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根据我县水稻二化螟发生严重的实际情况,我们选用了丁虫腈EC和5%丁虫腈SC(锐劲特)进行田间药剂试验,使用5%丁虫腈EC防治水稻二化螟看二化螟发生程度,用量50~60毫升/667m2,为大面积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通过6种二化螟防治药剂做了6个处理,对二化螟防治药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每667m^2用200ml的18%杀虫双水剂防效达81.7%,效果最好,与其它5种药剂有显著差异。新药特杀螟剂每667m^2用50g防效达78.4%,5%锐劲特悬浮剂每667m^2用量60ml防效达76.8%,差异不显著。但三种药剂都较其它3种药剂防效高,能够控制住水稻二化螟危害。  相似文献   

3.
80%氟虫腈WG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80%氟虫腈WG(锐劲特)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和技术支持,笔者进行了锐劲特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0%氟虫腈WG(锐劲特)对水稻安全,每667m^2剂量以2~3g为宜。  相似文献   

4.
50%锐劲特悬浮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7月下旬开展了50%锐劲特悬浮剂和当地常规药剂20%三唑磷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锐劲特600mL/hm2防效最高为83.8%,与其他两处理相比差异显著且对水稻及天敌安全,建议防治水稻二化螟在其卵孵高峰期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锐劲特与毒死蜱、艾美乐等药剂混用对稻飞虱控防效果较好.锐劲特与毒死蜱混用防治稻飞虱速效性好,持效期较长,是后期防治稻飞虱比较理想的配方.防治稻飞虱建议采用混配方案:前期每667 mz用80%锐劲特WG 2 g 70%艾美乐WG 3 g对水50 kg;后期每667 m2用80%锐劲特WG 2 g 70%艾美乐WC 2 g 40%斯功EC(毒死蝉)80ml对水70-80 kg.均匀喷洒于植株中下部,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化学药剂减量混配技术在水稻螟虫防治上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化学药剂减量混配对水稻螟虫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Bt与锐劲特混配,保苗和保叶效果均较好。且以8 000单位Bt WP 375~600 g/hm2与5%锐劲特SC150~225 ml/hm2混配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夏雨 《油气储运》2009,(6):53-53
1.防治水稻二化螟。①氟虫腈。主要商品名、含量及剂型:5%锐劲特悬浮剂。在二化螟卵孵化盛期用药,每667平方米(1亩)用有效成分1.5-2.5克,商品量(按5%计)为30~50毫升,对水45千克,均匀喷雾。用药后,田间保持浅水层或无水均可。  相似文献   

8.
通过药效试验评估40%咪鲜胺?氟环唑SC、50咪鲜胺铜盐SC对小麦赤霉病、锈病、纹枯病田间药效。结果表明,防治赤霉病效果较好的药剂和剂量是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SC40g/667㎡、30g/667㎡和50%咪鲜胺铜盐SC 50g/667㎡,防效分别为86.05%、78.45%和80.00%;对纹枯病防效好的药剂和剂量是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SC40g/667㎡和30g/667㎡,防效分别是69.91%、52.66%;对纹枯病、赤霉病、锈病防治效果均好的药剂和剂量是40%咪鲜胺铜盐?氟环唑SC30-40g/667㎡,在小麦生产中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药剂对灰飞虱成虫的作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浸苗法测定了敌敌畏、乐斯本、锐劲特、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5种药剂对灰飞虱成虫的作用活性和作用速度以及敌敌畏对灰飞虱若虫的作用速度。结果表明,在5种药剂中,锐劲特的作用活性最高,对灰飞虱雄成虫的LC50仅为0.021 7 mg/L。其他依次为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乐斯本和敌敌畏,敌敌畏的作用活性最低,LC50为63.99 mg/L。高效氯氟氰菊酯作用速度最快,对灰飞虱雄成虫的LT50仅为4.23 h,其他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乐斯本、敌敌畏和锐劲特,锐劲特的作用速度最慢,LT50为17.45 h。敌敌畏在田间常用剂量4 000 mg/L(按80? 3 750 m l/hm2对水750 kg计算)下,对灰飞虱若虫的作用速度很快,对4龄灰飞虱若虫的平均致死时间仅为40.5 m in。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新型高效的二化螟防治药剂,特进行了不同药剂防治一代二化螟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阿维·氟虫双酰胺SC30mL/667m2、20%氟虫双酰胺WG10mL/667m2、40%氯虫·噻虫嗪WG8g/667m2、20%氯虫苯甲酰胺SC10mL/667m2对二化螟均有显著防效,控制时间长,对水稻生长安全,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检测了福尔马林、硫酸铜、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m硫酸铜∶m硫酸亚铁=5∶2)、敌百虫和高锰酸钾5种常用杀虫剂对壳高(1.5±0.2)cm方斑东风螺稚螺的24 h和48 h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以上5种常用杀虫剂对方斑东风螺稚螺24 h的LC50值依次分别为81.45,34.81,18.17,478.19和89.12 mg·L^-1;5种常用杀虫剂对方斑东风螺稚螺48 h的LC50值依次分别为64.72,5.81,12.68,407.48和43.38 mg·L^-1;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12.21,0.05,1.86,89.23和3.10 mg·L^-1。  相似文献   

