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1.拆卸关 在拆卸前,农杌修理人员要尽量判断准确,最大限度地做到少拆或不拆.不需拆卸的部位如果拆卸了,实质上就是"破坏"了一次,增加了一次不必要的磨损.在必不可少的拆卸中,要遵循由附件到主件,由外表到内部的拆卸方法,按先由整机拆成总成,由总成拆成部件,再由部件拆成零件的拆卸顺序进行.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通过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方法来提高大约克夏种猪的生产性能 ,经过连续 4年选育 ,结果表明 :大约克夏后备种猪的平均日增重由 76 0 .34g上升至 798.74g ,上升了 38.5g ;料重比由 2 .84下降至 2 .78;活体背膘厚由 1 .91cm下降至 1 .87cm ;同时大约克夏猪的产活仔数由 1 1 .81头上升至 1 2 .0 6头 ;胴体瘦肉率由 6 5 .81 %上升至 6 6 .99%。这表明 ,开放式群体选育能提高大约克夏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3.
一、陕西关中的地形,由东而西的升高,降雨逐渐增多,而温度逐渐降低。二、灰褐土上的木本植物,由东而西逐渐繁茂,种类增多,田间杂草无论数量或种类都由东而西增多。三、作物生长情况,由东而西的健茁,小麦、玉米的产量向西逐渐增高。四、关中土壤分布概况,在沿河各地分布着草甸土、冲积土,盐土分布在灌溉已久的地区和低地。在秦岭山麓分布着褐色土,在凤翔一带分布着古耕深厚灰褐土,在兴平一带分布着古耕典型灰褐土,蒲城一带分布着古耕薄层灰褐土,渭南固市一带分布着古耕淡灰褐土,在北部山坡地带分布着原始灰褐土,大荔南部有沙漠。其分布情况参看陕西关中土壤分布图。五、灰褐土特征由东而西的变化:1.褐色土层由40厘米逐渐加厚至100厘米。2.颜色由黄棕逐渐变为暗褐。3.质地由中壤逐渐变成重壤或粘土。粘化度逐渐增强。4.坚实度由疏松到坚实。5.结构由块状到核状。6.石灰反应由强到几乎无或无。7.石灰假菌丝由多到无。8.胶膜由少到多,由黄红到暗棕。9.石灰淀积层部位由浅到深,60厘米到168厘米。10.复盖层逐渐加厚。由北而南的变化与由东而西的变化相同。六、各类土壤上适宜播种的主要作物种类:1.草甸土:水稻、小麦、苕子等。2.冲积土:花生、甘藷、棉花、豌豆、扁豆、黄豆等。3.古耕深厚灰褐土:小麦、玉米、首蓿、高粱、油菜等。4.古耕典型灰褐土:小麦、玉米、棉花、苜蓿、豌豆、油菜等。5.古耕薄层灰褐土:小麦、棉花、豌豆、油菜、谷子、糜子、荞麦等。6.古耕淡灰褐土:棉花、小麦、豌豆、玉米、芝蔴、谷子等。7.褐色土:小麦、玉米、高粱、苜蓿、豌豆等。  相似文献   

4.
据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专家介绍,我国苹果生产近年来出现十大明显变化: 一是栽培面积由飞速发展进入稳定调整阶段. 二是产量剧增,年递增10%~20%,单产逐年增加,1998年单产达6 075kg/hm2. 三是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国光”、“元帅”、“红星”等老品种面积锐减,“红富士”、“新红星”、“乔纳金”、“嘎拉”等优新品种占75%~90%.其中红富士苹果产量达860万t,占44%. 四是生产类型由数量型转变为质量型. 五是生产周期由长变短,更加适应市场. 六是栽培制度由“三密”(密植、密枝、密果)向“三适”(适度栽培、适量留枝、适量留果)转变. 七是生产技术由常规向高新技术发展,如果实套袋等. 八是果园投入呈现高投入一高产出和低投入-中高产出模式. 九是产业开发由鲜销为主变为多渠道分流. 十是市场由卖方转向买方,由自销转为集团销售或政府助销,售价由高转低  相似文献   

5.
一是拆卸关. 1、在拆卸前,农机修理人员要尽量判断准确,最大限度的做到少拆或不拆,不需拆卸的部位拆卸,实质上就是破坏了一次,增加了一次不必要的磨损.在必不可少的拆卸中,要遵循由附件到主件,由外表到内部的拆卸方法,按先由整机拆成总成,由总成拆成部件,再由部件拆成零件的拆卸顺序进行.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成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的发展由受资源约束转为受资源和需求双重约束;农业由解决温饱的需要转向适应进入小康的更高需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要由市场来决定产量,由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来决定品种结构和质量.因此,农业工作的着力点已转移到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上来.这个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对农技推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康地5号:系向日葵品种.由新疆康地农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于1995年杂交育成,由太原益丰种业有限公司引入.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脉内灌注颜料的方法解剖观察了7条双峰驼后肢后脚部静脉的构筑.后脚部的静脉由内侧隐静脉、外侧隐静脉和足背静脉导引.内侧隐静脉由足底内侧静脉和足底外侧静脉汇合而成;足底内、外侧静脉均起自足底深弓.外侧隐静脉由前后两支汇合而成;前支由趾背侧第2~4总静脉汇合而成;后支起自足底外侧静脉.跖背侧第3静脉细小,成对,由跖骨表面的小静脉支汇合而成.每一趾的两侧均有6~8条趾枕支.在趾枕真皮和趾枕深筋膜之间发现有一发达的静脉网.  相似文献   

