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普通杏群体遗传结构的荧光AFLP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以准噶尔—伊犁生态群(新疆野杏)、中亚生态群(新疆栽培杏和李光杏)、欧洲生态群和华北生态群的45个普通杏品种或材料为试材,以梅杏、辽梅杏和辽杏为外组,利用荧光AFLP标记对普通杏4个生态群的群体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对EcoRI/MseI引物(其中MseI引物为FAM荧光标记物)平均扩增多态带数为130.86,平均多态带为60.58%。4个生态群的多态带百分比比较表明准噶尔—伊犁新疆野杏生态群(P = 43.59%)>中亚南疆栽培杏生态群(P = 41.27%)>华北生态群(P = 39.42%)>欧洲生态群(P = 39.42%)>中亚李光杏生态群(P = 37.57%);普通杏在种级水平Nei's基因多样度(H = 0.143)和Shannon信息指数(I = 0.226)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群体水平。在群体水平上,准噶尔—伊犁新疆野杏生态群的Nei's基因多样度和Shannon信息指数(H = 0.131;I = 0.202)高于中亚生态群(南疆栽培杏)(H = 0.127;I = 0.195)、欧洲生态群(H = 0.124;I = 0.189)和华北生态群(H = 0.116;I = 0.180),但无显著性差异,显著高于中亚李光杏生态群(H = 0.113;I = 0.173);普通杏4个生态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ST = 0.147)显示,普通杏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内,占总变异的85.3%;通过遗传分化系数计算得GST基因流Nm = 2.901,说明普通杏4个生态群存在适度的基因交流,人为引种可能是产生基因交流的主要原因,而地理隔离可能是阻碍基因交流的主要因素。对普通杏4个生态群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初步认为,普通杏起源于准噶尔—伊犁新疆野杏生态群,通过人为驯化,在新疆南部形成栽培杏中心,并形成中亚南疆栽培杏生态群,之后通过人为引种向东传播形成华北生态群,向西传播形成欧洲生态群。  相似文献   

2.
甜樱桃品种SSR指纹检索系统的开发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SSR技术开发了甜樱桃( Prunus avium ) 指纹检索系统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8对樱桃、桃和杏的引物在19份甜樱桃及2份草原樱桃( P. fruticosa) 品种中共扩增出83个等位位点, 每个 SSR位点的等位位点数2 ~8 个, 平均416 个, 多态性信息量( PIC) 变化范围为0.38 ~0.80, 平均为 0.64。7个甜樱桃品种具有特殊位点或特殊带型。利用UDP98-414、UDP98-406、UDP96-001及PMS40等4 对引物开发的指纹检索系统, 可以区分18个甜樱桃品种。根据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 19个甜樱桃品种 分成2组, 甜樱桃品种间的聚类结果基本反映了供试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三个生态群杏品种叶面积分布规律及其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亚细亚生态群、准葛尔-伊犁生态群、华北生态群杏品种叶片为试材,测定同一生境下不同生态群杏品种的叶面积、叶片长、叶片宽、叶形指数,分析各生态群叶面积的分布规律,建立叶面积估算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3个生态群杏品种叶面积呈右(左)偏态规律分布,以华北生态群的叶面积平均值最大,中亚细亚生态群最小;各生态群有50%以上的品种叶面积分布在该生态群的某一取值范围内,且取值范围华北生态群中亚细亚生态群准葛尔-伊犁生态群;长宽积与叶面积的相关性最高,叶面积随长宽积的增长可用一元二次曲线方程拟合;各生态群叶面积估算数学模型,在取值范围内能较好的估测各生态群品种的叶面积。  相似文献   

4.
新疆主栽杏品种自交不亲和SFB基因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系统鉴定新疆主栽杏品种自交不亲和SFB基因型,以新疆25个主栽杏品种为试材,利用蔷薇科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对叶片基因组DNA进行SFB基因特异PCR扩增,筛选出有效的扩增引物;对成功扩增的杏品种的特异条带克隆测序,在GenBank上进行BLASTN比对,确定各品种的SFB基因型。结果显示:引物组合Ⅱ-1、Ⅳ-2,1-Ⅰ、1-Ⅱ对新疆杏品种的扩增效果最好,成功地在18个品种上扩增出了5种大小不同的条带,14种不同的基因型,其中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生态群杏种质资源的光合特性,并筛选高光效资源为优异种质挖掘和育种服务。【方法】利用LI-6400XT对4个生态群共103个杏品种的Pn、Gs、Ci和Tr等参数进行检测。【结果】杏种质资源的Pn、Gs、Ci和Tr均呈正态分布,其遗传差异主要取决于品种,相关性分析表明Pn主要受Gs、Tr影响。东北亚生态群Pn的变化为7.81~15.75μmol?m-2·s-1,其平均Pn高于其他生态群。不同生态群之间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华北生态群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范围最大,变幅为4.45。东北亚生态群Pn与Gs、Tr的相关性一般高于其他3个生态群,在各生态群中Pn与Gs、Tr的相关系数较高,与Ci的相关系数较低。【结论】Pn、Gs、Ci和Tr的遗传差异主要受品种影响;东北亚生态群平均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光合利用潜力较大;筛选出5份高光效材料为育种服务。  相似文献   