12.
杀灭松材线虫的高效药物筛选与毒性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对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具有高效快速杀灭作用的药物,采用线虫悬浮液 + 农药的直接触杀法,选择了22种药物处理松材线虫1 h,测定了对松材线虫的半致死浓度(LC50)。结果表明:不同药物对松材线虫表现出不同的杀灭作用,供试的22种药物中,甲基阿维菌素(甲维盐)杀灭效果最好,1 h 半致死浓度仅为0.3 mg·L-1;杀螟丹效果最差,1 h 半致死浓度达21 053 mg·L-1。另外,苦参碱、抑太保、溴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等4种药物对松材线虫具有很强的毒杀作用,其1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2.5,4.2和4.5 mg·L-1。甲维盐和阿维菌素能高效快速杀灭松材线虫;这些对松材线虫高效敏感药物的筛选成功,为开发树干注射剂防治松材线虫病提供了基础。图1表3参25  相似文献   

13.
利用白头翁植物体中的原白头翁素(性质不稳定)人工合成的前体溴代白头翁素对6种植物病原真菌进行了菌丝生长速率和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溴代白头翁素对病原真菌具有很高的抑制效果,在浓度为1 000.000和500.000 mg·L~(-1)时,该药剂对所供试的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为100%,其中对黄瓜菌核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EC_(50)为26.810 mg·L~(-1),当浓度为125.000 mg·L~(-1)时,除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为41.07%外,对其它供试病原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在60%以上,当浓度降到15.625 mg·L~(-1)时,对所有供试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均低于10%;该药剂对供试病原菌孢子萌发具有很高抑制效果,当浓度为125.000 mg·L~(-1)时溴代白头翁素对所供试的病原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为100%,对病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都好于常用的商品药剂,当浓度降到31.250 mg·L~(-1)时对供试的病原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仍高于50%。  相似文献   

14.
为开发利用香蕉叶生产青贮饲料,研究绿汁发酵液和纤维素酶对香蕉叶青贮品质的影响,在香蕉叶青贮中以香蕉叶单独青贮为对照组,设置如下处理:添加2mL·kg-1绿汁发酵液(FGJ)组;分别添加0.05、0.15、0.25g·kg-1纤维素酶(CEL1、CEL2和CEL3)组;分别添加2mL·kg-1FGJ+0.05g·kg-1CEL、2mL·kg-1FGJ+0.15g·kg-1CEL和2mL·kg-1FGJ+0.25g·kg-1CEL混合(MIX1、MIX2和MIX3)组。每个处理重复3次。常温下贮存60d开封,测定青贮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结果表明,①较对照组,处理组的pH、气体损失率(GLR)极显著或显著降低(P<0.01或P<0.05)。②较FGJ组,3个MIX组的干物质回收率(DMR)极显著升高(P<0.01);较CEL组,同纤维素酶水平的MIX组的DMR、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极显著增加(P<0.01),氨态氮/总氮(AN/TN)极显著降低(P<0.01);③在3个MIX组中,随纤维素酶添加水平升高,pH呈下降趋势,DMR、WSC呈递增趋势。结果表明,绿汁发酵液和纤维素酶都能显著改善香蕉叶青贮的品质,二者混合添加的效果优于单独添加,2mL·kg-1FGJ+0.25g·kg-1CEL混合处理的青贮品质最优。  相似文献   