9.
东北林业大学“八五”国家科技攻关子专题课题组完成的《小径木削边制材工艺及设备研究》于1996年8月5日在北京通过由林业部科学技术司主持的鉴定(林科鉴字[1996]第030号).该子专题负责人为朱国玺、马岩.评审专家主任委员由林业部林产工业设计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薛培安担任.该子专题及生产线工艺设计由东北林大学“八五”制材技术攻关课题组完成.主机由威海木工机械集团公司试制,攻关课题组鉴制.主机试制成功后由林业部科技示范局大兴安岭地区呼中林业局承担生产性中试工作.该机已于1995年5月通过国家木工机械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检测鉴定.  相似文献   

10.
七叶鸡爪椒是由杭州市蔬菜研究所培育的一代杂交种.1996年由福建省三明市种子站和永安市种子站、农机站、蔬菜站等联合引进.  相似文献   

11.
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钢排钉自动成排装置电气系统.该系统由PLC控制,通过钉到位检测传感器检测钢钉到达信号,由推钉装置推钉成排,由钉头检测传感器检测钉头是否一致,不一致由吸钉装置吸出不一致钢钉达到自动成排要求.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碧峰峡自然保护区多年生草本植物玉簪花序水平上雌性适合度成分变化.玉簪每花胚珠数由基部向顶部逐渐降低.在自然条件下,每果结籽率由基部向顶部增加,每果种子数以中部最高,基部最低.每果单粒种子重量由基部向顶部降低,以基部最高.而每果种子总重不依赖于部位而变化.每果种子数与每果单粒种子均重存在权衡关系.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碧峰峡自然保护区多年生草本植物玉簪花序水平上雌性适合度成分变化.玉簪每花胚珠数由基部向顶部逐渐降低.在自然条件下,每果结籽率由基部向顶部增加,每果种子数以中部最高,基部最低.每果单粒种子重量由基部向顶部降低,以基部最高.而每果种子总重不依赖于部位而变化.每果种子数与每果单粒种子均重存在权衡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参试材料及供种单位 对照新春改良2号由地区种子站提供;新春3号、新春6号和新春7号由新疆农科院供种;阿春6号和8311由地区农科所供种.  相似文献   

15.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乡统筹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取消农村教育集资等涉及农民的政府性集资后,原由乡统筹开支的乡村两级九年制义务教育、计划生育、优抚和民兵训练支出,由各级政府通过财政预算予以安排.修建村级道路建设资金由村民大会民主协商解决,乡级道路建设资金由政府负责安排.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由财政预算安排.农村卫生医疗事业逐步实行有偿服务,政府适当补助.  相似文献   

16.
1.饲养体制 大量的研究与实践表明,育雏、育成及产蛋全程笼养优于由平养转为笼养或由笼养转为平养.  相似文献   

17.
苗木繁殖是柑桔优质丰产栽培的重要基础与技术环节.半个多世纪以来,湖南的柑桔苗木繁殖经历了由实生到嫁接、由零星繁殖到规模生产、由露地繁育到容器育苗的发展变化过程.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柑桔育苗技术日臻成熟,柑桔育苗又在发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正由产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水产品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养鱼户应从下列几个方面获取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 磷酸钾胺由四川省绵阳科兴化工厂生产,新疆农垦科学院提供.磷酸二氢钾由湖南省邵阳市五星化工厂生产,团物资站提供.供试品种为彩棉浅棕1号.供试地点在一四七团砖瓦厂菜地.  相似文献   

20.
日本鳗鲡消化系统的形态学及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媛  陈真锋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7):3804-3808
利用解剖学和组织学显微技术对日本鳗鲡(Anguilla japonica)的消化系统进行形态学及组织学研究.结果显示,日本鳗鲡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小肠和直肠组成.口咽腔较大,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内含较多的杯状细胞.食道、胃及肠均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构成.食道短,黏膜上皮包括复层扁平上皮和单层柱状上皮.胃膨大,呈Y形,由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组成,盲囊部发达.胃壁黏膜为单层柱状上皮,胃腺位于胃体部.肠道短,包括小肠和直肠,由前向后杯状细胞和黏膜褶皱不断减少.消化腺包括肝脏和胰脏,肝小叶分界不明显,肝细胞内脂肪滴明显.胰脏包括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外分泌部由许多腺泡组成,胰岛散布在外分泌部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