主要方式是建设梅花专类园以供栽培和欣赏,梅花盆景的制作多为传统方式,梅花切花品种的筛选工作也有初步进展。日本的梅花栽植范围较广,多应用于园林造景,盆景则以矮化的小型盆梅为著。两国的梅花插花都是以古典插花为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公主岭市国家寒地果树资源圃承担着我国梅花“南花北移”工程“三北”地区中吉林寒温带北缘区域试验任务。2001年在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陈俊愉教授的指导下,引进7个抗寒梅花品种,历经7年,现已成功筛选出4个抗寒梅花品种,连续4年开花,每年还结有少量的果实。2006年对该项目进行验收,初步确定能够适应吉林地区气候条件的品种4个,为北方地区种植梅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对中国梅花研究中心品种资源圃的50个梅花品种进行综合调查分析,选出武汉地区梅花切花品种10个,并初步建立起梅花切花分级模型。其中I类品种有3个:‘雪海宫粉’、‘见惊梅’和‘小绿萼’;II类品种5个:‘粉红朱砂’、‘江南朱砂’、‘多萼朱砂’、‘江砂宫粉’和‘人面桃花’;III类品种2个:‘武汉早红’和‘东方朱砂’。  相似文献   

5.
根据花枝的长度、着花繁密度、花形、花色,香味质量,萌枝力等,探讨了梅花分级标准,初步从筛选出的43个梅花品种中精选了"粉皮宫粉"、"扣辦大红"等色、香、形俱佳的一级梅切花品种及多个2级、3级切花梅品种。  相似文献   

6.
梅花品种抗寒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电导法和生长法测定了梅花38个主要代表品种的抗寒性,并对梅花的系统、类、型的抗寒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杏梅系统比真梅系统抗寒,真梅系统的直脚梅类和垂枝梅类比龙游梅类抗寒。在直脚梅类的六个型中,玉蝶型和绿萼型抗寒性较强,朱砂型抗寒弱。垂枝梅类的‘骨红垂枝’同直脚梅类的朱砂型抗寒性相似。对梅花品种抗寒性的季节性变化、同型及同品种在不同栽培地区的差异及其枝条脱水等也进行了一些讨论。提出了在北京地区引种栽培梅花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调查梅州市从本地区搜集和从外地引进栽培的梅花品种的基础上,根据各梅花品种的花色、花径、花香、花态、着花繁密程度、适应特性、生长势等特点,初步筛选出观赏性较好、较适宜梅州地区园林绿化应用的梅花品种5个:潮塘宫粉、桃红宫粉、江南朱砂、变绿萼、美人梅。为梅州梅花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观赏价值高,适应长沙地区气候条件的的梅花优良品种,通过对长沙地区引种栽培的58个观赏梅花品种,根据花色、花径、花瓣数量、花香、着花繁密程度、自然花期、抗湿热性、生长势、特殊品质等9个主要观赏特征,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梅花品种观赏综合评价体系。结果表明:初步筛选出观赏性好、适合高温高湿气候条件的梅花优良品种,其中Ⅰ级品种有4个品种,Ⅱ级有11个,Ⅲ级有26个,Ⅳ级18个,为梅花在长沙地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作者论述了梅花的优点及其品种类型的人工演进;评述了他1962年的“中国梅花品种主要类型检索表”,提出一个修订过的中国梅花品种分类新系统。然后就近二年(1979,1980)在武汉、南京、北京三地所记载的71个梅花品种,各列其“雅名”(中英对照),纳入分类新系统中。在这一新系统内,除考虑种间杂种的性状表现外(如杏梅类),基本采用枝条姿态为第一级分类标准,以花型(包括重瓣性)为二级标准,花色(及萼色)为第三级。新系统以品种人工演进为主要依据,参照若干育种与形态表现,又已通过实践而发现并改正了原有缺点,其科学性远胜国内一般梅花品种分类体系,也比日本等外国的梅花分类系统更为先进。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梅花(Prunus mume)品种幼苗的耐盐性,为梅花盐碱土地区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香雪宫粉、丰后、美人3个梅花品种1年生自根苗为试材,设置土壤NaCl含量分别为0(对照),3,6,9,12,15 g/kg,处理35 d后观测不同含量NaCl胁迫下3个梅花品种的盐害指数、盐害率以及叶片的形态、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相结合的方法,对3个梅花品种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随着NaCl胁迫含量的升高,3个梅花品种盐害指数和盐害率均逐渐增大,叶长、叶宽、株高、新梢长度生长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与对照相比,NaCl胁迫后3个梅花品种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P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叶片组织含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随着NaCl含量的升高,香雪宫粉MDA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丰后和美人MDA含量呈升-降-升的趋势。(3)3个梅花品种耐盐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香雪宫粉丰后美人。【结论】香雪宫粉、丰后、美人3个梅花品种幼苗的耐盐性有差异,其耐盐阈值分别是6.96, 6.53,6.09 g/kg,耐盐能力从强到弱依次为香雪宫粉丰后美人。  相似文献   