6.
杏92份种质资源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92份杏抗寒种质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35条引物中筛选出10条用于杏资源的ISSR扩增,共扩增出8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3条,多态性百分比为96.5%。用UPGMA法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龙垦14号杏(Armeniaca vulgaris)、A1B20(A.vulgaris)、牡红杏(A.vulgaris)3个普通杏品种聚为1类,辽杏(A.mandshurica)单独聚为1类,其他88份杏资源聚为1类,不同种质资源间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杏EST-SSR标记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MISA软件对NCBI上杏的15 387条EST序列进行SSR位点查找,发掘出含有SSR位点的序列1 073条,共有1 353个SSR位点,候选SSR位点出现的频率为8.79%。二核苷酸、三核苷酸和四核苷酸重复是最主要的重复类型,分别占23.50%、38.80%和23.43%。设计了50对EST-SSR引物并进行PCR扩增,发现40对引物能扩增出理想的PCR 产物,其中有25对引物能够扩增出多态性带。随机对7对引物的部分杏扩增片段进行了测序分析,发现有57.1%的片段具有相应的SSR位点,对梅DNA指纹中部分谱带的测序结果也证明是杏扩增出的相应的SSR位点。根据推算,从杏EST中开发SSR标记的开发效率为3.98%。进一步选用20对扩增效果最好的引物对24个杏品种,16个花梅品种以及8个果梅品种进行DNA指纹构建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来源于杏的EST-SSR引物在梅中有很高的通用性,杏和梅是遗传差异明显的两种植物,果梅与花梅在遗传上是不能分为两类的同种植物。  相似文献   

8.
普通杏品种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来自杏、桃和扁桃的25对SSR多态性引物对66个普通杏品种进行了PCR扩增及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共检测出284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的等位位点数在3~17之间,平均为11.36。通过NTSYS软件计算得到的Dice相似性系数为0.083~0.987,平均值为0.370,表明中国普通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UPGMA法聚类将66份材料分为5个组。SSR标记反映出的品种间亲缘关系与根据地理生态类型对杏种质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来自四川和贵州的多数品种独立聚成一组,表现出与其它品种较远的亲缘关系,该地区可能存在特异性较高的种质资源。证实了扁桃基因组SSR引物可用在杏SSR标记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9.
新疆杏品种SFB基因的克隆及实时定量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杏27个品种花粉为材料,进行转录水平SFB基因的克隆与测序;选取冬杏、苏陆克、库尔勒托拥3个杏品种,对其进行花粉离体培养,分析SFB基因在不同时期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在27个品种中扩增出4种大小不同的条带,引物组合1在26个品种中扩增出条带,其中品种贝新纳尔,赛买提的片段大小为447 bp;大优佳的片段大小为446 bp,其余品种的大小为434 bp。引物组合2在品种托乎提中扩增出大小为660 bp大小的条带。序列比对显示27个品种的SFB基因为20种基因序列,与其他物种SFB基因序列比对显示20种基因序列均为新SFB基因序列,在GenBank上的登录号为:HQ148064-HQ148083;SFB基因在3个杏品种花粉离体培养不同培养时期均有表达,其表达丰度的变化趋势一致,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均在培养24 h时表达丰度最高,但是每个品种的表达峰值不同。  相似文献   

10.
2006~2007年,对金太阳杏等几个欧洲生态系和华北生态系杏品种需冷量进行研究.试验以"犹他模型"为计算依据.结果表明,金太阳杏需冷量为567小时,鲁杏1号和2号分别为621和658小时,需冷量累积分别在12月30日、1月8日和1月10日完成."犹他模型"有效需冷量累积主要集中在两个阶段,欧洲生态系杏品种需冷量累积主要在第1阶段完成,华北生态系杏品种需冷量累积持续到第2阶段完成.  相似文献   

