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推广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能够提升水分利用率,解决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存在的缺水问题,对甘肃中部旱作农业的发展有着促进效果,能够解决旱地农,作物种植产量低、缺水以及产量不稳定的问题,完全解决了传统种植出苗率低、苗穴错等问题,全膜覆土穴播技术不仅适宜用在小麦的种植中,还可以应用在油菜、大豆、胡麻、筱麦及青稞等植物的种植中,基于此,主要分析甘肃中部发展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优势与问题。  相似文献   

2.
旱地糜子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是甘肃省继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之后又一旱作农业重大创新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旱地密植作物生长期缺水和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从播前准备、覆膜盖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旱地糜子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进行了介绍,为其高产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定旱作区冬小麦最佳覆膜模式,制定适宜临夏州旱地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种植技术规范,为今后示范种植提供技术储备,实现旱作农业区小麦等密植作物稳产高产,我们按照旱地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试验方案要求开展了冬小麦不同覆膜模式试验。  相似文献   

4.
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技术是甘肃省继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后旱作农业上又一重大创新技术。通过两年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了适合积石山县海拔1 800~2 100 m地区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也可供同类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是我省继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之后又一旱作农业重大创新技术。该技术有效解决了旱地小麦生长期缺水和产量低而不稳的问题,彻底解决了传统地膜小麦播种穴与幼苗错位、出苗率低、人工放苗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被全国小麦专家称为“甘谷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全膜双垄沟播技术解决的是玉米等稀植作物的抗旱、增产问题,全膜覆土穴播技术解决的是小麦等密植作物的抗旱、增产问题,两者的有机结合,丰富和完善了我省旱作农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礼县位于甘肃东南部,总面积4299.29hmz,耕地面积6.88万hm2,其中山旱地6.31万hm。,占91.60%,为旱作农业区。小麦是礼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历年种植面积在2.67万hmz左右,占全县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5%以上,发展小麦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是旱作农业的一项新技术。从2009年秋播开始,我县在祁山、红河、永坪、宽川、石桥等乡镇,示范推广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根据调查测产,  相似文献   

7.
在宁夏彭阳县城阳乡涝池村杨小庄进行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试验,试验冬小麦品种为西峰系列的陇育4号,试验分为全膜覆土穴播、传统覆膜穴播、侧膜播种、露地条播(CK)4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具有增温保墒效果,冬小麦出苗快、生长健壮、抗倒伏、成穗率高、穗大粒饱、产量高,是旱作农业区冬小麦高产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8.
旱地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甘肃省旱作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甘肃旱作农业存在的问题和传统地膜覆盖技术的不足,介绍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提出,阐述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在旱作农业中的应用,并从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实现旱地农田降水高效利用等方面阐明了发展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重大意义,以期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和发展甘肃旱作农业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冬小麦是很多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干旱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冬小麦的产量大大降低。随着大量农技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形成了集留膜免耕、膜面播种穴集雨、覆盖面于一体的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其是一种旱作农业技术在小麦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能够使冬小麦增产大约30%。因此,本文对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是在示范推广小麦半膜穴播栽培技术和膜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继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和马铃薯全膜覆盖膜侧播种技术之后静宁县稳步推行的又一项全膜覆盖旱作农业技术。一般年份可比露地小麦增产30%~40%,比膜侧沟播小麦增产15%~20%。在2008年特殊极度干旱年份,静宁县甘沟乡等山区梯田全膜覆土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要点,包括旱地冬小麦、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最佳穴播粒数,旱地冬小麦、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最佳播种行距,旱地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适宜播种期,旱地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适宜种植品种,旱地冬小麦、春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规范等内容,并提出了该项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种植是一种成熟的旱作农业小麦种植模式,与露地小麦种植并存,在有些区域占很大种植比例,通过在不同密度条件下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的生长,性状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变化,确定出高产时的适宜密度,实现产出和投入比例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甘肃省环县在旱地采用全膜覆土穴播技术种植大豆的最佳密度,有效控制群体结构,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作者在甘肃省环县洪德乡李塬村开展了全膜覆土穴播大豆种植密度试验,为该县开展全膜覆土穴播大豆种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结合新技术、新品种、新材料的试验、示范和推广,探索适宜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全膜覆土穴播大豆种植的最佳品种,为实施旱作农业项目奠定良好基础,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小麦是礼县主要粮食作物,2011年播种面积达2.86万hm^2,占粮田面积的34.8%。全膜覆土穴播技术是继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之后的又一项旱作农业重大技术创新。其集膜面种穴集雨、抑蒸抑草、雨水富集叠加利用和留膜免耕多茬种植等技术为一体,实现了有效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笔者根据多年试验、示范、推广经验总结出适合礼县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该技术适宜于海拔1250m-1800m、年降水量在300mm-6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全地面覆盖是防止水分蒸发、留膜免耕节本节_劳、膜上覆土防止大风揭膜、多茬种植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水分利用率、穴播技术为一体的一项旱作农业栽培技术。它的应用为广大旱作农业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开创了新途径,成为解决旱作农业区粮食生产问题的重要措施。适用于海拔1250—1800m、年降水量在350~45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川台、塬地、梯田地种植。覆一次膜,种植多茬作物。第一、二茬为冬小麦,第三茬可种玉米、马铃薯、油菜。  相似文献   

17.
为了验证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在宁夏旱地小麦等旱作密植作物上的应用效果,设计了全膜覆土穴播、传统覆膜穴播、膜侧种植和露地条播4种种植方式,考察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含水量和土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种植与露地条播种植相比,在冬小麦各生育期0~100cm土壤贮水量和0~25cm平均地温均有所提高;小麦株高高出12.2cm,穗长增加1.28cm,千粒重增加4.11g,产量高出636.0kg/hm^2,增产38.3%。  相似文献   

18.
静宁县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免耕复种油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栽培技术在甘肃中东部地区的大面积推广,提高农膜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及复种指数等节本增效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静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了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免耕复种油菜技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可有效保持冬、春季土壤水分,提高土壤含水量,达到增温保墒,增产增收的良好效果,冬小麦平均产量为6187.5 kg/hm2,最高达7747.5 kg/hm2,冬油菜平均产量2814.0 kg/hm2,最高达3225.0 kg/hm2。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冬小麦抗旱增产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静宁县旱作区观测了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抗旱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全膜覆土穴播冬小麦头茬折合产量最高,为4666.7 kg/hm^2,较露地条播增产1272.8 kg/hm^2,增产率37.5%;较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冬小麦增产11.6%;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冬小麦折合产量为4181.8 kg/hm^2,较露地条播增产23.2%。建议在极度干旱条件下,尽量采用全膜覆土穴播一膜两年用技术。  相似文献   

20.
甘谷县冬小麦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甘谷县是旱作农业大县,冬小麦为主栽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稳定在2.33万hm2,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45%以上,冬小麦产量直接关系到全县粮食生产安全。自1999年,甘谷县把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应用于冬小麦以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