11.
该文对 10个抗寒梅花品种在“三北”7个地区进行了区域试验 ,在所试抗寒品种中‘燕杏’最突出 ,‘丰后’、‘淡丰后’、‘送春’、‘美人’梅其次 ,可以在北京、太原、延安、兰州、沈阳应用 ,在包头和长春越冬略有受害 ,要加强管理并进一步试验 ;‘中山杏’梅可以在北京、太原、(延安、兰州 )应用 ;‘密花江’梅在北京生长良好 ,在延安、兰州、(太原 )略有受害 ,但应用的潜力很大 ;‘三轮玉蝶’和‘复瓣跳枝’在北京 (栽种初期 )稍有受害 ,两个品种对环境要求较高 ,其他试点不适合推广 ,但不排除在“三北”南部甚至中部良好小气候条件下栽培应用。  相似文献   

12.
北京国际梅园规划与建设特点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探讨了北京国际梅园建设的背景及特点 ,认为北京国际梅园是以梅引种和选育成果为基础 ,将梅科学与梅文化相结合的一个大有希望的尝试 ,是栽培植物品种国际登录工作中的创举。  相似文献   

13.
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 ,主要栽培于江南。为了扩大梅的栽培范围 ,该试验通过栽培手段 ,进行了提高梅花抗寒性的探索性试验。试验采用高位嫁接技术 ,在北京选择多年生的山杏作为砧木 ,采用几个较抗寒的垂枝梅品种‘残雪’、‘单粉垂枝’、‘双碧垂枝’、‘骨红垂枝’、‘粉皮垂枝’、‘锦红垂枝’进行嫁接栽培。结果发现 ,高达 2m处的气温 ,明显高于低处 ,有利于抗寒越冬。采用抗寒砧木 ,进行高位嫁接 ,有助于提高抗寒性。  相似文献   

14.
梅花基因组DNA提取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设计 4种方法 :“简易CTAB法”、“预先去杂 CTAB法”、“简易SDS法”和“预先去杂 SDS法” ,提取梅花‘南京红须’、‘南京红’和‘粉皮宫粉’叶片的基因组DNA。分光光度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限制酶酶切反应鉴定表明 :“预先去杂 SDS法”尽管提取DNA得率最低 ,却是唯一能够从梅花叶片提取到高质量基因组DNA的方法 ;嫩叶的提取效果好于成熟叶。A2 6 0 A2 80 比值偏高和降解是所获低质量DNA表现的两个主要现象。RNaseA的再次消化无法降低A2 6 0 A2 80 。  相似文献   

15.
抗寒杂种梅花和“类梅花”品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首次提出“抗寒杂种梅花”和“抗寒类梅花”品种的名称与概念,并简介了8个抗寒品种.其中‘送春’、‘燕杏’、‘小杏’、‘大羽杏’等4个属于杏梅种系;‘美人’梅属樱李梅种系.以上5个品种属抗寒杂种梅花.另有‘陕梅’杏,属杏种;‘辽梅’山杏、‘熊岳红’山杏、‘北绿萼’山杏等3个品种,属抗寒“类梅花”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武汉梅园100个开花良好的梅花品种进行多年结果习性的观察研究,选择出了2个类型的花果兼用梅花品种:①作为果品加工的花果兼用梅花品种8个;②作为实生选种的花果兼用梅花品种8个。同时,对相应的栽培技术如修剪、施肥等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7.
果梅品种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旨在对果梅种质资源进行整理、分类,以便加工、栽培利用.对43个果梅品种及李、杏、桃的部分代表品种的22个性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采用SAS聚类方法,可以比较理想地将供试的品种分开.在λ=1.115水平上,桃、梅、李、杏独立成类,而在λ=0.87水平上又将43个果梅品种聚为8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梅花品种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对中国梅花品种进行数量分类,考虑到花卉品种分类的特点,提出以品种的演化关系和性状差异来综合考虑分类性状的取舍和数量化编码方法.获得了与传统分类方法相近的结果,且结果更直观,可与后者互相验证和补充.  相似文献   

19.
梅花不同样本间亲缘关系的AFLP初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应用AFLP技术初步研究20个梅花株系间的亲缘关系,19对选择性引物扩增出清晰的总位点数918个,其中多态性位点324个,占总位点数的35.29%。采用SAS类平均法聚类分析AFLP数据,λ值为0.9759时,将20个梅花株系分为4个类群。半野生种曲梗梅的多态性位点数最高,'多萼朱砂'、'复瓣小宫粉'等梅花品种次之。在类群Ⅳ中,具有明显亲缘关系的两组亲本及其杂交子代各自聚为一组,表明AFLP技术和聚类分析方法可以用来研究梅花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小宫粉'、'江南朱砂'和它们的子代亲缘关系密切,结果仍能区别其较小差异,这有助于解决梅花中存在的不同产地相同品种异名和同名而品种不同的问题。垂枝类梅花品种间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或者遗传来源,支持枝姿作为梅花分类的重要形态特征,垂枝类品种属于梅花中比较进化的类群与其历史演化相吻合。本研究中所采用的DNA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组合及所筛选的AFLP选择性引物对适合研究梅花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