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张建忠 《河南农业》2007,(20):22-23
一种被称为“猪无名高热病“的疾病在我国由南向北大规模爆发流行,实际上,“猪高热病“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必须从科学养殖入手,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综合管理,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2.
胡钧 《新农业》2009,(6):32-34
2006年6月以来,安徽、江苏、江西、湖南等地发生了猪的"高热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变异的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是猪"高热病"的病因;病毒、细菌、寄生虫混合或继发感染是死亡率上升的原因;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3.
猪蓝耳病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以下简称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高热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以体温高热不退、皮肤发红、呼吸困难、死亡率高为特征。成年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仔猪发病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4.
炎热的夏季,极容易爆发猪高热病,导致大批量的猪生长不良,乃至死亡,给养殖专业户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作者从自身的专业角度出发,探究猪高热病的发病原因,发现猪高热病主要原因在于猪只感染蓝耳病病毒等其他病毒,或者是由于猪感染的寄生虫、病菌、细菌、霉菌等多种病菌混合感染而引发。面对夏季的猪高热病,如何做好防控工作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工作。作者根据自己对猪只高热病的研究,对高原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亓加梅 《当代农业》2009,(14):42-43
猪高热病即猪高热综合症.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病毒和细菌以及寄生虫等多种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疾病。  相似文献   

6.
猪高热病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亓加梅 《农家致富》2009,(14):42-43
猪高热病即猪高热综合症.是由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病毒和细菌以及寄生虫等多种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疾病。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每到夏季,宝应县常常发生以高热不退为特征的猪病,俗称"高热病",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的养猪积极性。猪病成了影响养猪业持续发展、农民增收和食品安全等的一个突出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确保宝应县养猪业健康发展,防止疫情传入宝应县,确保疫情不发生、疫病不扩散,现将猪"高热病"的流行特点及综合防控措施提供给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不同程度的发生多重感染及混合感染引起猪体温升高到40.5℃以上的"高热病",给养猪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是笔者认为蓝耳病只是原发病原之一,多重感染和混合感染同时存在才是造成此种高致病性蓝耳病流行的关键。合并感染的病原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猪流感病毒,支原体、猪链球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等。因此,应根据疫病流行特点和发病原因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增强猪群体质,提高抗病力入手,制定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生猪"高热病"是由急性流感、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体、链球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引起的综合性疾病,该病感染率高、死亡高率、传播速度极快,给养猪业带来极大威胁。如何预防生猪"高热病"的发生,降低其发病、  相似文献   

10.
金升藻  金巍  李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6796-6797
[目的]探索猪圆环病毒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断方法与防制措施。[方法]分别从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解剖、诊断防制措施等方面对猪圆环病毒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进行介绍。[结果]猪圆环病毒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可引起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其病征为体温高、贫血、黄疸、精神沉郁,消瘦、发育障碍,同时出现贫血、黄疸、发热等症状;诊断方法有血液压片镜检、血清学检测、猪圆环病毒(PCV)的PCR检测等;防制措施有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继发感染、综合防治、对症治疗等。[结论]该研究为养猪业可能发生的猪圆环病毒与猪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提供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社轩 《乡村科技》2020,(7):118-118,121
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为重要传染性病毒,在全世界各地区广泛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PCV2感染猪群可导致断奶仔猪出现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等,导致患病猪群出现免疫抑制,以PCV2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较为常见。基于此,以河南省清丰县凤翔养猪户仔猪为例,介绍猪圆环病毒2型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规模养猪场哺乳仔猪腹泻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哺乳仔猪腹泻发生的病因 能引起哺乳仔猪腹泻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多病原共同感染现象较为普遍,简略概括为: 1.1病毒性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等。  相似文献   