11.
不同引物组合对中国杏品种资源S基因特异扩增效果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已报道的5对蔷薇科李属通用引物组合对起源于我国的30个杏(Prunus armeniaca L.)品种进行了S等位基因的专一性PCR扩增(S-allele specific PCR),并依据扩增系数和扩增成功率两个指标对扩增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不同的引物组合对参试杏品种的扩增系数和扩增成功率差异很大,其中引物组合EM PC2consFD+EM PC3consRD扩增系数和扩增成功率均为最高(66.7%和53.3%),效果最好;②引物组合EM PC2consFD+EM PC3consRD对‘华县大接杏’和‘猪皮水杏’未能扩增出任何条带,而PruC2+PruC4R和PaConsⅡ F+PaConsⅡ R两对组合却能对其扩增出两条带;此外,5对组合均没有对‘兰州大接杏’和‘白木杏’这两个品种扩增出任何条带,表明要对中国杏品种资源的S基因型进行全面、准确鉴定,除了采用不同的引物组合外,还需要根据中国杏的S基因序列进一步开发、设计新的专用引物;③ EM-PC2consFD+EM PC3consRD和PruC2+PruC4R两对组合对‘红丰’、‘新世纪’、‘红荷包’和‘二花槽’等4个品种的扩增结果表明,依据本试验所提出的扩增系数和扩增成功率两个指标评价不同引物组合的扩增效果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ISSR标记和RAPD标记技术研究了15个君子兰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从55条寡聚核苷酸引物中筛选出10条简单重复序列引物,共扩增出65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6.5条带,其中5.4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81.95%;从55条寡聚核苷酸引物中筛选出11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47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4.27条带,其中32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67.88%。POPGEN软件计算出君子兰品种间遗传距离为0.1123~0.6330,平均值为0.3263。基于遗传相似系数的UPGMA聚类分析将15个品种明显聚为二组,国兰系列品种为一组,日本兰系列品种组成另一组。  相似文献   

13.
几个欧洲生态群杏品种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栽培的杏绝大多数属华北生态群品种 ,败育花率高 ,自花结实率低 ,结果较晚 ,易遭受晚霜危害 ,产量低而不稳。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等单位先后从国外引进了部分败花率低 ,自花结实率高 ,早果、丰产、稳产的欧洲生态群品种 ,现将其主要性状介绍如下。1 金太阳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从  相似文献   

