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某中型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在怠速工况下振动噪声较大的问题,在ADAMS软件中建立了考虑压缩机皮带刚度的动力总成悬置系统6自由度刚体动力学模型,在MATLAB软件中建立了悬置系统六自由度数学模型,计算了系统的固有频率和能量解耦率。以悬置位置与安装角度、悬置刚度、皮带刚度等参数为设计变量,以能量解耦率和悬置支承处动反力为优化目标,采用Isight软件集成ADAMS与MATLAB软件进行联合仿真优化。优化结果表明,该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模态固有频率分布更加合理,能量解耦率得到大幅提高,动力学仿真与振动噪声试验表明,该车的隔振性能得到了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2.
以某国产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力学及数学模型,应用ADAMS系统动力学软件,以能量解耦及振动传递率最低为目标函数,以悬置元件的刚度参数作为设计变量,对悬置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系统隔振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刚度灵敏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其悬置支承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根据灵敏度分析结果和能量分布矩阵对某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刚度参数进行了改进设计,并对改进车辆进行了路试验证,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4.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分析与解耦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原悬置系统进行隔振特性分析,计算了各阶模态固有频率和能量分配百分比,根据分析结果和能量分布矩阵对某轿车动力总成悬置的刚度参数进行了振动解耦优化设计。在调整刚度参数后,系统各方向的解耦程度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固有频率分配更趋合理,共振频带的宽度减小了20%,取得了明显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对悬置刚度进行优化能有效提高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主要激励方向的模态解耦程度,改善系统的NVH性能。  相似文献   

5.
以某汽车排气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ADAMS软件建立动力学模型,得到排气系统固有频率和能量耦合分布,从各阶固有频率进行分析,说明排气系统振动特性分布合理,不易发生共振。从能量耦合分布分析,各阶解耦率偏低,可以调整悬置刚度,提高排气系统NVH特性,为排气系统设计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模态分析是研究系统动态特性的重要基础。为分析履带车辆发动机悬置系统的振动特性,在合理简化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基础上,推导了悬置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基于ADAMS环境建立其动力学模型,求解系统的固有频率、模态振型和各阶能量分布矩阵,并分析了系统各自由度耦合程度。对比发动机和路面的激励特征,结合系统的模态特性,分析系统振动匹配情况。结果表明:系统各方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耦合,其中z方向和绕z轴转动方向解耦度超过85%。悬置系统的固有频率避开了发动机激励频率,但车辆应减少在3.91~16.47 km/h车速下的行驶时间才能减少履带板激振频率所带来的共振影响。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主要作用,及虚拟样机技术在悬置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应用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中建立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六自由度的模型。以ADAMS/View为二次开发平台,定制一个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用户化模块,使用户在不是很熟悉ADAMS操作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成悬置系统的建模及性能分析,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车型怠速工况车内振动异常,测量了动力总成及悬置系统相关参数,并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发现仅RXX向的解耦率达到目标要求。以六自由度能量解耦为优化目标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各阶模态分布合理,动力总成系统的6阶能量解耦都有所提高并且主要方向的解耦率大于90%,满足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国产某SUV为研究对象,在hypermesh中建立副车架有限元模型,导入Adams/view中建立包含柔性副车架的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隔振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隔振系统固有特性分析、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隔振系统性能研究。并对副车架在动力总成悬置及副车架隔振系统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拖拉机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得到驾驶室悬置系统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发动机怠速激励频率与悬置系统最高模态频率比值达到2.3,满足隔离发动机振动的要求。完成了拖拉机在原地怠速、田间耕作、土路转场三个典型工况下驾驶室悬置系统振动测试。通过计算隔振率发现,悬置系统对发动机激励衰减效果较好,对路面不平引起的低频振动衰减效果较差。本文通过模态分析和典型工况下的隔振率分析,为驾驶室悬置系统的分析和优化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汽车发动机引起的整车振动问题,本文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置于整车环境,研究其耦合振动特性。建立了包含动力总成和整车、车身和悬架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动力总成与整车系统的耦合振动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整车模型的振动特性与6自由度悬置系统模型的振动特性存在差异。经对悬置系统进行参数优化,其减振效果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2.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振动特性直接影响着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而橡胶悬置系统具有工艺简单、性能可靠和使用维护方便等优点。因此本文选取汽车动力总成橡胶悬置系统性能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当前国内外汽车动力总成橡胶悬置系统性能的研究概况以及理论研究方法和实验研究方法,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动力总成悬置支架在汽车NVH控制中起关键作用.介绍了频响理论和IPI分析及评价方法用于研究某商用车动力总成悬置点的动刚度性能.利用有限元软件NASTRAN进行仿真分析,发现刚度值不满足目标要求.针对不同原因,结合车身结构特性提出了优化方案:对左右支架及后悬置点处地板进行结构优化.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提高了动刚度值,为此类车型的悬置点动刚度分析提供了基本方法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微型三轮车行驶平顺性较差的问题,根据试验样车的结构特点,提出悬浮式发动机悬置系统设计方案,系统介绍了该悬置系统的结构特点,并对发动机悬置系统设计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发动机悬置系统具有良好的隔振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选择动力总成合适的悬置位置,建立了某型柴油机机体、变速箱和动力总成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分别分析了其动态特性,得出中间悬置点设置在飞轮壳上优于设置在离合器壳上.通过改变悬置位置,发动机振动烈度由3.92 mm/s减小为3.20 mm/s,动力总成振动烈度由4.13 mm/s减小为3.43 mm/s.实验结果说明,合理选择动力总成的悬置位置有利于降低发动机对车体的振动能量输入,进而提高车辆乘坐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发动机悬置系统稳健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稳健优化设计理论,考虑设计变量的变差对优化设计结果的影响,建立了稳健优化设计模型.以发动机悬置系统能量解耦为目标,悬置刚度参数为设计变量,考虑目标函数和约束函数均值μ和标准差σ的变化,构造了发动机悬置系统的稳健优化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发动机悬置系统的悬置刚度参数进行了稳健优化设计,并用Monte Carlo方法进行了分析.设计应用表明,优化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系统解耦度对悬置刚度参数的敏感性,系统解耦度分布更合理.比遗传算法的计算效率高.  相似文献   

17.
发动机悬置系统的动静态特性影响整车的行驶平顺性,因此对发动机动力总成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乘车的舒适性和行驶的平顺性;同时合理地选择动力总成悬置参数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振动向车架的传递,改善汽车的NVH性能。本论文对汽车动力总成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做出了详细的论述,并对悬置元件的发展作了扼要说明,为发动机悬置系统的研究提供了完善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旋耕机刀轴装配需要在轴头端安装轴承及轴承座,装配形式为轴承及轴承座压装成为轴承座合件,再将轴承座合件与刀轴进行压装。本文针对轴承座合件与刀轴压装工序,设计了一种结构紧凑、调节方便,能有效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同时提高安全系数的卧式压装机构,可适用多幅宽、多轴径的刀轴压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