13.
"猪高热病"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以高热症状为主的一种非常难治的猪病,引起高热的病原很多,有病毒性的、细菌性的、霉形体的、寄生虫的等多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的传染性疾病。发病往往不是由单一病原而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混合感染,因此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4.
熊士龙 《吉林农业》2013,(3):249-249
猪高热病是因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疾病,且病毒在后期发生其他种类病原微生物继发性感染,猪群死亡率由此加快。现对猪高热病临床几种实用处方进行研究分析,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探明猪“高热病”的病原特点及发病规律,收集河南豫北地区2007年9月至2010年10月15个县(市)189个不同规模猪场及农村散养户1 381份猪“高热病”病料样本,采用PCR或RT-PCR方法并结合细菌培养技术进 行病原检测.结果显示,除7份样本检测结果呈阴性外,共检出猪监耳病病毒( PR RSV)阳性1 202份,猪圆环病毒(PCV-2)阳性1 199份,猪流感病毒(SIV)阳性995份,猪瘟病毒(CSFV)阳性20份,附红细胞体(E.suis)阳性316份,副猪嗜血杆菌(Hps)阳性758份,大肠杆菌(E.coil)阳性1 248份,巴氏杆菌(PM)阳性18份,沙门氏菌(SE)阳性38份,检出率分别为87.04%、86.82%、72.05%、1.45%、22.88%、54.89%、17.96%、1.30%和2.75%;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豫北地区猪“高热病”发病率比2008年上升了115.71%,而2010年前3季度较2009年同比下降42.88%,河南豫北地区猪“高热病”由多种病原混合感染引起,不同年份的流行特征也不同;此疫情秋季发病率最高,对哺乳仔猪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对规模化猪场的危害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张平  许彦  伍诚意 《安徽农学通报》2013,(9):138-139,14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又称猪蓝耳病,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疫病的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热、食欲减退、怀孕母猪后期发生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幼龄动物发生呼吸道障碍。同时,欧洲基因型新变异型的出现,加重了仔猪的死亡与妊娠母猪的流产,以及与其它高热病混合感染并难以清除,对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该文阐述了猪蓝耳病在我国的流行趋势,提出了接种疫苗防控、药物防控、综合防控等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7.
防控猪高热病的综合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诸城市的生猪不同程度地发生体温升高,呈稽留热、厌食、倦怠、大便干燥,后期拉稀,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病"。病程长达7天以上或连绵不断或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8.
猪高热病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以高热症状为主的一种较难治的猪病,病原有许多,如病毒性、细菌性、霉形体及寄生虫等。原发性的、继发感染均有可能,但管理不当与营养缺乏引起的普通病是高热病的诱发原因。以下本文介绍了猪高热性疾病的症状以及剖检病变以及发病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RT-PCR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为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病毒,引起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该病是一种猪肠道传染病,以水泻、呕吐和脱水为特征,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染,哺乳仔猪、架子猪或育肥猪的发病率可达100%,尤其是哺乳仔猪受害最严重,该病主要发生于冬季,夏季也可发生。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porc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TGEV)为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病毒,是猪传染性胃肠炎(porc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TGE)的主要病原。该病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呕吐、严重腹泻、脱水为特征的传染病,对新生仔猪具有高度致死率。虽然不同年龄的猪对这种病毒均易感,但5周龄以上的猪死亡率较低,多成僵猪,使养猪饲料报酬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猪瘟病毒(CSFV)、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及猪细小病毒(PPV)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为这4种病的实验室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CSFV、高致病性PRRSV、PCV-2、PPV的相关基因序列,设计合成相关引物,采用PCR方法得到具有荧光标记的PCR产物,然后与含有特定检测探针的芯片进行杂交,建立其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灵敏性和重复性进行检测。应用建立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对15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建立了针对CSFV、PRRSV、PCV-2和PPV 4种病毒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该方法对临床150份样品的检测结果显示,CSFV阳性样品有25份,高致病性PRRSV阳性样品有45份,PCV-2阳性样品有70份,PPV的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其中混合感染样品有18份。【结论】建立了对CSFV、PRRSV、PCV-2、PPV 4种猪群常见病毒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