14.
利用SSR荧光标记构建92个梨品种指纹图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源  田路明  刘凤之  曹玉芬 《园艺学报》2012,39(8):1437-1446
 利用SSR荧光标记技术筛选出的10对SSR荧光标记引物,构建中国建国以后选育的92个梨品种的SSR指纹图谱。10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32个等位基因,位点的杂合度在0.2421 ~ 0.8632之间。10对引物的扩增带型为8 ~ 44个,平均为29.7个。利用其中5对引物KA16、NH009b、NH013a、CH02b121和CH05d04可区分所有供试品种。92个梨品种10个SSR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和多态性信息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886 ~ 0.8810和0.4537 ~ 0.8707,平均值分别为0.7920和0.7732。92个梨品种的SSR指纹图谱互不相同,可以作为各品种特定的图谱,为品种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利用筛选出的24对SSRseq引物对来自世界各地的676份大蒜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主坐标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24对SSRseq标记在676份种质中共检测到124个多态性位点,平均等位位点数为5.17个,Nei’s多样性指数平均为1.77,Shannon’s信息指数平均为0.62,平均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33和0.34。用邻近法将676份资源划分为4类,其中第Ⅰ类包括以来源于亚洲中高纬度为主的186份种质,第Ⅱ类包括以来源于欧洲、中亚和北美洲为主的205份种质,第Ⅲ类包括以亚洲半抽薹类型的资源为主的132份种质,第Ⅳ类包括以来源于亚洲低纬度为主的153份种质。主坐标分析表明,亚洲低纬度地区的种质聚集在第Ⅰ类与第Ⅲ类,亚洲中高纬地区、欧洲、北美洲地区的种质聚集在第Ⅱ类。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种质资源划分为4类,与邻近法聚类分析相似,以来自欧洲、中亚、北美洲为主的种质资源群体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最大,分别为0.3213与0.5933。用邻近法聚类分析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均将382份中国资源划分为4类,分别以华北、华南、蒙新、西南地区种质为主。主坐标分析表明,中国华北、华南地区的种质分布在PC1的两端,表现出较远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将为后期大蒜资源的深入评价和品种选育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应用SSR标记进行部分黄肉桃种质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6份黄肉桃种质和19份其它桃或桃近缘种种质为试材,利用定位于李属参考图谱上的SSR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评价及亲缘关系分析。SSR扩增结果表明,筛选出的28对SSR引物共扩增出206个等位基因,其中多态性等位基因159个(占76.56%)。聚类结果表明,在相似系数为0.82时,黄肉桃资源在聚类图上呈两组:美洲、欧洲和亚洲育成黄桃品种聚为一组(Ⅰ),中国地方黄桃品种中唯‘西安杏瓤桃’和‘天津黄肉’出现在这一组;来源于云南、华北、西北地区的中国地方黄桃品种聚为另一组(Ⅱ)。在相似系数为0.87时,育成黄桃品种(Ⅰ)分为8个亚组,美洲育成品种分布在所有8个亚组中,欧洲育成品种分布在Ⅰ-2、Ⅰ-3和Ⅰ-4亚组,而亚洲育成品种仅分布在Ⅰ-3和Ⅰ-4亚组;亲本相同的育成品种在聚类图中临接或出现在较近的位置,育成品种的聚类结果与品种的系谱关系基本吻合。在相似系数为0.87时,中国地方黄桃品种分为7个亚组,西南黄桃和西北黄桃存在一定的组群界限,来自西南的黄桃地方资源主要分布在Ⅱ-1和Ⅱ-5亚组,而来自西北的黄桃地方品种主要出现在Ⅱ-2、Ⅱ-4和Ⅱ-7亚组。品种群的聚类结果表明,亚洲育成品种与美洲育成品种间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欧洲育成品种;中国地方黄桃品种与育成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7.
以168份杏育成品种为试材,采用SSR分子标记方法,利用16对多态性好、稳定性强、带型清晰的特征引物,扩增等位基因,研究了不同杏树不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以期为杏种质资源鉴定和品种亲缘关系分析在分子水平上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杏群体的Nei’s基因多样度平均值为0.715 8,Shannon遗传表型指数为1.497 3,说明杏的总体遗传变异偏高,品种多样性丰富。通过对杏的成熟期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发现,早熟和中熟2个类群的遗传数据相近,推测可能存在相近的遗传关系,晚熟与早熟类群等位基因数据差异较大,说明二者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8.
利用苹果SSR引物分析山楂属植物遗传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SR引物在不同物种间具有通用性,从141对苹果属(Malus spp.)SSR引物中筛选出10对适合于山楂属(Crataegus spp.)植物的SSR引物,并对8个种37份山楂种质资源的遗传关系进行了分析。1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91个多态性谱带,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13个,平均为9.1个。位点杂合度为0.432~0.790,平均为0.688。10对SSR引物可以将20份山楂资源区分开,17份不能区分的资源分为3组,第1组为3个伏山楂品种,第2组和第3组分别包括大果山楂的2个和12个品种。基于SSR标记构建的聚类树状图将供试37份山楂资源分成2个类群,第1类群包括6个山楂野生种,第2类群包括供试的所有伏山楂、山楂和大果山楂资源。该聚类结果与传统形态学分类一致。  相似文献   

19.
从36个大葱品种成株幼嫩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筛选出10个扩增较稳定的RAPD引物,进行PCR扩增,共扩增出8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5条,多态率为73.03 %,应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36个大葱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1.732~4.727之间,在遗传距离3.883处,可将36份材料划分成3个复组合和1个独立组,同时建立了稳定的大葱品种RAPD标记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以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甜瓜单倍体育种组提供的12份薄皮甜瓜,30份厚皮甜瓜,2份野生甜瓜为试材,该研究优化了甜瓜SRAP反应体系,筛选出10对引物组合,分析了甜瓜多态性并对品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10μL反应体系为1×Buffer lμL,引物组合各20 ng,模板DNA 20 ng,dNTPs 2.0 mmol/L,Taq DNA聚合酶0.2U.10对引物组合在2份甜瓜上共扩增出166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04条,每对引物组合平均能扩增出10.4个多态性位点.甜瓜间遗传距离在0.08~0.79(平均为0.357),54份甜瓜被分为二大类:Ⅰ类包括1份印度野生甜瓜和3份哈密瓜;Ⅱ类可再分为2个亚类:Ⅱ-1,是12份薄皮甜瓜;Ⅱ-2,包括1份中国野生甜瓜和37份厚皮甜瓜.引物组合m21e01、m21e10和m21e11区分率分别高达79.6%、81.5%和79.6%,有助于品种的高效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