15.
重瓣大岩桐组织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岩桐叶片、叶柄为外植体,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经试验得出最佳培养基配方。(1)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MS+6-BA2 mg·L^-1+NAA0.3 mg·L^-1;(2)芽分化培养基:MS+KT2.5 mg·L^-1+NAAl.9 mg·L^-1+GA31.0 mg·L^-1;(3)增殖培养基:MS+KT2.0 mg·L^-1+NAA0.2 mg·L^-1+GA31.0 mg·L^-1;(4)生根培养基:1/2MS+NAA0.2 mg·L^-1+蔗糖2%。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田间试验条件下水稻收获后不同类型稻田根际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态碳和颗粒态碳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种植常规稻的根际土壤中上述4种形态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68.36~97.85 mg·kg^-1、292.00~434.24mg·kg^-1、4.32~6.72g·kg^-1、21.55~32.28g·kg^-1;种植杂交稻的根际土壤中其含量分别为80.06~98.28 mg·kg^-1,362.62~521.64 mg·kg^-1,4.71~6.82g·kg^-1,25.59~34.81 g·kg^-1;种植杂交稻的根际土壤中上述4种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种植常规稻的土壤。种植的水稻类型及品种间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易氧化态碳及颗粒态碳含量的差异受水稻品种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机理涉及土壤-作物系统碳的输入与输出,与土壤-作物系统中碳分配和土壤生物碳利用的差异有关,需对此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26±1)℃的水温条件下,青虾一次性肌肉注射25mg/kg诺氟沙星后,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青虾血淋巴和肌肉组织中诺氟沙星含量。青虾血淋巴药一时曲线和肌肉药一时曲线均可以用二室开放模型来描述,诺氟沙星在青虾血淋巴液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分布相半衰期t1/α为1.66h,消除相半衰期t1/β为1.69h,达峰时间T(Peak)为1.82h,峰浓度C(max)为6.0081μg/mL,曲下面积AUC为30.75μg·mL^-1·h^-1,吸收相半衰期t1/2ka为1.66h。肌肉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为:分布相半衰期t1/ks为0.08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4.42h,达峰时间狄Peak)为0.03h,峰浓度C(max)为16.72μg/mL,曲下面积AUC为12.34μg·mL^-1·h^-1,吸收相半衰期t1/2a为0.08h。结果表明青虾肌注诺氟沙星后,能比较迅速的被吸收,并且在组织中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和稻田污染模拟试验,研究了藻类吸附对稻田土壤中重金属和稻谷中重金属残留的影响。藻静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1 g普通小球藻吸附Cd、Hg和Cr的能力分别为27.60、17.94和22.52 mg/g·h,椭圆小球藻和梅尼小环藻对重金属也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投放普通小球藻、椭圆小球藻和梅尼小环藻的盆栽试验表明,稻谷Hg、Cd和Cr残留比未投放藻的降低76.53%、65.71和53.57%;Cd污染稻田模拟试验表明,有藻田的稻谷Cd残留比无藻田的降低76.47%,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可见,藻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可以在稻田中发挥良好作用,由于藻的吸附作用,3种重金属在稻谷中的残留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一代种子园土壤营养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检测马尾松一代种子园的土壤N、P、K、Ca、Mg、B、Mo等主要营养元素和母株球果产量,分析探讨种子园土壤养分间的相关性、互作规律及对产量的效应,对土壤养分进行诊断,结果表明:P、Ca、Mo、Mg、B以及NMg、N-K、P-Ca、P-K、P-Mo、P-Mg、P-B、K-Mg、Ca-Mo的互作是影响马尾松一代种子园产量的主导因子。P-Ca、P-Mo、P-Mg、P-B以及Ca-Mo的交互对球果产量为正效应,而P-K、K-Mg、N-Mg、N-K对球果产量为负增产效应。营养元素间的相关性,除了N与Mo为拮抗关系外,其它元素之间呈协同关系;种子园土壤养分适宜浓度范围即营养诊断标准为水解N(91.40~116.06 mg/kg),有效P(1.72~2.78 mg/kg),速效K(107.76~136.62 mg/kg)、交换性Ca(36.00~56.88 mg/kg)、交换性Mg(8.18~16.58 mg/kg),有效B(0.31~0.55 mg/kg),有效Mo(0.25~0.47 mg/kg);现实种子园土壤N、P、K、Mo等速效养分含量总体偏低,处于缺乏或极缺乏状态,Ca、Mg、B含量大多处于中等水平;种子园建议施肥配方为:每株施N 25.48g、P2O529.75g、K2O 12.07g、Ca O 55.54g、Mg O 6.05 g、Mo 0.48 g,配比为N∶P2O5∶Ca O∶Mg O∶K2O∶Mo=4∶5∶2∶9∶1∶0.08。  相似文献   

20.
建立嘧菌酯在荔枝上的残留分析方法,并于2011-2012年在广州和南宁进行250 g · L -1嘧菌酯悬浮剂在荔枝上的田间试验,研究其在荔枝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采用甲醇提取,弗罗里硅土和中性氧化铝柱层析净化,气相色谱法(ECD)检测嘧菌酯残留量。在添加水平为0.01、0.1和1 mg · kg -1时,荔枝果肉、全果和果皮中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3.0%~85.1%、83.3%~84.9%和80.6%~84.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24%~3.88%、2.77%~3.84%和2.90%~3.68%;检出限(LOD)为0.005 mg · kg -1;定量限(LOQ)为0.01mg·kg -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在广州和南宁荔枝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8~5.7d和3.5~7.2d,消解迅速。250 g · L -1嘧菌酯悬浮剂,200 mg · kg -1施用3~4次,于末次施药后7 d ,荔枝全果上残留量为0.01~0.16 mg · kg -1,果肉中残留量均小于0.01 mg · kg -1,果皮中残留量为0.02~0.73 mg · kg -1;于末次施药后14 d ,全果残留量为<0.01~0.12 mg · kg -1,果肉中的残留量均小于0.01 mg · kg -1,果皮中的残留量为0.01~0.54 mg · kg -1,全果中的最终残留量低于我国规定的M RL值0.5(mg · kg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